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时期中国与马八儿、琐里交通史新考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元末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的马八儿屿指的是马八儿苏丹国。伯希和认为,西洋琐里国王别里提、琐里国王卜纳的是同一人,两国是同一国。本文认为,两国不是同一国,别里提、卜纳的都是马可波罗讲的马八儿王号Bandi的异译。永乐以后,南印度被维查耶那伽尔王朝统治,所以琐里不仅不见于正史,也不见于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史籍。前人提出,《元史》记载中的至元十八年马八儿王号“算弹”是苏丹的音译。本文认为应是sundara的音译。而延祜元年遣使的马八儿王昔刺木丁即Say。yid Jalal—ud—Din Ahsan。
【关键词】中国 元明 马八儿 琐里 交通史
《明史》卷三百二十五《西洋琐里国》说:“西洋琐里,洪武二年,命使臣刘叔勉以即位诏谕其国。三年,平定沙漠,复遣使臣颁诏。其王别里提遣使奉金叶表,从叔勉献方物。赐文绮、纱罗诸物甚厚,并赐《大统历》。成祖颁即位诏于海外诸国,西洋亦与焉。永乐元年,命副使闻良辅,行人宁善使其国赐绒锦、文绮、纱罗。已,复命中官马彬往使,赐如前。其王即遣使来贡,附载胡椒与民市,有司请征税,命勿征。二十一年,偕古里、阿丹等十五国来贡。”其后紧接的《琐里国传》说:“琐里,近西洋琐里,而差小。洪武三年,命使臣塔海帖木儿赍诏抚谕其国。五年,王卜纳的遣使奉表朝贡,并献其国土地山川图。帝顾中书省臣曰:‘西洋诸国素称远蕃,涉海而来,难计岁月。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乃赐《大统历》及金织文绮、纱罗各四匹,使者亦赐币帛有差。”西洋琐里是明初最早和中国交往的国家之一,而且远在印度半岛东南部。洪武二年(1369)、三年、永乐元年(1403)、二十一年,琐里四次和中国有使节往来,但是这个国家不仅在永乐以后不见于史书,而且不见于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史籍,这是什么原因呢?万明先生曾经提出,从郑和下西洋开始,西洋一词的含义出现变化,从元朝把马八儿国径称为西洋国变为把西洋和古里联系在一起。那么,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前人没有很好地解答。西洋琐里和琐里,前人多以为就是一国,它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本文通过挖掘新史料,结合印度历史记载,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一、宁善(宁宗美)出使西洋琐里
明初王褒撰《三山王养静先生集》卷九《海上仙舟记》说:
海上仙舟,行人延平宁宗美氏自况也。宗美以硕学隽才,繇鄞县丞,迁行人。其奉使四方也,东过扶桑之谷,西抵溺羽之渊,南逾朱垠之野,北游阴山之麓。其瑰伟之见、怪异之闻多矣,何独以海上仙舟为况耶?盖尝舟出琉球大小二岛,历占城、爪哇、暹罗、真腊诸番,穷夫西洋绝域,当天光云影,动荡上下,风驶浪驰,万里一息。日月出没,望若舟外。蛟龙鼋鳌,起伏咫尺。而蓬莱阆苑之山,可指而登。洪崖浮丘之属,可报而致,诚海上之仙舟矣!
