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6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范文6篇含生态环境局税务局政务服务市级等0808

发布时间:2023-09-04 15:24:02 | 来源:网友投稿

2022年x市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范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决策部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服务效能,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我局各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根据《2022年x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结合我局职责,特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以及局党组的工作要求,按照“再对标、再倒逼、再细化、再规范”的总要求,从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和优化生态环境领域服务供给入手,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持续着力优流程、减时间、降成本、优服务,提升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营商环境服务水平。全面完成2022年x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中涉及我局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厚植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为我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

1.营造优美大气环境。继续抓好工业源、移动源、面源等重点领域管控,12月前实现空气质量优良率(AQI达标率)达到94%以上,细颗粒物PM2.5浓度<24ug/m3,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组织实施涉V0Cs重点企业深度治理和分级管控,印发实施《x市燃气锅炉执行大气污染特别排放限值的通告》;强化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持续推进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建设。开展常态化路检路查、营运柴油车用车大户检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检查;加强联防联控,做好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牵头科室:大气科,配合科室:监测科、执法科、法规室、各分局、污控中心、监测中心、信息中心】

2.营造优美碧水环境。定期(每月)开展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监测,并及时研判分析,确保2022年我市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指导相关单位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和隔离防护设施进行查漏补缺。结合单位职责,加强日常巡查、执法,及时查处影响水源地水质的违法违规行为,并指导相关责任单位尽快落实整改,对整改滞后的事项加强督办。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监督检查,积极支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申报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牵头科室:水科、执法科,配合科室:综合科、监测科、各分局、监测中心】

3.做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有关工作。贯彻落实《x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方案》有关要求,优化我局政务事项的审批服务;按照市的统一部署,配合推行“一照通行”改革。【牵头科室:办公室,配合科室:大气科、固废科、环评科、监测科】

4.做好办理建筑许可有关工作。对环境影响轻微或者基本不产生环境影响的工程建设项目,实行豁免环评手续或实施网上登记备案;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将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与项目环评审批合并统一受理、审查、审批,减少不必要的专家审查、会议审查、征求意见、现场踏勘等:将城市噪声敏感建筑集中区域内夜间连续施工作业宙批下放至各县(市、区)分局,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配合做好区域评估有关工作。【牵头科室:环评科,配合科室:监测科、大气科、各分局】

5.做好生态环境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使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子系统完成企业信用等级划分;创建标签并关联市场主体,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管理;结合企业信用风险等级信息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抽查工作。【牵头科室:执法科,配合科室:水科、海洋科、大气科、自然科、固废科、环评科、监测科、各分局】

6.加强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信息应用监管。落实《x省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统一部署,开展x市企业省、市两级评价,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领域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同时,主动将评价结果推送有关部门,对相关企业实施各项联合奖惩措施。【牵头科室:执法科,配合科室:办公室、综合科、水科、海洋科、大气科、自然科、固废科、环评科、监测科、法规室、各分局、监测中心】

7.加大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互联网+监管”。按时认领监管事项,确保完成认领监管事项清单占比达标;及时录入有关监管事项,确保我局监管行为覆盖率达到80%以上。【牵头科室:执法科,配合科室:水科、海洋科、大气科、自然科、固废科、环评科、监测科、法规室、各分局】

8.规范生态环境领域监管执法行为。按照市的统一部署,编制公布市级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配合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做好有关工作,梳理压减涉企现场行政检查事项,制定涉企现场检查事项清单。使用x省生态环境量化监管平台,包括手机APP、笔记本客户端。相关数据由x省生态环境量化监管平台推送至行政执法办案平台。强化法制审核制度的落实,建立完善各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牵头科室:执法科、法规室,配合科室:水科、海洋科、大气科、自然科、固废科、环评科、监测科、各分局】

9.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政务服务效能。按照市的统一部署,配合做好数字化支撑能力建设,推进电子证照发证,及时更新办件系统信息,加强权责清单的动态管理,协助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开展“粤系列”项目内容建设,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对生态环境政务服务指标提升进行定期跟进、分析、指导和整改,贯彻落实《x市行政审批事项电子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做好12345便民服务热线工作,组织各相关科室及属地分局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项核查,依法处理,按时办结,及时反馈,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对依申请事项进行梳理,建立高频业务场景导办,实现依申请高频事项材料导办,配合做好“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相关工作。【牵头科室:办公室、执法科、法规室、党办、信息中心;配合科室:各科室、各分局、各直属单位。)

