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今夜暴风登陆

发布时间:2023-07-26 16:12:02 | 来源:网友投稿

冷战期间,拥有北方、波罗的海、黑海和太平洋四大舰队以及地中海、印度洋和南海三支分舰队的前苏联海军,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海军抗衡。为此,美国海军建造了数量众多的重型航母,并相继装备了“提康德罗加”级和“阿利·伯克”级巡洋舰,以加强舰队区域防空作战能力。可以说上世纪后半叶的美国海军战略和武备发展规划都是根据强大的前苏联海军制定和实施的。但前苏联解体后,一个强大的对手突然消失了,爆发大规模海上战役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就意味着已经拥有绝对意义上制海权的美国海军战略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美军今后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局部地区冲突对美国利益构成的损害以及针对美国本土与海外盟国的恐怖袭击等。但随着美海外基地的减少,兵力前沿部署将逐步转变为兵力快速前沿投送,并迅速控制态势、对敌形成威慑。现代海军新型巡航导弹、舰载机甚至舰炮等武器装备已具有对敌方沿岸及陆地纵深1500公里范围内目标实施全维精确打击的能力,可使美国海军实施对陆作战、及时控制态势从而达成战略目的。基于这种认识,美国海军“由海向陆”的新战略便诞生了。

1992年9月,美海军部公布了全新的《由海向陆》白皮书,首次把支援近岸和陆上作战列为自己的首要任务。1994年,美国海军又发表了新的白皮书《前沿——由海向陆》,强调更为积极的“前沿存在”、“前沿部署”、“前沿作战”等新概念。从武器发展规划上看,尽管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海湾战争中美军都有重型战列舰提供对陆火力支援,甚至老当益壮的“依阿华”在海湾战争中发射了200余枚“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支援陆上作战,但都只是对冷战兵器的再利用,而没能在现代化战争中扮演主要角色。为了与海军新战略调整相适应,美军于20世纪末就开始了规划可执行新战略的、以对陆攻击作战为导向的新水面舰艇潜在价值的研究。

1994年9月,美国海军联合评估审查委员会通过了《21世纪水面作战舰艇(SC-21)任务需求方案》。次年1月,其概念开发和确定阶段任务获美国防部采购局批准。1995年,美国海军水面作战办公室实施了“SC-21力量与结构研究”计划,主要分析和评估在预算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实施采购战略以维护水面舰艇力量结构。根据这个研究报告诞生了两个装备投资计划:一是强调制海能力的“制海舰”;另一个是以大规模垂直巡航导弹发射系统(512个发射单元)进行前沿部署以满足战区内对陆持续威慑的需要、并在大规模冲突初期起到缓和该战区内美国海军力量不足作用的方案——这就是“武库舰”思想,也是DDG-1000驱逐舰方案的起源。

DDG-1000的由来和演进

在对SC-21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海军军费的减少,“可承受性”概念成为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强调新战舰应担负整个对陆攻击任务,并在有限开支内达成最佳性能的设计原则。1997年6月,以海上打击和远程精确火力支援为主要任务的DD-21对陆攻击驱逐舰概念诞生了。该舰预计将装备128套到256套垂直导弹发射单元和可发射精确制导弹药的155毫米火炮。1998年4月,美国海军成立了DD-21执行办公室,专门进行全系统开发计划的执行。参与该项目竞争的有两大集团,一是由通用动力巴斯钢铁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组成的“蓝色小组”,一个是由英格尔斯造船公司、雷声公司和波音公司联合组成的“金色小组”。2001年初,两个小组的设计方案都相继公布。两者设计的DD-21对陆攻击驱逐舰都具有超强的对陆攻击火力和较现役驱逐舰更佳的隐身性能,从而被美国海军寄以厚望。当时的克林顿政府将DD-21命名为“朱姆沃尔特”(Zumwalt),并计划于当年4月宣布中标方案,2005年投入建造。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布什政府上台后,开始积极推动美军转型,对克林顿时期的武器装备采购计划实施了全面审查。占据6.5亿美元的DD-21项目首当其冲,预算被急遽削减至1.5亿美元。于是,原定的开发计划被暂时搁置。究其原因,DD-21项目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它耗资巨大、开发进展缓慢的弊病早就引起美国国会的不满。更重要的是,强调单一对陆攻击作战任务的DD-21,其技术和设计能力不足以满足多种海战任务的需求,而且技术上也没有突破性进展。这就和先前仅强调超群打击能力而忽视探测能力的“武库舰”概念相差不大,和强调多用途以及可承受性的武器发展趋势显得有些背道而驰

