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獲”“穫”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古代汉语知识教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使用教材。由张双棣、张联荣等编著,蒋绍愚审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第1版。该书在第102页,第七章《古代汉语中词汇与文字的关系》第一节《繁简字》里说“……文字是记录语言中的词的,了解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了解汉字简化之后在字和词的对应关系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大致说来有三种情况。……第二,原来的几个繁体字在意义上有一定联系,简化后成了一个字。比如……‘饑’与‘飢’简化为‘饥’。饑原指饥荒,古代有谷不熟为饑、菜不熟为馑的说法,饥才是饥饿的意思。两个字都有食不足的意思。‘獲’与‘穫’简化为‘获’。 穫在古代指收割谷物,所以有秋获冬藏的说法。獲在古代指猎取禽兽。两个字又都有得到的意思。”说法正确。但在汉字简化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在古汉语中汉字用词的意义是有严格的分公的,只考虑汉字在书写上的简便,不考虑词的基本义以及该词所表示事物的最基本的种类,是不可取的。比如“獲”与“穫”人们在阅读文章时一看就知道:“獲”获得的是兽类的猎物,“穫”获得的是粮食类的农作物。
《说文》十篇上《犬部》云:“獲,猎所獲(获)也。从犬,蒦(huò)声。”獲即狩猎所得到的禽兽。形声字,“犬”是形符,“蒦”是声符,示猎获必须用犬。“穫”《说文》七篇上《禾部》云“穫,刈(yì)谷也。从禾,蒦声。”《说文》十二篇下《丿部》云:“刈,芟(shān)也。从草,从殳(shū,有杀意)。”“刈”义为“除草、割草”之意。“刈谷”即谓收割庄稼,引以称收获。“獲”、“穫”二字经汉字简化后均为一字“获”。
按《说文》解释,词义非常明显,“獲”主要用于畜牧业上的动物(即兽)类,即狩猎获得的兽类或禽类动物(野兽)为“獲”。而“穫”主要用于农业上的庄稼植物类,即收割庄稼为“穫”。再从字源上来看,“獲”、“穫”的图形文字如下:
(“獲”的图形文字:捕鸟在手)
其实图形文字比甲骨文要早。甲骨文中的 (隻、獲、穫)由隹( ,鸟形)、由又( 甲骨文“手”形, “又” 即甲骨文 “手”, 金文“手” 形)构成(与图形文字同)。《说文》四篇上《隹部》云“隻,鸟一枚也。从又(手形)持隹,持一隹曰隻(只),二隻曰雙(双)”。“得鸟曰隻,失鸟曰奪(夺)(杨树达引罗振玉语)”。“隻”义为一只鸟,以又、隹会意。隻(只)雙(双)皆量词。再窥探“隹”字,甲骨文作 形,是为鸟的形状。《说文》四篇上《隹部》云“隹,鸟之短尾总名也。”即隹是短尾鸟的总称。甲骨文中“隹”是象形字,象鸟雀之形。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上说“(隹)甲骨文象鸟形,隹、鸟本为一字,古文字从隹与从鸟实同。”獲、穫在甲骨文中写作 ,即“隻”字。“隻”是“獲”、“穫”的初文本字,其实从源流上说最早“獲”、“穫”本为一字,后世才分化。徐先生在《甲骨文字典》上又说“( 隻)象捕鸟在手之形,即獲之初文。”并举例。如:
贞,王往,逐麋,隻(獲)?(福五)
……多羌不隻(獲)鹿?(前四、四八、一)
丁卯卜,王大隻(獲)鱼?(遗七六○)
“隻”甲骨文假借作“獲”。金文“獲”与甲骨文比较稍有变化,但基本形状相似。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汉字也在发展演变。如“ (隹)”加草字头(艹, 六书通來的篆体字)孳乳为“ (萑huán)”, “萑”甲骨文写作 。“萑”《说文》四篇上《萑部》云“鸱(chī)属,从隹,从 ,有毛角。所鸣其民有祸。凡萑之属皆从萑,读若和”)。(萑)、 (舊)、 (雚、觀)同是鸱属(猫头鹰的一种),是同源之字。 “隹”加“ (又,手也)”旁孳乳为“隻 ”。 “隹 ”加“艹( )”、“又( )”又合并为一字“蒦( ,huò)”,“蒦”《说文》四篇上《萑部》云“蒦,规蒦,商也。从右持萑。一曰视遽貌。一曰蒦度也。(徐锴曰:‘商,度也。萑,善度人福祸也。’)”“蒦”就是“商量”的意思。“商量”是其引申义,从又持萑即捕萑在手是其本义,它的本义为“握取”。“蒦”加“犭”旁和“禾”旁孳乳分化为“獲”和“穫”。汉字简化后并为一字,随之“穫” 废“獲(获)”行。其演变轨迹如下:
再研究“饑”与“飢”。《尔雅•释天》上云“谷不熟为饑(饥),蔬不熟为饉(馑),果不熟为荒,仍(重复、频繁、连年)飢(饥)为荐。(译文:粮食歉收称为飢,蔬菜歉收称为馑,果树歉收称为荒,连年歉收称为荐。)”
《说文》五篇下《食部》云:饑,穀(谷)不熟为饑(五谷不熟叫饑),从食,幾声。