10.配合做好产业集群培育有关工作。配合制定产业集群实施行动方案,作为服务工作专班成员单位,积极参与专班工作,做好产业集群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工作。【牵头科室:环评科。配合科室:固废科、监测科、各分局、技术中心】

11.推动生态环境领域高质量招商引资。制定工作方案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全面梳理生态环境领域招商需求,组织开展外出招商引资工作,服务推动项目转化签约落地建设,完成招商线索项目6个、线索转化签约项目2个、开工建设项目1个。【牵头科室:环评科,配合科室:各科室、各分局、各直属单位】

12.支持重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配合做好园区建设有关工作,积极指导园区开展规划环评、配建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做好园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工作。配合做好纳入x自由贸易试验区粤西片区、中国(x)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的有关工作。【牵头科室:环评科,配合科室:综合科、大气科、监测科、执法科、技术中心、各分局】

13.提升涉生态环境领域方面的市场主体满意度。配合做好“标准地”出让有关工作,根据区域评估提出“标准地”环境指标要求。做好市领导“企业服务日”有关工作。结合我局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以及正面清单企业名录,选取纳入“综合查一次”企业。按职能对应省级企业投资项目宙批事项进行认领:对标省级同一审批事项同一审批标准。开展“便民利企我先行”活动及《x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贯。配合做好民营企业投诉以及公平竞争审查等有关工作。【牵头科室:环评科、执法科、办公室、法规室,配合科室:综合科、大气科、水科、海洋科、固废科、自然科、监测科、各分局、技术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位统筹推进。成立x市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行政审批优化工作组、政务服务优化工作组、监管执法优化工作组、大气管控惠普工作组、碧水守护普惠工作组及效能督导推进工作组六个工作组,局分管领导分别牵头各个专项小组,全局“一盘棋”,统筹推进各项任务。各科室、各分局及各直属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整体意识,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提高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二)加强跟踪督查,务求工作实效。建立常态督导机制,将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局绩效考核内容,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问效,推动各部门加快优化流程、落实政策、改进服务,形成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效能督导推进工作组结合机关党建工作,对各专项工作组及各部门(科室、分局)的营商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开展明查暗访,抓好跟踪问效;对整治工作中组织实施不力、未按要求落实工作的进行通报批评,对营商环境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充分运用报纸、网络等媒体,多形式宣传、多频次推送,全面宣传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改革举措,营造浓厚的氛围。加强与市主要媒体对接,及时反映我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好做法和新成效。

x县政务服务中心关于扎实开展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范文(2)

各乡镇党群和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各窗口、机关各股室:

为深入落实县委、县政府《x县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方案》(x办发电〔2022〕x号)文件精神,深化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成果,现制定落实方案如下:

一、指导方针

着力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x省优化营商环境规定》和《x县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方案》文件要求,找准政务服务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夯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础,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前线阵地作用,让投资者在x放心投资、舒心创业、安心发展,推动全县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整治内容与具体措施

(一)关于整治整治“推阻拖绕”问题

1.重点整治服务意识不强,漠视群众和企业诉求,对企业和群众的合理诉求只表态不落实、只承诺不跟踪。

(1)加大负面信息与舆情收集力度,按照《政务服务中心机关考核细则》和《政务大厅绩效管理考核细则》的相关要求严格落实到位;

(2)将大厅以及乡镇党群和政务服务中心的视频监控端口接入县纪律监委相关组室,通过随机调看视频,发现服务意识不强等情形,造成严重影响的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

(3)对企业合理诉求处置不及时的窗口,由政务中心第一时间告知窗口主管部门进行处置,并反馈处置结果给政务中心,对消极应付的工作人员由政务中心给予批评教育。

2.重点整治不服从组织安排,在职不尽责、在位不出力、在岗不干事的问题。

(1)对有上述情形的窗口工作人员,由政务服务中心通知派驻单位调离更换窗口工作人员;违反“七个一律免职”规定的,及时报告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处置;

(2)对因“慵、懒、散、推、拖、冷”等作风问题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建议主管部门对其调离大厅工作岗位,影响期内不安排进驻政务大厅从事政务服务工作;

(3)对服从安排,在职尽责、在位出力、在岗干事工作成绩突出的,年终评先评优优先予以重点考虑。

3.重点整治利用政务服务“索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问题。

(1)加大现场督查和视频巡查力度,杜绝办事群众进入大厅窗口办公区内和审批后室;

