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效语文教学设计的四点要素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以经典好课为案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阐述了有效教学设计的四点要素,即精巧导入、精准切口、精致结构、精彩细节,并指出了在设计各教学环节时的注意要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
关键词:精巧导入 精准切口 精致结构 精彩细节
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好课是设计出来的,老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决定了课堂的质量。教育名家李镇西就说:“上好语文课,需要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一个智慧的教师应该把“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学。”一节好的语文课,或大气磅礴,或诗意盎然,或感人至深,或启人心智。课堂的背后,是执教老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如何才能设计出一节好课呢?我以为要把握好四个要素。
一.精巧导入,自然生动
课堂开端,如人初次见面,导语决定了课堂第一印象,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作为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导语历来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于漪教师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优秀的导语不仅能起到激趣导入的作用,而且能点亮课堂,成为课堂的一个精彩片断,为上出好课奠定基础。
陈莉老师在执教《今生今世的证据》一文时设计的导语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是这样导入课堂的,“同学们,很高兴我们有这么一个共同的午后,这么一节语文课。这午后的暖阳就是证据,证明你我的存在。你我今生的存在需要证据来证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今生今世的证据》。”
静静聆听,“同学们,很高兴我们有这么一个共同的午后,这么一节语文课。”多么朴实,多么生活化的语言,简洁而自然;“午后的阳光正照在朝南的墙上、门上、窗户上;45分钟之后,阳光凋落,这堂课就会成为过往,沉淀为一段回忆。”一股浓浓的语文味如茶香缭绕,令人沉醉;“这午后的暖阳就是证据,证明你我的存在。你我今生的存在需要证据来证明。”眼前的“暖阳”,文本的“证据”,巧妙地建立起一种关联,现实的生活与文本的内核融合在一起,自然生动地导入课堂,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如上文示例的导语,于自然、朴实、简洁又不失生动的叙述中,建立生活与文本的关联,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这就是一种精巧的导语,是一节好课的“凤头”。
二.精准切口,提纲挈领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课的第一重佳境,应该是“思在”之课,教师上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批评和自己的创造的课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高明的语文老师对文本研究细致、透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课堂设计时往往能够找准一个巧妙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解读。
江苏宿豫中学的胡生友老师在教学《老王》时,他紧紧抓住文本中“愧怍”一词进行开掘,设计了一个问题群。“愧怍”的语境意义为何?杨绛该不该愧怍呢?8—16段,送鸡蛋、送香油这一情节有无“愧怍”?最后一段作者先用“不安”一词,最后用“愧怍”一词,有什么不同吗?问题群以“愧怍”为中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体会杨绛先生的内心情感,进而把握文本的主旨。课堂教学集中、紧凑,入情、入境,感人至深,不愧是一等奖的优质课。
如何选准文本突破口呢?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找出能勾连全篇的关键点、疑难点、深刻点、巧妙点,像标题、关键词、文眼、中心句等。例如,《故都的秋》一文,文眼“故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一句就是很好的突破口。也可以抓住文本的某一关键细节作为突破口,像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人物的外貌、主人公不断重复的语言、情节中的某一关键细节,散文中的情感线索、物象线索等等。本人在教学《品质》一文时,以格斯拉“像皮革制成的人”的外貌描写切入文本,引导学生品味格斯拉的“微笑”、“悲伤”与“愤怒”三个细节,由表及里地感悟了主人公的高贵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精致结构,引向深入
如何有效地讲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结构是关键。课堂结构设计重点要解决的就是教学内容先后顺序问题,以及相互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入难,相互之间的衔接要自然而且紧密,教学活动才会顺畅自如。层进式结构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一种精致的常用的结构,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自信心。
运用层进式课堂结构,需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导学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一般而言,针对文本整体感知的问题相对浅显,而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难度相对大些,所以,导学问题的排序坚持前面为后面做铺垫的原则。二是导学问题之间过渡要自然。教学时,教师要理清导学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设计好过渡语,使课堂结构紧凑而自然。此外,在穿插背景介绍、知识拓展等内容时,要恰到好处地相机引入,切忌唐突与孤立。
以陈莉老师执教《今生今世的证据》为例。陈老师本堂课设计了三个环节:一读,梳理文脉(“我”寻找到哪些“今生今世的证据”?“我”追寻这些证据想要证明什么?“我”在寻证时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二读,奇文共赏(勾画出你认为最优美的语句,批注评点。);三读,疑义相析(勾画文中费解的句子,同伴互助)。第一环节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走进刘亮程的文学世界。第二环节从“诗意美、画面美、音律美、哲理美”各方面鑒赏语言,把握了散文教学的重点。第三环节仍然以语言鉴赏为手段,通过研读重点语句,领悟作者追寻精神皈依的主题,突破难点。三个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过程顺畅而精巧,达成了可操作、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四.精彩细节,点亮课堂
正如描写细节之于记叙文一样,教学细节对一节好课有着非凡的意义。精彩的教学细节或形式新颖、或内涵深刻、或氛围激烈、或情境感人,往往成为课堂的闪光点,给师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拥有这样的教学细节,何愁上不出好课?
肖绍国老师潜心于“诗意语文”课堂研究,他执教《木笛》一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细节,处处展现出课堂细节的魅力。例如,指导学生朗读描写笛声的四个词语“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在学生读准之后,肖老师请学生观看课件呈现四个词语的flash动画,同时仔细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思考“仿佛听到了怎样的木笛声”。这个细节抓住关键词语,营造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发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朗读与倾听中体会了笛声传达的悲伤,取得了一种诗意盎然的效果。
在学生初步明确了朱丹吹奏悲凉凄切的笛声的原因后,肖老师让一位学生与自己对读考场上朱丹和大师的一段对话,老师朗读情感丰富,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也渐入角色,在这个细节中,肖老师用情境对话带动学生走进现场,带领学生更进一步地走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上面的模拟情境教学细节还不足称奇的话,那么下面这个创造情境教学细节就有了几分惊艳的魅力。在充分地把握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后,肖老师让同学们做一回朱丹,在文本的“空白”处创新提问,学生回答。如,师:朱丹,考入乐团是你梦寐以求的愿望,现在你就这一草率地离开考场,难点你就没有为自己的艺术前途担忧吗?生:我是为前途担忧,但是我觉得在带着国耻的这一天,我不应该吹奏欢乐的乐曲。这个教学细节,是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创造,通过听与说这两个基本技能的训练,达到了升华思想情感的目的,同时也把课堂推向高潮。
作为“诗意语文”課堂的力作,肖老师的这节课给人的最大感受是层层深入,精彩不断,美在细节。由此可以想象肖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花费的心血。精彩的教学细节不能指望师生在课堂上灵光一现,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有意为之。语文课,听、说、读、写均可精心打磨,使之成为课堂的月亮、星星与萤火虫,一节好的语文课,如果没有月亮,应该要有星星,如果没有星星,至少要有萤火虫。
参考文献
[1]王崧舟.听王崧舟老师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朱芒芒.以有效的教学设计达成可操作的教学目标[J].语文教学通讯,2013(4).
[3]胡生友.“选点突破”的结构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3(4).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1139)、2018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JGLX18_144)阶段性研究成果。另外,“本研究得到扬州大学‘青蓝工程’资助。”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柏庐高级中学)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论有效语文教学设计的四点要素》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