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创新与发展:新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高端论坛会议综述

发布时间:2023-07-05 16:24: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2018年3月23-25日,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主办的“创新与发展:新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高端论坛在湖南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创新与发展这个议题,从图书馆学的边界、方法、规范与建构,图书馆学教育,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与馆员能力建设,阅读推广以及图书馆的未来等不同视角切入,诠释了新时代图书馆学科建设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创新 图书馆学 会议综述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18.03.001

党的十九大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文化自信、文化使命、文化创造、文化进步4个关键词[1]。2017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颁布,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结束了我国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无“上位法”的窘境。为展望和谋划党的十九大后新时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丰富《大学图书馆学报》栏目内容,提高《大学图书馆学报》办刊水平,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主办,湖南大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工作》编辑部承办的“创新与发展:新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高端论坛于2018年3月23-25日在湖南大学举行[2]。编委会22位专家学者和湖南大学的主管校领导、骨干馆员等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与研究方向,掀起了一场探讨新时代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头脑风暴。

1 图书馆学的边界、方法、规范与建构

1.1 图书馆学:从软科学走向硬科学

新时代图书馆事业有新的变化与新的发展。图书馆学科面临着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学科发展的压力,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也需要面对技术的变革和用户行为的变化,因此,无论是图书馆学研究,还是图书馆的业务重心与核心能力都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新时代的图书馆学科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学科特性从以图书馆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研究对象从文献组织与管理,到数字对象(信息、数据、知识)的组织与管理;发展模式从以图书馆员能力为主导,到用户需求与新兴技术双驱动;核心能力从查询与检索,到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技术方法从以文献整理为主体,到以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智能科学为主体;学科属性从人文社科主导的管理学科,到技术主导的管理学科。面临变革,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主任、《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初景利教授大胆提出“图书馆学:从软学科走向硬学科”之说,并且提出了实现路径:坚守与包容(图书馆学需要坚守固有的学科传统,但也要淡化学科边界,打破学科界限,最大限度地开放包容);跨界(跨界能力也是学科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融入(需要加强对情报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智能科学等技术科学的融入);介入(介入学术主流,增强对其他学科的渗透和影响)[3]。

面对“用户是否需要图书馆?”“图书馆是否将继续被边缘化?”“图书馆是否将消亡(后图书馆时代)?”等问题,初景利教授认为,其答案取决于图书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图书馆是否重要关键看用户的需求,“未被证实的价值是没有价值的”。新时代用户需求包括学科服务、知识咨询、情报分析与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出版服务、智库服务、智慧服务等。用户需求决定了图书馆的职业特点为:直接面向用户需求与用户过程;知识性、创造性、增值性服务;具有研究性;非中介性;高学历、高素质。用户需求决定了图书馆需要做好五个布局:到馆的服务、网络的服务、教学支撑服务、科研支撑服务、管理支撑服务。用户需求决定了图书馆的立馆之本为基于研究的服务和基于服务的研究。没有研究,就没有服务,任何深度的服务都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服务的能力体现的是研究的能力。没有服务,就没有研究,任何研究都必须面向服务,通过服务检验研究的效果。研究的能力将决定图书馆服务的能力。

1.2 图书情报领域研究方法百家争鸣

研究方法直接影响一项研究的信度與效度。1975年,库普尔莱雷(Kumpulaineii)对同年刊登在30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上的632篇文章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所有的可选研究方法中,实证研究法占50%,历史研究法和问卷、访谈调查法则名列数据收集方法的前两位,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3.1%和10.9%[5]。1996年,白崇远对《图书情报工作》1984-1994年10年刊载的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类统计,其中理性思维方法占研究方法总量的41.20%。此外,概念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分列第二和第三位,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2.30%和9.10%。2006年,马费成等通过词频统计对研究方法分类,对比国内外研究差异,发现相比国外更多的采用实证分析、案例研究和文献推理等,国内则多使用定性描述方法,对实证研究涉及较少[6]。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司莉教授带领学生通过实证研究,将图书情报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归纳为调查法、实验观察法、实证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历史与史料分析法、理性思辨法、关联分析法、计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模型展示法、数据挖掘法、统计分析法、数学方法等14种,通过对《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 4种期刊近5年共计3918篇文章进行研究发现:(1)在研究方法的使用频次上,调查法、理性思辨法、实证分析法、模型展示法、案例分析法是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主流方法。(2)在研究方法的整体应用上,《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图书情报工作》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以调查法、理性思辨法为主;《大学图书馆学报》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以调查法为主,其次是案例分析法、理性思辨法;《情报学报》论文中使用的各研究方法较为分散,其中以模型展示法、实证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所占比例较大。(3)在研究方法的个体应用上,调查法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中使用的频次较高,已超过25%;理性思辨法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使用的频次最高,《图书情报工作》次之;实证分析法在《情报学报》中使用的频次最高,《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图书情报工作》次之;模型展示法在《情报学报》中使用的频次最高,另外3种刊物使用较少;案例分析法在《大学图书馆学报》中使用的频次最高,另外3种刊物使用较少。

推荐访问:图书馆学 新时代 综述 图书馆 创新

本文标题:“创新与发展:新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高端论坛会议综述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05/27152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创新与发展:新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高端论坛会议综述》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