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手底:太平河岸的“清明上河图”

发布时间:2023-07-13 09:18:02 |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_y_|it_m;_x_|iZ文章记述,上世纪50年代,从寺内挖出一尊无头石佛,佛背上刻的宇显示,该寺始建于五代后周,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而寺庙应是在村落发展较大之后修建,因此推算于底村的历史至少也在一千年以上。

现在这尊无头石佛还有没有,在哪儿,记者没找到答案。今天虚云禅林寺里保存的,是明代重修的重胜寺的零部件。它们被放在古佛殿东西两侧两个大玻璃柜里,有琉璃脊筒、筒板瓦,还有作为梁、檩、椽的木料等。寺内有一碑文记载,元末因为战乱,寺院一度荒芜,僧众离去,明嘉靖年间,于底数百村民捐资重建。清康熙初年,又有三户村民捐地扩建,从此寺内住了和尚,香火旺盛。到民国时期,因成立新学堂,占了寺庙后院和迦蓝殿整处院落。农业合作化以后,重胜寺成了第六生产队的仓库和牲口圈,寺前广场成了养猪场。但大殿里供奉的释迦牟尼石佛像还保留着。“文革”时期重胜寺遭厄运,塑像被捣毁,殿顶抹了一层白灰。眼看石佛要保不住,村民赫明建等人就地挖坑,把石佛埋入土中,这才使珍贵的文物得以幸存。

到上世纪90年代初,于底村民自发捐资重修重胜寺,挖出石佛,重新安放。1992年,省佛协接管了重胜寺,改名“虚云禅林”,并经过多年的扩建,使寺院面貌一新。那尊石佛,也被镀了金身,在古佛殿中接受信众膜拜。

历史上的于底村,远不止重胜寺一处名胜。就在永安桥正东不远,曾经有一座关帝庙,据说宏伟壮观不次于重胜寺。关帝庙用青石砌成墙垛,由于它的阻挡,迫使太平河水流向东南。原太平河向东穿村而过的故道,成了集市大街。当年,关帝庙门朝北开,主殿坐东朝西,供奉关帝木雕像,南北两侧墙上绘有关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壁画。文革时期,年久失修的关帝庙被彻底拆除,庙内三通高大的石碑不知去向。

在永安桥南边,还有一座古建筑今天已踪迹无存,那就是穿心阁。这座二层楼式建筑,上层供奉送子观音,下层过往车马行人,村民俗称“老母阁”。上世纪破四旧时被拆。

假如可以“穿越”回到明清时的于底村,想象一下站在永安桥上,北望古刹重胜寺,南观玲珑穿心阁,桥东关帝庙巍峨壮丽,桥下太平河边垂柳依依,难怪有人诗兴大发:“重胜古刹对永安,穿心阁内车马还。太平河水关祠挡,迫向二桥奔东南。”这二桥,指的是于底村大王庙前和大郭村关王庙前的两座小石桥,今已不复存在。

老宅小院,田园乐居

这些古建筑的存在,使于底村就像一条鱼:它头西尾东,饮太平河水。永安桥如鱼嘴,关帝庙如鱼鳃,村落如鱼身,村东头奶奶庙则是鱼尾。今天,永安路南侧的奶奶庙还在,里边供的是苍岩圣母。

从奶奶庙向西走不远,可以看见路南一座古式房子,这就是于底村的清代老民居。它分为东西两个院子,西院现在租出去成了一家私人会所,东院是村民李金海的家。今年70岁的李金海,一直住在这里,儿子分了楼房,他也不愿去住。走进他的小院,立刻就明白了他的依恋:一棵梨树果子压弯枝头,石榴、核桃青涩待熟,丝瓜开着黄花,藤蔓缠绕,瓜架下盆盆花草绿意茏葱。两只小狗怯生生地看着来访的客人,两只白鹅嘎嘎叫着饮水嘻戏——居住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吧!

院内坐北朝南的正房,至今保存完好。房檐下所有的木雕装饰,木格雕花的正门、窗户,都是原装,只有颜色是李金海按着原样重刷的。鹿衔灵芝,三羊开泰,花卉盆景,臊猫(音)偷葡萄,各种吉祥可爱的图案,足以让人细细欣赏。

说来,这房子的主人经历不凡。李金海告诉记者,房子是他爷爷李立久盖的。当年李家家贫,李立久只身去北京,在一家名为“德义公”的绸缎店里当学徒。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掌柜等人闻风逃寓,只有立久留下守门。所幸店面没有遭劫。掌柜的回来以后,立久将保存完好的账本、财产悉数交还。掌柜的大受感动,为感谢他冒死守店,分给他股份,并且说:“赚了按股分,赔了算我的。”从此,立久时来运转。后来掌柜的告老还乡,立久升任“正掌柜的”,由于经营有方,发家致富,在于底老家盖了这栋房子。

