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的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栏目是《中国教师》创刊伊始就全力打造的栏目之一。5年来,“特别关注”栏目坚持主题策划,有针对性地约稿,力求提供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探讨的平台。到本期为止,共策划主题64个,刊登稿件300篇左右。
“策划”就必然带有强烈的价值意味,5年来我们所特别关注的,就是如何更好地践行“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这一办刊宗旨,它深深地体现了我们所竖守的媒体责任和教育良知,更深深地映射出我们的人文关切和人间情怀。
情牵农村教育 心系农村教师
“农村教育与农村教师”是“特别关注”栏目这5年来关注最多的一个主题,在64期主题中共有10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农村教育与农村教师的方方面面。从农村教育的定位、资金投入、管理体制、发展模式以及法律保障,到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再到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中国教师》都进行了深切的关注。而在其他的主题中,我们还关注过农村教师的培训、农村教师的流动等问题。
情牵农村教育,心系农村教师,这是《中国教师》朴素而自然的选择。作为农业人口大国,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而农村的发展无疑要靠教育,教育要发展,教师是灵魂。2003年9月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了发展农村教育对中国农村社会整体发展的战略意义:发展农村教育是实现高质量小康社会、推进中国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进而促进中国现代化民主化进程的关键和保证。
然而,通过对农村教育的审视、对农村教师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农村教育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农村教师的素质确实让人担忧,但农村教师(特别是代课教师)的默默奉献总让人感动而揪心。众多关注农村教育的学者、一线教师为农村教育的出路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改进农村教育的路径。
对于农村教育,首先应做到的就是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而且必须坚决根除义务教育的非义务、乱收费、拖欠教师工资等不良现象,让农村的孩子(包括流动到城市中的农村学龄儿童)上得起学、让农村的教师有合理的经济回报。其次,教育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农村教育第一资源”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事实上已成为影响农村教育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旨在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农村教师教育,在农村教师发展中应该也必须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另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到底如何定位?毫无疑问,农村教育必须为“三农”服务,为现代化服务,为中国人的人之转型服务。只有把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农村教育才会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5年来我们也看到了政府与社会各界对于农村教育与农村教师的关注与关爱。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2006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认了“经费省级政府统筹”和“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众多的大学生与NGO组织奔赴农村,给那里带来新鲜的气息;越来越多的农村教师有机会走出乡村汲取养料……农村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对于农村教育与农村教师,《中国教师》定会持续关注,因为关注处于弱势的农村教育,永远是一个崇尚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必须正视的问题,而对于中国来说,农村教育的发展更是任道而重远。
“农村教育与农村教师”的相关主题与部分文章及作者
2003年第1期(创刊号)
《“两会”聚焦——农村义务教育》 储召生
2003年第5期(总第5期):农村教育走向何方
《贫困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 张家勇
《谁为中国乡村教育做主》 储朝晖
《寂寞的乡村》 尚立富
《娃儿们的“绿色银行”——一个乡村小学的助学故事》 樊英
《代课教师:从边缘走向何处?——访靳希斌、郑新蓉教授》 陈伟玲
2003年第6期(总第6期):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胡平平、张守祥
《突破体制性障碍和心理障碍——谈农村教育发展与教师问题》 程方平
《农村教育和“为农村的教育”》 杨东平
《一个人大代表对农村教育工作的十点建议》 周洪宇
2004年第5期(总第12期):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
《教育内容城市化: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 魏曼华
《理性地看待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化”》 谭春芳、谭昭军
《农村教育三愿》 丛立新
《故事与反思:教材在农村遭遇的尴尬》 郑新蓉
2004年第12期(总第19期):农村教育:从关注到行动
《成就与承诺:政府在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沈赟
《农村教育的三个误区与三个重点》 袁桂林
《农村教育的“反哺之恩”三问》 杜时忠、陈萍
《农村教育的四个原则》 王啸
2005年第5期(总第24期):播种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透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吕文清
《流动的孩子,边缘的教育——打工子弟学校:城市教育的盲点》 苏林琴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文本的演变》 周佳
2006年第8期(总第39期):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梁伟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困境》 尚立富
《让历史铭记他们的名字》 严均平
《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大山深处的教育守望者》 徐莹晖
2007年第7期(总第50期):关注农村教师教育 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优先发展教师教育的政策建议》 王嘉毅
《农村地区“教师教育边缘化”问题的政策分析与建议》 杨润勇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与对策》 于伟、李广平等
《西部农村村级小学师资状况令人担忧》 梅健
