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基于“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关键因素

发布时间:2023-07-18 12:00:06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适应“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现代服务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优质化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办学模式的引领、双型教师的打造、国际标准的接轨、技能竞赛的强化、校企利益的双赢、品牌形象的彰显等都是培养“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急需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一带一路;现代服务业;高素质人才;关键问题

六年前的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高举中国和平发展的大旗,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目标。[1]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的陕西怎样快速地抓住这一机遇,适应这一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神圣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因此,解决人才问题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念与背景,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呢?我们认为,作为具有国际化建设理念和“丝绸经济带”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必须抓好发展过程的关键性因素,才能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的职业教育人才。

一、办学模式的引领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的关系一直是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两张皮”的现象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问题。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立足现代服务行业高层次人才紧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创立了适合学院自身快速发展的“双主体”办学模式,即学校和企业两个办学主体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把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企业模式办,把企业按学校模式办,给学生一个企业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参与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使学生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掌握真正的专业实践与技能操作能力。基本内容如下:

1.选择与学校专业相匹配,具有较强合作意愿,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水平高、专业技能一流、社会责任感强的知名企业作为合作办学单位。

2.各专业均组建了由校内专业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企业高层管理与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对专业教学环节进行全程指导。

3.建立专兼职教师融合机制,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结对共同开发科研课题、教改项目、编写教材、设计课程和建设专业。在合作办学单位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专业课教师定期下企业进行锻炼,选拔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管理骨干承担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训指导课程教学任务,人才培养主动接轨企业、接轨市场。

4.课程体系对接企业职业标准,形成了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设计,基于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为核心的学分制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5.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实现校内教学场地企业化、企业生产经营场地教学化,形成“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育人环境和人才培养机制。[2]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我校的“双主体”办学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等多个专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5月,《高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5月13日,《西安晚报》刊登了《积极探索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访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院长 王振龙教授”》,2013年6月17日到22日,《陕西日报》以《探索“双主体”职业人培养模式,建设现代服务业育人基地》为主题,连续6期刊登我校“双主体”办学成绩;2015年9月,王振龙主编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书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发行;2016年9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将我校列入教育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治理结构、实现途径和政策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单位;2018年6月到8月,《陕西日报》分三期报道我校“双主体”模式取得的显著成就。

二、双型教师的打造

教育研究表明,高素质“双师型” 教师是职业人培养的根本。透视国内外一流化的高职院校,不难发现,院校的主体主要在于学生专业与课堂理论上的提升与发展,而企业主体主要在于学生实践技能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上的技能化与技巧化。因此,在职业人的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的真实体现是主与辅的问题,对学校教师而言理论是主体,实践是辅助;对企业大师来说,实践是主体,理论是辅助,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正因如此,我们认为理论型教师的名师化,实践教师的大师化是高职院校优质化建设的理想目标。所以,对于地处陕西的高职院校来说,一定要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机遇,在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的培养与引进名师名家、企业高端技能大师、一线技师参与职业人的培养,比如教学资源的建设、优质教学资源的引入与共享、教学名师以及专家的专题讲座与指导、技能技术的行家指导与环境熏陶、实践技能的训练与提升等都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基于“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就必须强化激励机制,从用人机制、投入机制、物质保障机制改革入手,建立“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性循环,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一是加大“双师型”教师在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中青年骨干教师专项活动中的评定分值;二是优先选派“双师型”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考察、访问、进修、培训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三是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的年终考核评优、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审、酬金标准的晋级等;四是在岗位津贴和课时津贴等方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基础标准;五是对于到企业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的“双师型”教师,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津贴分配上的倾斜。与此同时,院校要积极为“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优质化的平台:一是利用寒暑假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向教师传授技能技巧和前沿技术;二是安排“双师型”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到企业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技能大师学习,提高开展科研活动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做导师。对于企业而言,在培养高素质职业人的过程中,一是要积极为职业人的培养提供实践场地、推荐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要为“双师型”教师提供生产实践和指导实习设计的平台,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二是要让优秀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职业人培养的实践主体教师,把企业建成名副其实的学生实训基地、教师实践基地、兼职教师基地。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三、国际标准的接轨

基于追赶超越的陕西高职院校,国际化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进军的重要抓手。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言,有计划地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实现院校国际化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家已经在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决定,一是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引进国外智力,支持职业院校申办聘请外国专家(文教类)许可证;二是鼓励职业院校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建立一对一合作关系,鼓励职业院校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三是鼓励职业院校以团队方式派遣访问学者系统学习国外先进办学模式;四是加强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开展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五是职业教育院校应抓住机遇,积极筹划加强同国外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并积极引进国外教师,引进成套的专业课程体系。正因如此,陕西工商职业学院积极推进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加大国际合作的办学力度,专门成立了中德项目合作办公室、中德汽车科技学院和中德机电工程学院以及中瑞项目合作办公室、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瞄准行业人才国际标准,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

