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23-07-05 08:30:08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更加便利。面对新时期的高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改革,教育工作者应探索互联网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本文分析了高職导游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结合基于互联网对本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4.132

[中图分类号]G712;F590.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4-0-02

0 引 言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实践的成果,移动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各行各业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传统的教学理念方式也在“互联网+”时代下进行着变革。中国教育学会研究中心指出:基于新互联网技术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带来了重要机遇。高职教育比较重视工学一体化,重视理论实践操作,强调“教中学,学中做”。由于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所以现有的基础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职业技能的要求,但借助“互联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能教学的不足。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依据其自身课程的目标和特点,可以应用“互联网+”概念,改变教学理念,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导游基础知识》作为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在于通过对中国历史、民俗、地理、园林、建筑、宗教、饮食以及风物特产概况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内主要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概况,掌握其文化内涵和游览常识,接受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旅游问题的训练,从而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成为推动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合格人才。围绕上述目标,目前的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学内容问题

1.1.1 知识点广而杂,学习、记忆、教学难度都很大

《导游基础知识》包括旅游与旅游业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旅游景观、园林、建筑、宗教、饮食、风物特产、诗词楹联及主要客源国概况。可见,知识点多,内容涵盖面广,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记住这么多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难度很大。同时,授课教师要将这些多、杂、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灵活运用,并顺利通过考试,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难度也非常大。

1.1.2 部分教材内容抽象、容易混淆

本课程涉及民族、民俗、宗教和建筑等,内容比较抽象。例如,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只了解与本民族有关的习俗等内容;大多数学生为汉族,对于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宗教和节庆活动等习俗往往学了之后非常容易混淆;宗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又是抽象、陌生的。

1.1.3 课程内容与岗位关联度不高

虽然本课程的教材已经出了许多版本,教师也以导游考试的指定书目作为主要教材,但目前还是停留在“填鸭式”痕迹较重的课堂讲义形式,导致内容死板、知识老化。教材上的内容和实践还存在较大差距,课程内容与岗位关联度不高,导致很多学生觉得本课程的学习只是用来考试,工作之后还需要重新学习很多知识。

1.2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问题

第一,教学手段较为单一。目前,本课程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状态,这不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重职业知识传授,轻职业品质养成和业务技巧掌握。一名合格的旅游从业者需具备职业素养、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目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重视职业知识,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1.3 实践教学问题

实践教学设计不足。本课程14级及之前的培养方案将本门课程作为纯理论教学,总共有56个课时,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15级以后开始增加课内实验。虽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做了一些分组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方法的尝试,但是由于实训条件限制、资源限制,实践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实验和实践教学的设计还有待提高和完备。

1.4 成绩考核问题

课程评价手段单一,评价手段主要以期中、期末笔试成绩为主,注重知识的书面考核。课程评价内容不全面,主要在知识水平的考核上,缺乏对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评价。课程评价主体不宽泛,基本上是以学校教师考核为主,很少有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员参与。

2 基于“互联网+”高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革命将进一步改变教育格局,包括教育理念模式、教学平台、课程标准设置及评价体系等。其中,“互联网+”使教师不得不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再一味地我“讲”你“听”,由于“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的渠道众多,教师能获取的知识,学生同样也可能获取。因此,教师必须更加注重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整合知识、重新设计教学。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改革建议

3.1 转变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与其他考证类课程一样,存在“以教师讲为主,书本知识记忆为主”的问题。这样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效率低、效果不佳,学生在考完证后很快就会忘记相关知识点。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适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人才。因此,教师要改变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积极探索“引导式”而非“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

3.2 改革教学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迅速膨胀,教师如何高效地利用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关键。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当下的教学模式。第一,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不同的学生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上课的专心程度不同,因此,对于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来说,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将知识点做成微课,上传到教学平台,让学生课前能够预习,课后能够有针对性的复习。第二,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的渠道很多,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点,加强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3 创新实践教学环节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使学生的视野更宽阔,教师要创新实践教学环节。首先,教师要将线路设计、营销方案设计、导游词撰写等实践性环节纳入课堂;其次,教师要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与校外实训基地加强联系,了解当前的形势和具体的工作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行业中的相关比赛,如景区讲解大赛等。这样能让学生更贴近实际的工作岗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顺利过渡到实际工作中做好准备。

3.4 改革考核方式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评价主要以期末成绩为主要依据,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估与评价,不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改革考核方式,可以运用蓝墨云班课等APP。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程度,可以通过APP上的活跃点、经验值体现出来。教师只需对软件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就能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能使考核过程更加全面,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

4 结 语

“互联网+教育”给高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改革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传统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改革考核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潘懋元.互联网+教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J].重庆高教研究,2017(1).

[2]李洪涛,王海萍.互联网+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

[3]王爱娥.高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探析——兼论教师教学创新[J].职教通讯,2017(3).

[4]郝敏钗,乔振民.“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

[5]刘敏.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再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8).

推荐访问:互联网 高职 课程改革 基础知识 导游

本文标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改革探索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05/27128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改革探索》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