(2)在大厅醒目处设立举报箱和监督公示牌,在导办台设置投诉处和意见本,集中受理不办事、乱办事投诉;

(3)对经核查属实的情形,按《政务大厅绩效管理考核细则》进行处理,构成违法违纪的,报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处置。

牵头领导:x、x

责任股室:考核督查股、政务服务股

(二)关于整治“多次跑、多头跑”问题

1.重点整治“一件事一次办”“一次性告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落实不到位,企业、群众多头跑、重复跑的问题。

(1)进一步完善帮代办服务和“一件事一次办”综合受理,对高频事项推行“县域通办”、“一网通办”,严格落实“前台受理、后台审批、统一出件”的办理要求,杜绝企业、群众多头跑、重复跑;

(2)由窗口单位印制《事项一次性告知书》,及时向前来办事企业和群众发放,并做好相关资料的解释工作;

(3)每年开展一次岗前培训,每年对窗口服务人员进行1-2次政务服务礼仪、办事流程、绩效规章制度等学习培训,适时开展岗中业务考查;

(4)全面推广“一件事一次办”小程序,进一步利用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评价结果,建立适时通报制度,实时红黄牌及差评通报制度;

(5)凡不落实工作要求的,按《政务大厅绩效管理考核细则》进行处置。

牵头领导:x、x

责任股室:考核督查股、政务服务股

2.重点整治容缺审批落实不到位,审批事项久拖不议、议而不决,效率低下的问题。

(1)督促各窗口单位根据上级要求,进一步梳理容缺审批事项,并在政务服务网上及时发布,稳妥推行容缺受理;

(2)及时提醒相关容缺受理窗口和部门,兑现容缺受理承诺;

(3)对发现不履行容缺受理承诺的,列为大厅失信人员或失信企业,不再继续对其下一事项办理实行容缺受理;

(4)不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容缺事项,推行极简办理。

牵头领导:x、x

责任股室:政务服务股、考核督查股

(三)关于整治服务不主动问题

1.重点整治重点项目全程帮代办服务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帮代办员、行政审批部门对流程不熟悉不规范的问题。

(1)进一步落实重点投资建设项目政务服务全程代办的文件精神,针对工作机制、业务流程、服务效能、考核奖惩做出更具体的规定;

(2)每年开展一次重点项目帮代办业务培训会,对帮代办员和项目联络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

(3)进一步强化考核奖惩,将重点投资建设项目政务服务全程代办纳入我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等绩效考核范畴,并开展优秀代办员、优秀联络员、代办服务示范项目等评选活动。

2.重点整治重点项目帮代办员、各行政审批服务单位对接不主动的问题。

(1)县政务服务中心主动列席县委、县政府重点项目调度会,提前介入、实时掌握项目实施情况,建立重点项目行政审批服务会商机制。

(2)项目落地服务单位代办员主动对接项目业主,主动帮助备齐申报资料;各行政审批服务单位联络员主动联系代办员,询问项目进展情况,指导代办员准备申报资料,为代办员排忧解难。

(3)重点投资建设项目适应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制的,各窗口一律实行告知承诺办理或容缺办理,确保办结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20%以下;

(4)重点投资建设项目需办事项资料齐全,各行政审批服务单位原则上实行即办,即办比例不得低于90%;对确需进行现场踏勘的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踏勘并做出结论,涉及多个单位踏勘的实行联合踏勘。

牵头领导:x、x

责任股室:政务服务股、考核督查股

(四)关于整治惠企政策兑现申报难问题

1.由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发改、税务、人社等窗口加挂惠企政策服务专窗,负责宣传和解读本部门惠企政策。

2.由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政务服务中心印制惠企政策书籍和资料,发放给企业和各相关单位,并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更新和发布新的惠企政策。

3.加强对窗口落地的惠企政策巡查,发现有落实不到位的,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县政府分管领导处置。

牵头领导:x、x

责任股室:政务服务股、考核督查股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政务中心各牵头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各责任股室要认真履职,从严要求,以抓铁有痕的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抓实抓细问题整治的各项工作;建立大厅“形象监督员”队伍,充分发挥监督员的作用。

(二)抓好整改。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各窗口要对照所列问题进行清单制管理,将问题整改具体到项、落实到岗、量化到人、逐一销号,确保整改实效。

