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本文的作者在对27节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进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总体原则和思路;基本的课堂教学环节;课堂体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课堂活动中的积极经历分享与创造策略;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情绪、情感激活策略。本文为一线教师上好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心理活动课、教学环节、课堂体验活动、积极情绪
一、问题提出
教育部2012年最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和上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理念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均强调要创造积极环境,培养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必然肩负着培养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素质,帮助其获得幸福体验的任务。
于是,2013年9月我们申报立项了北京市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研究》。该课题要完成的核心研究任务就是说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和实施的原则、思路、策略等,帮助一线教师会上和上好此类课程,提高心理课程的实效性。
从课题立项到2015年初,课题组研究人员已经从积极心理学研究人、发展人的核心观念出发,以主观幸福感的五大主题为依据,建构了符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的,校本化、系列化、序列化的《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内容体系》。
2015年,我们以《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内容体系》为依据在各实验校开设课程,对27节研究课进行课例研究,力求回答怎么做才能上好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问题。“怎么做”包括:如何构思?设计哪些基本的课堂环节?课堂体验活动如何设计和实施?如何让学生获得积极的经历与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内容
1.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原则、思路
2.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基本课堂教学环节
3.课堂体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包括:体验活动情境如何设置;如何制定活动规则并进行解释;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如何提出讨论话题;如何进行观点分享和成果展示;如何进行引导和点拨等。
4.课堂活动中的积极经历分享与创造策略
5.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情绪、情感激活策略
(二)研究目标
对所研究的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例进行充分的分析、评价、归纳、总结,从中提炼出设计与实施此类课程的原则、思路、策略等,不断改进教学,进一步提高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效性。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第一轮研究与理论建构
2015年1——4月,以实验教师15节研究课为案例,通过文本分析、现场分析、录像分析,分析每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的原则、方法、课堂环节、活动策略等。
文本分析主要是对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案”设计进行分析,分析指标包括主题适切性、设计理念、目标表述、课前准备、课堂环节、课后反馈设计与活动延伸设计7项。研究人员从7项分析指标中提炼心理活动课设计的原则、思路、基本环节、体验活动设计策略等。
现场分析和录像分析是对心理活动课的实施进行结构性观察,记录课堂教学内容、环节、活动的选择和实施策略,记录积极情绪、积极品质等表现情况。观察与分析的指标包括:教师的积极引导、积极评价、积极经验分享、积极情境创设、积极品质训练、积极情绪调动6项,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积极讨论、积极分享、积极经历和资源积累、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品质展现6项。研究人员从以上12项分析指标中提炼心理活动课的体验活动实施策略、积极经历分享与创造策略、积极情绪激活策略等。
(二)第二轮研究与理论修订
2015年5——8月,利用第一轮研究中建构的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原则、方法、课堂环节、活动策略等,设计和实施12节研究课,通过文本分析、现场分析、录像分析,修订已经初步建构的原则、方法、课堂环节、活动策略等理论认识。
研究人员对12节研究课的文本分析、现场分析、录像分析指标及方法同第一轮研究。最后,研究人员把经过修订的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原则、方法、课堂环节、活动策略等呈现给相关专家,利用专家法再次进行修订。
四、研究结果
(一)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原则、思路
我们从案例研究中提炼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4项原则。
1.营造积极氛围的原则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积极的社会环境,因此,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活动课有必要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这种积极氛围的营造表现为:①设计开放性的,允许学生表达真实观点和感受的问题;②给学生充分的体验、思考和表达的时间;③给每个学生平等的展示的机会;④对于学生良好的表现有鼓励的措施;⑤学生有机会对课堂进行评价与反馈;⑥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生成新的探索点。
