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现代教育技术渗透情感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5 14:24: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心理发育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将情感教育渗透于现代教育技术中,于无形中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产生积极而正确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情感教育;可行性

情感教育作为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关注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等要素。情感教育就是以重视人的情感培育为教育的切入口,关注情感在人的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并且运用情感机制和条件,寻找如何使情感品质支持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的发展。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情感教育的深度契合问题,帮助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确保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实现和发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渗透情感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已上升为国家意识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经济实用型终端平台系统和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国务院于1999年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组织全国一流水平的师资进行讲授,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2010年7月,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国家对教育技术的充分重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相整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战略,促进了政府、学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投入,为现代教育技术与情感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性支持。

2、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情感教育的实施平台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了有声、有色、有形的丰富生动的学习画面,有效地刺激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欲望。情感教育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平台,提供与他人交流的巨大便利,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问,为学生丰富知识、完善自身提供了可能,从而为情感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实施平台。

3、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投入逐步加强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类学校已经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引人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各类学校制定了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投入,如建立教育技术(网络)中心,积极建设数字校园、数字图书馆,鼓励教师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公开教学视频等。学校对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的投入,为开展情感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

4、现代信息技术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完全开放的、广阔而丰富的信息渠道,学生可以自由地获取任何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但网络是一个虚拟的、虚幻的世界,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愿望,在日常生活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压力和低约束的状态下得到宣泄,从而使道德自我约束力降低,道德行为失范,角色自我的迷失。互联网上的内容纷繁复杂,许多精神“洋”垃圾充斥其中,直接毒害着青年一代的思想,从而造成学生网上道德感的弱化,影响他们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容易形成人际交往障碍、孤独症、恋网成瘾症等网络综合征。现代信息技术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也为加强情感教育找到了现实依据。

二、现代教育技术渗透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托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会学、知学、乐学,在学习中促进心智的和谐发展,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不谋而合的。马克思认为,主观因素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达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只是人们全面发展的客观外在条件,人本身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品质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因为人的全面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根据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需要并提高和拓展自己的能力的过程。所以,在其现实性上,提高人的各种能力和素质才能为人未来的全面自由发展奠定基础,使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与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协调发展,真正实现物与人的和谐统一。

2、教育技术哲学

教育技术并不是一种目的和手段完全分离的事物,教育技术蕴含了有关社会文化、社会发展的多种因素。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拓展教与学的空间,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多方面的强大支持,优化教学过程并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同时,教育技术带来大量的信息,导致思考的空间变小,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技术哲学倡导把教育技术引向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

3、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形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层次来说,必须先满足基本需要,然后是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最后才能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和自由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向,寻找自己的学习资源,采取行动,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实现、自我评价的目的。

4、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因此,良好的、适当的学习动机会促进学习行为的改善,提高学习能力。海德指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外部环境,或者在于个人的内部。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都是个人内部原因,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任,他对成功的期望值就会很高,也就更加努力。现代教育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动机成为学习者寻找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的动力源。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保持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渗透情感教育的实现途径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1、更新教育观念

情感教育作为完整教育的重要部分,就其内涵而言,它不是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观念,旨在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便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既能为教育带来正价值,也可带来负价值。因此,教育者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对技术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判断偏向,摒弃“工具理性”,坚持教育技术的教育性原则,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加强教育技术领域的人文教育。

2、激发学习动机

罗杰斯认为,教学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促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丰富的学习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情感内容,恰当地运用投影、配乐、录像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们沉浸在美好的艺术享受中,以获得更大更好的教学效果。

3、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倡导和谐教育,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保证个人天赋才能的充分表现,使学习富有成效。大众传媒的大众参与性,使得大众在对信息进行意义解释和意义重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其传播的思想观念加入内化或强化。因此,需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不是课程,而是氛围;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不是简单的说教和灌输,而是感悟文化精神,淋浴文化传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通过文化素质教育,给学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能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养料,通过文化加深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使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帮助人超越其生物性存在,形成明确的精神价值导向,营造人的精神世界,使人从现实的物质利益及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具有个性、自主性、自律意识、批判精神的自由公民,使人不断地从既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超越各种给定品性,使教育过程成为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我创造的过程,使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构建、自我完善。

4、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斯卡特金首次提出了“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原则”,强调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调控自如的优势,将语言文字转化成形象化的、直观化的、具体化的教学内容,绘声绘色地提供给学生,促使学生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教师在讲授传统篇目《祝福》过程中,可以把祥林嫂的四次眼睛或者说外貌的变化,用画面再现出来,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自己对祥林嫂这么大的变化的感受,并探讨形成这样一种改变的可能原因。此时,学生在心中已经有了最初的关于本课的一种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他们进一步学习本课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配以重点内容的呈现和深情的朗读、恰当的背景音乐,并且此时穿插祥林嫂的“我真傻”的话外音以及众人冷漠的表情,为本文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认识到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再放映电影《祝福》,让学生比较阅读文本和影视文学的差异,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比较阅读能力。

5、更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关系到教学内容实现程度。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洛扎诺夫认为传统的教学低估了人的巨大潜力,忽视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暗示教学法就是利用人的可暗示性,重视教学环境的情感渲染,激发个人心理,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充分发展自我,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的统一,特别是充分调动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各种教育素材,运用图片、模型、电影、戏剧、游戏等直观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形象信息,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人,为学生提供规范的道德行为标准,以促使学生将认知转化为正确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规范的行为,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情感教育。情感是促使知识、认知转化为信念的催化剂,任何艺术都可以说是情感的艺术。在现代教学的各级材料中,无不渗透着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因而每位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释放出来,使学生树立起规范的道德准则。

【参考文献】

[1]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王海艳,邵喜武.现代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中学生情感的熏陶[J].现代情报,2006,(2):181-183.

[3] 高铁刚,乔立梅,李兆君.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价值体系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4):22-25.

[4] 李世改,李红梅.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哲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7,(3):22-25,39.

[5] 王海艳,部喜武.竞争与合作的支撑理论视域下的学生人际关系优化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08,(8):88-91.

[6] 严明,张晓书.情感教育:梳理与反思[J].教育探索,2005,(1):103-104.

[7] 张淑燕,赵继伦.和谐社会构建与情感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2—35.

[8] 朱孔军,李延保.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9):8-12.

推荐访问:可行性研究 渗透 现代教育技术 情感 教育

本文标题:现代教育技术渗透情感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25/27860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现代教育技术渗透情感教育的可行性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