(三)从严督促。由党组书记汤湘贤牵头,机关办公室、考核督查股、政务服务股加强督导,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聚焦6个方面突出问题开展日常巡查,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实行实时通报,并督促窗口举一反三,全面整改,相关情况及时报县政府办。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为确保x县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有序开展,成立由党组书记汤湘贤任第一组长,中心主任x任组长,中心副主任刘运安、x、李世锋任副组长,各股室长、窗口组长为成员的专项领导小组,x同志负责日常工作;具体工作由考核督查股负责,吴志钢任联络员,负责整治行动的联络协调、组织统筹。

(二)畅通机制。建立“党组协调抓总、股室各负其责、窗口协同推进”的联系协调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根据活动推进需要适时组织机关和窗口召开调度会,考核督查股对大厅各窗口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月小结、季考评、年综合的综合考评机制。

(三)整章建制。根据工作实际,重新制定和完善《x县政务服务中心机关考核细则》和《政务大厅建设管理考核细则》,考评情况纳入窗口和机关年度绩效评估。

x市2022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范文(3)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两会”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我市营商环境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对标国内先进,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最优营商环境,打造x市营商环境改革4.0版,将x建设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高地,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新时代x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全省优秀、全国前列”目标,对标世行评价标准体系,对照广州、深圳营商环境标准,聚焦企业综合感受,做实“前标准、中承诺、后监管、一网通、全代办”模式,纵深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在政务环境率先破局的基础上,突出打造一流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八个便利化”“六个通办”,全力构建企业投资全代办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持续为我市各类市场主体降本减负、纾难解困,推动x市营商环境改革向4.0进军,让“我比人家办得快、我比人家办得好”的“店小二”式服务深入人心,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示范样板。

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开放。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开办企业力争实现1个环节0.5个工作日办结,一般工业项目审批总时间控制在21个工作日内,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总时间控制在15个工作日内,年纳税缴费时间压减至90小时内,高压单电源客户办电平均用时不超38个工作日,水气外线工程接入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协助1家企业成功上市,推动‘中小融’x专区注册用户达到2万户以上,“提前申报”应用率达到98%以上,“两步申报”应用率达到85%以上,环节最少、用时最短、流程最优的审批制度率先建成。

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全力构建企业投资全代办服务体系,提供企业开办、项目立项、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全程免费代办服务。实现面向自然人的政务服务事项“一证通办”数量突破x项,面向企业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码通办”数量突破1000项。丰富“一件事”服务主题,推动x个“一件事”向各县(市、区)覆盖,标准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政务服务显著提升。

法治环境更加公正透明。知识产权保护等法规制度、企业破产审判等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深化“无证明城市”改革,在公布的x个采用告知承诺制办理证明材料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告知承诺范围。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市场主体实行差异化管理,在不少于28个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信用监管。强化民商事案件司法保障,深化网上立案、网上办事,完善劳动力市场监管和服务,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逐步形成。

二、工作措施

(一)营造公平开放的一流市场环境

1.推进企业登记全生命周期便利化。坚持落实“非禁即入”原则,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开办企业1个环节0.5个工作日办结,允许商事主体“一照多址”,推广银行账户简易开户服务,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章。试行标准化智能审批,探索建立全市统一“标准地址库”。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70%以上。

2.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实施改革事项清单动态管理。推行“证照联办”改革,扩大对群众办理“小超市经营变更、小超市经营延续、小超市注销、开餐馆、餐馆经营变更、餐馆经营延续、餐馆注销、开网店、开美容美发店”的试点改革,促进“准入准营”同步提速。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70%以上。

3.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便利化。全面推行区域评估、工业用地“标准地”、联合测绘、联合验收等改革,全市应用区域评估成果的项目数超30个、省级开发区及各级工业园区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实现100%覆盖。进一步完善“一张蓝图”基础数据,推动全市通过“一张蓝图”进行策划生成的项目数超30个。实施工程安全质量分类分级管控试点,实行分类分级管控项目超10个。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70%以上。

4.深化“企业投资项目落地”便利化。简化审批程序,推进信用审批、实施容缺承诺制,确保一般企业投资项目落地审批时间控制在21个工作日内,使企业切实享受改革红利。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70%以上。

5.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全面推进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一窗受理”,对企业之间存量非住宅转移登记实行“即来即办”。建立全市不动产登记业务信息化监测渠道,深化“不动产登记+民生服务”。全面实行“交房即交证”,推动全市一手房交易覆盖80%以上。研究推行带押过户、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机制。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85%以上。