《明史》卷三百八十七说:“王褒,字中善,孝友重气谊。洪武中历瑞州、长沙两学教授,迁永丰知县,均徭课士,蝗为灾,祷城隍而殪。太宗时召修《永乐大典》,授汉府纪善,卒于官。”王褒应在朱棣时入朝,才写下此文,说明宁宗美出航东西两洋最有可能在永乐年间。宁宗美及其航海事迹,其他史书似乎无载。
宁宗美是延平府人,原文误为廷平,无此地名。按原文还有其他错字,如“斡旋”应为“斡旋”。延平府治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辖今南平、顺昌、将乐、沙县、三明、永安、尤溪、大田等地。今闽西北和赣东北是中国宁姓集中分布的几大地区之一,据说今三明市有宁姓人口5708人,在全市姓氏人口中列第77位,其中宁化县949人,建宁县4012人。邵武市现有清代宁氏宗祠,建宁县的宁氏戏台始建于明代。三山是福州别名,王褒是福州人。宁宗美和王褒是福建同乡,所以王褒对宁宗美的记载应该是翔实可信的。
宁宗美原来是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县丞,后迁行人,奉使四方,自号“海上仙舟”。他的海上行程是:“尝舟出琉球大小二岛,历占城、爪哇、暹罗、真腊诸番,穷夫西洋绝域”,琉球大小二岛指冲绳岛和台湾岛,属于东洋。那么西洋指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暹罗(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诸番,或许还有更远的地方,王褒没有说明。也有可能是占城、爪哇、暹罗、真腊和附近地方就是宁宗美或王褒认为的西洋,因为这几个国家虽然不是太远,还没有越过马六甲海峡,但是航路是沿中国和中南半岛海岸向西南,和向东南到菲律宾、加里曼丹岛等地的航路区分明显。根据刘迎胜和陈佳荣先生的研究,郑和下西洋时代的东西洋分界在南海和加里曼丹岛,上文所说的都属于西洋范围,这也证明陈佳荣先生的考证是正确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琉球大小二岛”包括大琉球、小琉球,前者是琉球国,后者即今台湾。台湾在明代初年的史料极少,因为从中国到琉球的航路有时不必经过台湾岛,所以中国和琉球虽然往来频繁,但是记载台湾的史料不多。台湾岛在明代也没有设置正式的行政机关,所以关于台湾在明代是否属于中国的正式领土尚有争议。这里把大小琉球并列,显然是把小琉球(台湾)和大琉球(琉球)同样看作是中国的属地,这也很正常,因为台湾地区早在宋代就出现在赵汝适的《诸蕃志》中,中国人对该地并不陌生。明代虽然只是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但是有很多中国人活动在澎湖和属国琉球之间的台湾岛等地,因此台湾系明朝属地无疑。以一人之力出航东西两洋,在明初并不多见。可惜,宁宗美虽然有很多“瑰伟之见、怪异之闻”,但是没有记载或流传下来,令我们颇感遗憾,否则或可补马欢、费信、巩珍等人之不足。
前引宁善永乐元年出使西洋琐里,另《明史》卷三百二十四《爪哇传》说:“永乐元年,又遣副使闻良辅、行人宁善赐其王绒锦、织金、文绮、纱罗。使都既行,其西王遣使人贺,复命中官马彬等赐以镀金银印。西王遣使谢赐印,贡方物。而东王孛令达哈亦遣使朝贡,请印,命遣官赐之。自后,二王并贡。”《明史》卷三百二十五《苏门答腊传》说:“永乐二年,遣副使闻良辅、行人宁善赐苏门答腊酋织金、文绮、绒锦、纱罗,招徕之。中官尹庆使爪哇,便道复使其国。三年,郑和下西洋,复有赐。”这个宁善在永乐元年,出使爪哇、苏门答腊(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西洋琐里(详下)等国。方豪先生《中西交通史》叙述明初对南洋政策时,只提二人出使后两国,漏叙爪哇。宁姓是小姓,永乐年间出使海外的宁姓使者在正史里仅见于此,而宁宗美出使国家涵盖如此大的范围,不太可能在正史里没有任何记载,所以宁善很可能就是宁宗美,名善字宗美,名与字正合。宁善既然到过西洋琐里,那么王褒说他“历占城、爪哇、暹罗、真腊诸番,穷夫西洋绝域”,殆非虚言,至于占城、暹罗,本来就在去爪哇、苏门答腊的路上,正史未言宁善出使其国,可能是王褒文学性的辞藻语焉不详。若宁宗美就是宁善,则其出使海外恰好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可谓有奠基之功。
二、西洋国与马八儿苏丹国
