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这一问题从新课程改革伊始,就被广大一线教师所重视和研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甚至成了许多年轻教师的困惑。
关键词:教师;学生;关系;发展;位置
一、正确看待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学生观”,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最基本的认识与看法,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等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的集中反映。任何教师都自觉不自觉地遵循某种“学生观”从事教育实践活动。“学生观”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基础,又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它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出发点的确立,教育观念的形成,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且最终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以至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所培养的人才能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相适应。因此,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树立科学的学生观都是非常必要的。
科学、完整的“学生观”,应是对学生的本质特征,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师生关系的特征等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的正确认识。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用发展的学生观看待学生
学生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和自身的能动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导向性。因而要充分认识学生所具有的极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以坚定、明朗、乐观、期待的态度看待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制订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高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发展。同时发展的学生观还要求我们不要以往昔的、定型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
意研究新形势下学生的新特点;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新特点加以引导,不要小学、中学、中专、大学一本经。
2.用差异的学生观对待学生
学生间的差异具有客观普遍性。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但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水平、方向等却因其身心基础和外界影响不相同而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别。同时学生间差异的存在又具有合理性。客观存在的、普遍的个别差异是学生将来发展的基础。差异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主旨在于长善救失,使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了解学生的差异并因其“材”而施教,是教育的出发点;使学生充分而各有特色地发展则是教育的归宿。差异的学生观告诉我们,了解学生不能只看其共性,还要看到学生的个性,充分、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并在心底真正地容纳他们、接受他们、珍惜他们,相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肯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发展相结合的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特点,建立具体的教育目标体系,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教育方式,以引导其一般发展;要创造条件,不断地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引导其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达到学有专长,全面发展。因此,正确看待学生的发展和发展的学生是确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师生新型关系的前提。
二、明确新型师生关系中各自的位置
处理好课程实施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必须明确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定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平等、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由过去提倡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注入式教学方式向学生自主悟道、学习、醒惑的自学式教学方式转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和朋友。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因此,必须把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核心理念,才能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突出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
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学生创造着课程。课程本身具有“过程”和“发展”的涵义,学生在课程之中,意味着学生通过与被称为课程的东西进行对话,才能发生素质的变化和发展,才能引起学生反思现实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从表层看,课程是由特定的社会成员设计的,但从深层上看,课程是由学生来创造的。
2.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在学习内容方面,一般来说,它不是教师预先具体设计的,而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因此,在课程准备阶段,最好不由教师提供活动主题或问题来让学生选择,而应由学生自主地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由于学生往往缺乏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的经验,目前很多学校在实施的准备阶段往往由教师提出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这也许是变通之策。但即使是由教师突出活动主题,教师在提出活动主题之前也应该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调查,以便教师提出的活动主题或问题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当然,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定活动主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
3.创设民主、和谐的活动环境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活动环境,改变过去教师的“一言堂”作风,把活动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活动氛围。
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明确各自的位置,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差异,注意个性化的发展,突出学生主体的学习地位,变更自己的角色定位,甘愿俯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视、交流,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能呈现水乳交融、水涨船高的发展态势。我们的教育也定能走向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施丽君.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作者单位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谈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