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关于湖北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06 13:18:02 | 来源:网友投稿

○任世茂(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新世纪头五年,湖北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新形势下,认真总结“十五”工业发展经验,重新审视当前发展形势,进一步认清工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省工业经济更好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发展呈现四个新亮点

湖北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十五”时期,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全省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十五”末,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2407.96亿元,居全国第12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007.89亿元,是2000年1038亿元的近2倍,年均递增14.7%;产品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2990亿元上升到5962亿元,接近翻了一番,年均增长近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9%,比2000年提高6.6个百分点。回顾“十五”工业经济发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可喜变化:

1、走工业兴省之路。根据十六大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工业兴省”战略。明确提出“湖北要振兴,必须把工业化摆在经济工作非常突出的位置,走工业兴省之路”,把工业化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湖北省新型工业化纲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把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行业调整和构筑良好发展环境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构建一个统筹协调、综合集成的工作平台,省委、省政府提出并有效实施了“三个三工程”的总体部署。改革体制、改善环境、改进作风和培育市场主体,既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全省发展的思路,也是抓好工业经济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同时,集中资源全力支持武钢、东风、武烟、华新、冶钢、宜化等企业深化改革和开放重组,使他们进一步做强做大,全面提高了我省优势产业集中度,增强了整体经济实力;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了扩权强县;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中小企业上新台阶。

2、工业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十五”期间,以汽车、钢铁等八大行业和100家大企业为重点,开展了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提高,龙头企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扩大。汽车、冶金行业已成为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和近千亿元的大产业;烟草行业年实现利税超过100亿元,比2000年增长2.7倍;光纤、汽车、钢材等一些重要产品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光电子技术和产品开发、激光工业加工设备及激光医用设备开发与制造等产业的竞争优势提高较快。优势企业进一步壮大,集中度大幅提升,卷烟企业由2000年的18家重组为武烟一家,利税增长2.7倍;以东风汽车公司为龙头,2005年全省汽车产量达到46.38万辆,是2000年的2.4倍;武钢兼并鄂钢,生产能力突破千万吨,利税超过百亿元;武汉石化、荆门石化销售收入均超过百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30亿元,五车来年均增长16.2%。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2005年完成产值500亿元,是2000年120亿元的4.2倍,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上升到8.5%。与此同时,县域工业和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县域工业增加值在2004年占全省工业“半壁江山”的基础上,2005年提高到57%。

3、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大幅提高。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达到335.76亿元,是2000年的3.75倍,已连续五年较大幅度增长;实现税收由2000年的207亿元上升到350亿元,增长69.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103提高到166.12,上升了63.12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十五”时期,全省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47.8亿元,年均完成投资769.56亿元,比“九五”年均完成投资增长75.2%。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相继建成了武钢硅钢生产线、东风本田CRV乘用车、TCL和美的空调基地等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仅2004、2005年就建成投产了100个重点工业项目。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由2002年的1个,发展到2006年的30个;获“中国免检产品”称号的产品,由2002年的10个,发展到2005年的56个;获“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由2000年的256家,发展到2006年的416家。

4、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冶钢进入香港中信泰富,蒲纺、荆襄集团引资重组迈出实质性步伐,省建总引入浙江企业参与企业整体改制。列入“三个一批”改制企业,已有东风、华新等29户改为混合所有制企业,襄轴、潜江制药等71户改为民营企业。到2005年底,60%的大型国企和100%的骨干企业完成改制任务,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92%,县域经济民营化格局已经形成。在改革的强力推动下,国有企业活力增强,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税金、利润分别达到243.24亿元和245.19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8.4%和65.9%。通过改革,我省一批国有特困企业正在由包袱变成财富,由改革发展稳定的难点变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职工也从失望中看到了改制后的希望。

做好四篇大文章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相比,我省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工业增长的质量、速度和效益都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是,存在四个“不适应”:一是产业水平不适应;二是企业素质不适应;三是人才队伍不适应;四是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

当前,湖北正处于新的发展机遇期,要努力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必须始终把工业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实现工业的率先崛起。为此,要坚持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抢抓机遇,发挥优势,针对不足,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体来看,要做好四篇大文章:

1、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重点支持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调整和发展,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产能,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培育形成4-6个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大产业。汽车工业,全力支持东风汽车公司加快发展,2010年,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超过130万辆。钢铁工业,重点支持武钢、新冶钢等骨干企业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力争2010年,钢和钢材生产能力达到2200万吨以上。石化工业.重点推进武汉80万吨乙烯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发展乙烯及下游产品;加快磷、盐矿资源的深度加工和系列产品开发。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支持光通信设备、移动通信终端、新型电子元器件和激光加工设备等领域的研发制造。装备制造业,重点支持船舶、发电和输变电、数控机床、环保机械及成套设备等加快发展,增强系统设计和成套供应能力,提高数字化和本地化制造水平。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节能降耗,广泛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抓好食品、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和发展。三是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聚集区和高新技术发展区。大力支持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力争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进一步提高各类开发区的发展水平,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支持体制、机制、科技和管理创新。努力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成全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和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武汉经济开发区建成全国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重要的消费类电子和家电生产基地;将襄樊高新技术开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轻型车、轿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支持武汉石化工业园、鄂州葛店高新技术开发区、宜昌化工工业园、十堰白浪汽车工业园、仙桃无纺布制品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产业。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光谷”等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力争在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突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做好提高企业素质的大文章。根据“产业-企业-产品-技术与管理”的逻辑链,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从建设独特的制度或运行条件、环境入手打造企业核心能力,加固产业竞争力的微观基础。要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解决大学、科研院所研究与企业技术需求脱节的问题。推动大学文化与商业文化的融合、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对接;鼓励创业,支持企业并购校办、院办企业和院所改制企业,发展壮大一批科技型企业;以企业为主,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营造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抓好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建立起自己的研发机构。同时,要加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在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要花大力气培育企业家,建立企业家市场和企业家资格鉴定和评估机制,促进企业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3、做好培养人才的大文章。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和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一是要重人才。对人才要在经济上给报酬,工作上给条件,科研上给经费,政策上给予激励,使他们的劳动价值参与收益分配,得到合理的回报。比如实行年薪制、期权制、改善住房条件、解决子女就业等问题。二是要培养人才。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企业家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同时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培养各类技能人才;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各类实用人才。三是吸纳人才。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形成若干人才聚集区,广泛吸纳和集聚各类优秀人才。依托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集聚一批两院院士、重大科研或工程项目主持人、重点学科带头人。积极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鄂工作或为鄂服务。积极组织实施鄂西等贫困地区人才援助计划。四是制度保证。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建立健全人才选拔、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推进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坚持尊重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4、做好转变政府职能的大文章。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经济管理方式。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理顺内部分工,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行综合执法试点,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和行业垄断,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经济管理体制。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跨行业、覆盖全省、信息共享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网络,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切实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加快推进“一楼式办公、一窗式收费、一站式服务”。建立健全政务环境评价评议机制和投资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加快实施“体制创新、行政提速、信用湖北、优质服务”等四大环境创新工程,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注:此文系作者在“湖北工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上的讲话,有删减)

推荐访问:湖北 经济发展 思考 工业

本文标题:关于湖北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06/27177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关于湖北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