不过,DD-21项目的挫折并非无可挽回。2001年11月,美国海军经国防部批准,将DD-21更名为DD(X)对陆攻击驱逐舰族,保留了该方案中全电力推进、制导火炮、隐身能力以及数据传输能力上的优点,又注重多用途能力的设计,力求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未来海陆联合作战能力,同时达到较高的效费比水平。这次的方案修订赢得了国防部的支持,DD(X)项目后来被确定由“金色小组”中收购了英格尔斯造船公司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负责全局研发工作。巴斯钢铁公司作为承包商之一也参与其中,开始进行DD(X)驱逐舰的系统设计、舰载主要分系统的设计建造和测试。美国海军将其命名为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用于替换现役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

2006年10月,美国海军获得了用于采购两艘DDG-1000驱逐舰的25.68亿美元的经费。2007年6月再获1.9亿美元的物料与设备采购经费。2007年8月,DDG-1000的综合电力系统(IPS)进入测试阶段。目前,美国海军和工业界正在讨论将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建造从诺斯罗普·格鲁曼下属的英格尔斯船厂转移到通用动力公司的巴斯钢铁造船厂,但建造合同还未签发,相关细节也还未公布。美国海军希望首舰能在2007年开工建造,2012年交付服役。从2008年开始,水面舰艇的生产就转到DDG-1000型舰艇,2010年后每年建造2艘。

DDG-1000驱逐舰排水量14560吨,全舰长197米,吃水9米,艇员142人。该舰采用78MW全电推进,最大航速达30节。舰上采用S/X双波段多功能雷达(DBR)、综合水下作战系统(IUSW)、综合火力压制系统(AFSS)以及全舰综合计算系统(TSCE)。武器装备包括可发射远程对陆攻击弹药(LRLAP)的155毫米先进舰炮系统(AGS)、分布在甲板外围的垂直导弹发射单元(AVLS)以及57毫米近防炮,同时还可搭载2架MH-60R多用途直升机。舰上还预留了反鱼雷和反恐作战武器平台的空间。

DDG-1000驱逐舰项目的脱颖而出绝非偶然,更不是一种折衷的产物。DDG-1000的设计思想起源于武库舰,但从概念上讲比武库舰走的更远。从武库舰到DD-21再到DDG-1000的发展轨迹充分证明了“需求牵引,技术推动”的武器发展原则。“武库舰”思想最终被抛弃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它既缺乏战术意义也不存在技术先进性。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法国人在媒体上提出“打击者”舰的设想,但“武库舰”的模块化导弹发射单元只是现有技术的堆砌,打击能力的优势也完全可以用多艘战舰来等同,而取消海空探测系统所节约的成本也完全不值一提。DD-21的设计思想则与传统战舰更为接近,在具有“武库舰”模块化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保持“武库舰”打击能力(250枚导弹和3000枚制导炮弹)的同时,还具备更灵活的海陆攻击能力。对陆攻击战舰发展到DDG-1000时,更是将速射舰炮、射程可达400公里的制导炮弹、全电力推进系统等先进技术进一步发扬,努力体现对陆攻击的持续性、猛烈性和精确性特点。所以,DDG-1000驱逐舰虽然垂直发射导弹的数量减少为80枚,制导炮弹的数量也降为1500发,但先进弹药技术带来的反装甲子弹药的采用仍然确保了足够的对陆打击能力,同时成本较低。而且DDG-1000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相比同类战舰可提高30%以上,因而更具发展必要,并已初具雏形。

来自欧洲的对陆攻击战舰——F125

和美军一样,冷战结束后的德国海军也面临着战略和武器装备发展上的调整。冷战期间,受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德国海军的主要任务仅限于国内防御及协助北约国家保卫北大西洋至波罗的海的海上航线。1994年7月,德国通过了允许向海外派兵的法案,德国海军的任务范围有了极大拓展。除了确保国家和盟国的防务外,当今德国海军还将加强对全球危机进行管理和控制、在国家及联盟安全利益所需要的任何地方进行快速部署以及对联合国、欧盟及其他的国际人道主义行动实施快反行动的能力。显然,面向21世纪的德国海军将是一支实力均衡的区域性国际型海军。从上世纪末开始,德国海军就开展了一系列装备发展计划,以推动德国海军质量建设的进程。

尽管在国际社会地位和海军发展战略上存在诸多不同,但身处欧洲的德国海军与美国海军在重视海军对陆作战、战舰多用途性设计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未来的德国海军水面舰艇除了参与海上常规行动之外,还将防御不对称威胁、为部队向岸上提供火力支援、支持特种部队以及掩护撤退行动。尤其是在1999年美国海军“科尔”号导弹驱逐舰遭到恐怖组织袭击后,德国海军同样强调未来战舰完善的攻击防御技术手段和先进的探测、监控和预警能力,形成多样化作战能力。