6.深化纳税便利化。深化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推广“非接触式”税费服务,拓展税费综合申报范围,全面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拓展容缺办理事项,年纳税缴费时间压减至90小时以内;完善纳税人缴费人权利救济渠道和税费争议解决、跨区域事项协调处置等机制;简化企业涉税涉费事项跨省、跨市迁移办理程序,优化税务注销程序。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90%以上。

7.深化获得电力便利化。实现全年低压居民客户办电平均不超3个工作日,低压非居民客户办电平均不超5个工作日,高压单电源客户办电平均不超38个工作日。建立业扩工单逐单管控机制,实行超时预警和通报管理。加强配网管理,提升供电可靠性,市中心区域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压缩到1小时以内。加强政企协同办电信息共享,供电部门提前获取用电需求,推动配套电网工程规划建设和用户接入全过程各环节有效衔接。开展转供电环节加价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90%以上。

8.深化获得用水用气便利化。搭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联合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电水气“一次办”机制。统一精简和规范全市各供气、供水企业报装流程和申请材料、完善线上服务渠道功能,推行外线工程审批代办服务,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延伸供水企业投资界面,研究建立供水接入工程投资分担机制;逐年降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2022年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85%以上。

9.深化获得信贷便利化。引进金融机构进驻x设立分支机构,提高“中小融”“粤信融”等信息平台的使用率和便利度,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例。通过完善信保基金机制、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资金规模、设立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资金为企业增信。深化“银税互动”合作,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小微企业“首贷户”培育长效机制、鼓励银行机构深化普惠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企业融资可获得性。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60%以上。

10.提升贸易通关便利度。持续推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通关改革,加快进出口货物通关速度。支持x新港区扩大开放申报前期工作,完善配套公共通用码头基础设施。优化商品货品查验机制,扩大高级认证企业覆盖面,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加大对外贸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60%以上。

11.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加快申报创建综合保税区、分类施策创建自贸区联动发展区。提高境外投资备案办理效率,创新境外投资事中事后监管。探索专业服务领域国际人才过往资历认可机制,支持市场主体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12.积极落实助企暖企服务。聚焦企业关键需求和综合感受,按照《x市助企暖企服务清单》,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实,提升政府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从减税降费、激励补贴、拓宽销路等角度,全方位为企业降本减负、纾困解难,帮助企业提质增效,夯实产业基础,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二)营造便捷高效的一流政务环境

1.深化“六个通办”。创新“中央厨房”服务模式,推进“四统一”进一步延伸,规范审批进驻管理,打造全省标杆大厅;推动自助服务实现全市镇村100%全覆盖,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驻自助机;深化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立网上办事指南动态管理制度,实现政务事项100%标准统一、网上可办,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全市通办。推动30项高频“一件事”主题服务向全市各县(市、区)延伸;着力推进“一证通办”“一码通办”,群众企业办事“免证办”不少于1600项,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90%以上。

2.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便利化。完善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并延伸至县级;加快电子化招标投标配套制度建设,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和智慧监管。鼓励政府采购领域逐步取消投标保证金,招投标领域鼓励采用电子保函等非现金形式提交投标和履约保证金。推行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服务,开展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专项治理。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80%以上。

3.创新投资项目全代办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项目全代办服务工作机制,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建设专业化代办队伍,规范接受委托、开展代办、服务中止与续办、服务交付等流程,提供企业开办、项目立项、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全程免费代办服务,提升“点对点”“面对面”专属服务体验。

4.深化“善美店小二”应用。深化和丰富企业服务功能,推动企业消防设备安全检查、惠企政策兑现、中介服务主动“触发”等更多数字赋能新场景上线。推动工建项目审批靠前服务,重点推进工建项目电子化监测,推动市场主体认证用户数突破8万。

5.推动投诉闭环管理。建立健全沟通反馈机制,推动整改成效与“好差评”评价相结合,实现全市好评率达90%以上。依托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设置企业服务专线,为企业提供更快更精准的办事咨询、政策解读、诉求联动办理“绿色通道”。健全全市投诉热点工单处理反馈机制,建立12345热线知识库并动态更新,向基层和社会开放,拓展自助查询服务,切实解决和维护群众权益。

6.健全政企互动沟通机制。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服务专员机制,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联系,加快建立营商环境诉求受理和分级办理“一张网”,及时听取、回应和解决企业诉求和痛点、堵点问题,不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增强培育“四上”企业能力。完善涉及市场主体的政策信息公开发布制度,通过全市统一的x市企业诉求响应平台、粤商通、x政务服务网等渠道予以公开,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三)营造公平正义的一流法治环境

