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科创教育新模式:支撑科技强国的新可能

发布时间:2023-07-21 18:48:02 |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科创教育新模式

首艘自主建造航母下水、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众多“首次”,彰显2017年中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科技竞争力是奠定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柱,“钱学森之问”却一直困扰着人们。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一些科创教育新模式也得到迅速发展,创客教育被创客教师们赋予了“柔软地改变教育”的希望;STEM教育则被认为像一个切入点,很可能会对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作为“舶来品”,这些科创教育新模式被寄予高期望的同时,也面临本土化实施的众多挑战。

聚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创客教育强调将创客运动倡导的“创意创新、动手操作、合作分享”等理念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开展基于创造的学习。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简称,它将四门学科内容组合形成有机整体,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对于二者的区别,知名创客教师谢作如认为“它们既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共同的目标都是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适应未来21 世纪国际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STEM教育来源于美国,从其诞生即被赋予了培养创新人才、保持国家竞争力、繁荣经济的战略地位,在当前已经成为众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战略与行动。“对于所有国家而言,STEM教育的发展涉及基本的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关乎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于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公民素质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指出。

在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看来,“STEM教育旨在通过跨学科、超边界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通过强调数学的基础性作用,培养科学、技术及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实践提升人文素养,以应对未来所面临的挑战。”

因此,在中国,STEM教育被很多人赋予解答“钱学森之问”的希望。

路径:跨学科整合与探究

跨学科整合是这些科创教育新模式的核心特征。

随着对STEM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更多学科被STEM教育吸收,STEM发展成为一個包容性的跨学科整合教育模式。

“STEM教育更多强调广域课程模式,不再强调物理、化学甚至科学作为独立学科存在,而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内容整合起来,形成结构化的课程体系。整合的基本做法是,通过活动形成连贯的、有组织的一种课程。”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指出。

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认为,STEM教育是将这四种学科整合到一种教育范式中,把零碎知识变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架构,是一种趋于能力和知识叠加的行动式学习。

“STEM的跨学科整合,一方面要将分学科的知识按问题逻辑或项目逻辑进行跨学科重组,另一方面又要确保设计的问题和项目对所有学科基础性知识结构的全面、均衡覆盖。”余胜泉教授认为。

挑战:从舶来品到本土化实施

创客教育、STEM教育,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从舶来品到本土化实施,这些科创教育新模式面临不少挑战。

《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指出中国当下STEM教育存在缺少国家战略高度的顶层设计;社会联动机制不健全;缺少打通学段的整体设计;标准与评估机制尚未建立;STEM 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国家项目示范引领等问题。

具体在中小学办学层面,华东师范大学赵中建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分科教学以及对学科分数的过分重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课程整合和项目学习的有效实施。同时,我们都是按不同学科培养教师,真正能够从事学科整合的教师少之又少。

“目前,一些学校没有良好的跨学科的整合设计,缺乏基于情境的知识迁移、运用与转化,最后做成了职业教育,组织学生玩赛车、玩高科技设备,成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兴趣的渠道,或者成为另一种形式的预科教育,那些中小学生不应该掌握的知识,被一窝蜂塞到中小学课堂中。”余胜泉教授认为。

创客教育或STEM教育的课程定位与内容设计、师资应对以及教与学的评价等问题都是中小学在实施创客教育或STEM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推荐访问:强国 新模式 支撑 教育 科技

本文标题:科创教育新模式:支撑科技强国的新可能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21/27729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科创教育新模式:支撑科技强国的新可能》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