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一支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发布时间:2023-07-08 08: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一、农村文化管理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导因素,又是活跃农民群众生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2004年至2006年,海宁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建起了228个村级文化阵地。通过文化阵地建设,农民有了自己的健身场地、娱乐场地、图书阅览室……随之建立了农村文化阵地管理员队伍。

但据2007年上半年对农村文化阵地管理员队伍调查发现:(1)农村文化阵地管理员队伍年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全市村级文化阵地管理员的平均年龄为63.3岁,60岁以上的人数占67%,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3%。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限,在科学管理阵地活动,制定文化活动计划,组织、协调活动开展、充分利用信息共享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2)农村文化阵地管理员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他们追求时尚,成了跟上时代节拍的新型农民。而现有的阵地管理员自身缺乏才艺,无法对群众进行文体辅导,所以,完善和健全农村文化阵地管理员队伍刻不容缓。

针对农村文化阵地管理员队伍存在的症结问题,海宁市于2007年7月在袁花镇开展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招聘试点工作。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有文化、有知识、有文艺特长、热心农村文化建设、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懂电脑会操作的专职管理员。袁化镇25个农村文化阵地,共招聘37名农村文化阵地管理员。其中,一类管理员14名,二类管理员23名。经过实践,文化阵地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环境比原来整洁,开放正常有序、活动丰富多彩。通过管理员的“种文化”活动,各类文艺团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袁化镇镇村文化团体队伍达到119支,队员1300余人。如今,一支支腰鼓队、秧鼓队纷纷活跃在乡间田头,为广大村民奉上一出出精彩的“文化快餐”。使农村文化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袁花镇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海宁市把全市推广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招聘工作列为2008年度农村文化的重要工作,专门制定了《海宁市“农村文化阵地规范管理年”专职管理员招聘工作办法》,并以“招聘专职管理员、规范阵地管理制度、稳定农村文化阵地”为工作重点,层层统一认识,确保招聘工作顺利推进。

海宁市政府、企业、社区、农村等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专职文化管理员全覆盖。在2008年“农村文化阵地规范管理年”中,全市182个行政村228个村级文化活动阵地设置了专职管理员岗位,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共招聘文化专职管理员333名,具体达到“三个专”的目标。一是服务专业化。管理人员必须专职服务于文化阵地而不能兼职。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分为一类管理员和二类管理员。一类管理员主要负责阵地的规范管理、队伍组织、活动开展等;二类管理员主要负责阵地的卫生服务工作。按照专职管理员文化活动中心配备2名、文化活动室配备1名的要求,实现每个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的全覆盖。二是技能专业化。管理员必须具有专业文体技能和管理水平,如一类管理员要求45周岁以下,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有一项以上文体特长,有一定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会操作电脑。三是工作专心化。管理员必须热爱农村文化、专心为阵地服务。专职管理员队伍由老龄化转向年轻化,平均年龄由原来的63岁降到了目前的40岁,其中一类专职管理员平均年龄只有27岁左右。专职管理员文化程度得到整体提升,改变了以往初中以下学历为主的现状,涌现了一大批大中专学历者。据统计,全市一类管理员中拥有大专及本科学历者达38%,为农村文化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吸引全市范围内有文艺专长的人才前来竞聘,海宁市农村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门印发了《海宁市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招聘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专职管理员“镇招镇聘”的性质和镇村“双重管理”模式。各镇(街道)通过广播宣传、招聘启示发放、深入农村等渠道,尽可能多地让农村中具有文化特长的人才了解并参与到专职管理员招聘工作中来。根据试点工作经验,海宁市进一步明确招聘标准,制定了13个招聘工作标准化材料,会同各镇(街道)按照“自愿报名、公平竞争、坚持标准、择优聘用”原则,规范程序,确保招聘过程公平、公正、公开,确保管理员队伍整体质量。踊跃回乡的农村文化专职管理员,不但年轻而且又有文化,上任后果然不负众望。他们除了能做好传统的村级文化场馆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外,更可喜的是还能开展文体活动策划等工作,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火种”,为基层文化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的作用

(一)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规范了农村文化阵地管理

原来村级文化阵地存在台帐资料普遍不规范、部分活动室规章制度欠缺等问题。配备了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重点做好规范台账制度、完善活动制度和健全管理制度三项工作。编印了《海宁市村级文化阵地规范管理工作手册》,制定了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工作守则十七条,督促管理员找准位置,履行职责,照章办事。并制度上墙,使村级文化阵地的正常运作进入了轨道。

(二)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健全了农村文化阵地设施

配备了农村文化专职管理员后,镇(街道)村两级对文化建设更加重视。2008年,全市50多个村投入约700万元资金,进一步完善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在原有图书室、乒乓室、电视室等基础上,有的扩建活动场地,有的增添活动设备,有的新建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民公园,有效提升了农村文化阵地的档次。据统计,许村镇联盟村等12个村级文化阵地新(扩)建了农民公园、室外舞台、门球(网球)场等;盐官镇包王村、海洲街道新桥村等30个村级文化阵地增添了健身苑(点)。