刘叔勉出使西洋琐里国,明人文集中也有记载。明初龚敦《鹅湖集》卷五《赠刘叔勉奉使西洋回序》说,洪武二年春,朱元璋命令刘叔勉下西洋,原因是西洋各国很久不依附中国了。次年夏,刘叔勉才到西洋。不过,《明史》只说洪武二年刘叔勉出使,不说何时到达。琐里是最早和明朝交往的国家。朱元璋即位,不通知很多比琐里近的国家,却要派使者花一年多的时间,去通知一个远在印度东南部的国家,正是因为这个国家在西洋航路上具有重要地位,曾是西洋大国(详下)。这里说从中唐以来,海外之地有五六百年不内附中国,是不对的。元朝与1279年灭亡琐里的马八儿国(Mabar,都今马杜赖,Madurai)有密切交往,马八儿国遣使元朝11次,元朝遣使马八儿国7次,很多奇珍异宝从南印度输入中国。从阿拉伯半岛移居马八儿的商人不阿里任马八儿国宰相,后来归顺元朝,娶高丽人蔡氏为妻,卒于大都(今北京市)。《中国史稿地图集》误标马八儿在今印度安得拉邦东南,应在更南。
马八儿国是俗称,正式名称应是潘地亚(Pandya)王朝,又被元代人称为“西洋国”。因为是西洋最重要的国家,所以径称西洋国。马八儿国在1311年、1314年和1323年元末受到德里苏丹国的三次入侵,疆域渐渐南缩至印度半岛最南端的蒂鲁内尔维利(Tirunelveli)一带。《元史》卷二百一十《马八儿国传》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1281),马八儿国宰相不阿里对说:“我使札马里丁入朝,我大必阁赤赴算弹(华言国主也)告变,算弹籍我金银田产妻孥,又欲杀我,我诡辞得免。今算弹兄弟五人皆聚加一之地,议与俱蓝交兵。”这里说马八儿人把国王叫算弹,国王有兄弟五人。马八儿国王有兄弟五人,正与马可波罗所说吻合(详下)。但是从冯承钧先生始,很多学者都把“算弹”当做苏丹的音译,甚至直接在中文译作里把sultan译作“算端”。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1281年时不仅德里苏丹国还没有入侵马八儿,而且独立的马八儿苏丹国也还没有建立(详下)。既然这时还没有马八儿苏丹国,那么“算弹”就不可能是苏丹(sultan)的汉译。其实,“算弹”的语源应为马八儿王sundara,后者在冯承钧所译《马可波罗行纪》法国颇节注中就提到了(详下)。其实,从语音学上看,“算弹”也不能和sultan对应,因为算是n收声,sul不能译作算。正是因为有个1,所以明初陈诚《西域番国志》等书译作“锁鲁檀”,明代很多书译作“速檀”,要么有鲁字对应1,要么译作u收声字。
前引万明之文认为,在元末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仅见“马八儿屿”,不见马八儿国,证明其时马八儿国已经衰亡。但是,我们注意到,《岛夷志略》马八儿屿条末尾列有“属此国之节制”的五个地方,说明马八儿屿地方广阔;又大佛山(在今斯里兰卡西部)条说元至顺庚午(1330)冬十月汪大渊至此。苏继庼先生认为:汪大渊第一次出洋在1330—1334年间,第二次出洋在1337—1339年间,马八儿屿与马八儿有别,应在今印度潘班岛(Pamban)与斯里兰卡马纳尔岛(Manar)之间的亚当桥一带。今按1323年以后,德里苏丹国占领马八儿,马八儿苏丹国(即马杜赖苏丹国,Madurai Sultanate)是1335年从德里苏丹国分离出的政权,于1377—1378年被来自其西北部的坎纳达(Kannada)人建立的维查耶那伽尔(Vijayanagara)王朝灭亡,所以《岛夷志略》里记载的马八儿屿应该是马八儿苏丹国。在闽南话里,屿字读音是su。汪大渊两次从泉州出洋,当时马八儿苏丹国刚建立,由于中国商人对从北印度来的苏丹制不熟悉,所以很可能在内部交流中,误把sultan记做屿字。潘地亚王朝最后退守的蒂鲁内尔维利一带在《岛夷志略》里是特番里,这也说明马八儿屿不是原马八儿国。
《元史》卷二十五《仁宗本纪》记载:“延祐元年(1314)马八儿国主昔刺木丁遣其爱臣爱思丁来贡方物”。前人认为德里苏丹在1311年占领马杜赖,所以昔刺木丁是德里苏丹派在马八儿的省长,今按即德里苏丹国派遣马八儿的首任省长Sayyid Jalal—ud—Din Ahsan,“昔刺木丁”即其音译。
