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浅析高中生物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发布时间:2023-07-06 11:18:03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浙江省杭州市第十四中学提出了构建生态课堂的倡议。文章从“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打造生活化的课堂、自主合作多元评价”4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十年生态课堂的教学实践,并在生态课堂的构建过程中,不断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生态课堂;高中生物;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045-03

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是一种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双重属性的特殊生态。而生态的固有之意就是指自然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那么,生态课堂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良性发展的动态平衡关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生物教学课堂逐渐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4种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生态课堂是和谐发展的课堂,与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和谐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时也顺应了新课改提倡的教学状态,让每个学生在快乐轻松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提升了学习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说说在探索和实践生态课程的过程中的做法与体会。

一、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与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相比,生态课程注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和互动。在生态课堂上,师生之间是信任和平等的,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共享知识、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将教师的作用从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发展的朋友,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思想的交融,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 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教师能准确叫出学生的名字,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会瞬间缩短师生的距离,为生态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笔者新接手一个班级,总是利用课间或眼保健操的时间,配合座位表来加强记忆,力求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名字、书写、答题的准确性、认真程度、认识程度等,从细微处了解和认识他们,几节课下来,全班学生就基本认识了。在课堂中点名提问,既有利于巩固记忆,也有利于教学,加强心灵的沟通。在课外见到他们时,也要叫着他的名字打招呼,但课堂上批评的时候,尽量不点名,尊重学生,心领神会,给学生以改正的机会。

2. 注重和学生的沟通

在课堂上,多鼓励、肯定学生的表达,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大胆、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表示肯定时说:好、很好、非常好、不错、你太厉害了,你的回答精练准确、很详细到位……当回答不够理想时说,再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思路是对的,但回答不够全面,有点歪了,其他同学对此有什么看法吗……课堂上和谐、平等的交流,让师生都感受了一种快乐的教学和学习状态。

除了课堂上言语的交流,还有效利用作业本这块阵地,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比如,有的学生考试不理想或作业情况糟的时候,他们会有些泄气,有些放松。这时候,笔者就会在作业本上留言。有時说,“这几天我一直在观察你,发现你有点懒,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感觉错了呢?我相信你的实力,不要放弃、能否再认真一些……”留言可多可少,有时也会一时兴起画个笑脸或哭脸,简单处也会用英语说出来,及时对他们进行提醒、鼓励或是表扬。学生在留言后也会说出他们的想法,如“请相信我吧、看我的表现吧、我不会让您失望的”,这样的话语着实让人感动。

3. 尊重学生的课堂生成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因此,教师就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有时甚至是抓住学生的一句“插嘴”,加以发挥,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了“减数分裂”的过程、接触了“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之后,一个学生突然插嘴问道:“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呢?”这时,如果教师置之不理,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走下去,那学生在以后往往会闭上嘴,思维也随之消极下去。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把握,适时点拨,将课堂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供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于是,笔者就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自主探究,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同源染色体”这一重难点概念的掌握,以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异同点的辨析。

二、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1.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成功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化学生的思维。在生态课堂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则可以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主动。笔者在“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学中,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通过“接尺子”来测试不同学生反应速度的实验。该情境一下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由此引发他们的相关思考:“看到尺子落下就立即伸手去接”这个过程中的反射弧是怎样的?为什么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有差异,差异可能存在于哪些环节?酒精为什么会使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从而事半功倍地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平等互动,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实现高效教学。

2. 创设有情的问题情境

教育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情感的,理应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教学三维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生物教师虽然没有班会课这样的德育平台,但在平时的生态课堂中也应该渗透人文关怀。比如,在“染色体畸变”一节中,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笔者先播放了一段21三体综合征患者——周舟指挥乐队表演的视频,并介绍了他的妈妈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把他培养成才的事迹,以此导入。在此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孩子们的神情特别凝重,就连平时比较调皮捣蛋的孩子也不例外。此刻不需要过多的说教,就已经对孩子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生命教育课,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敬畏生命的种子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3. 创设有用的问题情境

学以致用绝非一句空话。事实上,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在熟练掌握运用之后,是可以用来指导生活和生产实际的。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也切实达成了对学生“科学——技术——社会”理念的教育。比如,在讲到“伴性遗传”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假设你是养蚕大户,在桑蚕生产中发现,雄蚕产丝多、质量好,为了在幼虫时期即能通过油蚕和正常蚕这对性状及时鉴别雌雄,以便淘汰雌蚕,保留雄蚕,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写出遗传图解,并作简要说明(现有纯种正常蚕和纯种“油蚕”两个品种蚕蛾各若干只)。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即:雄性为ZZ,雌性为ZW)。背景资料:正常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如油纸,由基因a控制,它们都只位于Z染色体上。有了这个情境,学生很快以养蚕大户的身份代入,运用新学习的“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了学习和思考的双重喜悦。

三、打造生活化的课堂

对学生而言,学习本身即生活。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课堂脱离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生态课堂呼唤让生活走进课堂,同时也提倡让生物课堂向生活延伸。