1999年,F124型“萨克森”级护卫舰开工建造不久,德国海军就提出了由参与“萨克森”级开发的多家厂商联合研制全新概念的后续舰F125型的计划,从而弥补强调防空和反导的F124型舰在未来水面对陆攻击和多功能作战能力上的不足。2000年底,德国海军和国防技术采购联邦办公室进行了F125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2002年完成了技战术需求文件,规定了新舰的主要任务,2004年发布了建造合同计划征求书。2006年10月,德国国防部在《白皮书2006——德国的安全政策与德国国防军的未来》一书中再次强调:“重点发展F125型护卫舰,满足长时间‘稳定和平’作战的需要”。未来的F125舰将执行防空、反舰、反潜、对陆火力支援、战区弹道导弹防御以及维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支持多国联合行动等多种任务。因此,F125型不是之前的F122到F124型的改进型或后续型,而是一种全新设计的、满足当前及未来若干年海上威胁环境需求的多用途导弹护卫舰。作为F125型的概念舰,德国海军已批准FDZ-2020项目(FDZ即“未来护卫舰”),并仿照美国DD(X)舰开发一个从小型护卫艇到6000吨级舰队防空护卫舰的完整战舰族。参与该舰项目开发的企业包括著名的HDW船厂、西门子公司、斯科特公司以及MTU公司等在内的9家德国企业。德国海军对该项目也给予了极大支持,在2007年之前投资3.37亿欧元用于研发。2007年6月,德国联邦议会采购委员会批准建造4艘F125型舰的合同,计划2013年建成服役。

F125型护卫舰采用单体船布局,船体结构为全通甲板,对重要部分实施了装甲防护。舰上按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安装了装卸和运输平台模块、可扩展的海上野战医院模块以及新的训练功能模块等。同时还采用了全新的全舰网络技术(如多功能服务甲板网络)。从该舰最初的武器装备设想上看,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由德国陆军著名的PzH-2000自行火炮改装而来的155毫米榴弹舰炮(德国海军曾在F124型护卫舰上安装过PzH-2000自行火炮的炮塔进行发射试验),搭配先进的火控系统,确保这种来源于陆军的火炮在海上运动环境中的精确射击能力。其他武器还包括1个海军型多管火箭炮发射系统(GMLRS)、2套“拉姆”防空导弹系统、轻型舰炮系统(MLG)、“鱼叉”反舰导弹以及2架MH50型直升机,导弹可由舰首和上层建筑后方的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发射。但是,由于155毫米舰炮和GMLRS的研制难度较大,德国海军最终放弃了上述两个武器系统。作为替代方案,修改后的F125型护卫舰将装备美制“战斧”巡航导弹和意大利“奥托·布雷达”127毫米舰炮。前者用于远程对陆攻击,后者负责近程对陆攻击。

F125型护卫舰上还装有多功能相控阵雷达、S模式敌我识别系统、光电跟踪系统,红外/电视监视设备、EloUM雷达、多功能声纳和导航雷达、激光告警装置以及EloUM通信情报系统。动力方面采用“柴电燃气联合动力装置”(CODLAG)。可见,F125舰的单舰技术性能特点是较为突出的,而未来该舰在海上编队中的协同作战能力如何还有待进一步关注。

如果F125舰能够顺利建成服役,未来德国海军主力战舰将在全电推进、隐身技术、集成天线以及先进信息战系统等诸多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美国独揽新概念水面舰艇局面,对未来全球舰艇市场形成有力冲击。众所周知,德国海军近年在研制小型护卫舰上成效卓著,其目的就是建设一支可快速部署、灵活使用、可独立完成各种作战任务的高效率海军。而这也正与包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在内的欧洲国家海军适应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当然,美军DDG-1000和德国F125也绝非世上独有的、以对陆攻击能力为主的战舰。在2006年欧洲海军展中,欧洲海上防务集团法国舰艇建造局(DCN)就推出了一款名为“Swordship”的多功能概念舰设计。该舰融合了未来数十年可能成为全球舰艇设计主流的先进技术特征,其中包括三体舰身、全电力推进系统/喷水推进系统和高度隐身设计等。“Swordship”排水量约5300吨,航速可达30节,采用与美国DDG-1000驱逐舰类似的一体化多频谱桅杆系统和相控阵雷达。舰上除装有可发射防空和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垂直导弹发射系统外,还包括舰首一门隐身设计的155毫米对陆攻击舰炮。该舰还参加了2007年5月的亚洲国际海上防御展(IMDEX ASIA 2007),引起了一些亚洲国家的广泛关注。

