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吉林省西部特色经济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基本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18 11:48:03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吉林省西部而言,在建设特色经济区的过程中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吉林省西部地区跨越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其实现跨越的基本对策。

关 键 词:吉林省西部;服务业;跨越发展

中图分类号:D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2)05-0026-05

收稿日期:2012-04-10

作者简介:左静艳(1962—),女,吉林省白城市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牟荣康(1958—),男,吉林省白城市行政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从传统意义上讲,吉林省西部一般是指白城市所属的大安、洮南、通榆、镇赉、洮北五县(市、区)和松原市的乾安、长岭两县。但《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则仅指白城市。该规划把吉林省划分为东、中、西三个经济发展区块:“东部生态经济区”包括延边、通化、白山等三个市(州),“中部东北地区新的增长极”包括长春、吉林、松原、辽源、四平五市,“西部特色经济区”只有白城市。“依托西部地区能源产业和特色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能源和煤化工等产业,加快发展西部特色经济区。”[1]这是该规划对吉林省西部特色经济区的表述。

同时,该规划纲要在发展方向、定位和目标等方面对吉林省服务业也做了阐述:“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广纳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发展环境,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推动服务业向集群、特色、现代方向转变。到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 。”[2]近年来,吉林省西部服务业在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虽有了较快发展,但其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找到跨越发展的现实对策。在本文中,笔者仅对吉林省西部特色经济区服务业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一、吉林省西部服务业的发展基础与发展机遇

服务业是为政府、企业、消费者个人生产和提供服务的企业或企业组织的集合。它的基本特征是以服务形式提供满足社会生产需要和人们消费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服务业是与工业、农业相对应的概念,[3]也称三次产业,简称“三产”。从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看,其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例日渐提高,地位和作用更趋明显。在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市,经过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其服务业的规模和总量、模式和质量、门类和效益均有了长足进步,这就为西部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发展中取得的成绩是实现未来跨越发展的主因

这里我们仅以“十一五”期间其服务业发展为例分析其发展现象。

⒈存量和增速持续增长,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以2010年为例,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44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3%。其中,一产增加值83.2亿元,增长7.6%;二产增加值201.2亿元,增长29.4%;三产增加值160.3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87%,增长14.6%。一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二产为63.4%;三产为28.7%,年均增速达到23.4%,比“十五”时期提高了7.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8.7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该市服务业存量和增速明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

⒉经历几番产业结构调整,使服务业占比稳中有升。“十一五”期间,由于现代物流、连锁经营、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的推广应用以及交通运输与仓储、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使得文化创意、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含量较高的行业的比重逐年上升。这期间一、二次产业比例调整较大,但三产占比却稳中有升,具体表现为:该市三次产业由“十五”末的32.8:31.2:36.0调整为“十一五”末的17.9:45.1:37.0,尤以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以2008年为例,该市文化创意、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上涨67.5%,上升趋势明显。

⒊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使服务功能向好。截止2010年,该市投资基础设施的力度不断加大。全市高速公路由零起步,现已竣工通车185公里;平齐铁路(经由除大安外白城全境)复线已全部开通,白阿铁路复线业已开工建设;市域内已有95.6 %的行政村开通水泥(沥青)路,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加速了客货流动;宽带互联网用户达到18.1万户,促进了信息流的畅通。

⒋大幅增加居民收入,内需动力增强。据2010年权威数据统计,该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90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4元,分别平均增长13.5%和12.3%。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1平方米,比“十五”末增加了9.86平方米。2010年,城乡居民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2.2亿元,比“十五”末期提高了95亿元。服务业发展内需动力明显增强。

⒌就业态势形成,主渠道效应逐步显现。由于服务业具有广门类、宽领域、高密集度等显著特点和低门槛、快回报、小风险等行业优势,在推动创业、增加就业岗位、致富百姓方面具有其它产业难以替代的效用。据权威数据统计,到2008年末,该市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达到26.6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员的28.93%,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