马八儿屿条说:“控西北之隅,居加将门之右。濒山而居,土咸,田饶沃,岁倍收。”看不出是在岛上。亚当桥一带地形特殊,如果马八儿屿在这里,不可能不提半岛和岛屿,但是《岛夷志略》只字未提。不仅马八儿苏丹国没有在此立国,就是南缩的原马八儿国也没有在此立国。《岛夷志略》大八丹条说:“国居西洋之后,名雀婆岭,相望数百里,田平丰稔。”大八丹,柔克义认为是伊本白图泰《行纪》中提到的西南印度港口Dahfattan,日本学者辛岛舁认为是今印度半岛东南沿海的小村Pariyapattinam(亦作Periyapattinam),而在泰米尔语中,pafiya正是大的意思。大八丹在西洋国之后,这是《岛夷志略》唯一提到西洋国的地方。西洋是元人习用的古名,此时只是在大八丹条附带提到,可能因为原来的马八儿国已经灭亡,西洋一名逐渐隐没。大八丹在马杜赖东面的沿海地区,这里却说在西洋国之后,这和东方的中国人的视角不合。《元史》卷二百一十《马八儿国传》说:“而俱蓝又为马八儿后障。”这说明从中国人的视角看,东南印度在西南印度之后,所以大八丹不应该是Pariyapattinam,而应该是Dahfattan。“八丹”(patam\patnam\patfinam)是泰米尔语的港口。《岛夷志略》里有沙里八丹,《郑和航海图》里还有骨八丹、加宁八丹、旁不八丹、沙里八丹,都是音译。印度带“八丹”的地名很多,不可能一一意译,所以大八丹最有可能是音译。察看地图可知,Periyapattinam地处一条狭长的海滨沙丘上,原来是海中贝壳堤,其北面还有一系列平行的低矮沙丘已经并陆,沙丘之间的内陆湖原来都是漏湖。这些沙丘也不好称为雀婆岭,这也说明大八丹不是Pariyapattinam。
三、琐里与西洋琐里
琐里即Chola,其地点,或谓其首府在Nagapattam,即Nagapattinam,此说不确(详下)。Chola王朝是统治南印度时间最长的帝国之一,从公元前3世纪见于记载,一直到1279年被潘地亚王朝取代。Chola亦即南宋赵汝适《诸蕃志》中之注辇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译作朱罗王朝)。杨博文先生以为此国中心在马德拉斯(即今金奈,Chennai)一带,但是Chola王朝早期首都在浦姆普哈尔(Poompuhar,Nagapattinam的一个镇)、Uraiyur(乌莱尤尔,近Tiruchirappalli),中期首都在帕扎亚莱(Pazhayarai)、坦焦尔(Thanjavur),后期首都在甘盖孔达(Gangaikonda)、乔拉普兰(Cholapuram),集中在科佛里河(Kavefi)下游三角洲地区,离金奈较远。
伯希和认为西洋琐里即琐里,《明史》所记前者国王别里提、后者国王卜纳的是一个人,分别是刘叔勉、塔海帖木儿的译名。当然,这只是伯希和的推测。《明史》说琐里国靠近西洋琐里,而比较小,明明是两国,而且这两个国家的贡品和明朝赐予的物品都不同。前者贡品是金叶表,后者贡品是本国地图;明朝赐给前者“文绮、纱罗诸物甚厚,并赐《大统历》”,赐给后者“《大统历》及金织文绮、纱罗各四匹”。这也说明两国不是同一国。西洋琐里之所以要加上西洋二字,就是因为注辇(琐里)被马八儿的潘地亚王朝灭亡后,曾经长期受到西洋国(马八儿)的统治。
我们注意到,洪武三年明朝派到琐里的使臣塔海帖木儿很可能是蒙古人。这在明朝的使节中是很罕见的,其原因可能正是因为此时的印度南端受马八儿苏丹国的统治。因为马八儿苏丹国的国王来自中亚,所以派遣一个蒙古人作为使节可能是因为他懂得中亚语文,也可能因为他与元代往来马八儿的使节有关。洪武五年(1372年)时的马八儿苏丹国最后一个国王是阿拉一乌德一丁·西坎达尔沙(Ala—ud—Din Sikandar Shah)。明朝在洪武初年与琐里、西洋琐里交往时,维查耶那伽尔王朝还没有全部占领马八儿苏丹国。
与明朝交通的西洋琐里、琐里不是一国,琐里很可能是受马八儿国统治的原琐里国。西洋琐里是西洋国,也即马八儿国,因为要与原琐里国相区别,所以称之为西洋琐里。这个推测得到阿拉伯文献的证明。沈福伟先生引用《阿拉伯地理学家所知的南印度》一书中迪曼希基的话说,琐里国包括大小两个马八儿,都在海边,小马八儿是国都,即Biyyar Dawal,意即潘地亚王子比尔的市镇。不过,沈福伟先生没有说明琐里、西洋琐里和阿拉伯史料的对应关系。经笔者查对,原书注文说,迪米什基(Dimishqi)是唯一记录大小两个马八儿的人,而从1310年阿米尔·胡斯劳(Amir Khusro)提供的马八儿详细地名来看,有个地名叫Bir Dhul。阿扬加尔(S.K.Ayyangar)博士认为,这是潘地亚统治下的琐里国的首府,而Dawal\Dhul则是泰米尔语中表示城镇之意的词。
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第438页印度刺儿州(Laur)条注引地学会法文本说:“此州有一丰于宝货之富强国王。此王乐购珍珠及一切宝石,所以预告其国商人,凡自称琐里(Soli)之马八儿国,携所有珍珠来者,将倍给其价。此琐里国乃印度最优良之州,良珠盖出于此。”关于琐里出产珍珠,前引《诸蕃志》第76页注辇国条下说:“自昔未尝朝贡。大中祥符八年,其主遣使贡真珠等。”注辇(琐里)初次与中国交往便是进贡珍珠。《马可波罗行纪》的马八儿大州条也说到出产珍珠的各种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马八儿国有人自称琐里人,他们正是原琐里国人。既然琐里人在潘迪亚王朝灭亡琐里后仍然自称琐里人,同样道理,琐里人在马八儿苏丹国灭亡琐里后还可以自称琐里人。
