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昔”、“腊”
摘 要:“昔”字本为“过去、久远”之意,而字典辞书中“昔”字的“干肉”义项源于对“昔”字古文字字形的错误认识,这一错误认识至少在《说文解字》已经出现。另外“臘”的简化字是“腊”,我们称其为“腊2”,由于字形简化而与“腊1”成为同形字。
关键词:“昔”;“腊1”;“腊2”;“臘”
《古文字类编》将昔与腊归为同一个字,作以下字形:(菁6.1一期)(甲2913一期)(合14229一期)(何尊周早)(史昔鼎周中)(舀鼎周中)(徐王丁春秋)(陶三362战国)《说文解字·日部》:“昔,干肉也,从残肉,日以晞之,与俎同意,籀文,从肉。”《汉语大字典》对昔与腊的解释分别如下: 昔:干肉。腊:(1)干肉。(2)做成干肉。(3)同“臘”,今为“臘”的简化字。昔与腊读音相同,且有相同的义项,究竟是否为表达同一个词的异体字?经过考证,我们认为《古文字类编》中的形为昔字,形为腊1字,昔与腊1是不同的两个字。“昔”字本义应为从前、远古义,与“今”相对,没有“干肉”义。而字典辞书中“昔”字下的“干肉”义项是由于古人对“昔”字形与“腊1”字形的混淆而产生,并且一直沿用到今,造成《古文字类编》中将二字归为一字的错误以及字典辞书中“昔”字与“腊”字“干肉”义项的重合。“腊”字为一种食物,即干肉,且不是“昔”字的异体字,而是另外一个从肉,昔声的字。下面围绕四个小问题进行论述:
1.“昔”字的整个字形表示什么意义?“昔”字字形由两部分构成:一为日形;一为波浪条形。日形毫无疑问为太阳之状。而对于波浪条形的认识,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波浪条为干肉之形;另有学者认为是土块形状;而我们认为是洪水之形,为古文字中的字。甲骨文字字作以下字形: 由此知,“昔”字构件中的波浪条形便为字。《甲骨文字典》对字字形的分析为:象洪水横流之形。初当为水害之专字,引申为灾祸之意。叶玉森:“说文昔干肉也。从残肉,日以晞之,与俎同意,籀文作。按籀文乃腊字。古必先有昔,乃孳乳腊。契文昔作,从乃象洪水,即古字,从日,古人殆不忘洪水之灾,故制昔字取谊于洪水之日,鼎作,上亦从。”我们认同叶先生的这一观点。
2.“昔”字的本义是什么?《甲骨文字典》对“昔”字的释义为:一、往日也;二、祭名。“昔”字所出现的用例中,共有两个意义:一为往日;二为祭名。见以下卜辞:(1)丁亥卜贞昔乙酉葡旋禦…丁大甲祖乙百鬯百羌卯三百。(《甲骨文合集》301)(2)贞昔乙酉葡旋禦…乙百鬯百羌卯三百。(《甲骨文合集》302)(3)正庚申卜贞昔祖丁不黍惟南庚。(《甲骨文合集》1772)结合上文对“昔”字字形的考释,可知“昔”字字形会远古之人不忘过去洪水灾害之意,又通过对甲骨文中“昔”字用例的考查,可确定“昔”字为“过去、久远”之义,并没有“干肉”这一义项。而辞书字典中“昔”字的“干肉”义项是将“昔”与“腊”混淆之后的错误认识。且至少在许慎的年代,已经将“昔”与“腊”字混淆为一字了,见《说文解字·日部》:“昔,干肉也,从残肉,日以晞之,与俎同意,籀文,
从肉。”
3.“腊”字字形表示什么意义?“腊”字作以下形体: (籀文)(徐王丁春秋)(由于《殷商金文集成》中的拓片模糊,所以附上《古文字类编》中的这一字形,作) (陶文字典2·393·4)(《古文字类编》作陶三362战国)腊字金文字形由两部分构成:一为昔()形;一为肉()形。比较“昔”与“腊”的金文,可见腊字多了这部分形体。其中昔形为声符,肉形表义。《古文字谱系疏证》:“腊,从肉,昔声。《广雅·释器》:‘腊,脯也。’徐王鼎腊,泛指肉类。”徐王鼎的铭文如下:徐王用其良金,铸其饙鼎,用菜暨腊,饔用宾客,子子孙孙,世世是若。在这句铭文中,腊为一种食物。《金文常用字典》:“徐王鼎‘用菜暨腊’,腊作,《玉篇》‘腊,思亦切,干肉也。’”金文中,仅有1例,就是在上述的徐王鼎的铭文中。而有“昔”字出现的铭文中,均为“古,从前,与‘今’相对”或“人名”之意,如:(1)昔在蔺考公氏可文王。(尊)——从前义;(2)史昔其作旅鼎。(史昔鼎)——人名。另,陶文中也有腊2这个字,《陶文字典》中可见腊2的字形作,但是只有字形,并无用例,暂时无法对意义进行求证,有待新材料的发现。
4.为什么“昔”字有“干肉”这一义项?许慎的“昔”为“干肉”说,可能是从籀文“腊”得出的结论,而“腊”字的依据是由于字形的演变导致对“昔”字波浪条性的错误认识。而许慎的《说文解字》在汉语发展史和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后世学者承袭许说,说波浪形像一条条干肉,因此,“昔”字才有了“干肉”这一义项。根据《汉语大字典》中对“腊”的解释,可知“腊“也是“臘”的简化字,我们称为腊2,现在我们所说的“腊月”、“腊八”等词汇中的“腊”字便是腊2这个字,由于字形的简化与腊1成为同形字。
参考文献:
[1] 高明,涂白奎:《古文字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8年。
[2]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北京,2013年。
[3]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北京,1999年。
[4]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成都,1989年。
[5] 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华书局,北京,1989年。
[6] 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商务印书馆,北京,2007年。
作者简介:李亚茹(1988.12—),女,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汉语言文字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小议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