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加快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18 14:42: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是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之一。通过分析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和内涵及上海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意义以及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上海市;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1-0082-04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和内涵

(一)现代服务业概念的提出

服务业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其他行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用于理论和政策研究中的一个概念,它的分类与统计上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不同。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出现“现代服务业”的提法,2002年 “十六大”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

(二)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九大分类,即:商业服务,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

国内学者对现代服务业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并无实质差别。总的看来,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相对的(与传统服务业相对)、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宽泛的(不太严格的)概念。第三产业基本囊括了现代服务业的所有领域。

二、上海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而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多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国民经济新领域。现代服务业具有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性、要素的智力密集性、产出的高增值性、供给的多层次性和服务的强辐射性等特点,它广泛渗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阐述了加快发展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意义。上海市《市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则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制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是适应全球化新格局和对外开放新形势,加快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升上海的比较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使上海更好地发挥综合优势,更好地发挥带动示范作用,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简言之,当前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上海市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实现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是上海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上海市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好服务全国的迫切要求。

三、上海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概况

(一)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上海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连续10年超过第二产业,保持在50%以上,2008年达到53.7%。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上海市的主导产业。

表1是主要年份上海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表2是上海市主要年份六大支柱产业的增加值情况,表3是上海市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情况及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北京市的比较。这些数据大致可以反映上海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在上海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注:信息产业增加值含有与其他行业的交叉重复因素,本表中“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扣除重复计算因素;商贸流通业中不包括餐饮业增加值;加“*”号的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

在上海市六大支柱产业中,除汽车制造业和成套设备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外,信息产业、金融业、商贸流通业和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均属于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范畴,占据六大支柱行业数的2/3(见表2)。从增加值看,经进一步计算,2008年,上述四个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2.25%、10.53%、9.25%和5.46%,合计占全市增加值的37.44%,占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的82.28%。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市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呈不断提高趋势,2007年,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4%,超过第二产业,2008年贡献率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60%左右(59.8%)。表3中数据显示,上海市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北京的水平。

(二)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1.服务行业结构呈现集聚态势,金融、批发零售等六大行业已成为重要支柱

金融、批发零售、物流、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软件业已逐渐成为上海市服务业的主要支撑力量,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超过74%。2008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约1442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生产总值的19.6%,成为贡献最大的产业;批发零售业占全市服务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5%以上;物流和房地产业2008年各实现增加值约750亿元左右,均占全市服务产业生产总值的10%左右;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软件业这两类新兴服务业产值也逐年提升,在2008年的比重都已超过8%。

2.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上海市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文化、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体育、会展和中介服务等行业发展迅猛,成为上海市服务业中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行业。2008年,公共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51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幅仅次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培训业中,在沪外国留学生人数比2006年增加近1000人;医疗卫生领域,新增医院13所,医生2400人;图书出版种数达到17780种,比2007年增加822种,总印数达到2.64亿册,比2007年增加0.24亿册。

3.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相对集中,中心城区已成为上海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中心地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中心城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75%,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75%,对全市服务业增长贡献突出。同时,依托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如外滩和浦东陆家嘴地区形成了金融服务业的集聚,虹口北外滩地区集聚了大量航运服务企业,南京路、淮海中路和四川北路等区域形成了“四街四城”的商贸业集聚格局,静安区、卢湾区和黄浦区集聚了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服务企业。

4.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日益明显

随着上海市服务业规模的扩大、领域的拓宽和业态的创新,从业人员日益增加。2008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达579.70万人,比2007年增加67.08万人。服务业发展对地方经济也作出了主要贡献,2008年上海市服务业地方税收约占地方税收总额的53.67%。

(三)上海市现代化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第三产业对内、对外开放不够

对内开放即允许不同所有制经济都能进入,除涉及国家安全的所有服务行业。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整体的开放缓慢,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事实上,上海市的一些高端服务产业如金融保险、电信邮政、供电、铁路、民航、港口等领域长期以来大多被国有资本所垄断,社会资本、民间资本一度禁止进入或者受到极其严格的限制,第三产业行业主管部门集管理者、所有者、经营者职能于一身,而政府的管制又不够有效,导致这些行业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低劣,投入不足,产出率较低。

多年来,上海市招商引资的重点多在工业领域,对第三产业领域的开放关注不够,上海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利用外部资源方面差距很大。近年来,虽然上海市第三产业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但主要集中于餐馆、宾馆、零售商店等传统服务业,对于涉及意识形态和国民经济安全的第三产业领域缺乏开放经验。目前,外资进入上海市第三产业还要面对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较多的限制。对外开放不足也是上海市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效率较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2.第三产业的竞争力不强

从服务贸易来看上海市的第三产业竞争力,到2007年底,上海市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69.1亿美元,进口341.8亿美元,虽然是我国第一服务贸易进出口省市,但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只有1.05%。除旅游服务外,我国在服务贸易的各个部门都不具有明显的国际优势。

企业规模是决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由于受体制和政策性因素的制约,我国第三产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第三产业企业组织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决定了第三产业的增长潜能较差。传统观点认为,第三产业企业的规模应小于工业企业,但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服务企业的发展模式,大型和特大型的企业兼并和重组活动日益频繁地发生在第三产业领域,其规模得到了超常规的扩张。制造企业的经营领域中第三产业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主导位置也越来越突出,比如GE公司、联想公司,其收入50%以上来自于服务业务。

3.第三产业的高素质人才缺乏

随着上海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迅速转换,对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第三产业专业人才匮乏现象也随之凸显,第三产业高级专门人才储备不足,第三产业的蓝领人才也存在结构性短缺。长期以来,国家重视高等教育而忽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过分强调学历教育而忽视实用性较强的职业教育,这种人才培养机制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四、加快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指导意见》对长三角地区发展目标的定位是到2020年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按照《指导意见》,上海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发展方略应该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优先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二是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三是大力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具体来说,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作用

上海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在坚持市场化导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服务协调的职能。特别是在积极营造适合现代服务产业集聚的软、硬环境上下功夫,以营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保障,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促进和规范企业对现代服务业开发的基础上,破除各种行政壁垒,打破部门分割,促进各种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系统和通讯系统建设、其他市政设施建设以及人才的储备和引进体系的建设方面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以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来吸引要素资源和目标企业进驻。此外,需切实营造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在土地、融资、财税等政策方面适度向现代服务业倾斜,以有效吸引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集聚,并加快与国际体制接轨,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品牌效应等,诸如此类都是政府部门可行的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二)强化区位优势,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

引领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无疑会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步伐。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机制,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的作用,通过强化区域优势,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培育和促进现代服务业领域相关企业在一定区域空间内的集聚发展,促进服务业群落的形成与发展,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并形成产业共同进化机制。为了适应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需求,应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并积极做好相关配套建设,使管理服务与配套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人才集聚高地、管理服务高地与要素配置高地的多种功能。

(三)建立联动发展的合作机制

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依托长三角,依托长江流域,整合区域资源,实现跨区域的联动发展。为此,需要破除跨越区域界限分割的弊病,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拓展服务业市场,提升区域产业整体规模效益。

推荐访问:上海市 加快 思考 服务业发展 建议

本文标题:加快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18/27609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加快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