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河北省桃生产周期波动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30 09:00:09 | 来源:网友投稿

总结整理得出,1980年、1985-2012年的总产量数据由《河北农村统计年鉴(1995-2013)》、《中国农业年鉴(1980~2013)》归纳总结得来[2,3],单位面积产量数据由公式“总产量/种植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整理而来(种植面积数据均来源于“河北省林业统计数据管理系统”)。

2 河北省桃生产波动的测定后果

2.1 河北省桃总产量波动测定

2.1.1 长期趋势分解 在Eviews6.0计量分析软件中进行H-P滤波分析,将1979-2013年间的河北省桃总产量数据分解为趋势分量和波动分量(图3)。

2.1.2 波动周期划分 根据图4中1979-2013年河北省桃总产量的波动分量情况,考虑到曲线的整体走势,使用“峰-峰”法进行周期划分[1](表1)。在近34年中,河北省桃总产量由一个波峰到达另一个波峰共经历了3个周期,平均每11.33年为一个周期,其中,周期最长的是1979-1994年第1个周期,最长周期为15年。3个周期的平均峰谷落差达138 675.2个波动分量,其中,波峰波谷落差最大的是1994-2004年第2个周期,最大落差为174 401.5个波动分量。

2.2 河北省桃单位面积产量波动测定

2.2.1 长期趋势分解 在Eviews6.0计量分析软件中进行H-P滤波分析,将1979-2013年34年间的河北省桃单位面积产量数据分解为趋势分量和波动分量(图5)。

2.2.2 波动周期划分 根据图6中1979-2013年河北省桃单产的波动分量情况,考虑到曲线的整体走势,使用“谷-谷”法进行周期划分[1],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在34年中,河北省桃单产由一个波峰到达另一个波峰共经历了3个周期,平均每11.33年为一个周期,其中,周期最长的是1989-2003年第2个周期,最长周期为14年。3个周期的平均峰谷落差达2.737 053个波动分量,其中,波峰波谷落差最大的是1989-2003年第2个周期,最大落差为3.981 847个波动分量。

2.3 模型结果

运用H-P滤波模型测定,得出河北省桃生产波动情况。总产的波动在1979-2013年间共经历了3个周期,平均波动周期为11.33年,最长周期为15年,平均峰谷落差为138 675.2个波动分量,最大落差为174 401.5个波动分量。单产的波动共经历了3个周期,平均波动周期为11.33年,最长周期为14年,平均峰谷落差为2.737 053个波动分量,最大落差为3.981 847个波动分量。

3 河北省桃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外部因素对河北省桃生产周期波动的影响

政策环境、市场价格、主栽品种的变化、栽培技术、自然条件等外部因素对河北省桃生产周期波动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外部因素通过作用于单产和种植面积两大内部因素,共同对生产周期的持续波动产生影响。

3.1.1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造成种植面积波动的最重要因素。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和2002年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启动,是造成种植面积在1988年、2004年形成两次明显波峰的最直接原因。2009年4月,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的正式落成,以及201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果品产业强省的意见”等政策的出台,对于2010-2013年全省桃产量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3.1.2 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也是影响种植面积的另一重要因素。1988年、2004年河北省两次桃树种植面积的扩大带来了产量的增加,而物流信息的相对滞后,导致鲜桃不能及时外运,加上加工能力的长期不足,形成两次全省范围内的价格最低谷,由于农民没有了收益的保障,造成桃树被大面积砍伐的后果。

3.1.3 主栽品种的变化 主栽品种的变化是单产波动的重要外部因素。目前,河北省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是“大久保”,占全省总栽种面积的40.57%,其次是“京玉”和“庆丰”2个品种,分别占全省总栽种面积的9.81%和5.04%。2010年前,河北省部分地区大面积种植外观优良但产量偏低的品种“大京红”,忽视桃果的产量与口感,造成2008-2010年总产量上升缓慢,近年来,河北省大力栽培并推广无需授粉的优良品种“大久保”,产量有了大幅的提升,总产量周期波动呈现出明显的反弹之势。

