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城市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开展状况与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25 08:12:02 | 来源:网友投稿

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田径项目是学校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的重点项目之一,具备人才集中的优势,普及面较广。中学田径训练是田径运动的基础训练阶段,是发展运动素质,学习与掌握田径运动技术,提高田径运动能力的关键阶段,重视与加强中学阶段的田径运动训练是提高田径运动整体训练水平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学校体育的多样化,球类、韵律操等更具娱乐性和观赏性的运动项目成为学生们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田径运动项目因枯燥、单一的授课方式和练习方法,越来越不受学生们的欢迎[1]。为了推动中学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加大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的力度,本文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初、高级中学的课余田径训练队为调查对象,研究运动员训练动机、等级、生源状况以及场地设施等。通过登陆中国期刊网、数字化期刊网等网站,广泛阅读、收集、整理有关运动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及国家、省、市体育工作文件等相关书籍和近8年相关的国内外有关研究论文、报告。对哈尔滨市、牡丹江市及区县的30所初、高中课余田径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哈尔滨市、牡丹江市体育局竞训处、市教育局体卫艺处以及到训练场地与带队教练员及队员家长访谈,全面了解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开展情况。

一、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开展状况

1.在训运动自然情况分析——性别比例合理,运动员等级不高

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的运动队,就要根据比赛项目和任务,以及不同性别、年龄、水平的运动员,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进行分层次训练,便于运动员的轮换、递补和衔接,做好运动员梯队的建设工作,使运动队新陈代谢旺盛,始终保持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了解参训学生的运动等级,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城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水平。被调查的30所学校中,男田径队员总数687人,占总参训人数的56.1%;女田径队员总数538人,占总参训人数的43.9%。可见,运动员男、女生性别比例较为合理。从调查数据还可以看出,男子健将级、一级、二级运动员分别占男运动员总数的0、1.0%、19.5%。女子健将级、一级、二级运动员分别占女运动员总数的0.2%、1.3%、17.3%。而通过调查发现,两城市被调查中学参加课余田径训练的高水平队员较少,在大赛中难创佳绩。经走访还了解到,哈尔滨市高水平队员多数集中在省、市体校,普通中学和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则很少。

2.在训运动员训练动机分析——兴趣爱好、健康意识在运动员心里占主导地位

恩格斯说过“就个人来说,他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及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运动员的训练动机制约着运动员训练的目的、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对运动员的运动训练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运动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动机的产生由两种因素决定,一是需要,二是诱因[2]。如果参训队员能对课余田径训练产生认同感,那么,他的身心潜能就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培养投入的高效产出。当各自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诱因不出现,则支持训练的动力就会丧失,将直接导致训练中止。因而,研究和了解参训队员参加课余田径训练的动机,则便于教练员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并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对课余田径训练的喜爱程度,这对推动课余田径训练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田径运动员把“想锻炼身体”放在第1位的占73.0%,“爱好”放在第2位的占61.4%,这说明了中学生对训练本质的认识及对健康重要性的理解;而高中田径运动员把“爱好”放在第1位的占80.1%,“锻炼身体”放在第2位的占77.7%,反映出兴趣爱好、健康意识在高中生的心里占主导地位。初、高中在训运动员又都把“升学就业”排在了第3位,则反映出部分参训学生对此项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3.在训运动员生源状况分析——令人担忧

生源素质的优劣是影响课余田径训练的重要因素之一[3]。生源素质差,则训练起点低,难有理想的运动成绩。由调查数据可知,42.2%的学校田径生源逐年减少;32.7%的学校没有什么变化。调查问卷还反映出,被调查学校田径训练的生源虽有增加,但运动员的成绩不理想,其中有11所学校运动员成绩有所下降,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21.2%;只有1所学校生源虽减少,但运动员成绩有所提高,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1.9%。调查得知,田径基点校一般都集中在省、市示范性初高中。按照市教委规定:小学升入初中,不是本校招生区域,可以采取收议价(校方与家长协商双方同意的价格)或参考文化课分数破格录取的办法进校学习;初中升入高中,市级比赛单项前3名、团体前2名的主力队员、省级比赛单项前5名、团体前2名的主力队员或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的考生,文化课成绩加90分。即使有这样的政策也会出现虽然田径成绩优秀,但若不在招生区域内(初中)或文化课成绩达不到破格分数(高中)的队员,就很难进入理想的学校学习、训练,致使田径生源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各学校田径运动员的来源令人担忧。

