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引导社会正能量
社会新闻引导社会正能量
杨嵩男(长春晚报130021)引言
关于什么是社会新闻,目前在业界和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社会新闻是来源于基层的关注民生的奇闻奇事,矛盾冲突比较多,与受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社会新闻是最难采写的一类新闻,因此很多记者与编辑不愿过多的报道此类新闻。同时也会常常对这种新闻题材形成一定的报道模式。鉴于此,笔者今天就如何把握好社会新闻的“度”, 谈点儿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社会新闻的渊源
(一)什么是社会新闻
社会新闻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往往故事性比较强。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事迹,市民所开展的社会、文化活动,采用有情节、有细节的故事化写作方式进行报道,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收到好的报道效果。社会新闻是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尤以社会道德伦理未基础放映社会风尚的新闻为主。它与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相比,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讲究趣味性,富有人情味等特点。
(一)社会新闻的渊源
新闻是从有人类开始便存在与世界上的一种隐性的报道题材。随着历史的前进,人类的不断探索与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渴望知道更多的不同的发生在世界上的事件。使得新闻这一隐性的报道题材开始被人们广泛的使用,以用来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同时,人们的不同的需要将新闻划分成多个不同的类别,而社会新闻就是其中的一个类别。
以《长春晚报》为例,社会新闻是不同形态的人性展示,社会新闻是不同的人生形态对生命的诠释。社会新闻也是以人为本,直观地讲,社会新闻是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能够引起广泛的社会兴趣,是以社会伦理道德为基础对现代社会解析,是反映生活、意识、问题、现象,有深度、有教育、有传播意义的事实新闻报道。这些内容包括发生在身边的好的、恶的、感性的、离奇的事。例如笔者曾经报道的:《天空上演UFO》、《这个老外爱长春 好想做个中国人》等都可划为社会新闻之列。
二、社会新闻的失衡应对
社会新闻是涉及到市民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社会性、人情味、可读性是社会新闻的主要特点。消息、评论、通讯包括图片,都是新闻报道的手法,打好社会新闻报道中的"组合拳",就是要综合利用好这些新闻报道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多视野、多观点地对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等进行报道,增强受众对社会新闻的关注度,并通过社会的关注,促进社会问题的好转和解决。社会新闻是媒体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纵观整个吉林省新闻媒体,主要存在社会新闻报道的三大失衡,也是现今很多都市报社会新闻报道的通病,实际上是向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三个相互关联,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是,社会新闻究竟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什么,报道题材该以怎样的比例进行分配?二是,对于敏感的、具有特殊性的新闻事件应该把握怎样的报道力度?三是,对于不同题材、不同主题的社会新闻报道,该采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以图产生更好的报道效果?作为职业新闻工作者,只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都是能够正确回答的,并且许多学者针对这些问题业已开出了诸多良方。有的学者指出,关于做好社会新闻应该做到,抢发新闻时要保持冷静,多想想政策规定、法律法规;“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责任不放松”,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果放在首位;寻找“官民同好”的共同点,力求共同关心关注而又“安全”。 也有的学者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措施,认为应该增强编辑对社会新闻题材的把关;调控负面社会新闻的比例;改进新闻报料内容;改进负面社会新闻的报道形式。 然而,这些好的建议、措施,往往不是夭折就是被搁置,即便是有所作为也坚持不了一段时间,都市报社会新闻报道常常又回到旧的模式,其弊病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我认为,最根本的是一个认识问题,也就是说某些都市报从业人员认识上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在操作上陷入误区。
如何避免这种失衡,笔者认为可以通以下几种“套路”来改变现在社会新闻。
1新闻与背景互渗。比方说,在报道中可以通过“记者手记”的形式,回顾新闻事件,并与背景互渗。立足事件、回溯历史,对过去的回顾也正是对目前现状的反思。新闻事件与背景材料的互相渗透,有助于看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事态的基本走向。
2单个事实与社会现象兼融。社会新闻不能简单就新闻论新闻,这样容易陷入单调,有时甚至无聊。我们经常说,新闻事件只是个案,因此我们要学会从个案中发掘出潜藏着的深刻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而从单个新闻事件看,也许和其他受众的关联不是很大,如果我们挖掘出了隐含的社会意义,这种事件也就蕴涵着关联着受众利益的东西。因此说,要把单个事实与社会现象兼融,把单个事件转化为离受众最近、最熟悉的新闻思考,这既是避免新闻同质化的有力武器,也是吸引受众关注的重要手段。
3感性与理性交织。社会新闻的理性是指新闻的客观性,社会新闻经常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握不准确,会失之偏颇。确保社会新闻的客观性,要综合运用包括评论、资料、新闻链接、表格数据、专家访谈、记者点评等形式,让社会新闻要表达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但千万也不能忽略感性,这样让老百姓的声音在舆论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挥媒介沟通和桥梁的作用,符合了新闻贴近性的原理,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三、引导社会新闻正能量
有人說,加大对社会新闻的报道力度,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社会新闻是负面报道,正面报道与社会新闻是互相矛盾的。社会新闻的过多报道是对正面新闻的冲击。因此,不应该过多注重社会新闻。其实,作为社会新闻来说,天地本是很宽的,可做的和可做好的社会新闻有许许多多。对于社会新闻的报道,不能简单地一事一报,而是要从媒体从业人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出发,将客观报道的要求与理性引导的意识相结合,使此类报道在客观、冷静和理性中寻求和谐的表达。
报道突发事件,要有建设性视角。以笔者曾经报道过的《免电灯 用电不花自己钱》为例,笔者的报道中,站在辩证与理性分析、引导的角度,对这一事件的深层次背景、原因及相关环节进行深挖、剖析,策划推出了系列报道,运用了辩证思维,从该产品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有近百位读者参与“免电灯”讨论,建议,有关方面应有妥善处理的机制和办法。这样的报道,在事件叙述中明确地表明了社会的评论与媒体的态度,形成一种无声的引导。同时透过现象深挖本质,抓住了这一类极端事件的背景与起因,进行了积极、具有建设性的剖析与探讨,提供了事情解决的办法与途径,转化成为发人思考的建设性报道。
参考文献:
[1]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利昂·纳尔逊 弗林特:《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和问题案例讲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陈东《地方晚报如何提高社会新闻报道质量浅探》,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4]陈淑娟《都市类报纸负面社会新闻报道分析及改进措施》,传媒学术网
[5]吴非《美国媒体社会新闻报道的失衡》,载于《新闻知识》,2005年4月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社会新闻引导社会正能量》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