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摘要]在一系列因素的驱动下,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由理想变为现实。本文回顾了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先是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然后在‘行动与体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阐述了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细则,接着指出了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活动效果,最后分析了有关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与教训。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与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3-0015-05
虽然公共教育学课程是教师教育的主干课程,是高师院校的特色课程,但公共教育学的实践价值却广遭质疑,公共教育学课程因此也一直处在舆论和改革的漩涡之中。作为一名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的任课教师,笔者愿意把自己进行公共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想法和实践与大家交流,以求抛砖引玉。
1 进行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因
1.1化解实践中的尴尬
教师职业有很强的示范性特点,而教育学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教育本质、教育理念、教育功能、教师专业、学生发展、教学理论等知识,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教育学任课教师应该理解和满足师范生的教育专业需要,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而据笔者观察和了解,由于绝大多数教育学任课教师传授的都是一些干瘪空洞的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忽视教学技能和教育情感的培养,脱离真实的教育生活,使得公共教育学课程无力指导教育实践和触及学生内心的教育世界,同时课堂上具有“华丽”色彩的教育理论与任课教师“平淡”的教学表现让不少学生感到失望甚至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教育学考试仍然强调死记硬背,甚至有些学生在考完后做出了丢弃或甩卖《教育学》课本的举动。曾经有一次,一名学生面对着老师自顾自的讲课,站起来公然批评她“象一个没有服务意识的服务员”!作为教育学任课教师,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就会时常面临着被否定,也就难以享受到学生内心的尊敬和教师职业内在的欢乐!为了化解这种年复一年的尴尬局面,改革教育学课堂教学现状的模糊想法时常在内心涌动1
1.2理论的刺激
公共教育学有理论取向的教育学和实践取向的教育学两种。在绝大多数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因为有着严重的教育理论偏向,使得教育学在实践中遭遇尴尬,也招致不少批评。虽然笔者也非常赞同公共教育学必须联系教育教学实践,可是教育学如果过于注重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学的课堂会不会等同于技能训练场?如果师范生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其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合规律性?在当前的师范生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还有什么课程比教育学更能承担师范生教育理论素养的培养?如果没有教育理论素养做铺垫,师范生的教育信仰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师的专业化又如何达成?
在无法否定教育理论的价值后,笔者开始尝试用教育教学实践去阐释教育理论,并试图弄清教育理论的可操作性。事实上,由于笔者对教育理论的偏好和领悟加工,使得有些理论对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产生了实际影响。如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为学服务”,笔者为此经常反思自己在教案的设计、课堂教学实践、作业设计等方面是不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笔者将对话理论引申到教学中,就非常强凋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将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实践+反思”与本课程的教材的“行动与体验”教育理念相结合,强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和展演教学反思记录;受课程改革“三维目标”启发,除重视师范生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教学能力的培养外,笔者会非常重视师范生对教育和教师的情意培养,等等。
当教育理论付诸教学实践,教师再反过来适时讲解教育理论时,师生真切感受到了教育理论的亲切和魅力。久而久之,会有意识地为教育学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教育理论的解释和帮助,以减少和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和盲目,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就这样伴随着教育理论认识的提高而悄然进行了!
