流徙琼岛,与远嫁法兰西
苏炜的这篇海南东坡书院纪游之作,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将丰富的关于苏轼的文史知识,与海南的人文地理、风物人情,以及自己插队黎村的切身体验融为一炉,在文章中形成了一个扑面而来的“气场”。通读全文,读者会感受到苏轼旷达乐观的高贵人格、诗文盖世的千古奇才,以及他与当时堪称“蛮荒野岛”、“化外之地”的海南岛土著人民水乳交融的殷殷情意。苏轼如同一面铜镜,历时而弥亮,烛照出千年来,中国“士人“铁肩道义、妙手文章”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迭遭厄运,流徙于途的宿命结局。东坡之放,千年未易,既非始自东坡,也不会终于苦难、荒诞、一言而祸的1957年。中国的当代知识分子,如何养浩然之气,以天地为大书,以黎民为父母,发人间之声,诉人间之事,成民族之精神脊梁。这是读了这篇宏大散文后应有的思考。
苏炜的文章,在结构和行文上并无奇巧之处。相反,他努力将文章写得平实、自然,不刻意为之,斧痕就少。南海一处现代重修的苏轼旧地,本来是难以写出如此血肉丰满、思想深邃的长篇散文的。端赖作者几十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浸淫,以及心灵深处对苏轼精神境界的无上顶礼,加上身为苏门后人的文化自豪感,使他行文所至,一个忠其君、亲其民、爱其土、泽其乡的中国古代文学巨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从文品与人品同臻高迈、几近完人这一角度来讲,苏轼堪称千古一人。他留下的诗、词、文章、事迹、品格,是中国知识分子万代不弃的灵魂养料。逢盛世而匡天下,遇浊世而绝俗流,东坡先生的人文追求,薪火不会断绝。
这篇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以议论见长的随笔体写作中,融入了以叙事描写为主的散文体文字,这就是文章所包含的几个小故事:1968年到1978年,整整10年间,为不公平的命运所驱策,少年苏炜也被“流放”到先祖贬无再贬的海南岛。在那里,洪班长、梁队长给予这个异乡青少年、这颗读书人种子的亲人般的呵护和照料,谁能说不是近千年前,苏轼在这片瘴疠之地培植的人文精神、文明烛火的幽微映射?作者是怀有感恩之心,并有报恩之念的,事隔数十年,他不仅写出了两位好人的真名实姓,而且,万里归去,看望他们,可惜已经物是人非。文章由议论而转记人叙事,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恰到好处,读来只有击节一赞。
曾琼的散文则是另一种况味:一个远嫁法国的四川女子,在以浪漫和闲散闻名天下的法兰西,买了一处百年老宅。如何在保持其优雅、颓废情调的同时,让它变成舒适、温馨的现代家居?这真是一个哈姆雷特似的悖论,一个不易两全的难题。文章是以轻松、俏皮的语调写成的,这从叙述者不是采用第一人称,而是第三人称“老婆”就可以看出来。现实生活中小小的黑色幽默、不经意的荒诞感,与弥漫、浓郁的异国情调,从她的字里行间渗透出来。装修房子,本无特别可记之处,但旷日持久、长达几个寒暑的蜗牛般的工程进展,与承包工程的各色人等的风格行事,使这种普通活动,变成了一个事件、甚至一场ORDEAL,简而言之,就是身心俱疲的一场经历,一次困厄的体验。
文中有一段,写自己和夫君一起,亲自动手油漆房梁,平生第一次累得直哭,并产生了自怨自艾的质问:我们为什么要远嫁外国?读到这里,我非但没有同情作者,反而有点欣然于心。事必躬亲,DIY (DO IT YOUSELF的简写) ,这或许也是融入西方主流文化、万事亲历亲为的不二法门吧?从中国喝茶读诗的“小资”,到法国搬砖运瓦的主妇,这一段脱胎换骨的人生,是真实的、美好的、令人羡慕的人生,尽管曾经累得“用法语哭泣”。这是我对作者善意的调侃,因为我知道,在遥远的法国,拥有一座百年老宅,并在其中养育孩子,种植花草、采摘水果,用中文思念故国,用欧元支付账单,这毕竟是极少数中国人才有的梦想。把握它,珍惜它,使自己生活得更幸福,这绝不是什么坏事。世界上多一个人过上好日子,这个世界就多一分可爱,只要这份好日子,是靠自己和家人的双手,辛勤挣来。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流徙琼岛,与远嫁法兰西》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