《马可波罗行纪》马八儿大州条说:“五兄弟国王之一人君临其地,而称宋答儿班弟答瓦儿(Sonder Bandi Davar)。”颇节(G.Pauthier)注:“注辇(Tchola)诸王中有名孙陀罗(Sundara)者,未详何年在位,似即本书之SonderBandi Davar。不仅Sundara可对Sonder,而Bandi亦可对Pondios,盖君主尊号;至若Davar(d6vat),乃为梵语d6va—raja、d6varao、d6var等称之转,此言‘天王’,印度君主尽有之称也。”今按:别里提、卜纳的即Bandi的音译,ba音近别,n、l易混,d、t只是送气与否之别。这只是王的尊号,不是真名。
琐里在洪武与永乐初年与中国交往密切,此后不见于中国正史,也不见于郑和下西洋相关史籍,其中必有原因。伯希和认为,马欢《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都没有记载琐里,是一种漏载;《明史·郑和传》在郑和所到国家中列出琐里,伯希和大概认同这种说法。现在看来,郑和很可能就没有去琐里,否则以上三书和《郑和航海图》为什么都没有记载呢?以上三书都是郑和随员据亲历而记,当然比清初成书的《明史》更可信。琐里在洪武及永乐初年与中国有多次来往,如果郑和船队到达琐里,不可能没有记载,而且在明代中后期的很多有关中西交通史的专书中也没有记载郑和到过这里,也说明郑和下西洋时确实没有到过琐里。
琐里踞印度东南部,和斯里兰卡岛相对,中国到阿拉伯海的船只需要在此停留,因此在中国人西航的路上具有重要地位。很可能正是这一原因,致使很多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必然到过此地。但是,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极其庞大,不可能到达沿途所有国家。细读《郑和航海图》,诸如柬埔寨、缅甸等地画得都比较简略,这些国家在上述郑和随员所著的三本书里也没有专条,说明很多地方郑和船队没有去过,或者它们至少不是主队所经之地。前引《明史》说:“(永乐)二十一年,偕古里、阿丹等十五国来贡。”郑和七次下西洋,而琐里仅此一次附于其他诸国之列进贡,而且已经晚至永乐二十一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之后,也说明此地不是郑和船队所经之地。
其实,琐里在明初活跃是趁马八儿苏丹国衰亡之机,不久以后即被维查耶那伽尔王朝占领,而郑和下西洋时正是维查耶那伽尔王朝如日中天之时,所以琐里诸小城受其严密统治。随着琐里、马八儿的衰落,西洋国一名也不再用于此地。因为琐里已经衰亡,所以郑和船队未到此地。
最后需要说明,因为注辇古国长期统治印度半岛南部、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地,一度到达恒河、印度尼西亚等地,其军事、经济与文化影响遍及东南亚各地,所以其建立者泰米尔人也被俗称为琐里人,而琐里甚至成为印度文化的代称。《瀛涯胜览》说锡兰、小葛兰、柯枝国王是锁俚人,《西洋番国志》说暹罗、占城、小葛兰、柯枝国王都是锁俚人。占城、暹罗国王当然不是锁俚(琐里)人,但是这两个国家都受到印度文化的强烈影响,而当时印度北部已经伊斯兰化,因这两国的文化与印度南部很接近,所以才有这种说法。至于锡兰、小葛兰、柯枝国王都是泰米尔人,这与今天新加坡把泰米尔人称为印度人的情况类似,但是泰米尔人不完全等于印度人。万明先生说:“冯承钧认为锁俚人当是对印度南部东海岸种族的通称。伯希和不赞同。实际上后来应用更宽泛。”现在看来,冯承钧先生所指的就是泰米尔人,但是琐俚的泛称还是有一定范围的,至少在郑和随员撰写的三部书中明确区分印度的锁俚人与回回人。
冯承钧先生说Chola见于中国史书有四名:《大唐西域记》的珠利邪、《宋史》的注辇、《元史》的马八儿、《明史》的琐里。其实还有一种译法,《瀛涯胜览》古里国说:“西洋布,本色名搪黎布。”“搪黎”就是琐里,亦即冯承钧先生所说阿拉伯语转读的Suli或Soli。
(编辑 刘建)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元明时期中国与马八儿、琐里交通史新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