《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育科研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朱凯、张广杰
2007年第8期(总第51期):倾听•分享•支持——走进西部农村小学女教师
《西部农村小学女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基于60名农村女教师的调查与思考》 李瑾瑜、李泽林
《寻找农村小学女教师快乐的支点》 吴冬华
《农村小学女教师:在困惑中前行》 郝德贤
《从性别的视角关注女教师的专业发展》 李艳红
2008年第7期(总第62期):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的处境及其改进》 牛志奎
《社区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谢妮
《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法律与制度保障》苏华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反思》 何捷
《中国教师》还在“教师故事”“走进西部”“农村教育”等栏目关注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部分文章如下。
2003年第5期至第7期(总第5期至总第7期)
《走在“行知”路上的人》 陶丽萍
2004年第1期(总第8期)
《一个人的战争》 刘云衫
2004年第3期(总第10期)
《深山播种希望的人——记残疾教师纪道信》王守玉、胡德奎
2005年第2期(总第21期)
《农村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之忧患》 郭小利
《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困难及应对策略》 徐永生、石选坤
2005年第5期(总第24期)
《问题与困境——西部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基础教育》 滕星
《我的田野日志——记云南边远地区的教育》 王宇燕
教育公平自平民教育始
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当今,如何实现教育资源与教育机会分配的社会公平这一问题已构成中国公共教育改革的瓶颈,如果改革最终不能把社会导向公平,或者在公平问题上不能取得社会共识,就会限制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空间,甚至对中国社会的进程产生消极的影响。
《中国教师》一直在关注教育公平,[1]一直在对教育公平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教育公平的宏观层面包括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权利平等、代际转换机遇均衡;微观层面包括师生交往公平、课程设置公平、评价公平、教学公平以及教学组织公平。教育公平在现实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在物质条件等方面的巨大反差;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就学升学的艰辛以及失学辍学率的居高不下;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占有不公;等等。
通过这些探讨我们发现: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解决起来非常困难。政府从均衡教育资源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各种解决教育公平的方案,众多的NGO组织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我们发现,“一个比较现实的也是能看到效果的途径就是要做平民教育的工作”[2]。2007年《中国教师》全年贯穿的一个主题就是吁请人们关注平民教育,从而掀起了21世纪新平民教育的讨论。2007年9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北京师范大学首批免费师范生时,提出了“穷人教育学”的概念,这一概念既是他的平民教育理念的延伸,也是中国教育公平问题解决的指导思想。
杨东平先生把“穷人教育学”的内涵概括为三个层面:“关注穷人的教育”、“为穷人服务的教育”和“对穷人有用的教育”;贺晓星先生认为“必须把平民教育放在国家兴亡的战略高度去思考去重视”,平民教育是“指向起点的公平”,是“人格上的平等”; 劳凯声先生认为“平民教育不是平等教育”,“平民教育不是与精英教育对立的”,但“平民教育也不能与精英教育结合起来”。
学者的观点引人深思,《中国教师》愿意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有利于平民权利的声音发出来,因为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一个阶段都要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和公益性。本着“儿童至上”的原则,从每个孩子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公平无疑是学校和教师价值的第一选择,也应是社会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价的首要标准。必须认识到,教育公平是一种理想与理念,也是一种选择与行动,它事关我们每一个人的尊严,也事关一个正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教育公平”的相关主题与部分文章及作者
2003年第2期(总第2期)
《谈优质教育的发展方式》 陶西平
《谁来缩小中国教育的差距》 胡艳
2006年第2期(总第33期):教育公平:责任与措施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均衡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程方平
《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促进校际师资均衡发展的一种思路》 汪丞
《不同发展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比较》 郭志成
2006年第5期(总第36期):教育公平:教育实践者的自觉
《关注学校层面的教育公平》 李继勇、时永林
《教育内部不公平现象解析及对策》 张俊友
《教学公平——教师的责任与素养》 李雨竹
《教学公平:迈向和谐的课堂》 龙宝新
《实施教育公平的几点感触》 沈静
2007年第2期(总第45期)
《平民教育:从弱者出发的意识与行动》 劳凯声
《如何理解“平民教育”》 贺晓星
《新时期的平民教育关怀》 王有升
2007年第3期(总第46期):新平民教育笔谈
《培养第一代“新平民”——论21世纪新平民教育运动的价值取向》 陈建翔
《实行平民教育的可能性策略》 高水红
《平民教育的再思考》 庄西真
《教师有平民教育观吗?》 朱志勇、邓猛
《不应忘却的记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 李兴洲
2007年第6期(总第49期):聚焦免费师范生教育
《为什么要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朱旭东
《师范生免费教育中权利与义务的界定》 方增泉
《“师范生免费”政策的特征及其执行的思考与建议》 杨润勇
2007年第12期(总第55期):聚焦“穷人教育学”
《我看“穷人教育学”》 杨东平
《“穷人教育学”:从政策理想走向政策实施的若干思考》 杨润勇
感悟教师的全新职业人生
《中国教师》创刊之时就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办刊理想:“怀着对教师的敬仰之情,以及为教师这一中国最大知识群体服务的宗旨,《中国教师》愿意用我们的热忱和努力,做教师的知心朋友,为教师贡献一份高质量的精神食粮;《中国教师》愿意以教师为本,走进教师,感受教师,让教师说话,让时代见证,让教师和时代一起前进!”
