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对三农问题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24 10:12:02 |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计划进入工业化国家的重要因素之一。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在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并根据具体国情提出了“三农”问题,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决策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风险;三农问题

江汉平原我国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点,江汉平原复兴,则中部地区振兴,则国家鸿运昌盛。通过对江汉平原甚至全国的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涌入城市,真正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人口越来越少,这样必然会影响农产品的供应,影响农业安全,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我们要正视农业问题会引发的潜在风险,分析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探索出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

一、中国农业现状及重要性概述

据专家测算,在1950--1978年中,政府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获得的资金净额在155亿元左右。1979--1994年间,政府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流向城市工业部门的资金高达8ll亿元。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三农”问题的发端,也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农村又是工业品的最大市场和劳动力的来源。

二、中国农业在新时期下存在的潜在风险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与其同时加快的是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从事农村劳动的人数逐渐减少,农民纷纷进城寻求更好的收入,一些农村也被迫列入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中,导致种植粮食面积也在减少,照此趋势,我国农业在新时期下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在2003年1月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讲到: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控制在15亿人以内。而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到时城市人口将增加到近7.5亿,在2020年以前,我们将有3亿多农村人口进城,迁移至城市的农村人口将会放弃传统的第一产业,而以第二第三产业谋生。这样就会造成一个供求矛盾,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数不断增加,但是第一产业在丢失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之后还能供应城市庞大的人口吗?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在1990年—2006年农村总体劳动力呈现较快速增长的趋势。从43092.5 万人增长到50387.3 万人,农村人口除了能维持基本的农业生产之外,农村人口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还能够转移到城市,转移至城市的农村劳动力能够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强大的支持。农村劳动力不断快速增长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工业化以及城市化推动具有重要影响。但是,1990年—2006年农村劳动力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已经悄然发生变化。由于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一旦打破相应的平衡点,将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生产造成消极影响。在未来几十年继续保持这样的趋势,农业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将会呈现缺口态势。其引发的潜在风险已经不仅仅是农业无法提供工业化的支持力那么简单,而是农业是否能够稳定国家经济命脉的问题,尤其是农产品是否能够满足人民的大量需求,而一定时期的农业产品的结构变化趋势等相关信息会让我们认识到潜在的风险。

从这个图表中,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虽然是波动变化,但是整体上还是上升到一个相对于乐观的总面积。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的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关乎人民“吃”的粮食面积变化趋势图。尤其是关于粮食总播种面积的分析才能从中得出我国农村农业产品的现状。

从1990年—2006年全国粮食面积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并且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得较为明显。从1990年至1998年,粮食播种面积有增有减,总体上呈现波动小幅度上升的趋势。至1998年达到最高点,达到155706.0千公顷。但是从1998年后,五年内粮食面积快速减少至99410.0千公顷,尽管至2006年有所回升,但是总体面积还是仅有104278.0千公顷。我国人口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增长,而粮食播种面积却处于低水平的面积。这样将形成一个明显供求矛盾,引发粮食供应的潜在风险,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三、江汉平原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江汉平原种植业相当发达,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一半以上,是湖北省甚至全国的粮棉油主要生产基地,也是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并且河湖密布,也是全国的淡水养殖和生产基地,在全省农业经济所占比重最大,是中部地区最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农业收入占全省三分之二以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汉平原地区的各级城市不断发展,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奔向外地务工或经商,留守农村参与农业生产的就剩妇女和老人了,由于留守妇女或老人劳动能力有限,农业荒废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必然影响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

四、农村劳动力流失的原因以及对“三农”问题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由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一部分劳动者被排挤出劳动岗位成为闲置的劳动者,这些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其他行业,形成劳动力转移的动因是客观的:

(一)城乡隔离机制松动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城乡社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等性,尤其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改革开放以后,城乡隔离机制出现了松动的迹象。1984年中共中央发布的1号文件明确规定“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宣告城乡隔离机制正式松动。

(二)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了机会。我国目前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时期,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迅速,对劳动力需求加大。

(三)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和人均资源的不足是促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动因。

(四)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的根本动因是收入差距的扩大。一是我国长期以来二元经济结构中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和城市居民的高福利;二是改革开放首先是在沿海地区开放,导致严重的城乡差别和东、中、西部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形成“马太效应”。于是,当改革开放和城乡间隔机制一松动,农民强烈希望通过城市改变生活。

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对“三农”问题造成了影响:(1)加快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趋势。(2)农业人才流失,致使文化素质本来就普遍偏低的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更为低下,导致农业生产后劲不足,现代化新型农业发展缓慢。(3)老人重担农业生产主力,繁重的体力劳动留给了本该享受天年的老人。(4)未成年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长辈认为只要保证孩子最基本的身体健康,忽视孩子的德智体教育。(5)耕地弃种撂荒,土地效益产出得不到充分有效发挥。(6)“厌农、弃农”思想滋生。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农业生产成本较高,效益较低,劳动强度大,许多农村青年劳动力对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下降,根本看不上农业生产,更愿意去城市打工。

五、应对农村劳动力流失负面影响的解决措施

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同时避免农村青壮年过度流失,找到二者利益的平衡点,实现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一)加大农村留守劳动力培训开发力度,培育和教育新型农民。农村穷的表象是缺乏产业和乡镇企业,缺乏产业和乡镇企业的直接原因是缺乏人才,缺乏人才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的教育资源不足,所以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教育入手。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二)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农业,科学得推动农业规模经营。鉴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激励因素在农村已经消耗殆尽,对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较多的农村,可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稳妥、科学得推动农业规模经营。这就要推广土地集约化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把土地有偿转包给有能力的经营业主,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三)在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下,加强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价值观引导,鼓励他们建设美好家园,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引导农村青壮年树立符合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的价值观,才能带动整个农村文化的变革和提升,才能为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支持。

(四)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长期以来,由于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全盘考虑,城乡发展二元化结构长期存在,使广大农村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就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在做好新农村规划的基础上,走城乡一体化道路。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大力改善农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农村真正地“新”起来,为农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以吸引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留守农村,扎根农村,发展农业。

(五)全面落实“大学生村官”制度,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实现自身价值。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程长期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同动摇,农村还需要致富带头人,还需要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这也使得地方政府需要促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与保障新农村建设主体不过度流失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得部分城市大学生人才流入农村,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盛来远.流动还是迁移[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2] 惠宁,霍丽.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 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关于农业经济的数据.

[4] 程志光.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人地系统调控[M].学出版社,2007.

[5] 陈吉元.论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6] 城市化与农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7] 王俊程,武友德,赵发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过度流失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与解决对策(社会科学版),2009.

推荐访问:农村劳动力 现状及 三农问题 影响

本文标题: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对三农问题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24/27811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对三农问题的影响》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5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