1.扎实推进国际办学项目

学院与德国下萨克森州手工业协会、德国德拓育(TEUTLOFF)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瑞士洛桑宝丰酒店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引进“洛桑模式”,掀开了学院国际化发展的新篇章。根据学院与德方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建立教师定期交流研讨机制,互派交换生,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合作模式,推进学院国际化开放办学。2018年5月,我院中德汽车科技学院、中德机电工程学院、中德物流管理学院和中德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正式揭牌。为促进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学院与德国德拓育技术学院缔结“友好学校”。学院作为西北首家引进瑞士“洛桑模式”的职业院校,与洛桑宝丰酒店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西安君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大唐西市酒店集团深度合作,共同面向全社会提供酒店管理专业高端非学历教育服务,打造国际水准的酒店管理学院,为学院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注入了新活力。学院承办了“洛桑模式”酒店业人才培养座谈会,就西安洛桑认证酒店和餐饮培训中心(LHRTC)建设、洛桑认证标准模块课程体系、洛桑认证短期培训业务、人才培养目标等进行了研讨。

2.不断拓宽师生国际视野

学院多措并举,拓宽教师与学生的国际视野。定期选派教师赴国外机构或到国际企业学习,成为学院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措施。70%以上的专职教师具有相关学习培训经历。学院与洲际酒店集团共同成立了西北第一家洲际英才管理学院,双方密切合作,共同育人,实现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的无缝对接。2018年1月,学院组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和工业机器人专业15名教师赴德国德拓育技术学院参加了为期24天的专业培训,拓宽了教师国际视野。为促进中瑞合作办学项目的深入开展,学院选拔优秀专业教师将于近期赴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研修。此外,学院还成立了语言中心,聘请专职语言教师教授韩语、日语等,培训学生近4000人,主动服务韩国三星西安项目和帮助学生出国深造。学院与韩国东义大学达成了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协议,学生完成学业可获得学院高职毕业证书和东义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助力千余名学生国外学习深造和高端就业。2018年4月,学院与日本国际友好宾馆协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搭建优质旅游人才培养平台。8月,全球规模最大的旅游零售商之一—迪拜国际机场免税店来华面试,学院已有数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截至目前,已有500余名学生赴迪拜七星级帆船酒店、八星级酋长宫殿等国际知名企业研修或就业。

3.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学院先后接待了美国、德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士、新西兰、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坦等100余家国(境)外高校、企业、教育机构来校交流访问。与美国托马斯大学、韩国圣洁大学、瑞士B.H.M.S工商酒店管理学院等20多所国(境)外大学签署交流合作协议。去年11月,学院派团赴瑞士考察访问,同瑞士三家管理学院分别签订了提升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培养质量;互派教师和学生开展交流、培训,探索合作办学;开展寒暑假短期游学等多种学习模式的学生培养、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协议。2018年7月,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在西安举行,学院250名学生志愿者参与此次盛大活动,以自信真诚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受到了海外嘉宾的一致好评。职业院校不仅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自身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肩负着在交流、合作中展示中国实力,提升国际地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不断拓展教育的国际视野和多维视角,推进教育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增强学校教育品牌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技能竞赛的强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十周年之际特别强调,要使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要推动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近年来,围绕着如何形成一种崇尚技能、追求卓越的良好校园氛围?如何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的深度融合?如何有效促进师生技能水平和全面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陕西工商职业学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1.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共同參与的竞赛机制,即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行业协会练兵、合作企业辅助、职业院校实施,在赛事组织、规章制度、竞赛方案、奖励办法等方面逐渐形成比较完备的竞赛管理制度。合理设计竞赛形式,采用线上模拟竞赛和线下实操竞赛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竞赛形式单一、参赛名额受限的制约竞赛普惠性的问题。近年来,我校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校专业覆盖、全体师生参与、全部要素投入的立体化竞赛管理模式。

2.促进资源转化

技能竞赛的本质需要通过竞赛资源的全面转化来实现,包括赛项理念、教学设备、技训模式、制度设计、选拔评价、产教融合机制等方面的整理梳理。我校各专业将竞赛资源合理转化于教学实践、服务于专业建设、引导入课程改革,以培养职业精神,养成专业思维,开发竞赛课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汲取“导游服务”、“西餐宴会服务”等赛项倡导的勤勉、有风度、精益求精等职业理念,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牢固嵌入学生对行业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践行之中,受到国旅、康辉等知名旅行社和威斯汀、皇冠假日等五星级酒店的认同和肯定。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师生将创新分析、团结协作、统筹协调等长期训练和实际竞赛中形成的习惯和气质逐渐内化为专业思维,在互联网+双创大赛中先后取得了省赛银奖和铜奖的优异成绩。会计、物流管理、金融管理等专业将赛项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幅度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利用技能竞赛平台,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实现优质就业

