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罗摩衍那》对傣泰罗摩故事影响的研究
摘要:《罗摩衍那》在印度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季羡林在《罗摩衍那初探》一书中所说:“在过去两千多年中,它被称为‘最初的诗’。无论是泰国的罗摩衍那文本故事《拉玛坚》,还是我国傣族的叙事长诗《兰嘎西贺》,两者都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有着亲缘关系。本文将从继承与模仿、变异与创新两个方面来探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对傣族《兰嘎西贺》与泰国的罗摩故事文本《拉玛坚》之泰国曼谷王朝一世王的剧本的影响。
关键词:罗摩衍那;文本;兰嘎西贺;拉玛坚
一、《罗摩衍那》傣泰版罗摩文本故事的介绍
我国云南省边疆的南部西南部泰国北部东北部南北直至全境,老挝北部直至全境、缅甸北部东郊,越南北部、西北部,印度北部,这一广大的地区,住着傣族系统的傣人、泰人、佬人、禅人、阿洪人,这些民族不论在古代或近代,彼此间都有亲戚关系。在傣族叙述长诗里最著名的就是“五大诗王”,即:《巴塔麻嘎捧尚罗》、《乌沙麻罗》、《粘巴西顿》、《兰嘎西贺》和《粘响》。其中,《兰嘎西贺》(直译为兰嘎地区的十头王)在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关系、基本结构和对后世的影响上,都与《罗摩衍那》如出一辙,可谓是《罗摩衍那》的“中国变体”。《兰嘎西贺》是目前翻译为汉文出版中最长的一部傣族叙事长诗,根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改编而成。其故事内容说的是长着十个头的勐兰嘎国王捧玛加荒淫无道,勐沓达腊塔王子召朗玛跟帕拉西学到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本领,并与美丽的楠西拉成婚,捧玛加非常嫉妒,便抢走了楠西拉。召朗玛在神猴的帮助下,经过十二年的战争,战胜了捧玛加及其妖兵,并救回了楠西拉。后来召朗玛对楠西拉心生疑虑,楠西拉逃入森林,在帕拉西的照料下生下了孩子。孩子长大后返回打败了神猴,召朗玛也认出是他自己的孩子,于是谋划接他们母子回宫全家团圆。
罗摩故事在泰国地区广为流传,《罗摩衍那》传入泰国后,一方面在民间广为流传,同时也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利用。泰国北部的皮迈石宫有着罗摩故事的石雕。泰国早期的罗摩传说大多与4—10世纪的堕罗钵底王国的古都罗斛城有关,堕罗钵底王国是孟人的国家,因此最早的口译文本可能是孟语言。10—11世纪时泰国中部阿逾陀耶古城曾是高棉艺术的一个中心,这时口传文本的流传很大程度上将使用高棉语。当时泰国尚未建国,它的中部和东部一带都隶属于高棉王国。阿育陀耶城恰恰就是以罗摩所在的印度城阿育陀这个名字所命名的。曼谷王朝以前的文学作品部分在1767年阿育陀耶城的被侵略中遭到破坏,仅仅只留下《罗摩颂》孔剧片段和罗摩故事有关的诗作。吞武里王朝建立之后的第三年,国王帕昭达信撰写了《罗摩颂》(音译《拉玛坚》)从此以后,这部《罗摩颂》便成了泰国文学作品、佛寺壁画、雕塑以及其他塑造艺术和表演艺术的重要题材。按创作和流传的时间顺序介绍泰国罗摩故事文本:《十车王教导罗摩》,《波林教导兄弟》,孔剧《罗摩颂》唱词,孔剧《罗摩颂》,抒情诗《别离悉多》,吞武里王的剧本《罗摩颂》,曼谷王朝一世王的《罗摩颂》剧本,曼谷王朝二世王《罗摩颂剧本》,《孔剧罗摩颂配唱词》,菩提寺石雕画《罗摩颂》配诗,曼谷玉佛寺壁画《罗摩颂》配画诗,泰国国家艺术厅版《孔剧罗摩颂》、《婆罗门修道仙人蚁垤的罗摩衍那》、《罗什与罗摩》、《罗摩本生》、《哈奴曼》、《婆罗迦》、《乌萨与巴罗》。现在流行的有八个本子,它们是:大城时期《拉玛坚》道白本、大城时期的戏剧本、吞武里王朝国王编写的诗歌剧本、曼谷王朝一世王的编写本、曼谷王朝二世王编写的剧本、曼谷王朝帕宗告国王的编写本、曼谷王朝帕蒙谷告国王编写的剧本和帕构佛寺写绘的诗画本。到了曼谷王朝处于极盛时代,大约在十八世纪前后,泰国曼谷王朝的奠基者拉玛一世皇,正式把印度著名史诗译为泰文。并在前三本基础上加以整理改编成了《拉玛坚》的编写本。而本文将选取泰国曼谷王朝一世王的剧本《罗摩颂》来做研究。
《拉玛坚》其故事内容说毗湿奴受湿婆之命下界降魔。农托被毗湿奴降服,心里有所不服,厌恨毗湿奴,后来经过周折,转世成为十首王。柯多仙人原是一国之君,放弃王位隐居森林,后因无子嗣继承王位,便迎娶妻子,且生下一女名叫萨瓦哈。后来其妻子又与因陀罗神有染,生下一子波林,与太阳神有染,生下一子须羯哩婆。柯多得知后大怒,诅咒二子变成猴子,放逐林中。神猴哈奴曼诞生后是由其舅父波林和须羯哩婆抚养。紧接着出现了阿迦般生子,并得王子:罗摩,是毗湿奴的再世;婆罗多,由毗湿奴的武器神盘拖出;羅什,由毗湿奴的宝座和法螺拖出,以及曼肚生下的女儿悉多。由于悉多被一罗刹骗走,罗摩和罗什在寻找悉多的路上结识了神猴哈奴曼和须羯哩婆。须羯哩婆和哈奴曼便协助罗摩和罗什救出悉多,罗摩与罗刹军展开大战,最后战胜了罗刹军,并救回悉多。因罗摩怀疑悉多的贞操,悉多被仙人收留,在森林里生下一子蒙固,后来罗摩在林中与悉多和儿子蒙固相认。罗摩悔过,但悉多不肯原谅,罗摩只好带走其子。后来回城,仍想念悉多,于是谋划把悉骗回,悉多得知此事后,一气之下投入地府,寄居在那伽龙王处。后来经过湿婆劝解,夫妻和好如初,返回阿育陀国。