⑴本义:荒年,五谷无收。如:
齐尝大(饑)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凶年(饑)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孟子•梁惠王下》
四时不出,天下大(饑)饥。——《淮南子•天文》
⑵作动词用时,通“飢”。吃不饱,饿。
黎民不(飢)饥不寒。——《孟子•梁惠王上》
宁一月(飢)饥,无一旬饿。——《淮南子•说山训》
牛困人(飢)饥日已高。——唐•白居易《卖炭翁》
饥(飢)渴而顿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风雨霜露(飢)饥寒颠踣。——清•洪亮吉《治平篇》
“飢”与“饑”的区别在于,“飢”指肚子饿,“饑”指饥荒。在先秦不相混同,到后来才逐渐通用。“飢”、“饑”现在均简化为“饥”。
《说文》五篇下《食部》云:“饉,蔬不熟为饉(蔬菜不熟叫馑)从食,堇声。”“飢,饿(饥饿)也。从食,我声。”(按: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九引《仓颉篇》曰:“饿,馁也,腹中空也。”)“餓,饥也。从食,几声。”(按,《广韵•箇韵》:“饿,不饱也。”)“饥饿”属于互训。从本义来看“饑”不是“飢”,“飢”也 不是“饑”。同样“饑”不是“饉”。“饑”是谷物,主食,属粮食类。“饉”是蔬菜,副食,属蔬菜类。人们在阅读文章时一遇到“饑”就知道是“荒年(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饉”是“蔬菜没有收成”,“飢”是“饿,腹中空” 的意思,“餓”是“肚子不饱”的意思。
孙云鹤编纂的《常用汉字详解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351页上说:古时“饥”、“饑”是两个字,在上古不同音(“饑”是见母,微部),也不同义;既不是异体字,也不是通假字。“饑”现在简化为“饥”。“饥”是肚子饿……“饑”是五谷不成熟,庄稼收成不好,即“饑荒”、“荒年”义……并在最后对飢(饥),饑,餓(饿),(饉)馑进行了辨析:“饥”是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受到死亡威胁的饥饿,程度较重。“饑”是五谷没有收成;“馑”是连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
其实,在我国最早的殷商甲骨文中,古汉字用字分工非常明确。如“追、逐”二字,甲骨文写作 、 。杨树达在《积微居甲文说》上说:《说文》二篇上(应是“二篇下”—作者注)《辵部》云:“追,逐也。从辵, 声。”“逐,追也。从辵,从豚省声。”余按《说文》追逐二字互训,认二字同义。余考之卜辞,则二字用法划然不紊。盖追必用以人,逐必用以兽也。卜辞云:“癸未,卜,宾贞,隹禽往。追羌?(《前编》五卷二七页一版)”。此言追羌者也。又云:“贞乎(古呼字)。追寇。及。(藏龟百一六页四版)”。及今言赶上。《左传•定公四年》云“无从楚师,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后汉书•吴汉传》云:“及光武于广阿。”是其义也。此言追寇者也。追羌追寇,皆追人也。卜辞又云:“己未,卜,亘贞,逐豕,隻?(《前编》三卷三三页三版)。”“辛巳,王于翌△△往逐△豕(《前编》六卷四四页七版)。”此言逐豕者也。又云“△△卜,亘贞:逐马,隻?王占曰:其隻。己酉,往王逐,允隻二。(《前编》七卷三四页一版)。” “……贞其逐马,隻?”(《藏余》三页二版)……“乙巳,卜,出贞,逐六马,禽?(《后编》上卷三十页十版)。”。此言逐马者也。又云:“癸巳,卜,无逐鹿。(《前编》三卷三二页三版)”……“今夕隻?王其往逐鹿。(《前编》三卷三二页五版)” “△午,卜,壳贞,逐鹿于△。(《藏余》八页一版)”、 “△巳,△逐鹿,隻?《后编》下卷十九页十四版)”……此皆言逐鹿者也。又云:“壬寅,卜,逐麋,禽?《佚存》五八戊”。此言逐麋者也。又云:“△子,卜,翌辛丑,王逐兔(《前编》六卷四九页六版)”。此言逐兔者也。又云:“癸巳,卜,壳贞,旬无祸?王占曰:乃兹亦有祟,若偁。甲午王往逐兕。(《菁华》三页)”。此言逐兕者也。豕、马、鹿、麋、兔、兕皆兽也。然则逐谓逐兽也。……
另外,甲骨文中的“”字在用法上分工也很明确。徐仲舒编撰的《甲骨文字典》1363页卷十二对“ ()”字用法作了详细说明:“甲骨文‘’( 、 、 、 、 、 )字”字形不一:或从 戈或从 才,与《说文》字篆文( 《说文》篆文)形同,此为以‘ ’为声符之形声字,或从戈从 、□、 、 (□为甲骨文中未释之偏旁)或在戈头之上,或在戈头之下,此数形所会意不明,但自辞例观之与 用法略同。皆为兵灾(指“战争”—作者注)之意。又甲骨文与烖□□亦每可通用。浑言之皆有灾害之意,析言之兵灾为,火灾为烖,水灾为 ,自其所从偏旁为 戈、 火、 (象洪水形)可知。《说文》:‘,伤也,从戈,才声。’”并举例说明:
⑴、兵灾也。
壬辰卜壳贞戉湔方缀三一
叀甲戌伐又续六、二五、五
