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众媒体传播语境下新闻评论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7-16 15:42: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变革,更多的受众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与评论者,大大增强了信息传播能力。本文通过对众媒体语境下新闻评论变化发展与传播变革进行研究,以期为新闻评论的发展从选题、立论、评论主体和传播渠道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众媒体;新闻评论;多元;共生;挑战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与灵魂,是新闻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播手段既有其传统的功能与特质,又有新的传播语境下所赋予的时代特色,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全球化传播时代到来,舆论场中评论的多元素发生了重要变化,如评论主体、评论平台、评论手段、受众对象,评论本身如评论选题、评论的说理方式、评论角度也发生了鲜明的变化。在众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嬗变推动了受众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更直接的对话,提高了民意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力。

一、选题的民众化与时代性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是新闻评论创作的第一阶段,不仅决定着新闻评论的优劣,而且决定着其成败。众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选题与评论角度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以往的媒体主动议程设置逐渐向受众主导,选题与评论角度更加具有贴近性与人情味,政治色彩相对弱化,不斷反映群众的呼声与要求,真正能够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与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常态。新闻评论说理性较强,是一种价值观和观点的建构,但在观点的传达过程中更贴近现实生活中细微之事,老百姓生活中的小事应是新闻评论选题的方向与重点,这是新闻评论工作者在选题过程中应树立的一种整体观点。

新闻评论伴随着众媒体环境的普及,选题方向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新闻评论成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手段,新闻评论是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和电视进行舆论引导的主要介质,选题偏向于重大事件尤其是政治层面的事件。而新媒体的兴起尤其是延伸媒体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推动了新闻评论选题出现了重大突破,以往严肃认真,现在则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民众化。其中新闻评论的选题往往来自于网络虚拟平台的公众意见,公众广泛热议的话题,通过专业新闻媒体以新闻评论的形式关注与放大,使事件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引起公众对当下现实问题的认知和思考,推动社会问题浮出水面并得以解决。

众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选题范围开始扩展,政治色彩渐渐弱化,开始进入关注民生的公共领域。如“两会”期间的《新闻1+1》电视评论节目的选题由以往的领导人发言内容、传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为主,缺少对民生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加为更多的民生话题的系列评论,如高房价、看病难、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不再是束之高阁的问题,开始成为新闻评论主要的选题方向与议题。

二、评论主体与立论角度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宣传的主要手段,舆论引导的重要工具,对评论主体自身要求较高,如要有较渊博的学识,远见卓识,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专业人士,主要是以媒体栏目受邀的方式参与到评论创作中,评论主体相对单一。而众媒体时代到来,“全民参与”已成为不可扭转的传播态势,尤其是网络空间的自由度、虚拟度、开放度不断提高,受众参与的门槛不断降低,只要是受众有表达欲望与参与,都可以对当下的热点焦点事件表达观点与立场,表达方式多样化与便捷化,如微博、BBS论坛、聊天室都可以成为观点表达的自由市场。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赋予新闻评论的自由表达方式,是一种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在众媒体时代,精英式舆论领袖引导话语时代已经结束,新闻评论的主题打破单一化的格局,逐渐向多元化转变,普通人针对社会问题、生活事件表达观点已不再是遥远的受众媒介梦想与奢望,全民发声、大众话语权的时代在全媒体背景下已经到来,这里是精英与大众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在这里可以言所欲言,轻松愉快的交流,舆论领袖与大众参与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改变以往新闻媒体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利用精英舆论领袖单一灌输的局面,话语权不断放大,众媒体时代下为表达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观点释放的场域,也正是基于传播优势改变新闻评论的传播主体现状,传统媒体在新闻评论创作过程中逐渐注重引入新媒体这一话语表达优势,评论文章与节目评估主体最大限度多元化。比如电视评论节目在编排过程中,根据节目流程安排,在一些问题讨论中有意增加受众言论,注重展示大众观点,将节目的视角多元辐射,话语权不断放大。

