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藏族一家人,20年为濒危动物打造生命家园

发布时间:2023-07-28 17:48:02 | 来源:网友投稿

他让2000亩荒漠化的湿地,恢复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成为黑颈鹤、斑头雁等大批珍贵鸟类的栖息地;他救活了10只比大熊猫还珍稀的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甚至专门建起救助站,还想给其改名为中华对角羚;2013年秋天,法国人布朗专门为他拍了一部名为《湖神》的纪录片,近日在欧美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

找回野生动物在门前奔跑的家

藏族汉子南加说,他走上这条环保路是源于“心疼”,心疼青海湖的湖水被人类制造的文明垃圾污染,心疼它周边的草场不再茂盛,心疼普氏原羚跃不过去那高高的网围栏。

今年49岁的他,体格健硕,但双腿因曾坠马稍显不便。南加住在青海省共和县倒淌河镇梅雅村,离青海湖东岸7公里的草原上。他原是一家种羊场的工人,羊场倒闭之后又恢复了牧民身份。

后来聪明的南加又成了一名商人,他经营过珊瑚、玛瑙和名贵种药材等,一下赚了很多钱。可那时候他的心却不安定了,因为家的感觉没了——那个听得见鸟叫,看得见野生动物在门前奔跑的草原的家没了。

南加家边有块湿地“小泊湖”。这里满地鲜花、草地葱郁、物种丰富,是黑颈鹤的栖息地。景色特别美丽,就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我小的时候,那里是整个青海湖地区青草最早长出来的地方,那个地方的各种珍贵鸟类特别多,还有108个泉眼。”南加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青海湖号称中国最美湖泊,一向有着“高原明珠”的美誉,然而上世纪90年代,这里的旅游渐渐火爆起来,缺少环境保护意识的游客,离去后留下了满地的酒瓶、食物残渣、饮料瓶等。这些垃圾污染了环境,堵上了泉眼。再加上过度开发和放牧,很多泉水干涸,湖小了,草原和湿地一点一点变成荒漠。珍稀野生动物在减少,垃圾逐渐包围了青海湖,并逐日威胁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灵。

南加说他的环保梦是从捡拾青海湖的垃圾开始的。看着这些害人的东西越来越多,南加有点坐不住了,他决定让自己的心里好受一点——打扫一下湖边。

刚开始捡垃圾的时候,他整天就拿个蛇皮袋子满湖边地转悠,很多认识南加的人都说他的脑子病了、有问题了。他们不理解南加整天一袋子一袋子往家里拿垃圾是为了什么!知道其意图的朋友也劝他,垃圾是捡不完的,况且也没有任何人给你一分钱的报酬。

可南加我行我素,他的感觉是只要捡一点,就会少一点!后来垃圾捡得越来越多,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于是就把这些垃圾埋在一个草稍微少一点的地方。可是第二年南加发现,自己埋垃圾的地方草长得更少了,他知道这个办法不好。于是,又用火烧这些垃圾。后来又有人对他说,烧垃圾也是一种污染,而且塑料对土壤的危害很大,他一下子又不知所措了。“再后来,为了环保我就租车将捡拾的垃圾拉到西海镇、倒淌河等地的垃圾场,这才放下心来。”

几年后,南加家边上的这眼泉水又开始流淌起来。旁边的湿地已经恢复到了历史最好水平,这是一个比他老得多的牧民告诉他的。南加的湿地里草样丰富,长势良好。黄头鹡鸰、普通燕鸥、渔鸥等时常光顾。南加每年都会买一大批河柳,种到湿地里,让它们慢慢生长起来。

拯救比大熊猫都珍稀的普氏原羚

“一个5岁的藏族男孩手里拿着一袋刚炒熟的大豆,兴冲冲地跑进屋子。床上站着一只年幼的普氏原羚。小男孩跳上床,幼羚早已迫不及待,把小桌子上的碗顶得‘叮咚’直转,‘别急果周,跟八戒一样’,小男孩边说边用双手从袋子里捧出一大把豆子放到果周面前的碗里,‘快吃,多吃点你的角就长出来了。’”这个画面是2010年南加用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赠送的DV,自己拍摄下来的,这部纪录片的名字为《兄弟》。