1.3团队的带领
自从实行精品课程政策以来,广西师范大学为申报教育学精品课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在2008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教育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中,笔者在教育学团队的带领下,参加了教育学教材的编写、教育学教研活动与《教育学行动与体验》教学改革师生研讨等诸多活动,深受启发。如讨论了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其操作意义。在理论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之间开展了激烈的辩论后,最终明确了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是具有人文学科特点的社会科学。这让笔者逐渐学会在教育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之间做出解释,在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学实践之间尽量做到相互渗透和浸润,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角度审视教育问题与选择教学方法。对于教材“行动与体验”…的编写理念,也进行了激烈争论,最后达成统一认识,认为教育学的行动是要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和在行动中主动运用和检验教育教学理论,以体现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的体验是个体在行动中的体验,是对教育学的理论认识和情感表达,因此具有丰富性、独特性和真实性特点。这样在团队的带领下,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笔者对教育学的思考和理解加深了,这有力推动着教育学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
2 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在大学生开放就业政策的背景下,为了使怀有不同就业意向的师范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来,让其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值,笔者对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分层,层与层之间由浅入深,使师范生在走近教育到走进教育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培养教师技能、提升教育情感、增长教育智慧。
2.1引导师范生关注教育问题
很多人认为,学生长时间接受教育,对教育问题肯定感触很多很深。但实际上,由于长期接受脱离学生和社会实际的规训教育和灌输教育,不少大学生逐渐走向教育的反面,不仅对教育产生厌倦感、麻木感,而且习惯了“沉默”。这样的后果,从近的方面说,会直接制约大学生的教育意识与教育观念的发展、批判能力与教育情感的提升;从远的方面说,会导致教育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因为内在的发展动力是改革取得成功的法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漠视教育就是对教育宣判“死刑”。因此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关注教育教学问题,使他们在观察教育现象、调查教育问题、查阅教育文献、对话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自我和增强教育意识。
2.2提高师范生的从教能力
从教能力是教师素质的突出表现和衡量一个人是否胜任教师职业的关键。在公共教育学课程忽视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及其屡遭诟病的状况下,将提高师范生的从教能力作为公共教育学的教学
改革目标无疑是众望所归。师范生的从教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观察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表达能力、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指导能力、教育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由于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因此公共教育学的任课教师需要设计有利于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
2.3引导学生热爱教师职业
教师之所以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因为教育工作不同于别的工作,它哺育人的精神,唤醒人的尊严,滋润人的心田,净化人的心灵。因此要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首先必须热爱教师职业,因为爱既是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激发人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师范生只有热爱教师职业,才会真正树立教育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奉献精神和教育信念,才会心甘情愿地扎根于教育工作,满心欢喜地与学生打交道,不知疲倦地钻研业务,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无怨无悔地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教师对教育的爱来源于教师对人性和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体验。这就需要公共教育学的任课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解释教育现象和指导教育实践,感受教育学理论的魅力和教育的实践价值,消除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隔阂。当然,其前提是公共教育学的任课教师有做教师的责任感、尊严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其基础是公共教育学的任课教师要积极引导和科学组织师范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3 公共教育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由于检验教育学理论的最好场所是课堂,因此如果教育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交织、内容和形式互相映衬,那么谈教育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就是一句空话。