其□方后上二二、一
⑵、灾害也,与 、□通用。
辛酉贞王往田无佚九八八
戍叀义行用遘羌方又后下一三、五
丙子卜于丁丑库一○九五
⑶、方国名。
王□曰叀既三日戊子允既方 乙四七○一
杨、徐二先生其说至确。在古代文献中,汉字用词,是有分工的,按照词义其用法甚严,毫不混淆(异体字除外)。如《在线新华字典》上对“獲、穫(获)”的解释及用法是:
基本字义(简化后“獲”“穫”合并为“获”):
获huò(獲、穫)。
打猎得到的禽兽:猎获。
得到,取得:获得。获奖。获悉。如获至宝。
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臧获。
能得到机会或空闲:不获面辞。
收割庄稼:收获。
详细字义
1、获(獲huò) 【动词】 (形声。从犬,蒦(huó)声。按甲骨文从隹从又,表示捕鸟在手。本义:猎得禽兽)
①同本义
获,猎所获也。——《说文》
田获三狐。——《易巽》
舍拔则获。——《诗•秦风•驷賳》
谋于野则获。——《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今日畋乐乎?获多乎?——司马相如《子虚赋》
又如:获兽;获兔;获者(猎得禽兽者)
②俘获
遇犬获之。——《诗•小雅•巧言》
获者取左耳。——《周礼•大司马》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
荻百里孟明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获丑(俘获敌众);获夷(能俘获夷狄者);获解(拘捕押送);拿获
③得到;取得
获,得也。——《小尔雅•广言》
遭遇时变,以获爵位。——杨恽《报孙会宗书》
初虽劳苦,卒获其庆。——《盐铁论•诛秦》
获莒挐。——《左传•僖公元年》
获宝玉大弓。——《左传•定公九年》
获者坐而获。——《仪礼•乡射礼》
凡得获货贿人民六畜者。——《周礼•朝士》
获有所闻。——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幸获名成。——清•周容《芋老人传》
两人并获释。——《明史》
获矢无算。——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获奖;获匹(获偶。得到配偶);获印(得到官印,意为得官);获成(得到和解,得到成功)
④得以,能够。如:获隽(得以考中);获隽公车(会试得中之意。隽:同“俊”,才智过人。汉以公家车递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为入京应试主人的代称);获申(得以表达);获全(得以保全)
⑤遭受。如:获尤(遭怨恨)
2、获 (獲huò) 【名词】
打猎得到的禽兽 :
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吕氏春秋》
中国古代奴婢的贱称 :
行曲则违于臧获,行直则怒于诸侯。——《韩非子》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3、获(穫huò)【动词】(形声。从禾,蒦声。本义:收割庄稼)
①同本义
获,刈谷也。——《说文》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是获是亩。——《诗•大雅•生民》
载获济济。——《诗•周颂•载芟》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礼记•儒行》
以岁之不获也。——《国语•吴语》
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
不耕获。——《易•无妄》
耕获菑畬,时时利赖其用。——徐光启《甘薯疏序》
又如:秋获冬藏
②割取草木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支流的泉水清冷,别浸着割下的柴薪。)——《诗•小雅•大东》
4、获 (穫huò)【名词】
①收获;收成
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唐甄《潜书•大命》
②得到的成果或利益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
③通“檴”。木名,榆属,叶如榆,皮坚韧,可作姮索甑带
有冽氿泉,无浸穫薪。——《诗•小雅•大东》。郑玄笺云:檴、落,木名也。
④获得 (huòdé)。得到,取得;捕得。获得智慧
⑤获得性免疫 (huòdéxìngmiǎnyì)。天然易感群组内一成员所取得的(如受某些疾病侵袭后取得的或因注射适当的抗原而诱导的)免疫 。
⑥获救 (huòjiù)。得到救援而免于危境、困难、匮乏
⑦获利 (huòlì)。产生利润:这项投资获利很多
⑧获取 (huòqǔ)。获得;谋取。
⑨获胜(huòshèng)。取得胜利:甲队以五比○获胜