画面中的小男孩是南加的儿子桑杰。而被叫做果周的幼羚是南加 2009 年救助的一只普氏原羚,它出生的时候妈妈就被狼吃了。

说起普氏原羚,南加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普氏原羚是青海草原的精灵,在南加小的时候,它的数量还有很多,那时,经常可以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地在草原上奔跑。但是后来随着人们疯狂捕猎,数量急剧减少。到了1988年,世界上竟然仅存300多只。南加说他救助第一只普氏原羚是在2002年。那年5月,他骑着摩托车在草原上巡视的时候,偶然看见一只1岁左右大的普氏原羚被卡在了网围栏上,这只母羚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饿得连叫的声音都没有了。如果没有人发现,它的结局只有两种,或者被狼吃掉,或者被草原的风给风干。

“我赶紧把它卡在网围栏上的蹄子取出来,带回家去救助。刚回去的时候,普氏原羚不好养,我们想尽办法给它弄吃的,可它似乎不领情,不怎么吃,后来我又把它放在羊群里,没想到这只幼羚竟然像小羊羔一样吃起了母羊的奶,它活了。”小普氏原羚完全恢复后,南加和朋友又将其送回了它的种群。十多年来,南加一家共救护了10只受伤的普氏原羚和3只藏羚羊。这个成绩让他很自豪。可让南加更自豪的,还是在纪录片《兄弟》出现的果周。南加说,“果周是和我儿子桑杰一起长大的,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过去南加巡护草原,救护别的小普氏原羚倒也简单,就是将它们带回去,让山羊喂。它们一般很快会把山羊当成妈妈,晚上在家跟着吃奶和休息,白天跟着出去吃草,长大野化后自然就会回到自己种群。可是果周很不幸,它被救出来的时候刚好是 7 月份,山羊和绵羊的繁殖期已过,都处于断奶期,所以南加只好将它与当时 4 岁的儿子桑杰一起喂养。

为了养好这个小家伙,他的两个女儿班玛措、增毛才让和小儿子桑杰,更是每天争着给果周喂食,晚上抱着它睡觉。“至今小桑杰脸上还留有当时与果周同睡、被果周蹄子踢出的两块伤疤,鼻子上的一块伤疤特别明显,但他们一直感情很好,谁也离不开谁。”说到这只普氏原羚,南加的眼里、语气中全是父亲般的慈爱,“我们一直都把它当成家人”。

南加在环保方面的全身心投入,一直得到家人支持。如今,两个女儿都已长大,能帮爸爸打理各种事务,8岁的小儿子桑杰,则将草原上的小动物都当作家庭成员。跟南加巡护草原时,看到刚降生的小普氏原羚,桑杰会开心地大呼:“爸爸,你太伟大了!”看到人们拉起的铁丝网挂住普氏原羚导致其悲惨死去,桑杰会伤心地大哭。

2013年暑假,小桑杰被几个志愿者带到北京学习汉语去了,在南加看来多学点汉语多长点见识对孩子一定是有帮助的。南加的大女儿白玛措作为父亲的得力助手,跟着父亲学习普氏原羚的监测和拍照,同时也跟着经常来到湿地的一些老师学习专业知识,可以说现在这片湿地已经离不开白玛措了。

与此同时,在南加的努力下,二女儿增毛才让2014年中学毕业,之后有机会去畜牧学校学习兽医专业。“我很高兴自己子女的环保意识都比较高,我自己也是希望他们以后可以接我的班,一直保护着青海湖。”南加的老伴也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南加的环保事业,给志愿者们做饭,和南加一同守护这片湿地。“我的家人是我的第一批志愿者,现在想想以前那么苦也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恢复湿地,为野生动物打造美丽天堂

南加从1997年起开始尝试恢复青海湖边的湿地。环保事业范围扩大到治理沙丘。他说,治沙种草还是为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和鸟类。

那时,中国所有有草原的地方,都在推广“草畜双承包”。辽阔的草场,被一张张铁丝网隔断开来,防止别人家的牲畜跑进自家承包的草场。青海湖边的牧民们除了牛羊没有太多的谋生出路,如何让草场通过牛羊变成越来越多的钱,成了牧民最本能的追求。有的人家,1000亩草场养了三四百只羊。养的羊太多,草场就退化得厉害。草越来越少,越来越单一,沙子越来越多。