(三)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丰富了农村文化活动内容

配备了农村文化专职管理员后,阅览室、棋牌室,电视室、排练室、老年活动室、灯光球场开放正常有序,着重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读报、看戏曲电影、参加文化培训与文体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也成了村民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获得新信息的好课堂。专管员还根据农村作息时间规律,实行晚上开放制度,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文化阵地不再是一个装饰品,村级文化阵地“活”了起来,农村文化阵地逐渐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四)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壮大了农村文体队伍

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积极挖掘本村农民的潜力,发现和培育热心开展文体活动、热衷于文体技艺学习与实践的农民,并为他们提供培训、提高、展示、交流的机会,不断壮大文体队伍和提高文体人员素质,充分发挥人才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全市228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办得红红火火,组建起了村级文体队伍585支。根据群众需求,先后组建了秧歌队、排舞队、腰鼓队、民乐队、乒乓球队、象棋队、书画队、木兰剑队等,每支队伍有负责人、有活动、有培训,并充分发挥群众文化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功能,上万名农民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生力军,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了一派繁荣景象。

(五)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开拓了村级文化活动

年轻高学历的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作为一股新鲜的血液充实到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队伍。他们利用自身的特长举办舞蹈书法、手工艺制作等各类培训班。红新村是袁花镇最小的一个村,全村2700多人口。村民们说:“自从陈婷当了文化管理员,村里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毕业于海宁卫生学校的陈婷,今年只有21岁,年轻时尚的她另辟蹊径,在村里办起了一支充满活力的现代舞蹈队。这支舞蹈队不仅在市里和镇里的文艺比赛中大出风头,还吸引了四邻八乡的年轻人加盟。又在村文化活动中心与农村群众共同开展如乒乓球、篮球、拔河、跳绳等群众基础较深厚的体育活动,丰富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给农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欢声与笑语。

三、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队伍建设的机制

经过五年实践,海宁市通过“三种机制”,组建了一支素质优良、乐于奉献、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队伍。

(一)提高待遇稳人心

以人为本是稳定专职管理员队伍和农村文化阵地实现长效管理的“软实力”。按照“稳定队伍、平衡面上、切合实际、逐步提高”原则,专职管理员工资、社保、奖金等所需经费由市财政给予50%补助,镇(街道)和村各按25%的比例配套。2012年,出台《关于调整海宁市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薪酬发放办法》,将管理员薪酬与全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相挂钩,建立了较为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2012年6月,下发《关于2012年文化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首次面向全市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实行职称评定。2012年共有10名业绩突出、作用发挥明显的专职管理员获得了群文助理馆员资格,专职管理员的职称评定将与个人工资奖金相挂钩。

(二)加强培训提素质

加强管理员自身文化活动技能的培训,以带领群众开展各种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为了提升文化专管员的综合素质,海宁市专门构建了培训、实践、指导、创优四大平台。市农村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对文化阵地管理员培训工作格外重视,并将培训工作常年化、系统化。一是加强对专职管理员的业务培训。由市文化馆音乐老师、舞蹈老师和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围绕演唱、舞蹈、戏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方面,对初定的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开展强化培训,提升管理员的专业素质。二是加强对专职管理员的工作指导。市农村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成员赴各镇(街道),对专职管理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围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专职管理员的工作职责等工作有针对性讲课,指导专职管理员及时转换角色,当好服务员、宣传员、联络员、协助员、信息员和管理员,挖掘各村的文艺人才,组织开展各项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强化激励促发展

(1)年度考核赛成绩。以各镇(街道)为主体,建立专管员年度考核体系,考核突出工作实绩、个人素质,体现可操作性和过程精细化。2012年全市考核结果为优秀的专管员54名,占比30%;良好66名,占比37%;合格59名,占比32%。(2)后备人选赛干劲。为提高专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各镇(街道)将一类专管员队伍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列入村后备干部人选。目前,全市已有43名进入村后备干部队伍,其中有10名已进入村班子,4名考入事业单位,1名考入街道文化站,保证了村级文化阵地专管员的政治待遇,增强了工作盼头和归属感。

阵地建设为海宁市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平台,专管员制度的实施使海宁农村文化有了引路人。专职管理员队伍的建立,真正唤醒农民的文化意识,使农民从对文化的认知,到对文化的自觉,再到文化的自强。目前,全市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363名,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级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全覆盖。他们作为农村文化建设潮流中一支的生力军,起舞于农村文化阵地,在希望的田野上,花开灿烂,更加辉煌。

推荐访问:一支 生力军 文化建设 农村

本文标题:一支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08/27234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一支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