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农村文化建设:现实困境与路径重构
摘 要:齐齐哈尔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过目前依然存在着困境,如文化建设意识淡薄,消费意识不强;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管理相对滞后;农村低俗文化盛行,高雅文化供给不足;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尚待时日;文化专职干部少,队伍专业素质不高等。需要实现路径创新,具体为:培育农民文化主体意识,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弘扬农村高端文化,注重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惟有如此,才能实现齐齐哈尔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文化;现实困境;路径重构
中图分类号:G249.2 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3 — 0122 — 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提升农村的文化建设水平。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入,文明村镇创建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民文化生活越发丰富多彩,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齐齐哈尔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齐齐哈尔农村文化建设成效显著。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整体看来,齐齐哈尔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具体如下:
(一)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齐齐哈尔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已经形成了县(市)区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的三级文化服务网络体系。表现为县区两馆文化设施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稳步推进;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逐步建立。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打造出140个示范村和630个达标村,建成中心村文化设施166个。村文化活动室建有展览、图书、阅览、健身、棋牌等不同功能的活动厅,配备有相应的活动器材,并正常开放。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满足了广大农民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有力地促進和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
(二)农村重点文化工程日益深化
齐齐哈尔农村重点文化工程深入基层,惠农服务深受欢迎。表现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实现全覆盖,文化下乡工程较好地满足了广大村民的需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丰富了农民群众文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了偏远地区信号“盲区”。例如,全市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县级分中心和村级基层服务网点已经实现全覆盖,每个村都配备了电脑、投影机等设备,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已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每年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较好地调剂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农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全市农村无线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为农民提供了喜闻乐见的农家乐节目,实现了村与村之间的互惠互补。
(三)农村群众文化日益红火
齐齐哈尔农村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了新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节日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如鄂温克族“瑟宾节”,富拉尔基区“滚冰节”,梅里斯区“库木勒节”、“菊花节”和“冬捕节”,碾子山区“登山节”,克山县“兢山文化节”,富裕县友谊乡“那达幕盛会”等民族民俗文化节日。二是县区品牌文化活动深入百姓生活。其中泰来县和平镇“和平之声”音乐会,铁锋区“扎龙歌会”,碾子山区“高跷大秧歌”,依安县“清风诗社”等被省文化厅确定为奖励扶持县级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项目。三是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文化格局。全市呈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主题分明的文化村,如少数民族文化村、民俗风情旅游村等等。富裕县兴裕村和杨屯村、依安县新合村、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讷河市索伦村等多个村子,都建设了村史馆,再现了村史,丰富了乡土文化,更彰显了民族特色。
二、齐齐哈尔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
在齐齐哈尔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的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境。
(一)文化建设意识淡薄,消费意识不强
文化是软实力,必须经过长期培育与熏陶,才能产生影响和效益。由于文化建设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成效也不能一蹴而就,因而存在着“重视经济、轻视文化”的思想意识。人们对短期经济效益的重视远远超出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表现为文化意识淡薄。由于地方政府主要受GDP政治考核的影响,往往更加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对教育和文化的投入。农民更迫切的需求是改变家庭的经济现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增加收入的问题,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不强烈,消费意识淡薄。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更是精神层面的现代化。从实际情况来看,新农村文化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意识形态主导的单向度新农村文化建设,由于民间立场的缺位,现代化想象的图景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裂痕。
(二)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管理相对滞后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农村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载体。目前政府对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经费远远小于城市,使得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导致文化生活落后于城市。现有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在管理、开发、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管理不善、资源利用率不高、开发不够等,有的文化设施长期闲置,形同虚设。此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农民文化需求缺乏深入调研,导致针对性不强,因而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农民的渴求。
(三)农村低俗文化盛行,高雅文化供给不足
文化有高雅和低俗之分,高雅文化如果不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则低俗文化必然大行其道。北方地区冬季较长,气候寒冷,农业耕作方式一年一季,农民半年忙半年闲,温室大棚种植较少,因此农民冬闲的时间较长。在农闲时节,农民主要在室内活动。因为活动空间狭窄,所以文化活动形式相对单一。在部分农村地区,赌博盛行。有些地方KTV、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形式畸形发展,虚假繁荣。此外,算卦等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个别地区在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充斥着一些色情内容,小品、二人转等语言类节目演出过程中出现一些语言庸俗、格调低下的现象。极大地污染了农村文化环境,妨碍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尚待时日