技能竞赛不仅见证了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让广大职教人在所擅长的领域收获了自信与成长,也为众多领域的优秀企业提供了挑选人才的广阔平台。技能竞赛经历成为了多数获奖选手职业开端的闪光点,潜移默化为个人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特别关注。[3]我校大多数获奖选手在就业时占尽先机,入职后发展顺利,其开阔的专业视野、丰富的知识储备都成为其职业生涯的特别突破点。我校每年都有留校就业的竞赛获奖学生,或走上管理岗位,或成为实训指导教师,他们是学校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五、校企利益的双赢

无论是“工学结合”还是“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根本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参与,对于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此。陕西工商职业学院是一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职院校,一直坚持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理念,一直把企业利益当做校企合作办学的根本问题,在校企合作双赢的理念下,学院的一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1.酒店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专业引企驻校

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由洲际酒店集团出资,协调企业生产与教学安排,建成了客房、咖啡厅、茶艺厅等真实生产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信息安全管理专业引入当下主流安全技术,建成了仿真操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真事当真做,训练当工作”,增强了学生的切身体验和技能获得感。

2.物流管理、会计等专业引智入校

吸引教育型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专业或课程教学资源库由京东、苏宁等知名仓储型企业提供场地、人员,将目前最先进的仓储与配送的新设备、新流程、新理念融入学校制作的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源中,扩大了资源覆盖面,丰富了资源种类,优化了资源“颗粒度”,满足了学校教学需要和企业培训需要,适度解决了课程教学资源的供需错配问题。[4]会计专业与新道合作,优化配置教学主体、客体、行为、环境等教学系统要素,对形态各异的会计课程重新进行时空组合,适度解决了专业教学资源的“碎片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形成了系统化的混合式学习平台。

3.物业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引资入校

吸引龙头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协同育人模式物业管理专业与万科物业等知名住宅物业企业和创业物业等知名商业物业企业深度合作,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与海程邦达等知名国际物流企业和德国敦豪等世界知名国际快件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按照“更新理念、完善模式、注重质量、适应需求”的原则,实现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互聘共通,共享校企双方全部设施与资源,共建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完善校企“双标准”考核评价制度,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和高效的合作办学运行机制。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探索校企双方的教学权限、受益情况和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进一步明确双方主体责任,以联合开展社会服务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六、品牌形象的彰显

众所周知,品牌是一所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和综合实力的象征,成功的学校无一不把品牌开发视为学校的生命。品牌化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在办学水平、学科建设、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已经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从根本上体现了院校的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是众多学生选择的标准和依据。当然也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合作办学的标准与依据。一是教师的能力水平与数量,这里主要体现在五个背景要素上:学历背景、职称背景、双师背景、光环背景以及团队背景。二是学校教学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标志性教学成果的真实体现;三是学生的规模数量、综合素质、毕业人数、毕业后工作成绩等关键考核指标的优秀率;四是学校发展效益,年总收入、科研进账、社会捐款、社会服务等方面在同类院校的影响力;五是学院的校园规模以及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数量和现代化程度等。基于这种认识,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非常重视学院发展规划,狠抓品牌工程建设,利用各种发展平台,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力度。

1.全力打造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建设

成立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专门工作小组,划拨专款4900万元用于学院的创新发展任务与项目建设,在全部55个任务中,我院承担了40个,承接数量居陕西高校首位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提升了学院的内涵提升,加快了学院的优质化与一流化建设。

2.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常年化

凡是与学院专业发展相关的专业高层次人才,学院通过各种人才机制,破解政策和制度障碍,第一时间纳入到专业建设的人才队伍中,充分发挥高层人次的引领作用,通过多项激励机制,调动他们的专业建设积极性,挖掘他们的专业优势。

3.高度重视政府层面的各种专项活动打造工作

如技能大赛,学院制定与完善技能大赛管理办法,为参加省赛和国赛的选手和指导教师从课时与经费等方面保驾护航,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选手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与政策导向。如酒店管理专业获得西餐宴会服务国赛一等奖,学校奖励竞赛团队6万元,支持各种经费10万元,指导教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和省级教学名师,项目所在的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被评为省级师德先进集体。

4.抓住追赶超越机遇,寻求学院发展新的增长点

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院的品牌化建设,紧紧围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定位,狠抓品牌化项目的内涵建设。学院成立追赶超越专项工作小组,牢固树立看齐意识、追赶意识和超越意识,紧紧围绕陕西省追赶超越的各项指标体系,领导干部带头,全体教职工参与,逐项进行打造建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院连续四次在省委省政府的追赶超越考核中居高职院校前列,赢得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

总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牢抓住“丝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创新国内外的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新机制,提升内涵,强化品牌,走出国门,为“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数以千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乌东峰.人民日报专题深思:“一带一路”的三个共同体建设[R].人民網,2015年09月22日

[2]郝增宝.淄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2017年07月05日

[3]卢小平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供需错配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7)23-27

[4]邢菲.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职业生涯发展情况报告——对浙江省85位就业3年以上大赛冠军的调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7)80-85

推荐访问:丝路 沿线 人才培养 关键因素 现代服务业

本文标题:基于“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关键因素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18/276020.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基于“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关键因素》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