(二)发展中存在的机遇是实现未来跨越发展的动因

⒈宏观环境利好可以提供新动力。未来5到10年,我国将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间的竞争将取代区域间的竞争,由投资为主导必然转向以消费为主导,因之以服务业为主体的消费型城市将逐步成为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愿景的实现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消费品市场将更趋于活跃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新市场。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吉林省西部在固定资产投入和工业提速增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工业发展速度加快、质量不断提高。在振兴过程中,促进经济增长自然要求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协同带动,协作共赢,其必将极大地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互为依存,相互支撑,加速融通;必将开拓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教育培训、广告传媒、营销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市场。

⒊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可以产生新契机。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将产生对吉林省西部服务业改革开放的带动、传导、辐射效应,市域外服务业领域的大量投资和生产要素将加快向该市的转移和集聚。这些因素有利于推进该市服务业重新组合、品味提升、层次优化和设施建设,有利于完善业态功能,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⒋实施“三化统筹”可以创造新空间。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制造业链条上游的策划、设计、研发和下游的物流、配送、营销等环节将加快从生产领域分离,因而扩大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由于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必将降低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预期支出,由此消费结构升级和服务需求增加将成为常态;农业现代化势必会带动以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保险和农村市场流通为主的农业服务业的发展。

⒌推进“五大基地”战略可以促进服务业新发展。白城市党委和政府在提出建设“五大基地”的发展战略之后,就相继推出了“六大建设”和“开发区二次创业”等举措。特别是“区域商品集散地”和“大通道”建设以及开发区扩区战略的付诸实施,为该市服务业的新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可预见的前景。

二、跨越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吉林省西部服务业存在着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偏小,对其它产业支撑乏力等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面临的主要困难

⒈外部环境及形势严峻。 随着服务业相关领域市场准入限制逐步取消,国际服务产业正加快向我国转移的步伐。吉林省西部现代服务业将由封闭、半封闭状态逐渐向放开市场转变。外资企业将以其巨大的经营规模、全新的管理理念、发达的营销网络、先进的技术优势猛烈冲击该市市场,服务业势必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与省内外周边区域竞争趋紧。目前,国内较发达地区已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利用其改革开放后先行一步累积起来的发展能量和经济水平较高、地理位置便利等优势,抢占了大量服务业发展资源和市场。该市与齐齐哈尔、大庆、乌兰浩特、通辽、松原、四平等省内外周边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尚有距离,与长、吉两市在总量上差距也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服务业发展面临区域竞争压力。

⒉内部基础相对薄弱。据相关调查数据可知,该市服务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仍较低,以传统服务业为主要业态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现代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市域内缺乏大中型品牌和龙头企业集团而后劲不足,加之市场竞争不够充分,高素质、高技能服务业人才流失严重,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等因素,其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仍有较大难度。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总量不足,比重偏小。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该市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十一五”末,该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7位(全省9市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6%,仅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在世界GDP总量中,服务业产值已超过60%,其中,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个别接近80%。像美国纽约、日本东京、英国伦敦等世界城市均以超过80%而著称。虽然该市和上述世界城市没有可比性,但服务业需要大发展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该市服务业仍是传统服务业唱主角,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与周边同类地区相比也有距离。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尽管发展较快,但规模小,占比低。例如:金融业不足6.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仅占5.5%,而传统型、消费性的生活性服务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⒊现代服务业有效竞争不足。目前,该市服务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政府主导上。由于资本结构单一,因此扩张实力有限;加之缺少竞争意识和市场化经营管理方式,结果导致服务业有效竞争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大部分行业存在垄断现象。从2007年该市投资构成看,服务企业国有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很大。其中的现代服务业除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租赁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外,其它行业国有投资占比很高。过度垄断导致服务行业的经营主体单一,缺少风险竞争意识;同时,大量民间资金难以进入服务业市场,制约了该市服务业市场的发展。第二,缺少引领行业发展的支柱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在该市的物流企业中,90%以上都是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缺少实行集约化经营的跨地区物流集团。第三,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仍以当地的物流业为例,信息技术应用至今比例不到50%,还停留在仓储和运输的传统层面,尚不能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的现代物流服务。