2.选取积极内容的原则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选取积极的教学内容,案例、材料等应该为正向、积极的内容,尽量避免问题取向的反面事例。同时,教师的引导、总结也应具有激发学生内在发展动力的功能,避免提醒学生“不要做什么”,而是教会学生换一种思路和做法以期获得更好的结果。
3.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原则
积极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之前的研究所建立的《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活动课目标、内容体系》中核心目标之一。因此,每一节心理活动课设计过程中,教师都要思考,培养哪一个或者哪几个积极心理品质,这些积极心理品质表现为哪些具体的行为,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出这些行为。
4.触发积极心理体验的原则
积极心理体验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前人研究也发现积极心理体验的获得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发挥相辅相成。因此,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有必要触发更多的积极心理体验,从而更好地实现积极个人特质培养的目标。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在课堂上触发的积极心理体验包括:情绪放松的体验、快乐合作的体验、成功完成任务的体验、好奇和感兴趣的体验、爱与关怀的体验、满足与幸福的体验等。
我们从案例研究中总结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3个基本思路。
1.围绕高中面临的具体情境展开设计的思路
我们认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符合高中生发展的关键点和发展需求,与高中生活紧密相连。也就是说教学设计要生活化。因此,我们总结出“围绕高中面临的具体情境展开设计”的思路。这一思路要求结合入学适应、交友、考试、分班、班级建设、选课、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团队生活、文理分科、志愿填报等生活实际展开,最好选取真实生活中的事例、故事、情境来设计课堂教学。
2.以活动和体验为主线的设计思路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以“活动和体验”为主线,每节课选取1-2个主体活动,主体活动应具备较强的体验性,学生以个人或者分组的形式参与到活动中,充分体验活动的过程,获得真实的感受及思考。围绕主体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引入活动、分享活动、巩固练习等,各个活动要彼此联系,环环相扣。
3.以促进成长为主线的设计思路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以“促进成长”为主线。也就是说不是以“解决问题”和“消除不良行为”为主线,而是要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促进新的观念、技能、心理品质、经验、策略的形成。因此,每节课,教师要进行学生现有水平的分析、评估,要设计好提高的过程,要有课上和课后巩固和延伸的设计。
(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基本课堂教学环节
1.话题或者活动引入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活动课可以用话题引入,即由某个话题开始,呈现一些图片资料、视听资料、案例故事、文字材料、数据材料等。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活动课也可以用活动引入,引入活动需要与当堂主题紧密相关,也与主体活动具有一定的联系,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初步的感知。
2.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可以是高中生当下面临的真实情境,也可以是想象、模拟的情境。无论是真实情境还是想象、模拟的情境,都要和教学目标、主体活动有所呼应,便于学生发现课堂所学与生活的联结,便于学生展现和运用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品质。
上述案例中,教师提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真正要进行团队合作的一些情境,而且让学生真正在课上组成一个合作组,体验自愿组成小组以及合作的历程。
3.主体活动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活动课是一种以体验为主的活动课。因此,主体活动的设计非常重要。主体活动要实现教学目标,对所要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有所训练。
利用上面的主体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到某科的学习中,让学生谈谈对学科学习如何监控和调整。这种训练提高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对学习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洞察力即:觉察各学科的不同特点;理解力即:使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改善自己的学习。
4.交流分享与观点汇集
交流分享与观点汇集包含了小组讨论和班级分享的环节,是集中学生的积极资源,达到相互借鉴的关键环节。这部分要注意课堂生成,很多教师没有想到的问题需要处理,同时很多亮点和火花也在这里点燃。
通过每节课的交流分享与观点汇集环节,教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差异,觉察自己的潜能,提高洞察力;教师培养学生理解各种观点的合理性,提高理解力;教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交流分享与观点汇集过程中,学生的活力、真诚、乐学等积极心理品质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5.尝试实践
尝试实践就是要在课堂上对学习到的技能进行巩固练习,体验这些知识和技能所起到的作用。如果尝试实践环节安排的任务能让学生明确感受到所学知识、技能带来的益处,那么学生在课后应用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尝试实践环节,往往最能展现学生对自己的领导力以及求知、乐学、自制、坚持等积极心理品质。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同时又能利用课上所学获得成功的任务,将更好的体现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活动课的特点,即:突出积极心理品质、积累积极资源等。
