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现代服务业的识别和定量分析
摘 要: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目前,现代服务业集群主导着国际大都市中央商务区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及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西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建设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利用区位商指标对西安现代服务业2004-2008年的集聚程度进行测定和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西安;现代服务业;区位商;识别;定量分析
1 西安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现状
1.1 现代服务业分类
目前国内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存在争议,因此尚未有对现代服务业进行分类的统一标准。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服务业的分类和我国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大体可将现代服务业分为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教育服务业、专业技术业和健康保健服务业。再结合中国统计年鉴的第三产业分类,本文认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可划分为以下九大类:
1)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2)物流业;
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金融保险业;
5)房地产业;
6)咨询、法律、会计、评估、会展、广告、中介、租赁行业;
7)卫生与福利行业;
8)教育、旅游业;
9)研究开发、技术交流、监督和推广。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的今天,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新的经营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应用,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不断进步,新兴行业、新兴产业不断出现,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也势必不断变化拓宽,因而我们要用动态的观念来对现代服务业进行界定和研究。
1.2 西安现代服务业集群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西安处在我国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以及便捷、高速的交通、通信枢纽地位,再加上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军工、科技、人才等的集聚地和物资集散地等,西安市已经拥有了良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虽然现代服务业目前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发展势头强劲,集群发展趋势明显,已初步形成了商贸物流、会展和金融服务等产业集群。
1.2.1 物流业集群
长期以来,西安一直是西北地区的商贸中心。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等的不断完善,西安市商贸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西安市不仅成为西北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而且实力还辐射到了西南、中南以及华东地区。商贸物流业对西安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2005年,西安市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290多亿元,其中,商贸业实现增加值168亿元,物流业就达126亿元,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50%。并且,在《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下,1个综合物流园区、8个物流中心、10个物流配送中心搭建出西安物流业发展大框架。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龙头,六村堡空港物流中心、引镇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建设初现规模。
1.2.2 金融保险业集群
目前,在西安市的解放路、小寨和高新区区域,已聚集了金融及相关企业800多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其中包括三大金融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和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分行,此外,还包括上海浦东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等商业银行,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中国人保、中保人寿、平安保险、华安保险等保险机构以及国泰证券等证券公司。与除成都、重庆外的西部主要城市相比,西安市金融活动具有频次多、规模大、效率高、集群化明显等特点。截至2005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达3,599亿元和2,158亿元,保费收入45亿元,电子结算中心同城票据交换日2.4万件,交易额39亿元。西安已基本奠定了中国西部金融管理中心的地位。
1.2.3 旅游业
西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目的地。随着西安市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和省市政府对旅游业支持力度的加大,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集群发展优势日益突出。截至2005年底,西安市内已有各类旅行社23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9家,国内旅行社205家),国家4A级景区9个,各类从事旅游服务的单位400多家,拥有宾馆、饭店和招待所2,500多家,床位18万张,导游5,700名,其中星级旅店80家、床位3万张;西安旅游业从业人员近20万人。200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23.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2,346万人次,海外游客7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8.5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45.2亿元人民币,旅游外汇收入4.09亿美元。旅游业各方面指标均比上年新增10%以上,特别是旅游外汇收入,增幅高达24%。目前,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以唐皇城、临潼、雁塔等旅游为代表、多个潜在旅游如秦岭北麓生态休闲旅游区块并行发展的集群发展态势。
1.2.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以西安软件园为核心区,西安计算机服务和软件集群初步形成。截至2005年底,软件园共有软件企业521家,软件产业总销售收入82.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增加值25.8亿,比上年增长45%。软件加工及服务出口4,2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2%。现有收入上亿元的企业12家;未来国际、博通资讯、葡萄城等3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凯翔、凌安、NEC-CAS、博通等4家通过CMM/CMMI认证,博通资讯和新生代石油两家上市企业,从业人员约4万人。西安软件产品占西北市场的90%,也涉足了东北、华北及东南沿海等地区。随着国际BPO的快速发展,西安依靠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已经成为国家商务部确定的首批五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
2007年西安软件业产值达到176.6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700家,其中350多家通过省级“双软”认定,境内外上市企业3家,同时拥有以英特尔、英飞凌、华为、中兴为核心的30余家大型(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软件产品登记超过1,100个。在网络和信息安全、电力、石油、医疗、医药等行业,西安软件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西安作为国家首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服务外包业务在2007年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当前累计执行合同金额11,346.42万美元,同比增长106.3%。
2 西安现代服务业集群的识别
第一部分对现代服务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但只是定性描述,未进行定量分析,本部分借鉴金镭关于产业集群的界定指标的选取,结合西安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现状,选取合适的识别方法和指标体系。
2.1 识别方法
目前国内外研究中有关产业集群的识别主要有区位商法、行业集中度分析法、波特案例分析法、产业理解法、投入产出法以及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主成分分析法、多元聚类分析法和图论分析法。本文所用到的识别方法如下:
2.1.1 区位商法
区位商是选定一个数值(如雇员数量、企业数量或产出等),通过计算,能够衡量出某地某一产业相对该产业的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而言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LQi表示区位商值,ei表示该区域内产业i的产值、就业人数等, ∑ei表示该区域内所有产业总产值、总就业人数等,Ei表示全国范围内产业i的产值、就业人数等,∑Ei表示全国所有产业的总产值、总就业人数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若以全国范围内某产业的区位商为1计算,如果某地区该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则表示该产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集聚,若大于1.5,则表明集聚度比较高。但是其缺点也较明显,即它不能识别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是一种比较静态的描述。并且应用区位商的前提假设是不同区域相近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而实际情况显然要更复杂,比如沿海地区的平均技术水平相对西部地区要高。
