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浅议创新教育下的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23-07-26 09:54: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它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作为与思维科学联系最密切的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张扬教师自我魅力,突破固有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个性是创新教育下语文教学的活力源泉。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设条件,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质疑问难,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 个性化 参与式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它能启发和激励人们去探索和创新。作为与思维科学联系最密切的语文学科,其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过程。因此,为使创新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张扬教师自我魅力,以创新精神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特色既是语文教师的个人特质,又是语文教师人格的外化。因此,只有发挥扬教师的自我魅力,以创新精神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感其言”,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乐于创新,敢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形成教学特色,进而激活学生,激活语文教学。

(一)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德国教育家戈特福里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展。”在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民主、平等、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正如《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宽松、温馨的教学气氛,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根除权威思想,创设自由表达空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论千百年来一直被教师所接受和遵循。可是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它逐渐显露出其狭隘性:过于强调师道尊严,过于强调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使学生不敢自由表达思想,不会积极自我展示,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根除权威思想,在课堂上用平等的身份去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创设自由表达思想的空间。对于文章的理解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需用课本或者教参的观点去强制学生记忆。

(三)破除教材束缚,践行开放性教学。

传统语文教学就是教师把目光囿于课堂教学上,并由此延伸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的四个“中心”说。虽然个中曾经有过一些改进,但并没有冲破“封闭”的局限,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面对新课标下新教材阅读量大大增加的现状,教师应践行开放性教学,即教学内容要有选择性地讲,只讲最需要讲的内容;有几个教学重点的课文,要慎重选择,挑选其中一个作为关键要点来组织教学,其他要点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解决;在完成教材所规定的内容的同时,要适当补充课外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更新教学观念,追求个性化教学。

一个教师如果只知照搬别人的模式,模仿别人的做法,只追求所谓的共性教学,那他的教学就不能注入自己的个性,就没有顽强的生命,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因此,教师应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乐于交流,追求个性化教学,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语言要体现独特性,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形成切合自身教学实际的个性特点,从而产生个性化教学的最大效益。

二、突破固有教学模式,以参与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一旦长久地固定下来,学生便会对其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不仅要有师生的双向交流,还要有生生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中达成共识,永葆学习的新鲜感,提高学习兴趣。

(一)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情境设计。

美国教育家特雷芬格认为:“人的创造性思维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在创造力的训练时,要同时考虑思维和情感两方面训练,而且要统一到教学中去。”很难想象如果一个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又怎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好奇心,发现问题,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探索、研究的情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电视台公开招聘一位导演,执导一部表现西部风情的专题片,你会怎样设计呢?问题出来后,很快就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想象空间。

现代心理学认为,想象力的有无及是否丰富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高低,因为想象力是开掘创新潜力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如教授《安塞腰鼓》时,我播放几段不同形式的腰鼓录像,并请学生以电视台长的身份点评。学生们在利用假设身份进行大胆想象、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充分体会了安塞腰鼓的粗犷、强悍、奔放与洒脱,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当前已进入以信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等辅助手段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学生可参与的环境,使学生独立思考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如在教授《爱莲说》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营造学习氛围,播放配有传统民乐的课文朗读及莲花录像,并要求学生绘制课文插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使他们逐渐走进周敦颐的内心世界,去接纳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君子气节,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四)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质疑精神。

质疑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通过质疑,可以有效地诱导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习时的愿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因,心灵的活力,如果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愿望,那么学校里将不会再有一个平庸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由教师向学生提问,并使学生认识到提问的意义和方法;接着,鼓励和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如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如著名教师钱梦龙先生在给学生讲解《论雷峰塔的倒掉》时,提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自己先提出问题。结果,学生提了一百多个问题。钱老师又从其中精选三十几个问题作为课上的问题加以解决。这样一来,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引导学生解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中心开拓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无论是缺乏独立性、自主性,还是缺乏创造性,都是缺乏个性的表现。因此,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教育。

(一)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的个体。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课后及时总结、复习与巩固。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我要求学生每节新课之前,认真完成这样几个任务:

1.按顺序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边阅读边在书上标注生字、生词以及成语、佳句,并整理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3.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生字及生词问题;

4.分析课文的段落层次,并用简练的话概括段落大意;

5.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以及中心思想;

6.写出读后的感受,允许畅所欲言;

7.写出关于文章的疑难问题。

有了这样的准备,教学就省去了学习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繁琐工序,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探讨疑难问题及交流感受。久而久之,学生便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研究探讨问题,从而很好地发展了他们学习的主体性。

(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具有批判的意识和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不满足于已有结论,不相信唯一准确的解释,不迷信权威的仲裁,不屈服于任何存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这可以通过激烈的课堂讨论来实现。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各种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辩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勇于突破课本以及教参的束缚,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看法。

如在学习《爱莲说》一课时,有些同学认为作者最后的感叹“噫”课本上的注音为第一声,不能很好地表达感叹效果,从而大胆地把它改为第四声,并翻阅以往的教材及一些参考书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受到大多数同学的肯定和赞同。

又如在学习《周处》一课时,有些学生对于“自吴寻二陆”中的“自”一字无法理解。他们提出在古文中“自”本是“由、从”的意思,而“平原、清河”本又在吴地之中,“自”一词在句中无从解释。他们翻阅大量资料后,一致认为把“自”改为“入”会更符合文义。

正是学生们这种勇于打破已有结论的批判意识和精神,使他们在学习中对于各种答案,解释不盲从,而是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检验,从而很好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展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切民族进步的灵魂。面对鲜活的生命,需要教师去点拨,去激励,去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的思维在自由、民主、开放的氛围中纵横驰骋,个性和创造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董国华,傅鸣.创新学习实践与探索[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杨艳雄.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集萃[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0.

[5]张瑾琳.创新教育时代语文教育的四个转变[J].语文教学通讯,2000.

[6]袁建中.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亟待研究的课题[J].语文教学通讯,2000.

推荐访问:语文教学 创新 教育

本文标题:浅议创新教育下的语文教学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26/27882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议创新教育下的语文教学》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