新闻学是大众文学,新闻评论创作要关于艺术的表达,掌握其视角展示的尺度、力度、温度、效度,尤其是众媒体时代下,受众的参与与表达欲望越发强烈,因此,评论注重对话交流的艺术,评论视角改变以往单视角单向灌输模式,注重利用媒介资源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呈现思想观点,根据评论主体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个人背景等要素的不同,既展现不同受众的观点又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既要有精英思想,又要有草根观点。众媒体环境下,不仅是传播技术上的一场革命,又是传播思想的一场变革,精英观点的时代已经结束,允许更多建议性的观点和建议的出现,对于一些重大社会问题与社会事件,受众可以有不同观点与视角,新闻评论致力于打造一个公众交流意见与视角的开放平台,彰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评论格局,传统媒体对事件立场也开始注重多元、多层次展示,如评论主体不再是单一的精英主体,报纸媒体会聘请更多的一线基层受众参与到评论写作中,电视评论节目不再是主持人一言堂,而是邀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表态,并适当融入网民观点,力求稿源多元化,声音与视角多元化。在当下众媒体背景下,构建不同的观点是重中之重,各种思想观点相互碰撞,最大限度调动公众参与社会事件讨论的热情,从而使新闻评论在本质上更加体现社情民意,把准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脉搏。也只有这样,新闻评论才能真正做到引导、监督与认识的基本社会功能。

三、新闻评论传播平台的共生与竞争

新媒体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并未使传统媒体就此退出传媒的舞台,在新技术的影响下,激发了传统媒体创新的势头,“媒体联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一种传播趋势,新闻评论的传播平台迎来了共生与竞争的新局面。比如,网络上一些比较好的新闻评论选题,往往最先在论坛或微博等平台酝酿,这些话题新闻性较强,是受众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与社会问题,这些话题往往是传统媒体非常重要的评论选题,报纸会开辟专栏,形成相对显著的评论版面位置,加以突出,电视媒体会在专门的电视评论节目中做进一步的分析与解读。同样,报纸与电视媒体对事件性话题形成独特的新颖的视角与观点后,网络媒体也会在评论网站做重点推荐介绍,进而利用便捷的信息传播平台传递给更多的受众。众媒体背景下,在新闻评论的创作与传递过程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由以往的竞争者变成了媒介的合作者,打破了以往千评一面的评论局面,带来了多元视角与多元文化的融合碰撞。比如“两会”报道与评论,注重媒体联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通力合作,互相借鉴与学习,使两会评论报道实现了理性与感性、严肃与生动、单一与多元的统一。

众媒体背景下,促使社会信息的观点与思想日益多元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日益重视新闻评论多样化的形式,并且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将民众观点进行有效整合,将新闻评论传播的内容、形式、视角等推上了新高度。

四、机遇与问题同在

众媒体背景下,新闻评论的传播主体间受传者身份、传播形式、传播内容等都有了喜人的变化。欣喜之余我们应该对新闻评论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重视。比如评论选题在社会性、政治性与民生性之间的尺寸界定、对评论创作版权的尊重与维护、尤其是对话语权开放度的把握。评论主体多元化,话语门槛越来越低,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受众参与话题讨论的愿望,这致使新闻评论主体无限制的表达言论,虽然这种观点表达实现了全民参与、全民评论的目标,但其真实性与权威性却大打折扣,“网络从众评论”与“网络跟风评论”现象凸显,有的时候一些极小的话题被有意者操控,继而在互联网上引发一场负面“舆论风暴”,这不仅对事件当事人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对互联网环境空间的管理、社会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作为新闻评论传播者在众媒体背景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独特的视角,严谨的思维,而且要有融合媒介意识,注重媒体联动,改变传统新闻评论理念,创新新闻评论的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善于运用多种传播元素、传播手段、媒介语言,优化新闻评论的传播态势。

推荐访问:嬗变 语境 传播 媒体 评论

本文标题:众媒体传播语境下新闻评论的嬗变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16/275410.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众媒体传播语境下新闻评论的嬗变》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