6.巩固延伸
巩固延伸环节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所学内容的自我训练,教师在此可以用布置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运用。
巩固延伸环节,教师可以在课下找时间对其进行检验、评估、反馈,也可以将对其结果的检验、评估、反馈作为下一节课的引入活动,使彼此有联系的几节课首尾呼应,紧密衔接。
(三)课堂体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1.体验活动情境设置策略
体验活动的情境设置最好带领学生亲身走入情境,而不是作为旁观者来看别人的经历。情境越接近真实越好。情境描述最好做到:语言简练、时间明确、事件清晰。
课堂上,为了配合情境的语言描述,可以作一些环境布置,比如座位分组摆放、宣传栏和展板的布置、条幅的悬挂、道具的摆放、音乐的配合、照明的调节等。
2.活动规则的制定和解释策略
对于每一个体验活动来讲,规则尤为重要,不同的规则指导语将引领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规则的解释一般包括:时间限制、人数限制、评估方法、获胜标准、特殊要求、违例处理以及活动如何开始和结束等。
3.小组合作策略
课堂体验活动经常是小组合作完成的,必要的小组合作策略是每个同学参与其中,均获得充分体验的保证措施。这里的小组合作策略首先是任务明确,即提前告知各小组他们有多少时间,需要完成几项任务,教师可以在“学案”上给学生提供任务清单,在课件中提供计时器。小组合作策略其次是角色分派,即在小组整体任务的基础上给组员分工,保证每个人参与其中。教师或者学生自己可以根据任务的内容分工,也可以根据保证合作顺利进行的要素分工,如:组长、计时员、降噪员、记录员、发言人等。小组合作策略再次是教师即时观察与指导,即教师在课堂上深入到各组去,观察和发现团体动力的流向,了解生成的新问题和观点,纠正一些对规则的错误理解等。
4.讨论话题设计策略
体验活动完成后,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讨论话题,帮助学生反思活动所得。这些话题的设计策略包括:发散式设问,诸如“你发现了哪些策略、方法?”等;归纳总结式设问,诸如“你认为有什么规律,有什么共同点?”等;历程性设问,诸如“刚才你是怎么做的?”等;关联式设问,诸如“这个你以前的经历有什么关系?”等;感受式设问,诸如“你有什么感受,这种感受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等。
5.观点分享与成果展示策略
体验活动和讨论后,一般都会有观点分享或者成果展示。教师采取的策略可以是逐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展示,也可以是根据自己对各组的观察,请具典型性的小组分享和展示,还可以是随机抽取学生的方式。观点分享与成果展示时最好配合即时书写的副板书,便于学生记忆和比较。观点分享与成果展示时最好有一定的积分反馈措施,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最好允许学生之间的质疑、评价、反馈,增加互动性。
6.引导与点拨策略
体验活动的最后一般是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起到小结整个活动的作用。引导与点拨应注重强化活动目标,即说明活动指向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经历、积极体验等,强调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引导与点拨应注重分享教师的发现,即发现哪些生成点,看到了学生的哪些表现。引导与点拨还应注重表达真实体验,即表达教师在活动中的内在体验,所感受到的积极资源等,从而平等地贴近学生的内心。
(四)课堂活动中的积极经历分享与创造策略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注重课堂活动中的积极经历分享与创造。
第一,设计有成功体验的活动。教师设计的课堂体验活动要尽量给学生带来完成任务的成功体验,避免任务“过难”或者“过易”,避免让学生感到挫败或者没意思。
第二,鼓励学生回顾积极经历。教师要通过设问和分享等,鼓励学生回顾过去生活经历中的积极经历,或者回顾当堂体验到的积极经历。
第三,呈现正向素材。教师要在课堂中更多地呈现正向的素材,挖掘积极资源,避免从消极的经验中获取更多的警示。
(五)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情绪、情感激活策略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注重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情绪、情感激活。
第一,促进情绪感受的觉察和表达。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设问的方式,引领学生更多地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仅仅是自己的行为和观点。
第二,给更多情绪、情感必要的接纳。教师需要营造一种课堂氛围,即允许和接纳各种情绪、情感,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情绪、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允许和接纳中调整情绪,获得更积极的情绪体验。
第三,与积极的情绪、情感更多的联结。当课堂上的积极经历引发了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更久的停留在这些积极情绪当中,体验到这些积极情绪对自己的意义,以便于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找到相同的感觉。与积极的情绪、情感更多的联结与积极的情绪、情感更多的联结,也可以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达到积极心理学取向的教学目标。
五、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水平的提高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的两轮研究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从教学设计文本分析中,我们发现提高最大的几个指标是:目标表述、课堂环节、活动延伸设计。