3.1.4 栽培技术 先进的栽培技术对降低成本、增加单产作用明显。比如在桃树的整形修剪方面,2010年前后,河北省引入了二主枝、四主枝“Y”字形整形修剪技术,使主干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省略了侧枝,既增加了桃树的种植密度,克服了之前杯状形、自然开心形树形死板、成型慢、早期产量低的缺点,又有利于机械化和标准化作业,单位面积减少了约1倍的用工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近年来全省桃单产与总产曲线的波动上升。

3.1.5 自然条件 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也是造成产量下降的外部因素。风灾和雹灾是造成桃产量大幅下降的主要灾害,在灾害严重的年份,河北省桃园绝收率平均高达90%以上,部分地区更是出现了“颗粒无收”的窘况,造成当年桃市场价格的剧烈抬升,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的稳定。桃蚜、桑白蚧、天牛等是危害桃树的常发性害虫,具有易附生、抗药性强的特点,受害严重的果树,树叶会失去光和作用,从而导致叶片提早脱落并严重影响果实发育,最终对产量造成“致命”的伤害。

3.2 内部因素对河北省桃生产周期波动的影响

总产量波动是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面积共同波动的产物。34年来,河北省桃单产的波动与总产的波动大体上呈正方向变动,但是,河北省桃生产总产与单产波动分量曲线走势并不完全一致(图4、图6),再加上种植面积呈现出先增后降的“倒V形”走势(图2),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河北省桃总产量上下震荡的波动分量。

3.2.1 “路径依赖”效应 从桃本身的属性来说,桃属于多年生木本果树,不同于马铃薯、西红柿等一年生作物,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一般2~3年才能取得收益,并且成年后的挂果期也较长。河北省是桃生产大省,果农种植桃树的习惯由来已久,已经对桃树种植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效应。

3.2.2 单位面积产量 单位面积产量是影响产量的核心因素。在短期内,河北省桃种植面积的总量基本固定,单位面积产量就成为总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不同栽培品种、生产技术等都会造成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动,此种变动又影响了总产量的波动。

3.2.3 种植面积 种植面积是影响产量波动的重要内部因素。在短期内,河北省桃种植面积的总量基本固定,但从长期来看,全省的桃种植面积与农民的种植意愿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农民的种植意愿在一定程度上易受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3.3 内部传导与外部冲击效应的计量分析

3.3.1 对河北省桃总产量的波动分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在循环变量经过了时间趋势分量的分离后,还要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是否平稳决定下一步的措施:如果循环变量不是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则说明经分离后的循环分量仍含有确定趋势分量的成分,需继续对其进行分离;如果循环变量是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则说明循环分量已经没有可以分离的趋势成分,可以准确反映生产系统中内部传导机制与外部冲击机制所带来的波动[4]。

根据上述原理,对经H-P滤波模型分离出的河北省桃总产量的波动分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总产量的波动分量已经是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内部传导与外部冲击模型的分析[5]。

3.3.2 对河北省桃总产量的波动分量进行AR模型估计 河北省桃总产量的波动分量(以Tt表示)的二阶自回归方程如下:

Tt=0.77Tt-1-0.23Tt-2

(4.37) (-1.32)

R2=0.42 D.W.=2.08

由于方程的可决系数(回归平方和占离差平方和的比率)为0.42,说明河北省桃生产系统的内部传导机制对总产量波动的影响程度为42%,则外部冲击机制对总产量波动的影响程度为58%。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本文运用H-P滤波模型,分析了1979-2013年河北省桃总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的周期性波动特征。进一步运用AR模型,分析了河北省桃生产波动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

1)1979-2013年河北省桃总产的波动共经历了3个周期,单产的波动共经历了3个周期。波动周期较长,34年间,总产平均波动周期为11.33年,最长周期为15年;单产平均波动周期为11.33年,最长周期为14年,均属于长周期。波动幅度较大,34年间,总产平均峰谷落差为138 675.2个波动分量,最大落差为174 401.5个波动分量;单产平均峰谷落差为2.737 053个波动分量,最大落差为3.981 847个波动分量,波动均较为剧烈,这说明河北省桃产量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状况。

2)在河北省桃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中,政策环境、市场价格、主栽品种的变化、栽培技术、自然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力占58%,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面积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力占42%,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对河北省桃生产的影响比例接近于6∶4,外部因素的影响力略大于内部因素。