1.强化民商事案件司法保障。深化网上立案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民商事一审、二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分别不超过100天、70天,速裁快审一审结案数占案件总结案数的53%。完善网上立案容缺受理机制、网上立案一次性告知机制,民商事案件网上立案率达到55%。建立有效庭审直播管理机制,庭审直播率30%。研究建立发回重审、改判案件“预瑕疵”评定处理机制,民商事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同比上升2%。建立企业送达地址(含电子送达地址)登记承诺制度,提高法律文书送达效率。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70%以上。

2.完善企业破产审判机制。建立办理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金融机构对破产程序的参与和支持,完善破产程序配套金融服务。完善保障破产管理人查询工作机制,协调不动产局允许管理人查询相关权利主体的不动产登记簿、地籍图等资料。建立健全管理人监督管理机制,制定管理人工作指引或细则,出台管理人考核评价办法。设立破产保障资金,加快推进企业司法清算,2022年办结破产案件3件。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60%以上。

3.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进一步做好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布局,围绕双十产业至少建设2家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优化知识产权金融创新计划,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完善案件快审机制,切实缩短案件平均审理期限。知识产权案件一审平均审理周期不高于90天,二审平均审理周期不高于60天。知识产权案件一服判息诉率90%。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80%以上。

4.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数据治理机制,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至少推动5个“信易+”场景上线应用,实现“信易+信贷”“信易+市场监管”场景试点,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为信用优、记录好的企业获得信贷增信护航,对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试行免检、少检。全面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充分应用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在不少于28个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信用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90%以上。

5.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托x省“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制定年度计划,组织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探索实现“双随机”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相结合,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实行差异化的监管。对信用风险低(A类)企业,原则上一年不超过1次的抽查频次;信用风险一般(B类)企业,原则上一年不超过2次的抽查频次;信用风险较高、信用风险高的企业依法依规增加抽查频次;每季度抽查1次。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90%以上。

6.完善劳动力市场监管和服务。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创新服务模式,组织开展“抖音直播带岗”、“善美村居+云招聘”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50场次,解决企业用工30000人。继续推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运营,进园企业总数达到22家,2022年全年营收达到1.8亿元。出台促进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激励措施,劳动保障守法诚信A级企业占比达95%以上。2022年争取中央和省就业创业政策性补贴资金约3800万元,支出率达90%。确保在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得分率达到80%以上。

7.深化“无证明城市”改革。扩大电子证照应用,推动办事高频使用的证照实现电子证照核验。在原有7619个证明材料取消、替代的基础上,再深化拓展。“无证明城市”创建覆盖“银保监”领域,促使x辖内11家银行机构和15家保险机构简化开户管理、优化业务办理,覆盖率100%。

8.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制定包容审慎监管企业清单并开展实质性运作,将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范围扩展至各执法领域。强化职权下放部门对下放镇街实施的三批755项县级行政执法事项进行再优化、再培训,提升乡镇(街道)规范执法水平。加快x市行政执法“两平台”本地化部署,全面建成x市行政执法“两平台”,指导督促全市各级行政执法主体运用x市行政执法“两平台”进行行政执法,实现“应上尽上”,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9.筑牢公平公正司法防线。充分发挥民事检察职能,通过检察建议、抗诉等方式,敦促人民法院纠正违法案件,提高司法公正。发挥好行政检察“一手托两家”的作用,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敦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确保检察建议回复率80%以上。压实公益诉讼检察责任,依法保障食品药品领域安全,确保每季度办理1件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推进检察公开听证机制落实,广泛邀请第三方人员参与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案件的听证,确保全年听证案件覆盖“四大检察”。

三、工作机制

(一)建立信息报送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信息报送制度,对照2022年任务清单,各相关责任单位及各县(市、区)指挥部于每月25日前将任务进度、成效、存在问题等情况报指挥部办公室。对于关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核心的重点工作,形成阶段性周报制度,由责任单位形成工作情况简报每周报送指挥部办公室。各项任务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或形成示范性创新做法的,由责任单位当周形成工作情况简报报送指挥部办公室。对于“三大行动”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层面会议协调事项,形成交办事项清单,落实对账销号制度,办理事项落实情况于每月25日前提交指挥部办公室汇总,对账销号,直至事项办结。

