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伊斯兰教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大同辖域的历史变迁,接着概括了大同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大同的时间。然后重点叙述了伊斯兰教率先在大同普传的情况及其主要特征,介绍了大同辖域内的几座有特色的清真寺及与它们相关的经堂教育、明清人物等情况。随后简单介绍了明嘉靖丙午陨石题记,列举了大同辖域清真寺碑刻匾联名单。最后陈述了对大同伊斯兰教研究有关键意义的“大人坟”的现有研究情况。
关键词:大同伊斯兰教;历史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B96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586(2006)03-0041-15
(元至元十三年六月)庚午,敕西京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等有室家者,与民一体输赋。
——《元史》卷九《世祖本纪六》
(元泰定元年六月)癸亥,作礼拜寺于上都及大同路,给钞四万锭。
——《元史》卷二十九《泰定帝纪一》
一、大同辖域及历史沿革
大同,为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春秋时期这里为游牧民族楼烦的活动地。战国时属赵国之云中、雁门、代郡。秦统一六国后在这里置雁门郡,郡治善无;另在今大同市区北置平城,今朔县境设马邑。魏晋南北朝时期平城在近百年内(398—493年),为北魏(386—534年)之都城。著名的云冈石窟即建于平城为北魏都城之时。隋时其辖域属马邑、雁门二郡;而今大同市区则置云内,属马邑郡。唐时其辖域属河东道的云州(治所云中,即今大同市)、朔州(治所善阳,即今朔县)、蔚州(治所灵丘);另在善阳东设置马邑,并置大同军;唐咸通九年(868年)置大同军节度使领辖云、朔、蔚三州;唐初其地屡受突厥(后为回纥)攻扰。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即辽天显十一年(936年),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又称幽云)十六州于辽,今大同辖域遂为辽土。
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辽升大同军节度为西京,在云中即大同设西京大同府,此地始开始称名大同,大同遂成为辽的四大陪都(上京、东京、南京、西京)之一的西京,而西京则以整个西京道为其辖域。西京道东起石门关(今北京延庆东南),西至天德军(乌梁素海,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南自六蕃岭(今山西宁武南),北至倒塌岭节度使司(即阴山山脉、漠北)。天德军、云内州(包括今包头市)、丰州(包括今呼和浩特市)、东胜州、朔州、大同府、应州、蔚州、奉圣州(包括今宣化)等皆在其辖域之内。包拯出使于辽时曾到过大同。辽时始在丰州治所丰州(也称富民,在今呼和浩特市东)设西南路招讨司以管兵事。
辽保大二年(1122年)正月,金军陷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天祚帝走西京;四月,金军陷辽西京(大同);十月,宋预设燕山府路、云中府路。但此后燕、云都为金所控制,为金之中都和西京。西京作为金之西京路,其四至与辽之西京道略同,唯今包头市至乌梁素海之间地域属西夏。金在云中设西京大同府、西京路总管府、西京路留守司,在丰州设西南路招讨司,与辽的情况大致相当。
元初云中即大同仍称西京。到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元始改西京为大同路,治大同,并于次年在大同置河东山西道的最高行政机关——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样,大同虽不再是陪都性质的京城,但却是山西行政区划中地位高于太原(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司治太原)的第一城市。另大同辖8州(丰州、云内州、东胜州、应州、朔州、武州、弘州、浑源州)、5县(怀仁、金城、马邑、白登、宣宁)、7屯,辖域在北部虽有所缩小,但在西部却从今呼和浩特、包头一直延伸至五原、临河、杭锦后旗。