目标表述上,更多的教师体现多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且在多元教学目标中均体现出积极心理学的取向。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上,更多的教学设计符合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整体设计原则、思路,教学环节科学、完整,逐步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内容、材料的选择符合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传递正向、积极的思维方式。每个体验活动结构清晰、规则明确、符合教学目标,引发科学规律及深刻感悟。主体活动设计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积极经历或者分享积极的人生经验,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课堂提问设计开放性高,引发不同角度的思考,引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相关知识。
活动延伸设计上,教师的设计易于落实和监控,有助于积极心理品质在生活中巩固。
从课堂教学现场分析和录像分析中,我们发现提高最大的几个指标是:教师的积极引导、积极评价、积极经验分享。
从课堂教学现场分析和录像分析中,我们发现提高最大的几个指标是:教师的积极引导、积极评价、积极经验分享。
教师的积极引导体现在教师娴熟地运用了“引导与点拨策略”,有效强化了活动指向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经历、积极体验等。而且教师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学生的积极行为表现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关注和反思自己。
教师的积极评价体现在教师能够挖掘学生的行为、感受、观点中的积极资源,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而且教师的积极评价也具有启发的作用,启发学生做更深入的体验和思考。
教师的积极经验分享体现在教师更好地运用自己上面,教师对于自己的一些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情绪体验形成过程的分享使其与学生拉近了距离。教师对于自己生活的开放,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榜样、示例。
(二)学生上课的表现与体会
从课堂教学现场分析和录像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更多的积极参与、积极讨论、积极分享、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品质。
他们全身心的积极参与到体验活动中来,更加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做出了更加真实的反应。每个人在小组中均以不同的方式贡献力量,每个人的行为更加主动。
学生们的讨论和分享变得越来越积极,感受和观点也更加多元化。学生们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和观点,敢于质疑其他人的结论。
学生们的积极情绪体验增多。“设计有成功体验的活动”、“鼓励学生回顾积极经历”、“促进情绪感受的觉察和表达”、“给更多情绪必要的接纳”、“与积极的情绪更多的联结”5个策略的运用给学生们带来了积极的经历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他们能感受到积极情绪体验对自己的意义,他们变得更加自信。
学生们在课堂上也表现出了更多的积极心理品质。他们的主动提问、追问体现了求知与乐学;他们的质疑体现了真诚、勇敢;他们的独特观点体现了洞察力与创造力;他们的良好配合体现了领导力与团队合作。
参考文献(以作者姓名为序)
[1]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5:65-69
[2]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J].心理科学,2005,28(2):402-405
[3]郭喜青.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心理营养——谈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5(下半月刊),12-14
[4]郭喜青.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7:23-25
[5]赖运成.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9
第28卷第9期:90-93
[6]李芳萍.积极体验与心理健康[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6卷第5期:56-58
[7]林莉.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策略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下半月刊):13-14
[8]刘在花.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35-39
[9]罗军,王燕菲,禹玉兰.积极情绪体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10第29卷第5期:48-51
[10]宋雅娟.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3:67-69
[11]王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教育探索,2008.2:122-123
[12]王新波.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数据库建设新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0(4):90-94
[13]叶发钦,李燕燕,蔡伟林.广西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报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4):177-181
[14]余晓灵,孙燕,王新波.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内容的序列化研究——以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学生问卷调查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09(12):71-77
[15]周嵚,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第20卷第2期:129-132
[16]周秦,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129-132
[17]周炎根,仲云香.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3第29卷第2期:32-35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