(二)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建立月调度、季分析制度,每月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召开工作调度会,听取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工作情况汇报,每季度根据第三方测评、暗访督查情况,总结上一阶段进展成效及通报滞后情况。年底开展全年工作总结及考核,将各交办事项落实情况纳入全年考核范畴,动态制定考核指标,以完善、科学的考核细则助推工作取得更佳的成效,每季度开展测评,筑牢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联动工作机制。各地指挥部要参照市级机构机制,抓好体制机制建设,形成体制顺畅、责任明确、边界清晰、力量汇聚的良好工作格局,推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筹划部署。指挥部办公室发挥统筹推进作用,统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的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和督促检查,及时推动先进经验、做法在我市复制推广,保证工作贯彻落实,获得成效。市市监局、市司法局、市政数局分别牵头“三个”专班运作,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工作专班专门抓、配合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市发改局牵头做好省营商环境评价迎评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对标2021年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失分情况做好迎评整改优化,确保在2022年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取得优异成绩。各地各部门于本方案印发之日起15日内制定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及其配套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各项任务开始和完成的时间节点,保证优化营商环境任务定时定点高质量完成。

(二)强化督查考核,狠抓工作落实。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全过程督查机制,把营商环境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重点任务,定期进行督导,进展严重滞后的事项,约谈相关单位责任人,持续加强执纪问责,对工作推动不力、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及损害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开展营商环境季度暗访、动态测评,并将结果运用至市三大行动考核亮牌,督促各项工作任务有序开展、落到实处,每季度通报有关任务进展情况。

(三)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各地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安排,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及工作作风,打破“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从群众跑腿寻找服务转变为政府主动提供服务、上门服务,做好便民利企“店小二”。对改革后,群众办事依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一经暗访督查发现,将对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提醒约谈。

(四)加大宣传推广,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单位要将营商环境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利用网站、线上服务平台、网络媒体、营业网点等线上线下渠道及时宣传推广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举措,准确传递权威信息和政策意图,并及时将改革成果向省级部门报送。一方面要广泛开展行业分管领域宣传工作,做好分管领域氛围营造,另一方面要抓好基层宣传工作,使优化营商环境走近民众、深入民心,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在全社会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附件:1.x市营商环境改革4.0版名词解释

2.x市助企暖企服务清单

3.x市2022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工作任务及工作责任清单

4.x市2022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工作机制

附件1:

x市营商环境改革4.0版名词解释

x市营商环境改革1.0版,指2020年以前,x市聚焦各行业部门的“简政放权”,力求为各类企业在x发展提供优良的投资软环境。

x市营商环境改革2.0版,指2020年x市委、市政府明确聚焦打造“四个一流”营商环境,围绕“八个便利化”“六个通办”“创建无证明城市”等,充分运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数据共享等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全方位提升全市政务服务水平。

x市营商环境改革3.0版,指2021年x市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制度创新,实施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提出“前标准、中承诺、后监管、网上办、全代办”服务模式,深化“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重点营商环境领域改革。

x市营商环境改革4.0版,指2022年x市聚焦企业关键需求和综合感受,在深化各重点领域改革的基础上,全力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全代办服务体系,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方便企业增信获贷,全方位为企业降本减负、纾困解难,激发市场活力,打造最具投资“吸引力”的营商新高地。

x县政务服务局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范文(4)

2022年,x县政务服务局将认真贯彻自治区、x市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坚持以“一网通办”工作为主线,深入推进“四班”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助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结合x县工作实际,制定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内容二十二条:

(一)完成“三集中,三到位”工作

全面梳理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形成《应驻厅事项清单》,除场地限制和涉密事项外,实现应进必进。

(二)推行实体大厅“一窗受理”模式

依托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综合一窗”系统,持续推广使用“综合一窗”受理系统,x市政务审批系统和健康证一件事一次办系统。针对公安,税务,公积金,不动产、工改,企业开办等专业性强的领域,在政务大厅设立相应的审批专区,将事项整合纳入专区,在专区实行“一窗受理”模式。

(三)做好“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相关工作

我县需要制定《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并报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协调小组每年召开不少于1次的“放管服”改革会议,刊发不少于10期的“放管服”改革动态。

(四)加强权责清单管理

在调整权责清单时,需按照规定程序提请本地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进行调整。未经过协调小组私自进行调整的,一律不合法,相关单位和领导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推行政务服务清单管理机制

梳理出“马上办”、“一次办”、“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和“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减时限、减成本”事项清单,并在政务服务中心、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上进行公布。同时,梳理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互联网+监管”事项清单、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等相关政务服务清单。

