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国际金融监管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22 19:54: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从金融监管的演变过程出发,通过对美国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比较研究,分析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和混业监管体制的利弊以及最优金融监管体制所应具有的特征,探讨当今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提出了目前我国分业监管体制所面临的挑战,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深化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体制;比较研究

一、金融监管的历史演变

各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是受金融监管理论的指导的,但滞后于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总体上看,在经济社会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金融监管体制从无到有,经历了从混业的监管向分业监管转化和再从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转化,呈现出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但前后两种“混业监管”在基础、内容、形式和效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金融业发展的早期,由于金融机构规模小、业务品种单一,金融业务分工处于一种“自然的综合状态”,加之金融监管理论还处于萌芽状态,各国金融监管体制自然也处于一种“小而全”的统一监管状态。

二、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一)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

美国建立的国民银行制度,在一段的时期内保证通货稳定,财政部的货币总监局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金融监管的机构。但随着国民的经济快速发展,联邦政府感觉到了货币供给在流通的领域缺乏着弹性与流通性,准备金的制度不能够完全的覆盖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同时证券业和保险业对于经济影响的作用是越来越大,就需要专门的成立高度集中机构去掌管整个的金融业,实现对于金融业的风险全面的控制。美国金融机构在国际的市场竞争中渐渐的处于了不利局面,欧洲与日本在国际的金融市场上份额在不断的上升。

(二)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征

在1929年的大危机后,为了有效的控制金融业的风险,美国在1933年颁布了《格拉斯-斯蒂尔法案》将银行业和证券业进行了严格的分开,奠定了金融业分业的经营基础。但在随后几十年当中,各金融机构间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驱动下都从未停止互相的渗透。特别是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之后,严格分业的经营已使得美国的金融机构在市场的拓展上屡屡的受阻,难以与其它的国家综合金融的集团去竞争,为此,美国的金融监管当局逐渐的放松对分业的经营管制。

三、日本的金融监管体制

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金融业开始快速发展。特别是二战之后,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日本采取了金融超前发展战略,即以优先发展金融资本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成为日本的重要支柱产业。日本在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上,一直将美国模式作为范本,在战后实行分业监管体制,但在20世纪末,为顺应金融业的发展,同英国一样实施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转变为混业监管体制。

(一)日本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

二戰后,日本为快速恢复经济,金融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废除了原来的特殊银行和殖民银行,开始设立大量的专门金融机构,如输出入银行、开发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外汇专业银行、各类农林渔业金融机构等,现代日本的金融体系基本确立。大藏省在中央政府指导下,集金融行政权与金融监管权于一身,承担起主要的金融监管责任。

(二)日本金融监管体制的特征

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金融监管体制从明治维新萌芽直到20世纪末改革的100多年时间里,对行政指导手段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日本是中央高度集权的国家,地方政府权力非常有限,大藏省长期把金融监管的权力牢牢抓在手中,不允许其他部门染指;二是东方的哲学思想倡导对上级的绝对服从,自由民主理念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深入人心,接受监管的金融机构总是能够无条件服从政府指导,行政手段往往比经济手段更有效率;三是日本在二战后赶超英美国家的意愿非常强烈,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金融业的发展必须配合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和政府产业政策的推行。

四、不同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分析及问题

(一)分业监管体制的利弊

分业监管更能适应不同金融行业的差异性。金融业在伴随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满足现实经济生活的需要,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逐渐衍生出很多行业分支。在钢铁、石油、铁路等行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企业单纯靠间接融资已受到银行信贷规模和风险控制的制约,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证券业应运而生并得到空前发展。此后,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保险业以及从传统银行业中分离出来的信托业、投资银行业都在经济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金融业中的这些分支行业,出现的时间和背景不同,经营的方式、机构和业务品种均不相同,相互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二)混业监管体制的利弊

混业监管更好地适应了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潮流。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各国对金融分业的经营限制取消,越来越多金融的机构突破传统业务的领域,银行业和证券业以及保险业相互的渗透是非常的普遍。