欧美两型战舰的综合分析

稍加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美国海军的DDG-1000和德国海军的F125舰虽然同样是发展对陆攻击舰趋势下的产物,但仍存在诸多不同。从外形上看,二者同样采用小雷达截面、内倾式上层建筑以及内置有集成式孔径天线的全封闭式桅杆的外观设计,但F125的排水量更小(5500吨)、舰体更低、更能有效减少舰体的雷达截面积从而提高隐身性能。与DDG-1000的全电推进不同,F125采用的是柴电燃气联合推进,可见其更多考虑的是提高动力性能和经济性。从作战武器来看,同样装备大口径舰炮,但DDG-1000使用的GPS制导远程对陆攻击制导弹药(LRLAP)打击精度更高。另一方面,F125舰的打击手段显得更为丰富多样,综合利用多功能雷达、声呐、水下航行器、红外摄像预警系统以及光电监控设备,可及时防御和打击潜在的恐怖袭击活动,如使用27毫米轻型舰炮、12.7毫米机枪甚至高压水枪和强光灯等。F125舰甚至在设计中预留了可容纳50名特种兵特种部队作战模块,并配备了相对独立的作战室、计划室及武器弹药储藏室,还可以搭载4艘快艇,使特种部队能迅速前往作战地点。可见,F125舰较DDG-1000更具作战灵活性,后者则更适合持续、高烈度和精确打击的战役模式。从作战样式上看,两者又具备较为一致的特点——作为担负海军海上火力支援和对陆攻击作战任务的驱逐舰,DDG-1000将与担负战区弹道导弹防御任务的未来巡洋舰CG(X)和近来已下水的多任务濒海作战舰LCS形成舰族搭配使用。同样,F125舰将与该级舰族中的护卫舰、驱逐舰一同,形成多用途性以及不同层次的防空能力,构成海上区域性协同作战能力,参与长期的中等规模、低强度联合作战。

那么,在注重对陆攻击能力的新舰开发浪潮下的各国海军,面对这两型特点各有不同的舰型时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除了对上述作战特点差异的考虑外,开发建造成本恐怕是最重要的因素。美国海军DDG-1000的单舰成本已由较早前的10亿美元急遽上升到目前的32亿美元,相比之下F125舰的成本还不到8亿美元。即便如此,面对日益紧张的财政预算,德国政府仍然缩减了F125舰的采购数量。

对于我国海军的启示

看到这里,读者们可能会联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海军是否有发展对陆攻击舰的必要。着眼于目前和未来我国周边局势的发展状况,东北部海域、东南部海域以及南海都是矛盾集中的热点。尽管我军陆基战术导弹、巡航导弹以及陆基战机射程基本可覆盖上述区域,但近海攻击、远洋防卫的作战思想仍是我海军战略发展的思路,对近海岛礁和岸上重要目标的控制和打击能力仍不可或缺。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具备强大对陆攻击能力的战舰同样大有可为。

目前,我国海军对陆攻击和火力支援能力还有很大不足,缺乏能够对陆上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弹药,只有舰炮能在一定程度上达成目的,但在射程、精度和威力上的缺口很大。特别是在敌岸基反舰导弹的威胁下,单凭大中口径舰炮很难有所作为。而从美军DDG-1000和德国F125舰的发展历程上,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首先,对于近海作战环境而言,单独开发一种类似DDG-1000的大型专用对陆攻击舰的做法显然不可取。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利用现有新型驱逐舰或护卫舰的舰体,通过对现有舰炮和炮弹进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改进以及对现有反舰导弹发展对陆攻击型号的方式,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在后续新舰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同样能对我国海军舰艇较为薄弱的对陆攻击能力形成有力补充,而且代价较小、进程更为快捷。其次,对舰艇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海上防空系统和隐身技术的发展仍应予以重视。从这点意义上看,发展类似F125这样的多用途战舰是较为现实的。这不仅有利于海军舰艇拥有防空、反导、反潜、攻陆等多样化作战能力,又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海军看空军,空军看二炮”的尴尬局面。最后,DDG-1000和F125舰的模块化设计思想是值得长期借鉴的。在对现有主战舰艇、两栖登陆舰艇甚至用于渡海的民用船只改造过程中,可研制通用化、方便安装拆卸的火力模块,做到身管火炮、多管火箭炮、迫击炮、巡航导弹以及各种导弹在不同舰型上的多样化灵活配置。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海军战略思想和作战装备发展都经历了很大变化,未来各国海军将由单一海上作战任务向国家海上力量综合体现方向实现转型,而新时期我国海军也正以求真务实为基本原则坚持全面发展。我海军舰艇对陆攻击能力的加强,将极大丰富我军打击分裂敌对势力的手段和能力,在未来海战战场上夺得先机。

(编辑/笔啸)

推荐访问:暴风 今夜 登陆

本文标题:今夜暴风登陆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26/27901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今夜暴风登陆》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