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教师怎样引领学生了解地方民风民俗

发布时间:2023-07-07 16:48:03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余秋雨说:“我们的英语讲得再好,英国人、美国人也不会承认和接纳我们。要维系住一个国家的本体面貌,不能不重新唤醒溶解在我们血脉中的母语文化。”地方民风民俗,就是我们母语文化的根,母语文化的源。我们要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母语文化,就必须去了解地方民俗文化。

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讲究听、说、读、写四种模式。我想,作为语文老师,在引领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时,是否也可以运用这四种方法?

关键词:民风民俗;地方故事;地方方言;地方文化;地方民俗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不同的地方形成了不同的民风民俗。地方民风民俗,就是我们母语文化的根,母语文化的源。我们要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母语文化,就必须去了解地方民俗文化。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文化的传播人。怎样才能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母语文化,进而了解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传承并发扬光大呢?

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讲究听、说、读、写四种模式。我想,作为语文老师,在引领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时,是否也可以运用这四种方法?

一、 听“地方故事”

我们遵义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不必说现代家喻户晓遵义会议会址红色文化,也不必说历史悠久夜郎国帝国文化,更不必地方仁怀的国酒茅台文化、湄潭的茶文化。我单说一下我任教的学校——遵义市第四十六中学,新舟镇沙滩村,一个偏僻的小地方就流传了很多很多的故事。

有神树水红树的怪诞故事,有郑母三迁教子故事,有西南大儒郑珍进京赶考的故事等等,真是数不胜数!

还有沙滩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黎庶昌先生的故事。同治元年,慈禧太后下诏求言。黎庶昌以廪贡生上《万言书》,痛陈时弊,尽言改良主张的故事。光绪二十一年,家乡大旱,黎庶昌会集在渝同乡捐款白银二万两,购米运遵义赈灾的故事。两度出任日本钦差大臣的故事。辛苦著书《西洋杂志》的故事等。

这些故事如果老师能在课堂讲给学生听,相信学生一定会喜闻乐听。还能让学生增添学习语文的兴趣,传扬地方文化。

二、 说“地方方言”

我想,如果看过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的观众,对剧中独具地方特色的窑洞、信天游、白羊肚手巾和扭秧歌一定不会陌生,还有那独具特色的地方方言,如“女子”“后生”“麻缠”“骚情”等也会记忆犹新吧!

遵义地区,也有不少独特的地方方言,也是魅力无穷。

如称呼“爷爷”叫“公公”,“公”在古代是有官职的人,或值得尊敬的人才可以称“公”,这表现了孙子对爷爷的敬重,称呼“舅舅”叫“母”,这大概是源于古代“母舅大于娘”来的吧!还有“姑姑”叫“姥”,“叔叔”叫“爸爹”等等。

还有孩子好动叫“牵翻”、调皮叫“讨嫌”或者叫“背时砍脑壳的”,形容人脸脏叫“哇渣”、形容人很黑叫“黑黢黢”或者“黑黢麻孔”的。形容人较矮叫“打纸凳高一个”等等。

还有一些民间俗语:“大树底下好乘凉”,“要想日子过得长,必须天天算口粮”,“亲兄弟,明算账”,“在家千日好,出门好丁点”,“火不烧天地不肥,人不出门身不贵”,“扁担挑缸钵,两头都摔脱。”

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够在普通话教学的某个时候特别是学生们上课时间久了,正处于力倦神疲时,老师猛然之间来一两句地方方言,说几句俏皮话,举个例子,说个道理,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读“地方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是重头戏。作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让学生去广泛的阅读“地方文化”这本大语文。

例如,教师要讲解古诗词时,就可以提前让学生课外阅读地方先贤们诗词作品。例如了,读读郑珍名诗《桐冈》《晚望》《邯鄲》,诵诵王青莲的名句“坐待子规啼夜月,打开仙拳去朝天”,看看黎雪楼《卖儿啼》等等。

老师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也可以让学生平时去搜集一些地方文化材料。例如,搜集名胜古迹的楹联、诗词,丧礼上的挽联、祭文、福祉等。举行婚礼时的一些喜联,祝福语等等,甚至一些店家的招牌,墓碑上的碑文,一些大家族的家谱等等。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遵义名人知多少,遵义民谚我来讲,遵义方言我来说等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寒暑假大假期到来之时,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地方名人名著,如被称为天下第一府志的《遵义府志》,郑珍耗费心力写的《巢经巢》,清朝著名的散文家和外交家黎庶昌撰写成《西洋杂志》等等这些书籍,定会让学生大享知识盛宴!

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地方名胜古迹,让学生去走走看看。例如,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攀爬雄伟的娄三关,游游处女圣地云门屯。也可以去家门口的黎公馆、禹门寺、十里荷塘、樱花谷、百草园去散散步,看看景!让学生去读中学,走中读,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遵义的地方文化。长大之后定能眷念故土,造福地方,惠泽乡民。

四、 写“地方民俗”

遵义有一句方言叫:“七爷子,八条性”,意思是说一家人人多,性格也各有不同。在遵义这块古老的热土上,也留传下来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习惯。

比如过年,冬至过后,就要杀年猪,熏腊肉、灌香肠,准备年货;扫扬尘,贴对联,整理卫生,增添节日气氛;跳龙灯、耍狮子灯,搞一些节日文娱活动;走老丈家(岳父),拜年(拜亲友),吃年饭(团圆饭),联络家人和亲友感情;赶黄瓜虫(驱赶害虫,祈求丰收),烧香(去寺庙烧香),钻洞(经历苦难、祈求平安)等习俗和活动。遵义还流传了这样一句有趣的谚语:“初一十五不钻洞,屁股不痛脑壳痛”。

除此之外,清明节还要吃清明粑,中元节还要泼水饭,乞巧节还要敲锣等等。

结婚也有诸多讲究。结婚前,要取同意(订婚),去三回人情(给女方家和女方家亲戚送三次礼品),讨庚(取女方生辰八字),发庚(男方家拿双方的生辰八字请人定婚期),举行结婚仪式时,还要摆三天宴席。

如果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多去了解一些我们当地的一些民风民俗,让学生笔下生花。相信,我们的地方民俗一定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参与其中,我们的传统民风民俗也能更进一步地发扬光大!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热爱语文,了解家乡民风民俗。教师只要愿意播种,就会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作者简介:

李贵霞,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新蒲新区沙滩文化中学。

推荐访问:民风 民俗 引领 教师 地方

本文标题:教师怎样引领学生了解地方民风民俗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07/27224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教师怎样引领学生了解地方民风民俗》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