明代实行省、府、县三级制。大同为大同府治所及山西行都司所在地。而大同作为府,辖朔州、应州、浑源州、蔚州“四州”,大同、怀仁、马邑、山阴、广灵、广昌、灵丘“七县”,大同左卫、大同右卫(今右玉老城)等“十三卫所”。
清相沿明制,大同仍为府治所在地,辖2州(应州、浑源州)、7县(天镇、阳高、广灵、山阴、怀仁、灵丘、大同)、1厅(丰镇厅,今丰镇隆盛庄在此辖域内)。这样,明时的大同右卫成为朔平府治所在地,不再隶属大同;而明时不属大同府管辖的今内蒙古丰镇则发展为清大同府的一个厅。
民国元年(1912年)废大同府。次年则在今代县驻地城关镇设北路道。1914年,北路道改名雁门道,治所则迁至大同县。雁门道辖雁北13县及忻州13县,共计26县。今大同市所辖1区(大同市区)7县(左云、大同、浑源、阳高、天镇、广灵、灵丘)及朔州市所辖朔州市区、右玉县、山阴县、怀仁县、应县等晋北地区皆在雁门道的辖域之内。
抗战时期,大同曾有几年为日军所侵占,受害严重。
二、大同伊斯兰教的地位
1.伊斯兰教传入时间较早但往往被忽略的一个地区
从现有的资料看,大同可能在辽、最迟在金已有伊斯兰教传入。这应该说是传入时间较早的。可它却往往被研究和介绍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历史的人所忽略。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大同不像西安、开封、广州、扬州、泉州、海南、杭州那样处在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干道及其重要延长线上;二是因为研究和介绍者多少受过时的历史观的影响,多着眼于所谓的正统王朝“宋”而忽略“辽、金”;三是因为拘泥于大同这个城池而忽略了大同在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到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的245年内是一座辖域甚大的京城,是一个当时中国十分独特的文化圈(西京文化圈)。
2.中国内地外来穆斯林华化时间较早、人数较多、意义甚为深远的一个区域
从现有的资料看,中国内地外来穆斯林华化(中国化)时间较早、人数较多、意义颇大三项指标同时兼备的区域当推大同,即辽金蒙元初期的西京。
时间较早,就是说在外来穆斯林在中国内地大规模华化的元代之前,也即蒙古早期诸汗时期,在大同的外来穆斯林就开始华化了。
人数较多,当在“伊斯兰教在大同的大规模传播”一节评述。
意义颇大,一指它使大同成为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大规模传播的一个前期基地,二指它大大促进了中国伊斯兰教的一个重要载体、融伊斯兰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一体的回族的形成过程,三指它意味着西京伊斯兰教所谱写的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篇章。
3.蒙元时期伊斯兰教与释、道、基“三教”并存并激烈角逐的一个重要地区
从文前题记的敕西京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内容可知大同在蒙元时期是一个释、道、基督教、伊斯兰教“四教”并存的重要地区。四教的宗教教职人员在蒙元初期都是享有很大特权,不然就不会以皇帝敕谕的形式专门针对西京一地宣布免除他们的免赋特权了。
至蒙元时期四教在大同的角逐,特别是伊斯兰教与释、道、基督教之间的角逐,我们尚不掌握确切的材料。但结合二十四贤殉教的传说,关于大人坟的传说,史料中关于蒙哥和忽必烈为汗时期四教角逐(辩论、冲突)的一些叙述,以及中国内地穆斯林称掌教为“阿衡”很可能与一部分大同地区基督教信徒改信或依附于伊斯兰教之下以求生存有关等情况,四教在大同有过角逐是可以肯定下来的。
4.存有全国唯一一座《二十四史》有载的清真寺的一个地方
《二十四史》,是列入“正史”研究中国历史的最重要史料。初步检阅,中国载入《二十四史》的伊斯兰教礼拜寺即清真寺只有文前题语中所说的元上都路与大同路两处。只有这两处有载入中国正史的殊荣。然鉴于元上都路开平城在元末战乱中玉石俱焚,只留下上都城池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都路清真寺则完全成为了历史。而大同路清真寺,虽以后亦毁,但至明永乐中又在大同府城之西南隅重修了起来,这就是现大同清真寺或大同清真大寺的前身。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