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在初中地理中渗透人地协调观念

发布时间:2023-07-07 16:30:09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现代地理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注重教给学生固定的地理知识,忽视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念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发展地理核心素养——主题探究,透视社会热点正反对比,探寻隐性规律;自绘地图,内化认知体系。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念;渗透

一、主题探究。透视社会热点

近年来,人类数量不断激增,对地球环境的索取不断增多,但地球上的东西并不是无穷无尽的,这就出现了矛盾。这个矛盾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鉴于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进行探究,使其对人地关系了解更加清楚。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就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分析社会热点,得出结论。在讲第二节“土地资源”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社会热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学生根据热点探究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基本特点,并说出各个土地类型的分布及分布不均的原因。土地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人们生活在土地上,土地与人类的关系十分紧密。由于农村和城市的差异,以及区域之间的差异,使得土地分布不均匀,大量利用土地发展建筑业,虽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给环境造成了破坏,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而如何协调人地关系是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通过主题探究,学生对人地关系了解更加清楚,他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分析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在分析之后,学生也认识到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进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二、正反对比,探寻隐性规律

同一种地理环境,由于人们的使用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是有一定规律的。正反对比教学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做才能保证人地协调,共同生存。因此,老师在教学地理时,可以进行正反对比,这样对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的认知会有更大的冲击。例如,笔者在讲“北方地区”时,就将华北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进行对比,让学生体验这两个地区的差异。笔者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对这两个地区进行对比。在对比植被时,学生发现位于黄土高原的人们由于乱砍滥伐植被,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高原上的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壤的蓄水能力低下,有些土地甚至不能耕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位于华北平原的人们由于保护环境,没有对植被进行破坏,因此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两个地区进行对比,学生发现只有好好协调人与地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成长的规律。通过对地理内容进行正反对比,学生可以清晰了解到什么行为是正确的,而什么行为是错误的。

三、自绘地图,内化认知体系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无论是区域地图还是世界地图,学生认识起来都会有一定难度,唯有自绘地图,学生才能对地图轮廓认识更加清晰,才能进行更深度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之后,便能了解人地关系,内化学生的认知体系。例如,笔者在讲“东南亚”的相关知識时,笔者就在黑板上绘制了东南亚的地图,并标出赤道和北回归线的位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绘图猜想东南亚的气候。由于看到赤道,学生说出热带气候,这样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是学生还是经过思考了。然后我引导学生从亚洲气候图上寻找答案,学生发现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通过观察地图册上两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及两种气候的描述,其可以根据气温和降水量来判断是哪种气候。当地居民根据气候来选择种植合适的农作物来适应环境,促进发展。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之后在认知相类似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形成一定的体系:先根据地图轮廓分析出是世界的哪一地区,之后再根据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判断气候类型,接着根据气候类型来对照地区温度、降雨量,最后确定合适的农作物,使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适应。

四、运用矛盾的观点看人地关系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只有统筹兼顾这两个性质,才能借助矛盾的存在达成目标,而不至于顾此失彼。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之间存在的矛盾,进一步引导其更加深刻地思考,全面理解地理相关知识。比如,我讲解“海陆的变迁”这一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同时理解海陆变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习的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大西洋的两岸都有海牛鸵鸟的生活痕迹,隔着浩瀚的大西洋,它们是如何到达彼岸的呢?显然,这一地理现象与我们的认知是矛盾的。对此,我们进一步开展分析。通过观察地图,我们可以看出非洲西岸的轮廓线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从而引出了地球上海陆轮廓的争论,提出大陆漂移说,并以此来解释这一地理现象。通过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理解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以此分析地理现象,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解相关的地理现象,也能够使得学生们统筹兼顾地理现象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结语

通过自绘地图,学生对地图的掌握会更加快速,同时在之后的学习中,都始终围绕绘画的地图来展开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精力来内化自己的地理认知,更加清楚地认知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由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地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这势必对后代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人与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这样,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推荐访问:渗透 观念 协调 地理 初中

本文标题:在初中地理中渗透人地协调观念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07/27223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在初中地理中渗透人地协调观念》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