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通用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实现该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用现实生活中成功的设计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热情。
[关键词]通用技术;高中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1-0074-02
笔者所在学校通用技术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结合学校师资情况,逐步建立了以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操作实践为主的新课堂模式,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基本目的。高中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培养的关键阶段,这时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都发展到了新的水平,这时开设通用技术课程,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目的明确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产生创造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通用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任何设计都是创新活动,通用技术教材的意图和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基于自主创新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分析《技术与设计1》教材,整个教学包括“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与维护”这几个主要过程。
课程教学从发现问题开始,而明确的设计问题决定着整个设计环节的方向和目标。在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多考虑他们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采用这类学生比较熟悉的设计问题,可以更有效地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例如设计锅盖架,多数人在烧菜过程中对锅盖无处可放,放在台面上又不卫生并有水珠从锅盖上流下来等现象觉得很不舒服,如果以锅盖架放置为设计问题,让学生想办法实现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觉得很有价值,会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由此可见,正确的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的方法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很重要。但是刚开始时,学生大多都会天马行空,很多想法不切实际,往往导致后面的环节无法进行下去,又得推倒重来,所以在明确问题环节教师必须进行很好的引导,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要切实符合实际情况,并明确这些问题是否有价值以及学生当前是否有能力有条件去解决。《技术与设计1》教学意图就是让学生亲历设计的一般过程,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而《技术与设计2》则是将《技术与设计1》中的技术设计分类并细化,将技术设计分为结构设计、流程设计、系统设计和控制设计四个主要方面来深入探讨和实践,为学生进行各种简单的设计提供知识和能力的保障。通过学习,学生就会明白像书架、锅盖架等的设计就是结构设计,晚上路灯自动开灯、迎宾机、自动道闸等设计就是控制设计,就需要运用控制技术,并采用某种控制手段来实现。在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让学生采用相互讨论或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引导学生开拓创新,设计出有价值而独具创新性的方案。
二、用设计任务驱动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比如在教学中一味地采用教材中给出的设计,像制作小凳子或台灯的项目设计活动就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在教学中积极运用设计任务驱动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布置设计任务时要讲究自主性、开放性、多样性
在教学中一味地采用教材中设计和制作小凳子或台灯的项目设计活动驱动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遏制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设计任务应具有开放性、多样性。教学中笔者会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根据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或选择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设计,结果学生制作的作品非常丰富多彩,有的学生设计了造型各异的桥梁,有的设计了多功能变形桌子,有的设计了多功能学习灯,还有学生设计了实用的拖把挤水装置、教室置物柜、用一次性水杯制作的装饰灯球等等,每件作品的设计都体现了学生非凡的创造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体现出学生对这些创作设计投入了极大热情。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并且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设计任务有足够的开放性,作品就具有足够的多样性,也为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相互欣赏和相互评价的机会。
2.布置设计任务时要注意时间安排,让学生的创新设计能贯穿教学全过程
在课堂上讲理论或分析设计案例时,往往需要运用很多具体例子,如果只是一味使用教材上提供的这几个例子,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谈不上创新。所以笔者在第一节课甚至在开学前就布置第一个设计任务。作为高二学生,他们也基本具备了把自己的设想通过画草图和文字描述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这样的安排将会使学生的设计制作任务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例如在《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如果教师提前布置了设计任务,学生就可以直接反馈自己在设计中碰到的問题,在课上分析这些问题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兴趣也很高。通过创新意识的激发,学生创新的本能和爱好很大程度上被唤醒,能够尝试着去发现问题,因为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设计任务都有比较成熟的思考,这些设计任务必然有其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过程,也会经过方案的构思和图形的绘制,甚至会涉及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这样学生的设计任务就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发现,学生的设计作品存在种种缺点,甚至大多数学生发现的问题没有价值,有的问题明显违背科学规律,也有一些学生的设计方案不错但还需要优化,所有这些或优或差的设计都可以在教学中按照教学章节流程,根据所学知识点不断深入分析。当然这样的分析与评价也将贯穿《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教学全过程,这样一来,课标中的大多数内容就可以在学生自发的创新活动中由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和了解。
三、用成功的设计案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作热情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在教学活动中,一旦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就能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为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准备。因此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性和现实价值,是通用技术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每个学期开学的前几节课,我们都会播放一些科技类专题的视频,例如《我爱发明》里的一些视频片段、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二十世纪伟大发明》等等,并展示上几届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及设计思路。通过观看视频和师哥师姐的优秀作品,了解这些科技发明案例和设计制作过程,学生在正式上课前提前感受到了技术的魅力,提高了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动力,产生了创造欲望。
通用技术课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能够认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和事,并能习惯性地对此进行思考,继而尝试通过设计来解决问题,当然所有设计都应该是创新的。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采用新创意、新方法、新思路,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长期努力不懈探索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陈伟强.通用技术案例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 顾建军,吴铁军.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