4.2 对策建议

为减少河北省桃生产波动,稳定产业收入,保障河北省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相比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对河北省桃生产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集中力量处理好政策环境、市场价格、主栽品种的变化、栽培技术、自然条件等外部因素是减少河北省桃生产波动,促进河北省桃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

1)加大政府扶持。将“政策扶持”落实为“资金扶持”,加大财政资金对省内知名品牌的扶持力度,建立桃果发展专项基金,吸引银行及金融机构对桃产业的专项贷款资金。强化果农技术培训,在每个桃果种植村选派2~3名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要经过严格选拔,实行“竞聘上岗,择优录用”制度[6]),对果农进行长期指导与定期培训,尽快在全省范围内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2)稳定市场价格。降低桃从田间到餐桌的各项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如减少生产税费、农资、农药等生产费用的支出;降低销售成本,减免农产品批发市场土地税、房产税等销售支出;降低流通成本,降低油费、运费,实现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完善市场信息平台,准确及时地实现果农生产信息与市场需求信息的对接,实现桃种植业与加工企业、仓储企业的对接,合理引导生产、消费和流通。

3)优化品种结构。黄肉桃果实偏小、肉质偏硬,市场认知度不高,在河北省只占桃总栽培面积的2%~3%,但纵观世界桃产业强国(如美国等),黄肉桃种植比例高达90%。黄肉桃可用于发展桃品深加工与出口国外市场,近年来,由于国内消费者对鲜桃口感要求的转变,在北京、上海等市场上销售量逐年上升,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建立黄肉桃生产加工基地,加强优质黄肉桃的品种选育,是优化河北省桃品种结构的重要途径。

4)升级栽培技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简单高效”的栽培技术。使用精准化灌溉技术,合理选择灌溉区域,以“微灌”“滴灌”取代传统的大水漫灌,实施水肥一体化工程[7]。避免盲目施肥,扭转传统观念,普及“一年一肥”“秋后施肥”概念,提高施肥效率。推广高树冠稀枝条整形技术,加大二主枝、四主枝自然开心形、“Y”字形修剪整形技术的推广,进行高光效树体改造,尽量增加种植密度,继续提高机械化和标准化作业的效率。

5)加强灾害预警。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全省各地灾害监测体系的建设,尽早建成覆盖全省的气象防灾减灾指挥平台,增加灾害防控网点的数量,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为果农提供及时准确的灾害预报。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性保险性质,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对风灾、雹灾、虫灾等不同灾害分类进行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估,将灾害赔偿尽早落实到位。

同时,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力相差不大,因此,内部因素对河北省桃生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桃树的生长期间,适当配合草莓、韭菜、食用菌等作物的种植,丰富栽培品种,大力发展间种和套种,减少市场需求波动对果农收入的影响。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将“林禽模式”与“林畜模式”相结合,在桃树的“间歇期”进行鸡、鸭、羊等家禽家畜的养殖,发展循环经济,可有效缓解“路径依赖”效应给果农带来的损失。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推广袋控释肥技术等精准化施肥技术[7],提高单位面积的施肥效率。在桃树下铺设反光地膜,既可增加阴面果实的光照量,还能起到保水、排水的功效。三是稳定桃树种植面积。制定林果类价格保护政策,稳定鲜桃的市场价格。实施“精品化”战略,丰富和发展鲜桃的衍生品与深加工产业(如果冻、速冻桃片、桃酒等),尽量拉长产业链条。

参考文献:

[1] 刘和光,唐娅楠.我国鲜鸡蛋出口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H-P滤波模型[J].中国畜牧杂志,2014,50(6):25-30.

[2]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013.

[3]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0-2013.

[4] 谭砚文.中国棉花生产波动的实证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5.

[5] 刘和光,谢思娜.我国薯类作物生产周期波动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蔬菜,2013(22):15-19.

[6] 孙志军.河北省苹果产业竞争力研究[D].河北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7] 马永青,陈海江,刘 鹏.河北省桃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14(4):5-9.

推荐访问:河北省 测定 波动 周期 因素

本文标题:河北省桃生产周期波动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30/28022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河北省桃生产周期波动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