5年来,特别关注栏目以教师职业生活为主题的策划有近20次。我们探寻教师的职业生涯,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追问“好教师”的美德系谱,呼唤当代的教育家……在这些宏观的思绪中,我们用更多的篇幅探讨了与教师息息相关的职业生活问题,如,教师生存状况、师生关系、教师流动、教师聘任、教师培训、师德,等等。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职业的三个新特征和两项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
三个新特征为:教师职业幸福感加强,教师职业压力激增,教师职业挑战加大。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积极努力提高教师工资、改善教师生存状况,取得了显著成效;保障教师权益的相关法律制度从无到有并日趋完善;教师受到了普遍的尊重。但是,随着教师经济收入的普遍上涨,教师工作逐步超负荷;教师聘任制、教师评价机制的改革使教师面临巨大的职业压力。此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丰富,传统的教师职业受到电视、网络、社区活动等各方面的挑战,“学校消亡论、教师消亡论”有了进一步的市场,教师职业本身面临的挑战加大。
而两项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一是农村教师(包括公办、民办、代课教师)的待遇亟需得到改善。鉴于前文已专述农村教育与农村教师,这里不再赘述。这其中的关键是明晰教师的法律地位,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还不足以保障广大教师的权益。二是呼唤当代教育家的出现。对于教育家的呼唤并不否定我们拥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教师,而是一种更高的期盼与希冀。因为教育家是教育的魂魄,他不是传声筒,不是专制者,不是依附者,不是复制者,而是信念坚持者,人性放飞者,民主对话者,爱心传播者,文明缔造者,诚信楷模者。中国需要一大批真正的教育家,我们希望整个社会能为教育家的诞生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灵动的魂魄和心音!
“教师职业”的相关主题与部分文章及作者
2003年第3期(总第3期):关注教师就是关注人类的明天
《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疾病》 许燕、余桦、王芳
2004年第4期(总第11期):我们离教育家有多远
《我们离教育家有多远?》 朱新梅、钟祖荣
《追寻先贤的足迹——陶行知的教育及生活历程》 谭斌
2004年第8期(总第15期):我们需要的教师培训
《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实践与反思》 唐京伟、万迪欣
《教师培训:请多些人文关怀》 高靓
2004年第9期(总第16期)庆祝第20个教师节
《祝贺教师节 名家题词》 启功、王梓坤、黄济
《一位老教师对第20届教师节的寄语》 顾明远
2004年第11期(总第18期):班主任的角色
《班主任的生存状态》 张瑞芳
《班主任的变脸角色》 陈树彬
《班主任工作岂能被异化》 严卫林、尹来宝
2005年第3期(总第22期):解读《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负责人就《标准》出台答本刊记者问
2005年第7期(总第26期):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师生关系大家谈
《“师生关系平等”的一点反思》 石中英
《宽严应有度》 金坤荣
2005年第9期(总第28期):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好教师
《好教师的美德谱系》 朱旭东
《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 靳忠良
2005年第11期(总第30期):多重视角下的教师流动问题
《关注农村教师流动,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石英德
《经济理性驱动下的中小学教师流动》 石邦宏、戴霞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文化解读》 刘平
2005年第12期(总第31期):对教师角色的追问与探讨
《教师角色冲突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王俊明
《教师角色意识的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 梁玉华、庞丽娟
2006年第3期(总第34期):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生存状况调查》 林琴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状况调查》 苏依晨
2006年第4期(总第35期):纪念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10周年
《教育硕士与教师教育的学术制度建设》 朱旭东
《关于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现存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闫苹
2006年第7期(总第38期):追寻幸福的教师职业生涯
《郑新蓉访谈录——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 肖庆华