为此,笔者对教育学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师讲授环节,强调教学设计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注重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提问和讨论的量,而且更注重提问和讨论的实效性,使教学方法有效服务于教学目标;在学生小组活动过程中,强调教师小组活动展示前指导和活动结束后现场点评,以增加理论和实践互动的机会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另外,为了使每个学生真正关心教育教学问题,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知识,还要求学生每学期必须自己提出10道教育问题并且自己至少解决自己提出的5道问题。由于小组活动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因此下面仅就此论述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实践。
3.1指导思想
“行动与体验”是广西师范大学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材编写理念。为了凸显这一理念,教材名称被直接定为《教育学行动与体验》。教材编写组也格外强调:高师公共教育学是培养未来教师的基础性课程,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一门学科。为了突出本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和促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笔者对“行动与体验”进行了解剖和梳理,认为对于师范生而言,“行动与体验”强调“行动+反思”;对于任课教师而言,“行动与体验”强调“教学+研究”,而这与波斯纳所提出的“教师成长=实践+反思”的思想不谋而合。无疑,“行动与体验”的教学理念将贯穿到整个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去。
3.2活动内容
由于学校开设了不少可供学生选修的教师教育系列课程,因此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应调整和减缩,主要包括“七大”主题:教育原理、学生发展、教师成长、课程开发、教学活动、教育资源、教育研究。
3.3活动形式
为了体现上述分层的教学目标和行动与体验的教材设计理念,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团队紧扣公共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行动与体验”的活动形式展开了深入探讨,认为主要有:“文本体验与活动体验、回忆体验与情景体验、共享体验与建构体验”
为了更加细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小组活动,笔者将活动内容与形式进行了整合和细化,设计了“九大”活动板块:教育新闻述评、教育影视短评、教育名著述评、教育故事分享、教育案例分析、教学观点争辩、模拟教学与点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教育调查研究。
3.4活动细则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组员自由组合,小组推荐小组长1名。
2)结合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主题由小组自选和教师指定相结合。
3)小组必须在活动前2~4周预定和商榷活动主题,主题确定后需要与教师沟通活动进展,成果展示前1周需要与教师确认。
4)小组活动的程序是:先是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接着其他学生对小组活动进行现场提问或点评,然后小组进行活动反思,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5)小组活动展示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小组展示与课堂互动时间必须控制在一节课以内。
6)根据作业的三种类型,要求学生除了进行小组活动展示外,课程结束前1周必须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详细的纸质或电子版的小组活动方案与小组活动反思记录,鼓励学生以个体为单位提交有关教育学课程的纸质或电子版的教学反思。
7)在课程教学结束的一周,笔者还对学生的作业和学生的网上评教信息进行反馈。
8)出具小组活动、个人平时表现的评分标准,其中特别强调小组观察、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理论依据。
4 公共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
教学效果是衡量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而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学生的教学实践结果检验、学生意见反馈、同行的教学评估,同时教学改革的成效还要与没有改革前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下面细数之。
4.1从学生的教学实践结果来看,学生的口头作
业、实践性作业、书面作业有了大幅改观
就口头作业而言,课堂中学生的话语意识和教育问题意识明显增强,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积极提问的人数与次数对话显著增加,学生不仅主动回答老师和其他小组的提问,而且还敢于主动公开地向教师发问,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就实践性作业即小组活动情况而言,学生对教育价值和教师角色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反思能力、自学能力、教育创新意识、教育研究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有了明显进步。如有的小组活动主题为“教育是发自内心的爱与理解——解读《爱的教育》”,有的小组活动主题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教育电影《小孩不笨2》”等,学生不仅试图读懂教育的内涵,而且在阐述和分析教育问题后,设置有反问即“如果你是故事中的教师,你打算怎么办”和当堂表达小组活动感悟的两个环节,有的学生甚至还写出了文章《感受大学课程的研究型学习》并予以发表。当然,学生课堂教学能力尤其是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教育资源拓展的能力也有了明显改善。如有的小组准备讲解《如何评课》,不仅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有关“评课标准”的资料,而且还经
