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蒿村,一坛尘封多年的老酒
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村子西北角,绿树环合之中矗立着一幢两层小楼,院内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2000年,原村小学定为危房,在经济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村里咬牙建起了这座当时高标准的学校。“尊师重教,这是咱们村的老传统。”村民们自豪地说。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田蒿村没有学校,文化传承主要依靠私塾,清朝末年停科举、兴学堂。据村中老人回忆,当年田蒿村曾有两个新式学校:一个是东校,原来是个寺庙;一个是西校,是1930年保定学潮后阎爱众回村拆庙建成,时间大约在1931—1934年。
由于重视教育,田蒿村文化人层出不穷。老一辈如清末秀才孙德润及孙之旺、解德修、阎保恒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年轻人多数参加革命,文化程度高则为初中、低则为小学。新中国成立以后,自孙旷舞1954年考入南开大学,到1972年先后有12人被南开、北师大、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录取。近年来考取硕士、博士、出国留学的田蒿学子也不乏其人,田蒿赢得了“文化村”的美誉。
说起文化,孙玉书从背包里掏出一摞书给我们展示:《焕文堂杂文》、《焕文堂诗抄》、《孙之琪书法》、《张连祥诗稿》、《墨池闲韵》等十余本诗文书画册,让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原来田蒿人在耕作之余,还喜欢舞文弄墨、吟诗作画,虽然不是专业诗人和画家,但大家相互传阅、自娱自乐,也是别有一番情趣。最值得一提的是,以孙玉书为主的一批田蒿人,历时近十年,不辞辛劳,多方搜集资料,编纂创作《田野蒿香》一书,全面展现了田蒿村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文化教育、轶闻旧事、人物传说等,可以说是田蒿村的一部小百科全书,也为研究农村的历史变迁提供了最原生态的鲜活素材。在田蒿村,有人去世,除了一般的丧葬习俗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那就是人们写诗以寄托哀思,仅在孙之旺老先生去世时,十几个人写了悼念诗词。在文学艺术边缘化的今天,村民们的对文化的这般坚守,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除了吟诗作画,在田蒿村,祖先们还留下许多“玩艺儿”,逢年过节、婚丧庆典都会出来耍一耍。在一村民家中,我们见到了云锣等古老乐器。据韩振杰介绍,田蒿村的“玩艺儿”首先是高腔,它是田蒿村的一种古老戏种,唱腔慷慨激昂,唱词古典文雅。传说当年无论多少台戏同时演出,必须高腔先打锣开戏,其他戏才可以开戏。其次是细乐会,它成立年代久远,民国年间非常活跃,逢年过节吹拉弹唱,热闹非凡,解放后多次参加政府组织的游行庆祝或评比活动,还获过奖。改革开放以后,孙之旺先生出资购买了部分乐器,正式命名为“怡情细乐会”。此外田蒿村还曾有过狮子会、小班戏、大鼓队、常胜会、东街吊挂、太平车、旱船、尚斗刘翠和打雄膀等,但这些玩艺儿如今大都失传。
告别田蒿,我们踏上归程,在村北见到几间红砖瓦房,屋顶已经坍塌,几堵山墙兀自挺立着,很是扎眼,似在诉说着什么。送我们出村的孙玉书说:“那是知青大院。”随手地给我们一本书,“这是当年知青王杰写的《那些年的事》,都是写的田蒿的人和事。”接过书挥手作别,心想:古老而年轻的田蒿,还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往事,需要我们用心去解读。
(责编:一贤)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田蒿村,一坛尘封多年的老酒》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