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网络互动提升核心素养,科学评价促进自主学习

发布时间:2023-07-06 09:48: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倡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一节课,在网络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下,以“学习目标→考点剖析→典例巩固→总结概念”为基本思路,围绕生物核心素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等;通过发展性过程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与交流;通过播放微课和动画以及网络互动课堂在线检测与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新型的教学活动,使學生在科学探究、语言表达、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大幅度的提高,兼具培养学生的学习协作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互动;发展性评价;实践与创新

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探究性学习,其主要内容是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乐意探究、勤快动手、积极参与,逐渐地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新的前沿科学知识的能力、综合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相互交流的能力等,从而突显出科学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1]。

生物学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后天得到的能使其终身受益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现实情境下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时,所展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物学的核心素养重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2]。

在进行初中阶段的生物复习课《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本文作者借助了福建省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即“教学助手”的网络互动这一新型的学习平台,其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通过全面性以及发展性的学习评价,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为2018年春季我校教学开放周中的市级公开课,被评为示范课,并且荣获福建省第十四届“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三优联评活动优秀奖以及省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优秀奖。本节课通过分组进行与组间合作的学习形式,采用动机激发策略、交互教学策略、比较认知策略,以“学习目标→考点剖析→典例巩固→总结概念”为基本思路,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综合素质和发展性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前资料收集和课堂的讨论与交流;通过播放微课和动画,通过网络互动课堂在线检测与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通过这样新型的教学活动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如信息的收集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学生在团结和协作精神方面也得到了实在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表达出呼吸道器官的名称和功能;表达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表达出——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即氧气及二氧化碳变动的知识点;重点描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知识点;描述——组织细胞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知识点;表达出——人体生命活动中能量来自呼吸作用这一知识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网络互动课堂在线检测与练习,培养分析问题、科学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和讨论,提升应对中考考点的理解能力、答题能力,提升文明协作的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探索精神;培养自我保健的意识;通过发展性过程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前资料收集和课堂的讨论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组成结构,与之相应的功能特征;描述——呼吸运动与肺通气关系;概述——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机理。

(二)教学难点: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适应性;气体交换的原理;呼吸的四个过程。

呼吸系统中的这三个知识目标,都被确立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其依据是这三方面不仅体现本节课之重要知识点,而且能逐次递进、层层相扣,相互联系。

三、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观点偏重人的“自我实现”,即完好且要充分发挥人的巨大潜能。因此,本节活动课确定了“导入主题→设置疑问→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验证领悟→获取结论”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通过组织分组、引导小组交流活动的方法,将活动逐步逐次地展开,让学生去感悟、去思考、去发挥、去感受问题之情境,然后以学生互动为先、师生互动为后的新颖模式,进行总结归纳,感悟科学道理,从而提升生物学的核心素养。

叶澜的生命学说要点指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皆为活生生的“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蕴含巨大的活力,在课堂活动中,应让师生的潜力及活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业情况,以四人为一个活动单位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充分讨论、表达交流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实施发展性评价,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灵活教法及促进学生发展的实效性

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评价法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优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视频等,多方位地呈现教学内容,特别是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和课件相结合的优势,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认知方面的困难。课件制作不仅要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而且要有一定的冲击性、交互性,这样才能大幅度刺激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学法指导

(一)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感到孤立、无助,通过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给学生更多参与、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分享成果,从而化难为易,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另外,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和营造激励氛围的语言也倍显重要。

(二)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布鲁纳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内容:人脑在认识思维活动方面的主动建构过程为人类的学习过程,包括在原知识和经验,以及与外界交互活动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务必采用建构主义这一理论,加强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注重抽象与具体的辩证统一,加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法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注意语言语句方面的准备以及交流的形式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快速学会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法,大力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快速地、真正地成为自主学习之教学主体。

五、课前准备

(一)教师:制作PPT课件、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学助手”中“在线资源”的储备、设置学习评价要求等。

(二)学生:复习课本相关内容和《中考复习纲要》,完成相关配套练习;课前导学,观看微课《人体的气体交换》。

六、教学过程

以“学习目标→考点剖析→典例巩固→总结概念”为基本思路,以网络互动课堂为信息技术环境,目标引领,有的放矢,通过赋予形象、层层递进、化难为易的教学设计思路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教师阐述本节的学习目标,也就是福建省教育厅颁发的《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对本部分知识内容及考试目标层次的要求,这部分一共有6个考点,它们均属于第一层次的要求。

(一)复习提问,引入课题

首先教师提问: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回答:细胞。教师进而讲述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个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板书课题)。紧接着教师推进续问: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有机物的获得主要是食物通过人体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最终到达组织细胞;而氧气的获得,是通过哪一系统来完成的?