过多方打听了解到有师姐在本地当教师,就主动联系其师姐并自己找来设备现场拍摄其课堂教学过程,回到教育学课堂不仅讲解了评课的标准,而且还让同学观看小组剪辑过的其师姐的课堂教学后进行现场点评,使教育理论结合教育实践,活学活用教育知识。有的小组为了避免小组间活动形式雷同和产生审美疲劳,就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由此也激发了学习教育学理论的兴趣。
就书面作业情况而言,学生运用教育专业术语、编写教案和写反思日记的意识与能力显著提高,甚至透过学生的反思日记笔者感受到了学生背后的辛劳与喜悦。如笔者将教案编写得比较好、教学反思比较深的电子稿打印出来读给学生听时,不少学生触动很大,感觉很受益。如有篇反思日记中学生这样写道:“为了不使大家失望,我在展演前的一天晚上找到一间空空的教室演练整个展示过程,在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一个寂静的角落熟悉讲稿。由于准备充分,在小组活动展演中表现自如,课下许多同学对我的表现颇感意外。虽然整个过程很辛苦,但却让我对做教师多了一份自信!”还有的学生在采访教师后,在日记里写道:“一次看似简单的采访,却使我不得不承认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刘老师和韩老师之所以如此出色,赢得学生的好评,是因为他们非常热爱教育,热爱自己所教的专业!……小组活动使我懂得真实的美丽!”有的学生不满足于教师开列的读书清单,除了主动购买和阅读教育名著外,还要求教师再推荐教育教学名著和耐读的教育刊物。有的学生还说学习了教育学之后,出去做家教也有了很大进步。
4.2从学生的意见反馈来说,学生对教育学教学改革非常认可
学生匿名评教成绩也许是反映教学成效最真实有效的信息。由于广西师范大学在2005年左右就已经实施本科教学网上匿名评教活动。从改革前后学生的评价来看,之前笔者的教育学教学评教成绩是优秀(90分以上)和良好(80分以上)并存的格局,自从200g年正式大面积改革之后,教育学教学评教成绩一直处在优秀等级。学生最大的感触是教学方式新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有了真实的教育教学体验。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改变了自己不敢发言或者发言次数多而缺乏逻辑的毛病,不仅写信感谢笔者,还编织围巾,有的同学毕业了还送来节日问候。
4.3就同行的听课评课反馈意见来说,同行认为
教育学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变化
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同事进入笔者的教育学课堂听课的次数增多,其中有年轻的还有年长的,有职务低的也有职务高的。甚至有的同事在听了笔者的课堂教学后,也在自己的教育学课堂进行了改革。其次是广西师范大学的教学调研员也给予了充分认可,认为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改善。再次是校外同行也给予了肯定评价。在一次西南五省的教育学教材编写和建设会议上,笔者宣读了自己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外校同行听后兴趣浓厚,会后还主动索要发言稿,认为想法很有价值,值得推广。
5 公共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与教训
5.1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
思想是观念和理论的集合体。如果没有一系列教学思想作指导,教育学的教学改革要么浅尝辄止,要么本末倒置,要么陷入迷茫,要么就回到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如果不学习波斯纳的教师发展理论,不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不树立“行动与体验”的教育学改革理念,笔者的教育学教学改革就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境地,教学改革的信心就难以有效树立,教育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笔者以为当前教育学之所以“祛魅”,主要原因不是理论脱离实践,而是歧义模糊的教育学理论根本无力指导教育实践。因此当下教育学“返魅”的首要任务在于理清与重建教育学理论。
5.2教学改革必须谨防“多动症”
虽然教育学倡导“行动与体验”的教学理念,强调没有行动就没有体验,但非常容易陷入行动有余而体验不足的境地。如果这样,教育学的教学改革能达到“走近”教育而难以达到“走进”教育的目的,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就难见成效。因此在整个教学中,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和鼓励,避免走过场;需要教务部门的支持,防止班级规模过大;需要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理解,改革教育学的考试办法。
5.3教师必须在教学改革全程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意识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很容易被活跃的课堂气氛、华丽的PPT、多样的教学方法遮蔽教学目的,导致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杂乱无章之感。为此,教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意识,让学生不仅熟悉自己的各教学环节,懂得各环节之间的连贯性,而且指导树立清晰的教学目的意识,使各教学环节统一于教学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验行动的意义和价值。
5.4无痕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
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要取得成效,不仅任课教师要起示范作用,求取“身教重于言教”之功效,防止说一套做又是一套,而且需要师生在平等交流和彼此批判中达到视域融合和意义建构,防止单向说教和盲目灌输,使学生在理解教育的实然状态后主动寻求教育的应然状态,让教育自然传递科学之道和播撒人文之光。
总之,经过几轮的教学改革实践,相比以前,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生生互动与师生联系明显增多,学生的教育问题意识、教育反思意识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资源的拓展能力显著进步,学习教育学的兴趣更加浓厚,教育学网上评教的成绩有了大幅提升,对教师角色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期待。作为任课教师的笔者也强烈感受到了教育学的魅力和职业的幸福感,变得积极讨论教育学问题和主动分享教学感受了。不过,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还在起步阶段,还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持和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改革的路还任重道远。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