4.场地设施的现状——不适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专项水平的提高

对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而言,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都是重要的物质条件[4],充足的场地、器材将会给顺利开展课余训练创造有利的条件。场地、器材是开展课余训练的基本保证,如果连最起码的条件都不具备,那么要想使课余训练顺利、健康地开展起来也是不太可能的。场地、器材设施的不完善是开展课余训练的一大障碍,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普通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开展和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田径运动训练最低要求应该有田径场,如果训练场地不平整、石子等硬物较多,就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初中队员来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均未成熟,一次意外的受伤就容易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以致影响今后的继续训练。被调查的30所中学中,有6所学校有塑胶跑道,占调查总数的20%;有400米环形跑道的占5.8%;有200米环形跑道占42.3%;无田径场地的占调查总数的7.3%;无健身房的占84.6%。健身房是队员身体素质练习的重要场所,黑龙江省属于寒冷地区,所以冬训准备期对健身房的利用率较高,没有健身房对队员身体的全面发展有一定影响。且30所中学中有30.8%的场地是水泥面,部分学校还是炉渣跑道,遇到下小雨或大雨过后,由于场地的湿滑,有时几天都不能进行训练,经常中断训练。这种训练环境不适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专项水平的提高。

5.训练效果及管理情况调查——师生沟通效果不佳,部分教练疏于对运动员的管理

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沟通是两者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丰富教练员的训练经验[5]。被调查的1225名参训中学生,56.7%的队员与教练很少有技术及心理上的沟通,70.4%的队员没有训练日记。课余田径训练主要是由教练员和训练队员构成,参训队员是课余田径训练的主体,教练员的各种指导信息,最终都要体现在他们身上。只有及时地沟通交流训练心得,才能更多地了解训练的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对请假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因故不能训练向队友请假的占8.9%,不用请假的占2.9%,这表明教练员对运动员的管理不是很严格。据班主任教师们也反映,现今的中学生本身自觉性较差,如果教练再不加强管理,运动员队伍没有纪律的约束,直接影响到运动成绩是否得到提高。

二、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的发展对策

通过上述研究表明,我国城市中学田径男女运动员的比例较合理,训练条件不能满足训练需要,田径场地情况不理想,多数家长和教练员表示不满意,初中、高中多数田径参训队员分别把“锻炼身体”、“喜欢”放在第1位。对体育人才都比较重视,对体育特长生的入学有较大的倾斜政策,高中入学体育特长生大都集中在省、市示范性高中,这有助于鼓舞学生和家长对课余训练的热情,但是田径生源及质量有下降趋势,教练员管理责任心不强。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对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的资金投入,改善训练设施条件。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加大对学生及家长的体育意识培养,营造良好的课余运动训练社会氛围。呼吁尽快建立教练员进修、培训制度和教练员考核制度,鼓励教练员参加在职培训,提高训练管理水平和体育理论知识水平以及用科学理论指导训练实践的能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形成“一条龙”式课余田径训练的链条并给予相应政策,使队员的训练具有持续性且能缓解升学的压力,减少队员的流失。加强课余田径训练的管理与监督,对教练员进行量化管理,训练成绩与利益挂钩。

参考文献

[1] 熊永昌,包巧菁.对中学田径教学训练与“健康第一”有机结合的几点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3).

[2] 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15.

[3] 宋广林.大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研究与实践.体育学刊,2001(4):85-86.

[4] 闫井科.如何搞好农村中学的田径训练.中国学校体育,2008(1).

[5] 连佩运,姚素云.业余田径训练中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沟通.安徽体育科技,2000(4):39-41.

(责任编辑孙海燕)

推荐访问:课余 田径 中学生 对策 状况

本文标题:城市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开展状况与发展对策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25/27841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城市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开展状况与发展对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