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积极探索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切入点

发布时间:2023-07-08 10:12: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社会进步的阶梯。文化具有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发展群众文化是解决广大农村群众对求知求乐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就必须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群文发展的切入点。农村群众文化,是农村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表现,满足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时代性、习俗性和广泛性。

关键词:探索;群众文化;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278-0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具有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发展农村的群众文化事业对推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也是解决广大农村群众对求知求乐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发展,繁荣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任重道远,须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群文发展的切入点。

一、积极探索农村文化体系建设的切入点

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抓住各级党和政府重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立足当前,乘势而上,努力探索以政府为主导、公益文化单位为骨干、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机制。我们既要看到农村群众文化的春天将要到来,又要充分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和风细雨,水道渠成。

二、积极发挥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主体作用的切入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青年群体进城务工经商,老年人成为农村的主要群体。据有关部门的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浙江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6%。老年人不仅承当隔代教育的任务,同时又是村风文明践行的主力军,有更多的空闲时间,需要寻找一种自我娱乐、调节身心、活跃思维、增进健康、教育下一代的场所和途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希望为推进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余热。同时,我们应看到许多老年人热衷于封建迷信,积极捐资小庙小庵打发精神寄托,不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我们要审时度势,用先进的思想占领文化阵地,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健康向上、身体力行的文体活动,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为,成为农村文化的主力军,让夕阳更红。

三、积极探索青年人参与文化活动的切入点

青年人不仅承担家庭经营的责任,又是接纳新鲜事物的主要群体,自主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文化上的自我参与和自我欣赏,需要用广义的科技文化知识去致富,用喜闻乐见美育的形式去感化,用科普和通俗文化的载体去带动,改变农村相对闭塞、落后、贫困的面貌,让文明、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方式得以显现。近些年来,随着政府重视三农问题,坚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持久深入开展,坚持培育青年科普和通俗文化的结合,使得农村青年学科技、用科技、懂科技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农村青年参与现代的、通俗的、潮流的文化艺术越来越多,农村青年特别是女青年参与健美操、现代舞蹈、木兰扇、花棍舞等文艺活动如雨后春笋成长。这种以科普为抓手,以培育青年文艺兴趣为主线,把“送文化”与“种文化” 相得益彰,推动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如建德针对种草莓多的特点,几年来坚持组織草莓技术培训,群众参与热情很高,拓展举办一年一度的草莓节,深挖草莓之乡旅游采摘文化,开展种植与文体的联姻,让群众科技致富的同时,在文体中得到情感的交流,在文体中感受到价值观,改变了农村群众业余生活靠麻将、牌纸、网络游戏等低俗的娱乐方式打发时光,形成了健美操、现代舞蹈、木兰扇、花棍舞、女子舞龙队等青年群众表演团体,不少青年文艺爱好者积极参加市镇举办的农村表演活动。

四、积极探索地方特色的习俗文化的切入点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地域性,扎根于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日积月累中的不断参与实践和演变,从而溶入到了群众的精神世界中,表现在农耕时节的习俗里。如作为国粹的京剧戏剧表演形式在江浙的土地很难走进普通群众的生活中,有水土不服之感,而越剧和昆剧的戏剧表演形式在江浙的土地上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氛围。每年的春节等农耕时节,群众都会集资组织表演团队进村演出,享受文化大餐。许多戏剧爱好者更是自发集会组织“座唱班”的表演形式,切磋技艺,交流心得,自娱自乐,免费为群众演出。因此,繁荣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当务之急须立足于农村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顺应农村发展的时代主流,关心关注群众的现实需求,在挖掘和整理历史文化资源上下功夫,在编排创新上求发展,在抓业余文艺队伍建设上求传承。如建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严州虾灯”、“九姓渔婚礼”、“李家断龙”等民间表演艺术,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近些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下,不断吐故纳新,从表演形式、服饰道具制作进行创新的,特别是“李家断龙”,因为小而巧,适应于山区农家庭院、乡村小道,甚至于农家堂屋表演。这种民间表演艺术体现“严州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创新发展,而受群众的喜爱和广泛参与,年年舞不息,代代而相传。当地政府已将它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触发了许多民间组织对当地龙舞文化的积极参与,提升了民俗特色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相反,如果我们不去挖掘整理地方特色文化、不讲创新和传承,完全靠外来文化或局限于维持,民俗特色文化就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消亡,群众文化就会出现落幕,社会矛盾就会增多,群众的道德水准就会下降。

五、积极探索群文队伍建设的切入点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满园春色见繁茂。如果说把抓好群文队伍比作花,那么抓好一支群文队伍建设是群文春天来临的迹象,那么抓好群文队伍建设是群文春天来临的见证,抓好群众的广泛积极参加才是群文春天繁荣的明证。近年来,政府积极出资在村镇建设老年活动室、科普阅览室、健身点等文化娱乐设施,开展文艺爱好者的下乡进村辅导培训,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组织开展不同时节、不同人群的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有力培养爱好、整合人力资源。如下涯镇几年来重视抓好文艺爱好者的辅导,先后组建了戏剧“座唱班”、戏迷俱乐部、丰和等村的龙舞队、春秋村的花棍舞队、马目村的木兰扇表演队等群众文艺团体,组织开展村村参与的健身舞等文体活动,各村积极踊跃选派人员参加,有的村妇女非常活跃,邀请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帮助指导,还自费专门订定比赛服装,展示了女性爱美和对参于文体活动的热衷一面。许多农村妇女组团邀请市镇的老师指导学习舞蹈,空闲时间三五一群在庭院、店铺前、健身点等场所练习舞蹈。因此,抓好农村群文队伍是农村文化发展的立足点。

要建立农村文化的辅导作用,把市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的文化干部派驻到镇乡社区,充分发挥文化干部队伍的资源优势,坚持送文化下乡,让群众切实尽快感受文化领域的新生事物,帮助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要充分发挥农村艺人、文化爱好者在活跃农村文化教育生活、传承发展民间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时节的文化需求创新载体,开展先进性、广泛性、科普性、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群文气围。要鼓励退休的干部、教师和热心文化事业的群众参与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

农村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弘扬时代主旋律,从当地人文实际出发,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为前提,抓好切入点,扎实推进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推荐访问:切入点 积极探索 文化发展 群众 农村

本文标题:积极探索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切入点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08/27240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积极探索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切入点》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