⒋服务业人才团队支撑乏力。从一些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到,该市城镇服务业构成单位技术人员较少、层次偏低,而且面向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人员更是严重匮乏。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更少,高层次管理人才短缺现象非常严重。从目前该市现代服务业就业结构看,对经济效率和技术创新起着关键作用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所占比重仍较低,说明该市缺乏高素质的从业者。这已成为影响该市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阻碍因素。

⒌区域发展不平衡。属于吉林省西部特色经济区的五个县(市、区)服务业发展并不平衡。以2008年的统计数字为例,当年除镇赉服务业增长44.1%、通榆增长37.4%外,其它几个市(区)的增长都在20%以下。从各县区内部产业结构看,差距也相当明显,这些因素显然不利于该市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实现跨越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如何实现吉林省西部特色经济区服务业跨越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当地政府应确立现代产业理念,加强对吉林省西部特色经济区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引导

由于该市地处吉林省最西部,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速度在吉林省九个市(州)中长期以来一直相对较慢,因此其服务业的表现也差强人意。由于该市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将直接涉及到该市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进程,因而要从战略高度谋划服务业的跨越发展。首先,当地政府宜制订服务业跨越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此推动其服务业的科学定位、结构优化、资源整合、技术升级等,不断增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其次,应特别协调好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融合的关系。一方面,从产业发展的历史和顺序看,是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因为只有当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其后续和富余劳动力才能转移到服务业当中;而当制造业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大幅增加,使人们有条件去追求个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时,服务业的发展才能有更大的空间。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又可以为制造业的专业化、现代化提供动力和技术支持,因为“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经济时代和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主要经济活动内容”。[4]另一方面,也应把握住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融合的发展大势,加速提升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其附加值,逐步降低加工制造环节附加值的比重。在发展现代经济的过程中,由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和制造业企业涉及服务的活动不断外置渐成趋势,现代制造业的竞争力将有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其融合度将更高,将为日后该市服务业跨越发展提供空间。

(二)当地政府应明确“两个轮子”一起运转,“一双翅膀”同时起飞的发展思路

吉林省西部特色经济区服务业若想实现跨越发展,其发展思路宜确定为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个轮子”一起转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一双翅膀”同时起飞,进而全面、合理、协调地做大做强服务业。所谓“两个轮子”一起运转,是指应全面改造其传统服务业,扩大和提升其规模和品质,因为这个“轮子”虽经几十年建设成型,但经年累月业已老旧,所以要重新装备;应着力培育现代服务和新生业态,加速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因其新生,所以要着力建设。只有两轮一并运转,才能使服务业跨越发展这辆负重之车平稳、快速前行。所谓“一双翅膀”同时起飞,是指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提高其所占比重。因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一、二次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主要包括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农业服务、科技服务等产业,提高其比重可使跨越发展更有后劲;协调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合理匹配其在服务业中的份额,因为人类的发展不仅需要生产,也需要生活,生产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其主要包括商贸流通、家庭服务、文化旅游和房地产等产业。只有让双翼同时起飞,才能使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最终形成总量跃升、比重提高、结构优化、业态齐备的吉林省西部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新格局。而落实思路的主要载体和主推模式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集聚。该地应根据省里制定的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标准,对市域内有集聚化趋势的服务企业集中区进行认定,并滚动建设一批省、市两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当地政府应围绕“特色”做文章,突出主体产业,为服务产业谋篇布局

当地宜紧紧围绕吉林省西部特色经济区建设,抓住为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煤化工等产业服务的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市场化的服务业产业链,加速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多维融合。在布局现代物流业上应沿市域内主要交通干线和节点城镇,积极发展风电、火电、石油等能源和风电设备制造产业,扩大水稻、玉米等商品粮基地规模,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和加工品以及煤化工等大宗商品产业物流,将该市建成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布局信息服务业方面,应以白城市区为主中心,以市域内其它县(市)城为副中心,推进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在布局商贸流通业方面,宜重点发展城市核心商业区、城郊商业辐射区和小城镇商业中心,建设现代商贸集散地。在布局白城特色服务业方面,宜重点完成向海生态旅游核心区综合开发,积极发展“安白风电旅游景观带”。

