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在认真研究无锡市“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阐述了无锡市经济特征和无锡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分析了当前无锡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本着协调发展和产教融合原则提出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产教融合
[作者简介]宋静辉(1975- ),男,江苏启东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储开峰(1975- ),男,江苏海安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孙杰(1984- ),男,安徽舒城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江苏 无锡 2141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江苏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JB0863,项目主持人:储开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6-0019-0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明确提出,要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形成政府、学校等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经济发展及其区域内的高职教育为例,深入探索了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一、无锡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1.无锡经济发展概况。无锡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根据“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发布,无锡市位列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十大城市之一,是2017年全国第十四个GDP 总量超过1万亿元的地级市之一。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无锡市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截至“十二五”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的占比已达到1.6︰49.3︰49.1。与“十一五”末相比,在第一产业农业方面,农业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第二产业工业方面,占比下降了6.1个百分点。无锡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具有绝对优势,产值达到6200亿元,在第三产业服务业方面提升最为迅速,五年时间提高了6.3个百分点,发展态势良好。“十三五”是无锡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关键期,无锡市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体系向结构布局合理、创新能力强以及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方向发展。同时,无锡市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产出、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引领发展的能力。
2.无锡地方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求分析。高职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可以较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卓越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同样,无锡区域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区域高职教育的有力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对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无锡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高职教育提供人才支撑。无锡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新兴产业、服务业的不断兴起,使得各行各业的生产都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全面转变,对岗位的技术要求逐步提高,这必然带来人才结构的改变,高职教育培养的明理论懂技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与青睐。反过来,这部分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必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主要力量,而这类人才主要由高职教育来培养。另外,借鉴发达国家产业技术工人结构,其初、中、高技能等级的结构比例为15︰44︰41,布局比较合理。目前,无锡市产业经济结构中,技术工人约占61%,高于全省50%,但初、中、高技能等级的结构比例为29.3︰49.8︰20.9,劳动者技能等级构成的不合理,造成经济发展中物质能源消耗高、产品质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高,远低于发达国家75%以上的水平。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来判断,无锡经济应该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迫切需要高职教育培养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生产力提高和产业转型的需要。
第二,结构性失业人员再培训的需要。《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0万人。 随着无锡市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出现“转岗”“转业”是必然现象。如何使這部分结构性失业人员更好、更容易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无锡市人力资源保障网对近年来自主求职上岗“再就业”人员的分析,一般拥有一技之长或通过职业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再就业人员具有明显的优势。职业培训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服务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层面的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和省市职业教育文件都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工作,并拨出专门经费作为保障。无锡市迫切需要通过高职教育对结构性失业人员进行再培训,帮助其提高就业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十三五”期间,无锡将创新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农业的提质增效,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科技先进、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实施“互联网+”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探索发展大数据驱动的订单农业,这些促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向技术密集型农业转变,也必然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同时,无锡市第一产业农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从“十五”时期的占比6.2%,降到“十一五”时期的占比1.8%,再降到“十二五”时期的占比1.6%,占比一直下降。这就意味着在人口基数变化不大的前提下,从事第一产业农业的人数一直在减少,相应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一直在增加。要使这部分劳动力更好地适应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现代化农业发展,迫切需要无锡更好地借助当地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培训功能,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从而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二、无锡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十三五”期间,无锡市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现有高职院校11所,其中国家示范高职院校1所,省示范性高职院校4所,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2所,在校生总人数近10万人。这些高职院校通过积极发挥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功能,为无锡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但是,无锡市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1.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势都对特定区域的高职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与人才有效供给的错位,另一方面也由于缺少政府的统筹规划,无锡高职教育明显存在人才培养定位同质化、培养目标模糊、特色化不显著等问题。无锡市公布的2017年度高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工种)有70个,涉及船舶电焊工、印制电路制作工、废水处理工、药物分析工、眼镜定配工、养老护理员等,但目前无锡11所高职院校中开设此类专业的覆盖率不足30%,而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现代物流、机械一体化、自动化等专业。这些专业在市场上的饱和率较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另外,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还发现,无锡市高职教育在实际教学中还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较陈旧、教学设计轻实践、岗位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2.科技研发的有效转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也要从事科研的观念已被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所接受,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科技研发水平总体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因为科研基础较薄弱,仪器设备、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条件一般,高职院校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不高,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严重不足,缺乏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与培训,高职院校对从事科研的定位不准,部分教师误认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完成各类课题就是搞科研,还有部分教师则误以为科研是要从事“高精尖”的科技创新。实际上,高职院校在姓“高”的同时,也姓“职”,区域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当地高职教育主动担当起技术研发、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等科研中端方面的职能。以无锡为例,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未来五年是无锡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关键期,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说,无锡区域类高职教育在制造业类的技术研发能力将大有可为。但是,從2016年度、2017年度江苏省和无锡市的职业教育质量年报来看,无锡区域类高职院校年“四技”科研到账超过1千万元的不足3所,仅占无锡高职院校总数的27.3%,这主要与高职院校科技研发能力不强、科研成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地方企业技术难题等有很大关系。