2.1.2 识别指标
现代服务业集群需要一个量化衡量标准,由于现代服务业集群本身的复杂性,除了数量规模外,还有产业的关联度、企业的分工程度等特征因素,这些因素更多地反映了集群内部的关联程度,与数量规模相比,后者能更好的表现集群的集聚程度。
本文从三个指标来表现数量规模:生产规模、就业规模和市场规模。
1)产出规模
所谓产出规模,是指集群内企业的总产值和集群所在区域内所有企业总产值的比值。表示为:
Ic表示企业产出规模,Ci代表集群内企业总产值,Ci代表集群所处区域内企业的总产值。
2)就业规模
就业规模指标对于识别现代服务业集群比较重要,集群内大量的关联机构和企业必然在就业人数的规模上有较大体现,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集群,对于人力资源的储备有高的要求。就业规模是指集群内企业的就业人数与所在区域内总就业人数的比值,表示为:
其中,Ir表示就业人数规模,Ri代表集群内就业人数,Ri 代表集群所处区域内企业的总就业人数。
3)市场规模
一般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来表示市场规模,即集群内企业产品总产量与该集群所在区域内该产品的年度总产量的比值。表示为:
其中,Im表示市场规模,Mi代表集群内企业产品数量,Mi代表集群所处区域内企业的总产品数量。
3 西安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定量分析
西安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定量分析主要研究西安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行业,如金融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旅游业、房地产业等,它们占据西安现代服务业比重较大,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引数据大部分来源于2005~2009年的《西安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部分来源于互联网。
下面是近5年来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数据:
(1)从运行趋势看,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2007年,全市现代服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58.32亿元,比2006年增长16.3%,高于全市GDP增速1.7个百分。从现价增速来看,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为15.9%、16.6%和24.0%,呈现出发展提速的态势。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不仅为一产、二产的各行业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大大加快了西安的现代化进程。
(2)从地位作用看,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加强。2007年,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7年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8.3%,比2005年贡献率提高3.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0.8个百分点。2007年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为52.6%,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30.7%提高到2007年34.3%。现代服务业贡献增大,带动西安市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始终保持着50%左右的贡献。
表1 2007年西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数据来源:《西安统计年鉴2008》
本文基于区位商和行业集中度对西安市现代服务业进行定量分析。
首先需要计算各产业的区位商,区位商值越大,说明该产业越集中,反之则越分散,各区域间的区位商差别越大,产业发展水平越不均衡。
利用最近5年《中国统计年鉴》和《西安统计年鉴》中上述6个现代服务行业的相关数据(以产值作为计算指标),以及上文中计算区位商值的公式(1),可计算出西安市各行业的区位商值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此区位商值的是相对于该行业的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而言,区位商大于1则表明该行业的发展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小于1则表明该产业的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2 各行业的区位商(2004~2008)
数据来源:2005-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西安统计年鉴》
通过计算西安以上六大产业(产值)相对于全国水平的区位商,可以发现:首先,教育旅游业的区位商最高,且近年来呈现稳步发展趋势,反映出西安地区在教育和旅游方面的明显优势地位;其次,金融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区位商值同样较高,但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并不乐观,表明虽然西安地区在这两个产业方面优势较大,但随着全国范围内该产业的较快发展,西安地区需要通过采取更多措施保持其发展动力和优势地位;再次,咨询、法律、会展、租赁等行业的区位商值稳步提高,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联系到近年来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该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最后,西安地区的房地产业和物流业区位商值较低,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这两个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仓储中心,该产业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4 政策建议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是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现代服务业一般包括现代物流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其他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具有现代性、先进性、创新性、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性以及高附加值等基本特征。
国家提出“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对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西安市近年来服务业增长加速,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87.6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了50.17%,预计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451亿元,比重将达到52.8%。
2008年西安现代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量落后于国内同类城市的现状仍未改变,发展进程慢、结构水平低等问题仍是困扰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为生产服务的金融、现代物流、会展、软件业能级偏低等问题亟待研究。根据西安实际,我们重点分析了西安现代服务业四个领域发展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
(1)金融服务业
作为连接商品市场和其他各种要素市场的枢纽,以及贯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桥梁,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着核心作用。随着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西安金融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2)现代物流业
由于现代物流几乎涵盖了三次产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已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据初步统计,西安现有物流服务企业270余家。
(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优化、整合,在“三网合一”的大背景下,成为第三产业中最为活跃的新兴产业。西安同时拥有软件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两块牌子,教育科技的优势也有利于软件业的发展。
(4)教育旅游业
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以及众多高等院校所在地,在教育和旅游产业方面仍有极大发展空间,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和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将西安打造成为具有显著历史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现代都市。
参考文献:
[1] 代文.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7.
[2] 吴正海,雷军.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西安社会科学,2008.
[3] 金镭.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
[4] 西安市统计局编.西安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
06,2007,2008,2009.
[5] 梁琦.产业集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西安现代服务业的识别和定量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