南加拉起铁丝网后做的事情令他的邻里们不解。他带着老婆孩子开始清理草场上的垃圾,再买来大型的水泵机,给草场浇水。水一寸一寸地浸润着干涸的土地。接下来,他要做的是治沙。

在南加眼里,治沙是一门学问,他摸索了14年。“第一年,我雇人把水泥柱、铁丝网搬到沙丘上,四周围起围栏。第二年买了最贵的草籽,靠人工刨地翻土埋种,投入8万元,结果草不是被牛羊吃掉,就是直接死掉。”最让他无奈的是有些人薄弱的生态意识,“总有人会把牛羊赶到刚长出草的沙地上,经过踩踏的植物很容易就死了。”

种树治沙进行得也很不顺利。“我花钱雇人来种树,但这就是几天的活,不是什么大工程,所以根本雇不到人。那时候,家里的孩子还小,也帮不上什么忙。”边做边摸索的南加,后来终于找到了有效的方法:从当地土生土长的植物中提取草籽,直接撒在沙地上,再请亲戚将自家的牛羊赶过来,靠牛羊脚力来回翻土,直接将草籽深埋,这样省钱省力,长出的草也不再脆弱;为防止牧民把牛羊赶进围栏,南加还在沙丘上挂起经幡。

“湿地和草原恢复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尽量控制牲畜的数量,同时,注意减少它们在一片草场待的时间。现在我的羊才90只左右,牛也只留下三四头用来挤奶。它们怎么吃,都不会对我的草场造成破坏。”只是,这样做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南加的家庭收入大大减少。

南加说,青海湖周边沙化面积已达18万亩,现在他治理的西玛拉登沙漠区的那2000亩地已经很有成绩了。有些地方的草已经长到了1米多高,有的长到了三四十厘米高,这些恢复了的生态已经显得生机勃勃。另外有4000多亩仍在治理中。南加还幽默地向记者解释说到:草高了,虫子就多了,虫子多了,鸟就来了,鸟来就有生气了嘛!

南加还兴奋地说,去年,80多岁的舅舅还到他治理的沙地上来过,老人家在这里听到了鸟叫声和虫鸣声,高兴地对南加说,他找到了小时候的感觉。老人家的话让南加立马热泪盈眶。

目前,南加家门口有个“普氏原羚救助站”,由18栋小房屋构成,南加就将救回来的羚羊放到救助站。并租下1000亩草场,成为它们怡然自乐的美丽家园。

“如果有一天这里看不到保护站和救助站,那也许会更好,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已经完全恢复了。”他幽默地说。

南加卖掉大部分用来谋生的牛羊,并在湿地周围设立围栏,购置发电机、抽水机,注入水源并放生幼鱼;为禁止牛羊进入,他每天绕着湿地巡护,且多次劝说和制止企图捕捉黑颈鹤的人。“湿地治理自己就花费了差不多 120 万,其他钱没有算过,自己当时没觉得累没觉得怕,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如今的小泊湖,从湿地的土壤、草的高度和密度来看,都已恢复到历史最佳水平。绿意葱葱的环境,也使得黑颈鹤和斑头雁等大批珍贵鸟类的保护,显得更加简单。

现在,南加数千亩水草丰美的湿地,已经成了普氏原羚、藏羚羊、狐狸、黑颈鹤、斑头雁等上百种野生动物和鸟类怡然自乐的王国。

2013年秋天,法国人布朗专门为他拍了一部名为《湖神》的纪录片,近日在欧美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南加希望青海湖边不仅会出现一大批保护环境的本地人士,而且会出现一大批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环保志愿者,希望这些人在回归城市生活中,依然会保持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不久前,南加获得了《时尚先生》杂志“先生力量年度公益人物奖”。颁奖活动在上海举行,面对现场几千名观众、各界人士,南加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从没想过自己能跟时尚这两个字扯上关系,没想到每天与羚羊和草场为伴,也能做成个‘先生力量公益人物’。希望我这点微薄的‘力量’,能给故乡的草原和羚羊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未经作者许可,严禁转载上网,违者必究。)

责编/昕莉

推荐访问:藏族 濒危 家人 动物 生命

本文标题:藏族一家人,20年为濒危动物打造生命家园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28/27977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藏族一家人,20年为濒危动物打造生命家园》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