齐齐哈尔农村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不充分。全市有一些较有特色的农村,文化各有特色,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取之不竭的源泉。被誉为龙江第一村的兴十四村,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如铁锋区查罕诺村水面广阔、绿色食品品类繁多,富裕县三家子满族特色文化鲜明,富裕县龙安桥度假村的温泉极具特色。此外,齐齐哈尔冬夏分明,夏天是避暑胜地,冬天是冰雪世界。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为乡村游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综合来看,虽然齐齐哈尔农村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五)文化专职干部少,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农村经济较为落后,文化人才稀缺,而且整体素质不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较少,导致文化专职干部相对不足。由于农村条件相对艰苦,所以大部分文化专职干部不愿意长期留在农村工作,都想方设法调离农村,前往城市工作。在待遇方面相对较低,导致既留不住本地的文化人才,又不能吸引大中专毕业生中的文化人才到农村从事文化管理工作。从现有的农村文化干部队伍看,存在学历低、见识少、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普遍身兼数职,呈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所以非常不利于农村文化建设。
三、齐齐哈尔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
当下,伴随着市场化的加速,中国经济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活力,然而农民在这一形势下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农村文化领域狭小的发展空间渐被“市场”所“殖民”。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当前既定的制度环境和话语体系下,可以从五个方面建构齐齐哈尔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培育农民文化主体意识
农民是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农民、相信农民。因而必须大力培育农民的主体意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他们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和满足的基础上,使其能够自主地选择他们需要的文化形式与文化内涵,而不是由政府或外部专家对其进行“文化灌输”。秦红增认为:“乡村发展应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农民再造乡村,而不是再造农民的过程。眼下由于乡村社会有着较强的异质性,因此除了制度或机制上得到保障外,塑造出更多有参与和创造能力的农民即文化农民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 蒋旭峰、曹甜甜进一步指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从‘送’文化给农民,让农民被动地接受,到在农村‘种’下文化的种子,让农民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动力,这才是农村文化发展的长效动力机制。”〔2〕 提升农民文化主体意识,必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二)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公共文化设施则是人民群众汲取文化营养的重要载体。在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时,应当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公正平等价值理念在公共文化领域的延伸和体现。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农村文化设施在质与量两个方面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其次,可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文化企业建设基层和农村文化网点,推动电影、演出院线向基层延伸,有效促进城乡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一体化。最后,要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场地的建设。在“送”文化的同时,还要积极在农村“种”文化。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农家书屋,深入挖掘农村的本土文化资源,在农村营造读书、尚学的深厚文化氛围。
(三)大力弘扬农村高端文化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而农村文化生活却没有同步跟进,造成了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的脱节。具体表现为农村高端文化的供给不足,使得农村低俗文化乘虚而入。由于市场有需求,同时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使得農村的低俗文化“打而不绝”。对此,除了加强监管,增加对农村文化娱乐方面的软硬件建设外,还要改变农民的需求结构,使得高端农村文化活动在市场化的这部分能够有可持续的发展。对于弘扬农村高端文化,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端正农民消费观念。坚决纠正错误的文化消费观念,抵制不文明、不健康的文化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习惯,提高农民的文化消费品位。二是丰富高端文化产品种类。努力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分满足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文化爱好、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民文化需求,从根本上杜绝当前农村的各种低俗文化。三是提高文化产品品质。紧密结合地域特色,不断推出文明高雅、特色鲜明、群众喜爱、物美价廉,体现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优质文化产品。
(四)注重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必须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农民“生态文化”的崭新理念。改变农民过去那种只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理念,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甚或“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的价值发展理念,并且把这一理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3〕。这就需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要依托我市地域文化特色、深厚人文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底蕴、较大地域影响力、较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融入特色文化,让民俗乡愁代代相传。当前齐齐哈尔市农村文化建设,就要在继承和保护地方传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挖掘宝贵的文化资源,有序地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我们要全方位地把握农村文化的科学内涵,充分展示农村文化“化人”的社会功能〔4〕。这对实现齐齐哈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加强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建设
在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要非常注重文化人才的培养,确保各层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一是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健全农村文化人才管理机制,实施农村文化人才发展战略,吸引并留住农村文化人才,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水平。二是要引导和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院团积极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文化下乡活动,使文化惠农政策落地生根。三是全面培训农村文化骨干,坚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在村里设立专职宣传员,专门负责组织村民自办的文化活动。采取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积极性,大力发展农民自办文化。建设“不走的文艺队伍”,使基层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体。四是培养农村文化管理人才。兴建农村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在高校开设文化类经营管理专业,培育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的复合型农村文化管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秦红增.农民再造与乡村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05,(02):66.
〔2〕蒋旭峰,曹甜甜.从“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23.
〔3〕龚春明,万宝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文化建设: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世界农业,2014,(07):179.
〔4〕冯谦.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6.
〔责任编辑:谭 蕊〕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齐齐哈尔农村文化建设:现实困境与路径重构》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