(二)复习教学,层层递进

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提出问题,指导讨论:教师问,在雾霾天气戴口罩以及医院医生护士戴口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隔离病菌)。但平时一般不用戴口罩,说明人体有天然屏障来防止病菌长驱直入。这个天然屏障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我们先来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生依据图片讨论分析并回答:肺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数量多、弹性大、肺泡壁薄、总面积大。肺泡是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2)紧扣素养,归纳总结:气体出入肺的直接通道是呼吸道,其能对进入之气体进行湿润、温暖和清洁。肺作为呼吸系统的大器官,为气体交换的首要场所。充分显示出其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性(紧扣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

(3)倡导保健,强化责任:教师提出,加强体育锻炼可以使参与呼吸的肺泡数目增多。在迎战中考的紧张复习中,大家别忘了加强体育锻炼。“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强化个人健康与社会责任)

2.呼吸的全过程

(1)引导体验,设置情境:“深呼吸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大家一起做一次深呼吸,先吸气后呼气。”学生配合完成。教师提问:“这就是生物学所说的‘呼吸’吗?什么是呼吸?”紧接着教师又问:“使用平板电脑时手指尖在动,请问手指尖是否需要能量?氧气要不要运输到手指尖?”教师明确指出,气体从外界进入呼吸系统到达手指尖的过程以及手指尖产生二氧化碳最终由呼吸系统排出,就是呼吸。所以,生物学上的人的呼吸,指的是人的气体交换的全过程。(板书)

(2)指导讨论,合作学习:教师提问:“人的气体交换的全过程包括哪四个过程?”指導学生讨论:科学家对环境中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各种成分做了详细的数据分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找出矛盾所在,提出质疑,大胆假设,通过验证,作出结论,并进行阐述和交流讨论,指出成就与不足及今后的改进意见。在分小组的讨论中,教师应加大巡视指导力度,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争执不休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偏,引导学生采取保留意见的方法,以便于形成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这一互动教学形式。

(3)播放微课,解析动画:播放微课《人体的气体交换的过程与原理》及动画《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并根据播放进度适时让学生说出气体扩散方向和血液成分的变化。学生聆听问题,小组讨论,积极回答。微课动态视频使学生的感觉和知觉在学习上得以充分利用,从而突破本节难点。

(4)补充说明,帮助理解:教师通过副板书,补充说明肺的换气和组织的换气,这两方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来完成的。扩散方向是该种气体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进行扩散;肺部换气结果为静脉血转变成动脉血,组织换气结果为动脉血转变成静脉血。血液氧气由血红蛋白携带并且运输,二氧化碳主要在血浆中运输。

3.人体所需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

总结本意,点明实质。呼吸作用之实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它与我们前面讲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样,为物质、能量的交换。也可说,生命包括物质、能量两方面,物质始终与能量伴随在一起。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使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进一步得到强化。(紧扣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中的物质与能量观)

(三)练习巩固,平台解析

让学生在《课堂练习》血液循环示意图中按要求完成标注:(1)气体交换部位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的方向。(2)血液成分的变化(分别用黑色(或蓝色)和红色笔填涂流动静脉血与动脉血的位置)。将学生答题情况拍照上传,将学生答题情况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讲解,动态的线条辅之以语言的适时描述,深化了本节知识,使知识更系统化,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课堂小结,评价入档

教师利用板书提纲对本节进行小结。包括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表现;将课堂板书、资料、微课上传到平台,请学生有针对性地下载学习。对今天课堂交流的成绩,将记入学习过程评价表中。学生一起参与,使知识得到巩固。

(五)教学拓展,资源共享

通过网络平台有选择地阅读“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保健”课件(课前择优上传到网络平台)。这是前几届学生参加该项目比赛留下的优秀作品,使优秀教学资源得到共享,传承文明,开拓创新。课件中的内容选材广泛,丰富多彩,样式精美,重点突出,体现了学生的小组集体智慧。

七、教学反思

评价是新型教学方式的好手段。新课程要与新的教育评价理念相配套,终期目标为大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论文的这节课是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物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课题实验,使用导学案和发展性学习评价策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对学生情感态度、作业情况、课堂交流、合作学习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促进发展,为学期终结性评价提供依据。这不仅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给学生更多参与和思考的机会,实现教师直接对学生综合性、发展性的学习评价,让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真切体会到自身的进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加大过程性评价力度的做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万伟.课程的力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1.

[2]徐建平.释放你的教育智慧[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03.

[3]余文森.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4]陈欣.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案例与评析[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03.

[5]王永胜.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6]文学荣.做智慧的教师[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11.

编辑 杜元元

推荐访问:互动 素养 自主学习 提升 核心

本文标题:网络互动提升核心素养,科学评价促进自主学习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06/271677.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网络互动提升核心素养,科学评价促进自主学习》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