(三)当前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1明确的分业监管体制对模糊的分业经营体制的监管乏力

在全球的金融自由化与一体化的浪潮冲击下,随着我国的金融业发展,金融机构分业的经营界限变得是越来越模糊。这些年来我国的金融控股集团和银行控股集团以及其他的企业集团的控股下银行和证券以及保险与信托机构间业务的往来非常的密切。

2较低的监管标准难以和国际接轨

在当前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越来越普遍。为使金融监管更具公平性,让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具有同样的约束,以巴塞尔委员会为代表的一些权威国际组织公布了一系列金融监管的指导性文件,并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3金融监管信息化建设落后

面对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监管信息化建设已是远远落后。与被监管的金融机构相比,目前我国监管机构的科技含量非常低,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尚处于一种分割、低效、失真的状态,表现在:一是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没有实现信息共享;二是监管信息未能做到实时取得,监管信息还在采用定期报送的制度;三是信息采集以人工报送为主,没有实现从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系统中直接获取,存在人为调整数据的情况。

五、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议

(一)完善我国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的金融业自身发展历史并不长,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些金融违法违规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金融的市场非常的不规范。另外,我国的金融业正是处于迅速的发展中,不断的出现新问题与新现象,对这些的问题与现象监管是要形成规范法律的法规,必须是需要一定时间。总体来讲,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制的建设与发达的国家去比较,存在着很大差距,这加大金融的风险,阻碍金融业发展。所以,完善其金融法律法规的体系是我国的金融监管一项最为重要的任务。

(二)建立对金融监管者的监督约束机制

监管机构自身也应该加强监督,权力过大而又没有监督,很容易滋生出腐败,造成监管的低效。监管的机构纪检部门必须加强对监管的工作调查和明确监管的部门工作的人员职责以及对执法不严或者失职的行为处以相应惩罚与公开的监管信息和加强监管透明度以及充分的调动公众与社会对监管机构来进行监督。

(三)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应当形成一种竞争和制约的关系

美国实行的是双元多头的监管模式,这样的模式好处是美国任何的一家银行都是同时处于两家或是两家以上的监管机构监管之下,多头的监管在金融监管的机构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与相互竞争微妙的关系,是有利提高监管透明度与质量。与发达的国家相比较,我国金融监管的机构还没有完全的独立。中央银行决策与监管的措施仍然受到了政府干预与牵制,这与发达的国家金融监管的机构之间制约的关系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政府并不是专业金融监管的机构。

六、结论

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金融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也比较落后。当前,我国金融业市場化程度不断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对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业的有序运行遇到了严峻考验。我国金融监管法制化、规范化的历史还很短暂,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已无法满足金融一体化、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国际趋势。

参考文献:

[1]吴利军,方庆.混业经营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国际比较与路径选择[J].教学与研究,2015,08:33-39

[2]张晓朴,卢钊.金融监管体制选择:国际比较、良好原则与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2014,09:79-87

[3]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国际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5,09:88-119

[4]鲁篱,熊伟.后危机时代下国际金融监管法律规制比较研究——兼及对我国之启示[J].现代法学,2015,04:148-158

[5]黄梅波,范修礼.金融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五国案例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0-16

[6]刘晓星,赵鹏飞,卢菲.全球化条件下金融监管指数构建及其国际比较[J].江苏社会科学,2014,01:70-80

[7]刘霞.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国际比较研究[J].西南金融,2014,05:42-44

[8]刘霞.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比较研究——基于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67-74

[9]周玉强,汪川,武岩.国际金融危机后香港和新加坡金融监管体制比较研究[J].亚太经济,2013,02:98-103

[10]杨琳.金融集团监管国际比较及中国选择[J].全球化,2013,04:93-108+128

作者简介:

金玉琳(1989.11-),男,上海人,本科,上海富锦工业发展公司,研究方向:经济金融。

推荐访问:金融监管 国际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监管比较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22/27768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国际金融监管比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