二、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傣泰版罗摩文本故事演变的影响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我们从傣族长诗中所反映的农田耕种、水利灌溉和土地的分配等,可以窥探到当时傣族社会的发展状况。当时,傣族已经从采集狩猎转向农业定居,并以水稻种植为主业。并且长时期的保存了村社制度,这种自给自足的稳定的经济状况,为傣族叙事诗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岩峰在《贝叶寄语》说《兰嘎西贺》等叙事诗是傣族人民根据自己民族的社会生活而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不是佛教带来的精神麻醉药物。先流传民间,后被佛教徒收集整理进经书,从而有了“佛教的印记”。在《论<兰嘎西贺>与<罗摩衍那>》中也说:“傣族五大诗王之一的《兰嘎西贺》就是取材于(罗摩衍那》而又加以重新再创作的作品。”“两部长诗故事梗概基本相同”,“但《兰嘎西贺》不是《罗摩衍那》的缩写本或翻译本,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傣族人民结合自己的社会需要,加以重新构思,并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典型环境、语言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再创造,因而使它变成了一部独立完整的具有傣族特色的傣族叙事长诗。”李沉引用泰国学者的考证说《罗摩衍那》从印度最先传人爪哇、马来亚,后又传人柬埔寨、泰国、缅甸、菲律宾等国。13世纪前后传人泰国,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同时,还受到统治阶段的重视和利用,有着许多改写本,直至曼谷王朝奠基者拉玛一世(1782—1809年在位)时正式把《罗摩衍那》译为泰文,他本人则据民间作品及前人编写本整理改写出最为完整的《拉玛坚》。傣族的《兰嘎西贺》可能直接从印度和斯里兰卡传入。主要故事情节,和一些主要人物完全一致,与泰国的《拉玛坚》是姊妹篇,它们都是来源于印度的《罗摩衍那》。但这种来源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和专业的作家或艺术家们不断加以改造、创新形成的,因而使它不断完善,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王松认为,《兰嘎西贺》取材于《罗摩衍那》,但就诗的形式和篇幅看可说“改变”甚多,就结构看,有很大差异。潜明兹在试论傣族英雄史诗《兰嘎西贺》—兼论《兰嘎西贺》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关系一文中指出:从《兰嘎西贺》主要人物形象和主要故事情节看,跟《罗摩衍那》确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确有渊源关系,前者取材于后者,但二者间还有许多重大的区别。《兰嘎西贺》并不是《罗摩衍那》的简单的模仿或翻版,也不可能是流传过程中简单的变异,而是植根于傣族土壤上的艺术成果,是傣族人民在接受印度文化的过程中,受到发展,经过融合后的新的艺术创造。岩罕译的《小兰嘎》差别更大,并且指出《罗摩衍那》可能从两条路线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一是水路,经泰国传入西双版纳;二是陆路,从德宏地区传入。
综上所述,这些叙事长诗中都少不了一个佛教代表的帕拉西或是居住在森林的隐士,而他又总是代表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只有在他的帮助下,主人公方能战胜困境,并为故事画上完美的结局。
对于傣泰民族文学而言,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是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主要表现为:第一,南传上座部佛教不仅带来了新的、丰富的文学形式,其思想,为傣泰民族文学带来了创作源泉。南传上座部佛教是在反对印度原始多神的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兴起的。主张与人为善、讲慈悲、反映了一种众生平等的观念,因此得到广大社会中下层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伴随着傣泰民族的社会发展,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这些思想逐渐发展为傣泰社会的主导思想,并成为傣泰民族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第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播还促进了傣族和其他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傣泰民族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三、傣族《兰嘎西贺》与泰国罗摩文本故事《拉玛坚》的亲缘关系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傣族叙事长诗《兰嘎西贺》和泰国罗摩文本故事《拉玛坚》这三则故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王国祥先生形象地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比作傣族的叙事长诗《兰嘎西贺》故事的外婆,而泰国罗摩文本故事《拉玛坚》比作是《兰嘎西贺》的母亲。笔者认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无疑对东南亚各民族国家以及中国云南傣族地区的罗摩文本故事类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这些地区罗摩文本故事类型创作的源泉。泰国的罗摩故事《拉玛坚》与傣族的叙事长诗《兰嘎西贺》之间确实存在着这一事实上的影响。