3.社会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社会服务包含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三大职能;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除了教学、科研以外,高职院校依托其专业、科研、师资、场地等优势,经常为社会直接提供的人才培训、技术培训、文化培训、考工考证培训等。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狭义的社会服务。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和象牙塔等观念影响,高职院校的主动服务观念不强,没能很好地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主动与政府、与企业对接,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的社会服务。由于主动服务的观念缺失,与政府、企业的沟通联系不够紧密和深入,没能很好地实现三方共赢。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要为社会积极提供服务,从而为其发展谋取更好的空间和帮助,但究竟为谁服务、怎么服务往往找不到头绪。另外,企业受“用工荒”“技术难题”等问题的制约,影响了其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近年来,高职院校和企业签订了较多的合作协议,但绝大多数停留在浅层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拓展,真正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培训、合作攻关技术难题的很少。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双方信息不对称,缺乏一个政行企校共建共享的协同平台,没有对称、精准的信息源,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
三、推进无锡市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协调发展和产教融合原则是推进无锡市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关键。
1.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精准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当前,国家层面在高职教育领域正在推行“优质校”建设,各省也陆续完成了省级层面的“优质校”评选工作。纵观各省“优质校”评选原则,均强调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扶优扶强,彰显特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总结起来就是要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精准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即强调内涵式发展。首先,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开展多元投资的混合所有制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行业以基本股权、资本等要素参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扩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较大范围内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区域企业员工培训的无缝对接。也可以探索建立人才培养利益共同体,做实做好各级各类职教集团,发挥地方政府、区域企业参与高职育人工作的积极性,聘任政府、企业人员担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顾问,赋予其一定的话语权,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其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做优做强做特专业建设。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专业建设的做优做强做特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当前无锡区域类高职院校存在着专业设置重复度高且前瞻性不足、专业建设滞后等问题,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政府的宏观指导,各高职院校仅仅是从自身的利益角度设置专业,往往是什么专业短期热门、专业办学成本低就开设什么专业。对此,要主动对接无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并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基础和实力,突出优势,强化特色,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另外,还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联合加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掌握人才需求动向,建立专业预警和淘汰机制,从而使得无锡高职院校专业布局更为科学合理。最后,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结合教育部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文件精神,高职院校要持续开展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推进专业质量自诊、课程质量自诊、师资质量自诊、学生全面发展自诊工作。要深入查找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实现教育质量的螺旋式提升,以符合无锡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2.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平台,提升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率。高职院校如果与区域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区域岗位需求,开展的技术研发不能很好地解决地方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因此,首先应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平台,地方政府要发挥中心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带头建设政产学研协同平台,宏观发布地方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技术要求。企业和行业协会要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在协同平台上提供精准的企业用人需求和技术要求。高职院校则要根据政府和企业行业在平台上发布的准确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和研究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形势,在符合教育教学、科技研发规律的前提下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技术研究方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其次,高职院校要苦练内功,加强技术研发能力。高职院校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率不高,一方面因为信息不对称,高职院校科技研发方向与区域不吻合;另一方面因为高职院校的科技研发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提供技术服务。因此,高职院校要苦练内功,具体来说,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根据高职院校实际发展情况,统筹规划人才引进层次和布局,坚持按需引进、讲求实效、突出重点,大力引进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大师、大国工匠等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技术型人才,迅速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要强化团队建设,高职院校要以重点专业、优势科研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校企合作层次为突破口,研究出台团队组建计划和团队管理办法,构建跨学科团队,重点攻关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技术难题,引导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
最后,要进一步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企业作为高职教育办学方向的引领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的受益者,要进一步发挥积极性,深入參与高职院校办学。具体来说,要更新人才和技术观念。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能仅是只懂高深理论的研发人员,更应是懂理论明技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因此,企业要更新人才和技术观念,认同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的主要受益者,地方企业要进一步深度融入高职院校办学全过程,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
3.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结合无锡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无锡高职教育要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推进“学历+技能”培训项目建设,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混合的教育模式,即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需求,以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为纽带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通过发挥高职教育在职业培训方面的功能,面向企业职工、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等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提升这类群体的技能和学历,最终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二要打造品牌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如前文分析,高职教育狭义的社会服务功能主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功能来实现,因此,高职院校要整合学校自身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特色专业和优势技术研究方向等优势,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共建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打造符合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习者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最终服务于无锡区域经济发展并满足人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05-02.
[2]无锡市人民政府.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6-01-30.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Z].2017-12-05.
[4]张海娟.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24).
[5]孙杰,周桂瑾,徐安林,等.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
[6]戴勇,承剑芬.高职毕业生就业与无锡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3).
[7]徐晴,金湘虹,孙杰.无锡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无锡市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