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城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路径

发布时间:2023-07-13 08:18:02 | 来源:网友投稿

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是非常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对于城市的中小学来说,不仅要破解劳动教育被弱化、被软化、被异化这三大具有普遍性的难题,还需要结合城市环境的实际开展好劳动教育。

近年来,上海市沙田学校创新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社区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和创新教育相结合,家校社联动,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路径之一:挖掘区域资源,开设“劳模课堂”

劳动教育要善于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沙田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坐落于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上海市曹杨新村。始建于1951年的曹杨新村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工人新村,首批1002户居民全部是工人,而且都是劳模、先进生产者、生产标兵和生产能手。曹杨新村也因此被称为“劳模新村”。“惜时守信、敢为人先、无私奉献、再铸辉煌”是几代劳模共同秉承的精神。为了追寻劳模足迹,弘扬劳模精神,学校与曹杨村史馆共同设计了《爱教课程——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充分利用曹杨村史馆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通过看、听、行、赞等不同学习体验方式,设计、开展适合自己年龄的学习体验活动。

具体而言,“看”是让学生走进村史馆,了解曹杨的昨天和今天,学习劳模先进事迹;“听”是请劳模走进校园,让学生听老劳模和新劳模讲述自己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几代劳模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行”是鼓励学生走进曹杨社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在社区服务中践行劳模精神,参与建设美好家园;“赞”是指小组合作寻找、观察身边的某一个(或者某一类群体)普通劳动者,完成宣传海报,开展主题班会,介绍自己选择这一个(或这一类)普通劳动者的原因,为这些身边的普通劳动者点赞,学习新时代劳动者身上的优良品质。

路径之二:把劳动教育融入“职业体验”活动中

学校坚持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2016年,学校启动了“职业体验”项目,该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认知”“社会责任感”为着眼点,通过参与不同职业的体验,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学校与区域内10余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让学生体验各种不同的职业劳动,既走进银行、律师事务所,也走进职业学校、高科技创新园区。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走出校园,走进真实的职场,开展2-7天的浸润式体验。在职业体验中,指导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以一项“我做小掌柜”的职业体验活动为例,指导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带领学生走进学校附近菜场做半天的“小掌柜”。通过体验,学生们—方面发现卖菜是辛苦的,早上五六点钟就要去进菜,菜批发来了还得分类整理,而且如何把菜卖出去更是技术活。最初大家不愿意开口吆喝,在指导教师和家长志愿者的鼓励下,慢慢学会了如何介绍蔬菜、如何用电子秤、如何熟练地找零钱,等等。当菜卖完之后,大家也体验到了劳动后的成就感。职业体验活动结束时,学生们收获了自信,也懂得了卖菜工作的不容易。一位家长在微信中这样评价本次活动:“通过这次‘小小掌柜职业体验活动’,孩子体会到了卖菜掌柜的辛苦与不容易,也感受到了卖菜掌柜勤劳与踏实的職业精神,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积累了生活经验,也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不易。”

路径之三:实施课程统整,开展创新教育

一项研究表明,未来中国77%的工作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一些低技能、单一、重复的劳动工种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被替代率”高居全球第二。很显然,我们今天培养学生某一项劳动技能已经不足以让学生从容面对未来的生活,我们不能再完全套用过去的劳动教育方式培养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层面需要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在劳动教育目标上导向劳动习惯的养成,导向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学校劳动教育创新实施路径,既要创新实施《劳动技术》课程,也要积极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拓展劳动教育空间;既要五育并举、诸育融合,也要家校社联动,发挥家庭、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支持角色。

为此,除了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职业体验等相关课程外,学校还提出把劳动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建立市级创新实验室“未来生活梦工坊”,整体规划一至九年级的创新课程,突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劳动实践技能的一体化培养,把劳动技能、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在一二年级,学校开设乐高体验游戏课,学生利用乐高积木进行拼装和搭建,操作自己搭建好的乐高机器人开展各种游戏;在三年级,学校把“劳动技术”与“信息科技”课程整合,在信息科技的教学中融入物联网知识;在四五年级,学校开设了“物联网应用与发明入门”“乐高WeDo”选修课程;在六七年级,学校将《劳动技术》课程与物联网进行整合,让学生学会在劳动中发挥创造性;在八九年级,学校参与同济大学“苗圃计划”,分别开设“小小工程师”和“PYTHON编程与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课程。这些课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更让学生懂得劳动可以让未来的生活更美好。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沙田学校)

责任编辑 冀晓萍

推荐访问:劳动教育 校本 中小学 路径 实施

本文标题:城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路径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13/274120.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城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路径》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