李金海从小住在这里,到他十七八岁时,集体化开始了,先是医院占,后是公社占、大队占——全村就数这儿房子最好。划为地主成分的李金海家只能到处找别人的闲房居住,20年间不知搬过多少回家。1979年落实政策,39岁的李金海终于回到自己家。“文革”期间,村里曾经要没收这房子,许诺从别处分给他五间房,李金海坚决没同意。“现在想起来,坚决不同意是对了。而且还得感谢公社占着这房,没人来砸。要是我个人住在这儿,‘破四旧’非得砸了不可。阴差阳错,坏事变好事。”

未来,李金海希望在这个小院里度过余生。“退一步讲,哪怕我自己不住,只要这房子能留下来就行。”

龙灯舞影,铁火飞花

于底村有好几种值得称道的民间花会艺术,其中最有名的,是龙灯。今天,于底龙灯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51岁的李风玉。他告诉记者,于底龙灯和别村的龙灯有几个不同:首先,别村龙灯戏的是“珠”,于底龙灯戏的是“蛛”。蜘蛛是邪恶的代表,是两条龙捉拿的对象。手举蜘蛛的人要一边耍一边让蜘蛛身子里放出代表臭屁的烟雾来,过去老玩法用什么东西出烟雾,由于“文革”期间花会艺术断过一段时间,现在的人已经无从知晓。今天,耍蜘蛛的卞银山用的办法是,在举起蜘蛛前点燃放在里边的一串烟花。不过这个办法只能用一次,不像老玩法,能时不时出烟雾。

于底龙灯另外的不同之处是,龙身长,一条龙要9个人耍,两条龙(红色火龙、蓝色水龙)加上锣鼓班子,总共要41个人。舞龙的动作也和别村有所不同,其中一个名叫“钻椅子”,即龙头从龙尾下钻起来,每当这时,举龙头的人点燃一把米糠和松香的混合物,朝龙头前方空中一撒,扬出一片火花,最为出彩。到晚上,龙身里插上牛油做的蜡烛(这种蜡不流烛泪,不易起火),舞龙时烛光忽明忽暗,如同龙在云雾中穿行,有着今天用电灯泡不能代替的效果。

于底村的另一有名花会节目名叫通天河,现在由村里一批中老年妇女传承。通天河展示的是唐僧取经过通天河的故事,几十名演员分别扮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海螺、海蚌、鱼鹳等,一边走,一边舞出各种滑稽动作。

还有两种花会艺术现在已经失传。火流星,和赵陵铺村的一样,而且,有一种说法是于底人教会的赵陵铺人。不过,今天于底村没人传承,而赵陵铺的火流星已经是新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说于底人会火流星,赵陵铺人是不认的。

打铁火,和张家口蔚县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类似,都是将熔化的铁水泼洒到物体上撞击出耀眼火花。不同的是,蔚县的是打在城墙上,于底村的是打在树上。卞富春老人记得,过去每到二月二,铁火艺人将事先从各户收集来的废铁烧化成铁水,艺人手拿一长条木板,木板一端有一个小窝,里边垫着铁皮,洒着锯末。用铁勺盛起铁水倒进小窝,然后用力把木板向上一掂,滚烫的铁水撞击到大树的枝枝杈杈,散落成无数火花,远看好似放焰火。

盼望看打铁火,是卞富春小时候过年的一大愿望。日军侵华时期,打铁火停演。今天已经失传。

村史揭秘:于底为何姓氏多

截至1 997年底,于底村的姓氏多达113个,除李姓人口占约三成以外,其余各姓人数都不多,许多姓氏甚至只有一两个人。据说,以山西移民为主的这个村子,原有姓氏不过十几个,后来发展到100多个姓氏,原因有二:一是几百年的于底大集,吸引了许多客商落籍。第二,也是最主要的,于底不欺外乡人。河南人陈广仁来村卖肉,落籍于底,他儿子一度成为村里首富。永年人左东来在于底靠打铁起家,后来他的六个儿子都以村民身份得到宅基地,由独门变六户。迁入于底仅第三代的张明聚就被选为村书记。所以当地有一句俗话:“于底村最养外乡人。”

村史勾沉:于底感化院

在虚云禅林寺向东二三十米,有一座青砖平房,那里曾经是于底感化院所在地。于底感化院,是驻石日军为强化“敌占区”社会治安而成立的特务机关。但感化院内80%工作人员成员,都是我党打入敌人内部的特工。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以感化院为掩护,搜集敌人情报,镇压汉奸恶霸,为根据地输送枪支弹药及医药用品,采用以敌制敌的方式,为抗日作贡献。

1945年6月,日军宣布要将感化院全体人员调往唐山。我们党指示“一个不走”。经过严密布置,6月23日午夜12点,院内几十名特工队员举行反正暴动,与前来接应的太行独立营部队里应外合,冲破敌人岗哨,连夜奔向西部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

(责编:刘贤)

推荐访问:太平 河岸 清明上河图

本文标题:手底:太平河岸的“清明上河图”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13/27414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手底:太平河岸的“清明上河图”》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