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贵州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探索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9 14:30:06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贵州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赋予了其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但“欠开发、欠发达”的基本省情使得贵州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制定激励措施和市场保障机制,促进其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生物质;生物质能源;农林废弃物;贵州

一、开发利用的内在动因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能源消耗量大幅度增加、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耗迅速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有鉴于此,缓解能源供求矛盾,寻求和开发新的清洁性替代能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应时而生。

生物质能是以各种生物质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存储在生物体中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主要包括各种活体植物、农林废弃物、有机废水和畜禽粪便等。在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低硫、低氮、生长快、CO2零排放等优点。现代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如沼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农作物秸秆气化等,无不是借助于热化学、生物化学等手段通过先进的转换技术,从生物质中生产出不同需求的固体、液体、气体等高品位的新能源。

贵州是“欠开发、欠发达”、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农业省份,同时也一个富煤、缺油、缺气的山区省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贵州省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贵州省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也是贵州省重要的能源资源及资源利用途径,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农业结构、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开发利用的资源基础

贵州省位于我国云贵高原东部,介于东经103º36´-109º35´,北纬24º37´-29º13´之间,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古代贵州地处较低纬度,受冰川的直接破坏小,成为北方植物躲避冰期的避难所,有大量孑遗植物;加之贵州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立体气候明显,水量充沛,境内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多样性的土壤特质等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因此贵州成为多种植物区地理成分汇聚地,物种资源丰富,有利于进行生物质能综合开发利用。

农业和林业是目前生物质能源最重要的两个原料来源。贵州雨、热、水、光基本同期的良好组合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不仅产量可观,品种也非常丰富。仅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就有近6000个品种。据调查,贵州省常用耕地面积2642万亩,每年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总量超过1600万吨,其中水稻558万吨、玉米638万吨、油菜籽180万吨、小麦50万吨、烟叶36万吨、薯类116万吨、豆类47万吨;可收集资源总量超过1300万吨,其中水稻428万吨、玉米517万吨、油菜籽158万吨、小麦27万吨、烟叶33万吨、薯类110万吨、豆类41万吨;可利用资源总量超过590万吨,其中水稻161万吨、玉米241万吨、油菜籽132万吨、小麦13万吨、烟叶30万吨、薯类3万吨、豆类12万吨。

在林业方面,贵州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着世界同纬度地区罕见的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等多种森林群落类型;既分布有热带、亚热带区系植被,又分布有暖温带和温带区系植被,垂直分布和地带性分布规律明显,因此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2011年贵州省森林面积(含灌木)10974.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3.8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1.53%,远远高于全国20.36%的平均水平。据初步估算,贵州省林木生物质总量超过3.33亿吨,可采伐更新的林木生物质总量可超过3300万吨以上。

三、开发利用的基本现状

2000年以来,贵州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积极推动生物质能源的发掘及技术研发工作,如今已在农村沼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能发电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农村推进沼气建设和节柴灶应用,清洁利用有机废弃物,将其转换为电力、燃气或固体成型燃料等清洁能源。“十五”期间贵州省新增农村沼气池64万口,“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建20万口,“十二五”期间再拟新增40万口以上;2007年贵州省启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截止2010年底,共完成200-300m3的常温发酵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272 个。

在生物液体燃料方面,根据《贵州省小油桐种植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规划》,将在15年内形成年产200万吨生物柴油的产业规模。2015年,建设生物柴油能源示范林10萬公顷,建成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加工示范厂;2020年,规划建设液体燃料能源林60万公顷,生物液体燃料产量达30万吨。

2005 年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来贵州投资修建生物质能电厂,开启了贵州生物质能发电的历史纪元。截止2011年,已在贵州投资100多亿元用于生物质发电,年发电量达30多亿度。“十二五”期间,凯迪公司拟投资406 亿元在贵州省29 个县建设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并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部投产运营。根据《贵州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生物质发电建设项目将在全省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县开展,规划建设总规模120万千瓦生物质直燃发电厂;配套建设有机肥厂100万吨/年;建设或合作经营能源林原料基地2000万亩。

四、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欠开发、欠发达”的是贵州的基本省情,同时也是制约贵州快速发展的瓶颈。目前,贵州省对农林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技术相对滞后,使用范围还不广泛,仅有少部分农业生物质资源被农户用于生产沼气作为燃料,其他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还比较少,林业“三剩物”的深加工利用等技术运用比较薄弱。截止2012年底,在贵州投资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只有武汉凯迪公司、北京金桐福公司、贵州江南航天公司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

贵州农作物秸秆基本上还是处于传统、粗放的使用方式,主要作为农家餐饮和取暖燃料、直接还田、禽畜垫料堆沤还田、禽畜饲料、菌类栽培用料等。在可收集的1300多万吨资源量中,约有一半被弃置于田间地头,或作为燃料烧掉,同时也给农村及林区的防火、环境等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经济果木林修枝、抚育管理产生大量的剩余物均废弃在果园,或焚烧,或任其自行腐烂;林业“三剩物”除部分作为农户燃料外,少有深加工利用,大部分被遗弃林中、山头,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给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带来压力。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贵州省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渐提高和有机生物肥的广泛运用,作为返田肥料等的利用逐年减少直至不用;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煤、气、电等,导致农作物及林业剩余物的废弃日益增多。如果这些宝贵的资源不能有效的加以利用,必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生物质能源产业是一种新型的跨部门、跨行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这一产业,不仅能够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还能够促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为此:(1)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有序开发;(2)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制定具体、可操作性的激励措施,在财政补贴、税收、土地、融资等政策上给予更多优惠;(3)加大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投入,用于生物质能源的规划、研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设备制造和改进等,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4)建立促进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市场保障机制,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和持续的市场拉动,充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得到更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國农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农业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1.

[2]中国农业经济研究院.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策法规汇编(第二版)[M].经济管理版社,2012.

[3]姜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发展研究[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4]李海滨.现代生物质能利用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5]穆献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与产业化研究[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6]王雅鹏.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探索性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童中平(1969-),男,湖南常德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研究。

刘岩岩(1983-),男,安徽阜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李华燊(1964-),男,江西遂川人,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

推荐访问:生物质能 贵州 开发利用 探索 研究

本文标题:贵州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探索性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29/28003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贵州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探索性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