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木雕中华精神
一刀一笔触,一笔一乾坤。自古以来,木材上的刀刀痕痕之美,无论是生活实用或纯供欣赏,都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文化而言,木雕艺术起源相当的早,距今7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出土文物中,即有木雕鱼的发现。在《礼记·曲礼下》中:“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即把木工列为“六工”之列,可见其在传统工艺中的地位。春秋战国时的木器之上已有精美的镂刻雕饰,秦汉两代的木雕工艺更趋于成熟。到了唐代,中华工艺技术大放光彩,木雕工艺日臻完美,尤其是佛像木雕,更成为千古流传的杰作。明清之后,木雕艺品的题材又明显地注入了许多生活风俗,历史典故与传说故事,例如:平安如意,五谷丰登吉庆有余,松鹤延年等吉祥意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雅俗共赏而深受欢迎的生活艺术。
台湾木雕艺术传承了祖国大陆漳,泉闽,客地区的传统木雕工艺。在台湾乡土文化中,从实用的建筑雕刻到膜拜的神像乃至于生活器物的精雕细琢,都一一显现出台湾木雕所蕴涵的中华精神。而这精神的根源即是源于早年间来自闽粤先民来台拓垦。随着闽南系传统建筑的传承发展,一大批掌握木雕技艺的闽粤先民渡海来台,谋生立业。这些匠师将传统木雕技艺发挥于庙宇、宅邸的雕梁木柱斗拱藻井,门栏神龛等建筑装饰上,也培养出台湾本土的木作凿花匠师、器物木雕以及神像木雕匠师,此后近百余年来逐渐在台湾各地生根茁壮。在台湾木雕界享有盛名的工艺大师中,闽粤籍人士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在以佛像为主的人物雕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被誉为台湾佛像雕刻“三条龙”的陈俊柽,林起凤、林邦铨都来自大陆福州。陈俊柽生于1894年,是福州流派创始人柯传钟的得意门生。他擅长木雕、泥塑、脱胎佛像。赴台后,他雕刻了许多佛像佳作,深受岛内乡民的喜爱。在台湾有着“木雕佛像状元”之称的林福清,1890年生于福州,到台湾后广纳徒弟,培植后生,基隆的陈连紫,竹北的彭木泉便是其高徒。彭木泉在林福清的指导下,悉心钻研福州传统雕刻技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融汇创新:他雕刻的人物形神兼备,静中含动,富有个性色彩,被人们称为“阿枝师”。
1945年台湾光复,三义木雕源起者吴进宝的后人,为再次提升三义木雕艺术品质,专门派人“寻根”福州,重金礼聘福州木雕艺人林永金等四人到三义带徒传艺,福州木雕再次为三义木雕注入了新鲜血液。此后。三义木雕产业水准不断提升,逐渐由家庭副业转为小型工场,进而形成企业化生产经营模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三义木雕外销日本及欧美等地,成为台湾举足轻重的出口产业。三义木雕的这些成就,自然有着祖国大陆传统木雕技艺的一份功劳。时至令日,台湾木雕工艺拥有多层次的丰富面貌,传袭着早年间度海先民带来的传统技艺,也注入台湾原住民,平埔族文化,西洋美学及东洋文化,充分表现出坚忍开拓,调适自然环境的族群特性,融合荟萃成为台湾乡土文化艺术的主流。
遍布在台北,台南、苗栗,嘉义,北港、彰化,新竹等地木雕艺人手下的工艺。都有着传承大陆传统木雕工艺的影子。而遍布全台的木雕珍宝,如丰原慈济宫的十八罗汉,北港朝天宫的文昌帝君、新埔广和宫的三山国王,普陀岩观音菩萨等也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中华传统木雕工艺的韵味。
彰化鹿港,桃园大溪以及苗栗三义,因颇具规模,被誉为全台三大木雕产地。在三地随处可见木雕工艺品店,工作坊。其中鹿港木雕以中华传统风格木雕为主,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题材多以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历史故事及佛、神、祖,仙,吉祥图案和文房四宝博古玩赏为木雕主题。而太溪木雕常利用各类树木的虬根疤节为原料,利用木材本色和天然造型,随形造艺,因材施艺,刀工、刀法随意性较强,作品往往以天然逼真取胜。其中三义木雕可谓引领全台木雕,仅三义即占全台木雕产业的60%以上,而三义木雕在造艺方面,也融台了鹿港的传统,大溪的天然,以至现代抽象风格。素有“木雕城”之称的三义乡街道两旁多是木雕商店,而三义木雕博物馆更是全台唯一一座专业性木雕博物馆。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