⑩获释(huòshì)。被释放,重新获得人身自由。获悉 (huòxī)。得到消息,知道某种情况 。获知 (huòzhī)。得知某种消息或情况 。获准 (huòzhǔn)。获得许可:获准离境。
春秋战国时期,汉字分化严重,各国文字迥异。“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说文解字•叙》)”虽然到了秦小篆,汉字演变分化情况逐趋统一,但在先秦的典籍中 ,“獲”、“穫”在用其本义上,分工仍很明确。如上所列举。
汉字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是由图画(文字)到图形(文字)再由图形文字转变成符号文字的,符号文字几经演变,成了线条化的文字符号,最后就发展成今天所通行使用的汉字。如“隻”字( (图画)— (图形)—(图形) —(汉字)—隻(汉字))。从以上演变可看出,汉字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图画性越强,说明汉字的起源越早,符号性越强,说明汉字的定“形”越早。从偏旁部首到音、形、义都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汉字符号,这个汉字符号就形成了今天的汉字。汉字的演变一般是添加(减)笔划(即增、减偏旁部首)或改变字的形状构成新字。如在“蒦”前加偏旁“犭”与“禾”,构成“獲”与“穫”。“蒦”就孳乳分化为二字。“蒦”去掉草字头(艸)就演变成“隻”了,再去“又”就变成“隹”了。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别把它们收编在十二篇上《犬部》和七篇上《禾部》。
左民安先生在《细说汉字》中说:(获)这是“春耕秋获”的“获” 字。甲骨文的上部是一只鸟(头朝上,嘴巴向左)下部是一只手,表明用手抓住了一只鸟。所以这是个会意字,是“捕获”的意思。(甲骨文时期,“隻”与“獲”是一个字,到了后世才分开。)金文的形体的略有变化,但上部仍是一只鸟(隹),下部是一只手。小篆则复杂化了,“隻”字的左边增加了一条了“犬”,表明围猎时有所捕获,在鸟(隹)上又增加了几条漂亮的羽冠。当然这还是个会意字。楷书“獲”是由小篆演变过来的,笔画没有增减。楷书“穫”则是把楷书“獲”左边的“犭”换成了“禾”,这是古人为了在意义上加以区别:猎获野兽用楷书“獲”,收获这稼用楷书“穫”。可是到了简化汉字的时候,人们都认为这两个字用不着分工,索性合二为一,都简化成“获” 字,你看简化字“获”,在草下埋伏了两条犬,更有办法地“捕获”了。……
左先生其说甚确。但是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文字文化”历史变革和发展中,。由于汉字的发展与演变,俗体字、异体的出现,再加上汉字的简化,有些汉字的本义也在逐渐湮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简本)[汉]许慎,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第1版
[2]《说文解字》(现代版).[东汉]许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5年8月第1版
[3]《说文解字注》.[汉]许慎,[清] 段玉裁 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第2版
[4]《甲骨文字典》徐中舒 主编,四川出版集,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年9月 第2版
[5]《文白对照—说文解字》[汉]许慎 撰 李翰文译注,九州出版社,2006年3月 第1版
[6]《文白对照—说文解字译述》(全本)李恩江,贾玉民主编,中原农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7]《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左民安,九州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8]《细说汉字部首》.左民安,九州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9]《古文字类编》(增订本).高明 涂白奎编著,2008年8月第1版
[10]《中国古代文学》.朱东润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11]《积微居甲文说•卜辞琐记•耐林廎甲文说•卜辞求义》杨树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12]《尔雅译注》.胡奇光 方环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推荐访问: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