(四)当地政府应在推进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筑牢跨越发展的技术基础上加大力度

拥有良好的服务基础设施,既能取得“筑巢引凤”的显性功效,又能发挥吸引消费者扩大消费的隐性作用。一方面,当地政府应集中相当规模的公共财力和争取国家、省里的项目资金投向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累积能量,较大程度地改善当地服务业基础设施落后和短缺的现状;另一方面,宜引导和扶持域内外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更多地投向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当地政府还应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优先建设涉及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滚动实施重大和重点项目群,同时加强项目的管理和调度,做足“硬功”。吉林省西部服务业跨越发展的真正驱动力在于其现代服务业的超常发展。但我们知道,现代服务业不仅是现代技术广泛运用的行业,而且也是自身创新的重要行业。所以,练好“内功”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逐年增大研发投入力度。目前,该市用于服务研发的投入很少,结果是无法为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筑牢技术基础。因此,应渐次提高地方财政在服务研发上的投入力度。二是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采用新技术、新理念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老字号、老品牌,建立从产品研发到售后服务、单一媒介到立体网络、核心竞争力到产品形象包装的理性品牌策划机制。三是走规模扩张和质量提高相结合的路子。当地宜拓展服务新种类和新品种,增加服务新门类和新业务,政府有义务帮助现有服务业改善内部结构;相关企业宜用先进的理念为改造传统服务业出力,用高新技术与信息技术装备服务业,提高服务的知识密集度与技术含量,增强实现跨越发展的外在张力和内在动力。

(五)地方政府应抓好服务业人才政策优化工作,实施人才培育工程

人是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最核心因素,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更是高科技密集的产业,其价值在于知识,而价值则来源于拥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那些在解决难题、实现沟通、完成协调、达成合作等方面得到特殊训练的人才。首先,当地政府应牢固确立人力资本是完成未来服务业跨越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宜在吸引、使用、培养人才上创新思路、创立机制、创造条件。其次,进一步优化服务业人才政策。可以按照吉林省《百名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开发计划》,及时制定并出台实施细则;可在立足本土培养的基础上,适度引进当地服务业跨越发展必需的重点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可选配熟悉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充实到当地各级政府班子中,增强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领导力量。再次,大力开展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加快提升当地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可利用省人才开发基金向服务业倾斜的契机,支持该市职业技术类院校有计划地设置服务业相关专业。由政府相关培训机构主导,鼓励和扶持民办培训机构对现有服务企业从业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职业技能培训,以适应实现跨越发展对从业人员需求不断扩大的需要。第四,由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建立高层次服务业人才信息库和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大力吸引国内外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来该市创业、兴业和参与管理,特别应吸引该市考入国内外高等学府受过专门训练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回乡创业。第五,由当地政府参与协调,充分利用当地农林畜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进行人才深度开发。

【参考文献】

[1][2]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白皮书[M].

[3]张熙奀,韩明淑.促进服务业的崛起[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4]叶丽梅.新的时代特征和国家视角下的世界城市建设[J].北京规划建设,2010,(04).

(责任编辑:高 静)

Special Economic Zone in the West of Jilin Province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Zuo Jingyan,Mou Rongkang

Abstract:Quick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s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situation,relatively backward to economy in the west of Jilin Province,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Economic Zone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spanning development in the service industry is very important.We ful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basis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undation,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spanning development in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pans the basic countermeasures:one should establish modern industry concept,strengthening the Jilin western characteristic economy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guide;two should be clear "two the wheel" work together,"a pair of wings" took off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three should be around "characteristic" article,highlight the main industry,service industry layout;the four should promote service industry infrastructure,building development in the foundation of the technology;five services should optimize the talent policy,the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project.

Key words:Western of Jilin;service industry;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推荐访问:吉林省 经济区 服务业 对策 跨越

本文标题:吉林省西部特色经济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基本对策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18/27601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吉林省西部特色经济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基本对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