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盘点地域文化类图书

发布时间:2023-07-04 19: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文化,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历史和地域的特征。一种文化既反映了民族的基本概况,同时该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深受民族习惯、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当前中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文化类图书无论从出版数量,还是从效益指标上都处于弱势。笔者收集、分析了近10年地域文化类相关图书332本,以求从总体上对此类图书的出版态势作以规划整理(以下数据来自笔者的统计分析结果)。

地域文化类图书出版情况

文化与经济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要素,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量。地域文化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窗口和品牌,其独特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势必能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行有力宣传。笔者采用当当网上书店的划分规则,将地域文化图书分为15个子类。如图1所示,京派文化在地域文化图书总数中占据较大比重,即19.3%,海派文化、吴越文化分别占12.0%、8.7%。与此截然相反的是,华夏文化仅占总数的0.6%。同样,草原文化,三秦文化,比例都不高。地域经济发展速度影响其文化图书的出版比重大小。

参与地域文化类图书的出版单位概况

因其地域性特点,相应地区文化图书一般多出自当地出版社,且以高校社与当地人民出版社居多。以湘楚文化为例,其参与出版的高校社有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等。而北京大学出版社则参与出版了京派文化、海派文化、客家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文化图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了京派文化、齐鲁文化图书;此外,上海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等十几家出版社都积极参与了此类图书的出版工作。而以往的畅销类图书出版社却很少触及此类图书。

在众多出版社中,下列出版社(如图2所示)参与出版此类图书数量较多。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正式通车运营,给该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带来了无限商机。体验藏民生活,了解藏民文化成为当前旅游的一大热点。若将图书与相关藏饰等民俗文化用品相结合销售,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将藏族文化更大范围地传扬出去。

部分出版社也尝试出版跨区域文化图书(如表1所示),但由于此类图书的参与出版社众多,品牌出版社尚未形成。一般各地文化图书大多出自当地出版社之手,这样无形中造成图书市场壁垒。建议将此类出版社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规模化、品牌化出版机构,拓展地域文化类图书的写作范围。

地域文化类图书的选题描述

地域文化类图书,按其内容可划分为风物名胜、民俗风情、宗教、艺术、历史、文学、学术、教育、科技等九个方面。其中,风物名胜、民俗风情和历史共占据了图书内容的78.3%。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相对较易理解,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与格调,易被读者所接受也乐于阅读。相比之下,涉及宗教、科技为内容的文化图书比例很少。宗教类文化图书的占有份额不大是与我国长期以来的民族信仰问题相联系的。除相关信教民众外,大多数人对此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这样就限制了此类图书的出版份额。科技类图书的缺少却恰恰相反,它与宗教类文化图书不同,并不是因读者数量过少而限制其开发深度,而是开发不够造成。有关出版部门应加大对此类图书的开发力度,将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产物以及先进的技术通过图书这一媒介进行大力推广。

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图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进度下,面对外来文化日渐强烈的冲击,如何坚守住本土文化的主流地位,如何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推广文化类图书的销售,这些问题摆在每一个出版人面前。

推荐访问:盘点 地域 类图书 文化

本文标题:盘点地域文化类图书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04/27124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盘点地域文化类图书》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