《谈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 涂元玲
2006年第9期(总第40期):解读教师惩戒权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概述》 王辉
《惩罚与奖励同为教师的专业权力》 檀传宝
《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 孙云晓、弓立新
2006年第11期(总第42期):教师职业生涯感受
《教师的专业•专长•品质与生活》 曾晓东
《以爱育爱——教师的职业幸福》 李春忠
2007年第2期(总第45期):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问题与路向
《当前师德建设应当特别关注的三大问题》 檀传宝
《当前我国中学师德现状调查分析》 李敏
2007年第9期(总第52期):不断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
《教师聘任制的持续发展:深化综合的权益保护机制》 高鸿源
《中小学教师聘用合同的期限选择、问题与对策》 张俊友
《教师聘任制度中的收益资本化趋势》 石邦宏、戴义连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成为政府雇员》 张瑞芳
2008年第1期(总第56期):探寻教师职业幸福
《以“穷人教育学”促进幸福生活的实现》 王枬
《“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 柳海民、林丹
《教师幸福的失落与复归》 刘德华
《教师的专业幸福》 冯建军
良知•文明•教育•教师
“启迪良知,传承文明,教育为先,教师为本”,这是《中国教师》创刊秉承的理念。5年来“特别关注”栏目除了主要关注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外,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中国教师》还关注过很多教育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如:新课程改革、德育、考试制度(高考与中考)、教育制度比较、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等等。
选题不同,但我们的态度却是一致的:“作为民族文化、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是社会的缔造者”(许嘉璐语)。在此,有必要重温《中国教师》创刊时对教师职业所作出的定位。
“教师职业的神圣在于它的智慧。教师的智慧就在于他在希望与绝望、德性与罪孽、最深层的爱与最强烈的恨之间,维护一个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引领他们实现源于精神内部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社会化过程,激励他们不断地去追求比当下更高、更善、更美的自我。
教师职业的神圣在于它的良知。教师的良知不仅属于自己,而且属于整个社会。在人类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中,教师的活动始终是人类最富有希望和生机的活动,教师始终承载着全社会的期望,凝聚着天下父母的梦想。
教师职业的神圣在于它的宽容。教师实践着‘有教无类’和‘人是目的’的伟大信念,接纳着来自各种不同背景的个体,担负着传递历史和文明的责任,以其博大的情怀托起人类希望的明天。
教师职业的神圣在于它的创造性。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师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沿袭,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平凡的工作中,教师进行着创造生命的劳动,并因这种创造而释放出他所有的创造力。
教师职业的神圣还在于它的与时俱进。一个称职的教师总是要不断地采撷人类文化之精英,用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去构建全新的教育智慧;总是要不断地反思教育的成败得失,体验生命追求中最质朴的童趣,聆听人类意识中最初的律动,用深沉的责任心去感受它、关怀它。”
《中国教师》愿永远与中国教师一起保持我们内心的精神家园,用满腔的真诚与无穷的智慧为中国教育与中华文明奉献自己的点滴力量。
以新课改内容为主题的部分文章及作者
2004年第1期(总第8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课程
《众说纷纭谈新课程改革》 丁钢、吴刚平、程方平、朱永新等
《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访教育部课程与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 胡苇
《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创新》 鲁洁、高德胜
2005年第10期(总第29期):德育改革的创新之路
《教育的麦当劳化与知性德育的形成》 高德胜
《课程理论“德育化”》 卢旭、杜时忠
《中小学德育课改的价值分析》 王啸
2006年第1期(总第32期):挑战与回应:让我们重新理解“讲授法”
《讲授法的有罪推定》 丛立新
《讲授法到底怎么啦》 徐烨
2006年第10期(总第41期):学生的需要:困惑与思考
《一篇值得下功夫的“文章”》 丛立新
《学生的需要与教师的使命——浅谈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主导作用》 张秋玲、尹逊才