首先,傣泰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先民在有史记载以来被称为“百越”,“百越”是我国古代东南和南部地区一个分布广泛的族群。傣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因其分布上所处的通内联外的特殊地理位置,与中原内地和东南亚国家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傣族与东南亚的泰族彼此一直是亲密的邻居,亲戚。在语言上看它们是亲属语言,也是同一语支的同一语族。傣泰民族因为地缘相近有着相似的语言和文化,但由于历史、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又有着各自的特点。
其次,傣泰民族从历史上看主要活动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这块区域属于热带气候,降水丰富,植被覆盖率高,有大片热带雨林。自然条件优越,人们生活生产对自然的依赖性很强,长期从事简单种植水稻、和豆类等作物,和捕猎为生。受较为容易取得生存资料的地理环境与落后的生产力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的村社长期存在。稻作文化和村社文化深深的影响着傣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虽然泰国的罗摩文本故事《拉玛坚》与傣族的叙事长诗《兰嘎西贺》故事情节的演变上有着亲缘关系,但泰国的《拉玛坚》故事却不是云南傣族地区《兰嘎西贺》诞生的唯一源泉。因为从时间上来说,早在泰国的罗摩文本故事《拉玛坚》定型之前,东南亚地區就已经流传着印度《罗摩衍那》故事类型。能明确的知道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故事已经在东南亚地区以佛典或民间文学的两种方式广为流传,而且这种经过东南亚化的转换文本是傣族地区《兰嘎西贺》故事形成的主要因素。
四、结语
《罗摩衍那》在印度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泰国的罗摩衍那文本故事《拉玛坚》,还是我国傣族的叙事长诗《兰嘎西贺》,两者都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有着亲缘关系。两者都对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有着继承模仿与变异创新,并且两者的故事情节演变有着亲缘关系。这也证实文艺作品的传播和影响是不受地理国界所限制的。尤其是比较出众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其故事情节中塑造了灵动鲜活的人物形象,编制了曲折生动的情节,故事连贯且带有悬念,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其次,在贝叶经书的基础上,由民间歌手们结合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改编,如傣族运用“章哈”唱版形式来宣传《兰嘎西贺》这部叙事长诗,使其在传播过程中成为了民间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公瑾,王峰.傣族宗教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曾明.印度神话故事[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
[3]高登智,尚仲豪(著).《兰嘎西贺》与中印文化交融;贝叶文化论[M].昆明:云南人出版社,1990.
[4]季羡林.《罗摩衍那》在中国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5]白子.从印度的《罗摩衍那》到泰国的《拉玛坚》和傣族的《拉戛西贺》[J].外国文学研究,1981 (04):43-47.
[6]岩温扁.略谈西双版纳傣族封建法律;贝叶文化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7]门薇薇.追寻《罗摩衍那》[J].世界文化,2014 (08):23-25.
[8]张玉安,裴晓睿(著).印度的罗摩故事与东南亚文学,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史诗《罗摩衍那》对傣泰罗摩故事影响的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