1. 课堂实例生活化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体系和逻辑体系,其中不乏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现象。如果能运用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加以解释,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节中,有两个坐标图(图1和图2)很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在于横坐标的不同。图1好比是轴突上多点在某一时刻的“集体照”;而图2就好比是轴突上某一点在数毫秒内的“视频”。利用这个生活化的实例,不少学生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2. 课堂语言生活化

生态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接地气的,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也是如此。生活化的语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师生的对话互动打下了基础。比如,在讲到“生物进化”时,不少学生对“究竟是不是喷施农药使害虫具有抗药性”这一问题存在异议。正当正反两方在课堂上争论不休的时候,笔者调侃地来了一句:“变异总是客观存在的。你用还是不用农药,抗性就在那里。”一语道出了该问题的关键所在,引得学生阵阵掌声。又如,讲到转盘上植物根尖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时,笔者在解释其原因时避开了离心力。因为离心力实际上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力,准确地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是向心力不足。但这样解释偏离了问题的重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于是,笔者举例说明,这好比小时候都玩过的“下雨天转伞”,这么一转,水滴都向外飞了出去。这里也是一样的道理,转盘上的植物根尖中的生长素也是向外侧移动。灵活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往往能化繁为简,使课堂生动、活泼而高效。

3. 课堂任务生活化

生态课堂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鼓勵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而教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是给出适当的任务,搭建平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比如,学习“染色体畸变”之后,笔者给出青藏高原美好风光的图片,引出高原地区有许多多倍体植物。然后,笔者给出源自生活、贴近生活的任务——“是否因为低温而引起植物染色体加倍”呢?笔者给本节课安排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欢迎来实验室设计实验探究该问题。实验室提供洋葱鳞茎、卡诺氏液、酒精、龙胆紫溶液、显微镜等实验材料和工具。又如,还是在“染色体畸变”一节,以发生在身边的事引入课题,给出任务。“要当妈妈了,本来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但德清的A女士却因为习惯性流产而乐不起来。杭州市中医院妇科专家对她进行了检查,给出了如下诊断:该患者染色体核型中9号染色体发生了倒位。 ”假设你是一个医生,请向A女士解释病例上的内容。以这样一个生活化的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自主合作,多元评价

生态课堂有多种多样的形式,甚至可以将课堂延伸到网络平台上,如我校“彩虹课堂”平台。生态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越来越突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协作学习,最终也带来了评价标准的相应变革。

1. 利用“彩虹课堂”自主学习

“彩虹课堂”是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可在校园网首页或个人门户,通过账户密码登录。教师将一节40分钟的课,转化为4个左右的微课视频,放在“彩虹课堂”的平台上,并配套相应的习题。学生可以在家进行自主学习,第一步利用导学案进行预习,第二步观看视频学习,第三步利用课后习题实行自测,第四步根据答题情况,建立、整理个性化的错题集。

“彩虹课堂”平台的开发和利用,也大大促进了生态课堂的构建和发展。生态课堂的核心是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只要能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即使是在网络平台上的教学互动,又有何不可呢?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如日中天,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教师也要“不拘一格育人才”。

2. 合作互动,小组合作

比起常见的课堂分组方式——前后四人形成小组,笔者更倾向于将学生按不同的能力、兴趣结成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进行互助性学习。我校有“Motic数字互动实验室”,该实验室配备了三十多台先进的Motic数字显微镜,一两个学生一台显微镜。更重要的是,实验室的桌子一改以往长条桌的惯例,一律为圆桌,让学生在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放飞思想,组内平等交流、团队协作,共同探讨、完成学习任务。在进实验室之前,笔者通常让学生自行分组,不必拘泥于教室中的座位安排。在课堂上,也会在一定的铺垫之后,给出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任务。比如,在实验室做完“质壁分离”的实验之后,笔者又给出了探究性课题——“探究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确定了本组实验方案之后,又进行了组内分工,共同协作完成该探究实验。最后,实验数据汇总之后,再讨论、修改,集小组智慧得出实验结论。这样的生态课堂,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尊重、学会讨论、学会概括、学会欣赏、学会接纳、学会拒绝、学会共享、学会助人,实现教学的全方位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3. 注重过程,多元评价

生态课堂提倡平等对话、动态生成、团队协作,这符合新课改的思路,同时也呼唤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所谓多元评价,就是不把眼光局限在某一次考核的成绩上,而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不同技能,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真正的发展。比如,笔者在上述“质壁分离”实验案例中,就设计了两个评价表格——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见表1、表2)各占50分。学生最终的总评分是这样的组成方式为:教师给出评价(占50%)、小组内成员互评(占25%)和组间成员互评(占25%)3种方式。

参考文献:

[1] 崔红霞.生物学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摭谈[J].生物学教学,2008,33(3):19-20.

[2] 王忠文.例谈高中生物学“生态课堂”的构建[J].中学生物教学,2014,(3):31-33.

[3] 姜永均.高中生物“定向——建模——生成”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诠释[J].中学生物学,2012,28(9):32-34.

(编辑:易继斌)

推荐访问:浅析 构建 课堂 生态 策略

本文标题:浅析高中生物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06/271717.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析高中生物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