2007年第10期(总第53期):课程改革:在理想与现实中前行
《课程改革:理想与现实》 王啸
《适应新课程的角色转变——感悟智者的四句“箴言”》 袁水英
以考试改革为主题的部分文章及作者
2004年第2期(总第9期):为高考把脉
《教育与社会》 雷颐
《对我国高考制度的反思》 顾海兵
《高考与录取制度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 刘海峰
《中美教育比较——关于考试与考试制度》 黄全愈
《知识考试与能力考试》 谢小庆
2004年第7期(总第12期):高校招生自主权,权力的博弈
《“中国国情”下的高校招生自主权》 郭宇宽
《高校5%招生自主权置疑》 王铮
《谁在为大学招生?》 郭志成
《对高校招生自主权性质的再认识》 许杰
《自主招生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王均
2006年第6期 (总第37期):聚焦中考改革
《困境与选择》 吕文清、吴海燕
《中考改革的政策演变与思考》 蓝程
2007年第4期(总第47期):恢复高考30年:回顾与反思
《一扫乌云见光明——纪念高考恢复30周年》 顾明远
《我们的“亮剑”精神》 王大伟
《我的高考及大学之路》 信力建
《风雨人生路 艰辛学子行》 段永忠
《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 谢小庆
其他部分主题、部分文章及作者
2003年第7期(总第7期):阅读提升人生的境界
《阅读的边界》 劳凯声
《读书的境界》 曹文轩
《读一本书,行万里路》 王一川
《读书与习惯》 王泉根
《阅读,让全民族精神起来——全民族阅读宣言》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
2004年第3期(总第10期):学雷锋,在今天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美德》 韩震
《学习雷锋,超越雷锋》 杜时忠
2004年第4期(总第11期):社会教育,一片自由而广阔的天空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对立抑或互补》 唐丁方、董立鹏、李孔荣等
《歌声的回忆》 丁冬红
《利用社区资源对处境不利的幼儿进行补偿教育》 蔡迎旗、赵志敏
2004年第6期(总第13期):触摸童年
《小学时代》 郭华
《给孩子伙伴,给孩子一个丰富的童年》 徐国静
《快乐幸福自由是童年的真谛——访著名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 张瑞芳
2004年第10期(总第17期):走出德育的误区
《当前道德教育的另一种忧思》 刘铁芳
《关于德育中“德—得”关系的思考》 迟希新
2005年第1期(总第20期):换一种眼光看教育
《在体验中快乐成长——日本的自然体验教育》孙云晓、胡霞
《美国教育体验》 蒋丽芳
《英国基础教育概览》 喻佑斌
2005年第2期(总第21期):让教育回归生命,尊重生命
《回归生命的教育》 冯建军
《教育,请让人们懂得呵护生命》 彭秀丽、黄孝玉
2005年第4期(总第23期):用生命诠释教育的真谛
《危难关头见精神,关键时刻见真情——在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周济
《长大后,我也要做这样的老师》 周兴华
2005年第6期(总第25期):教育与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传承》 康永久
《重启经典教育 振兴中华传统文化》 郭齐家
《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契合点》 王文永
2005年第8期(总第27期):我们的家园:环境与教育
《学校环境教育调研考察西部行》 苏立增
2006年第12期(总第31期):文化品位与学校发展
《学校文化、学校认同与学校发展》 石中英
《文化属性与学校发展》 王啸
2007第1期(总第32期):教师激励中的“知识与文化”
《知识管理与教师激励》 高洪源
《学校内部公众关系的管理与领导》 张东娇
《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 李烈
《给教师以“文化”》 钮小桦
2007年第5期(总第36期):关注心理健康 营造和谐校园
《心理和谐: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追求》 余益兵、戴霞
《从“关注问题”到“关注优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转换》 田国秀
2007年第8期(总第39期):让我们重温教师的天职
《教师的天职在于保护和扶助弱者》 劳凯声
《建立保护女童安全的社会网络》 郑新蓉
2007年第11期(总第42期):远离暴力,呵护青春
《北京市初中校园暴力现状和处理方式调查》 宋雁慧
《越轨与失控:中国闲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状况研究》 康丽颖
2008年第3期(总第58期):公民教育:为生成现代公民而教
《谈公民的诚信教育》 班华
《公民身份与公民人格:和谐社会中人的身份基础与教育诉求》 王颖
注释:
[1]在文章安排上并不限于特别关注栏目。例如,在2007年第1期(总第44期)的热点争鸣栏目、2007年第2期(总第55期)的“新平民教育”栏目中探讨教育公平的问题。
[2]劳凯声.平民教育:从弱者出发的意识与行动[J].中国教师,2007(2).
(责任编辑:张瑞芳)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国教师》的特别关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