(六)推行容缺受理

制定本地区容缺受理制度,梳理公布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并动态调整,推动更多的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容缺受理。

(七)提升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功能

一是设置办不成事反应窗口,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推行预约加延时服务,梳理公布“预约+延时”服务清单。二是推行大厅办事“码上知”。以“大综窗+专区综窗”为单位制作二维码台签,方便申请人查询保存。三是努力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打破固有时间局限,在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提供政务服务。

(八)深入推进“x速办·一次办”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努力实现不动产登记和车辆检测一次办。根据全市118项“一次办”事项,向“网上办”和“掌上办”集成,重点打造高频事项网上和掌上可办易办。

(九)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五减一优”

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减费用、优服务”。通过电子证照互通互享、一次办集成服务、涉企经营告知承诺等手段,推动流程再造,优化审批服务,提升审批效率,确保材料环节时限压减率不低于20%。

(十)推行“企业开办大礼包”

将企业开办涉及的公章、财务章、法人章、发票章、合同章、税务UKey、营业执照及我县便民优惠政策统一纳入大礼包,实现企业开办证照和政策的一盒领取。

(十一)推进“x—二连浩特”跨市通办

梳理与二连浩特“跨市通办”事项,设置窗口,并确定受理人员,逐步实现全县范围内与二连浩特的“跨市通办”。

(十二)推行“市域通办”

实现同一事项全市范围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审批时限的标准统一,解决办事群众“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

(十三)试行“一业一证”改革

优化行业准入业务流程,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简化审批手续,提升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

(十四)开展行政许可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会同司法局对我县的行政许可名称、依据、办理条件、具体程序、时限及收费情况进行每年不少于1次的专项监督检查,并定期对驻厅事项开展行政许可监督检查。

(十五)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事项改革

加快改革步伐,提高划转的行政审批事项比例,做好划转审批业务的衔接工作,做到划转事项的独立审批,加快实现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审批职能、审批人员全集中。

(十六)做好“电子证照”工作

一是依托全区统一电子证照系统和电子印章系统,提升申请材料规范化、电子化水平,在部门业务系统发放纸质证照的同时,将信息同步推送至全区统一电子证照库,依托“x速办”APP实现纸质证照和电子证照的同步发放。二是持续做好证照类型模板制作和历史数据归集,完善电子证照的授权使用、核验的工作。依托全区统一电子证照系统和“综合一窗”系统,在政务服务大厅推动实现在办事过程中“x速办”APP关联的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效力,推动实现扫码亮证和免提交减材料。

(十七)提升“x速办”APP应用服务质量和注册量

对标对表其他盟市,指导各部门研制开发一批高质量特色应用接入“x速办”APPx市分厅。持续提升“x速办”APP用户注册量,个人用户注册达到常住人口的85%,法人用户注册量达到70%。

(十八)持续开展政务服务网事项标准化建设

按照应领尽领的原则,依托全区统一事项平台,在本地区政务服务网门户持续认领编制发布依申请类和公共服务事项,持续提升本地区事项的即办件比率、承诺时限、压缩比率、最多跑一次事项比率、精细化梳理比率、四级网办深度,对办事指南的准确性持续进行规范完善。

(十九)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要加快建设一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公益岗位为辅的综合受理、代办帮办窗口队伍。

(二十)加强技术服务

要加快引进第三方技术服务团队,为更好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赢得更大的自主权。

(二十一)加强业务指导

加强对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的业务指导,推动一窗受理、就近办、代办帮办等工作落实落地。

(二十二)强化“代办帮办”工作

一是建立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代办帮办机制,以一企一档,一企一帮为主线。在企业开办、经营、注销过程中,至少提供1次帮助,代办帮办重点项目要占当地重点项目的50%以上。二是要服务企业以上门对接为主,通过常态化联动机制,完善企业服务记录和信息档案。一年至少组织召开1次企业座谈会,深入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强与审批部门的联席联审。对新落地或涉及多个部门事项的项目,牵头组织相关审批部门进行联席联审,1年至少召开不少于五次的联席联审会议。同时,可以集中审批月的形式开展。四是与园区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推动园区设置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点,协调园区固定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为首席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代办帮办服务。五是扩大代办帮办服务范围,将小企业、特殊困难群众纳入代办帮办服务对象范围,提供上门服务。并在当地政府网站、“x速办”APP、政务服务网公布完整的代办帮办事项清单。六是建立兼职代办员工作效能的正负面清单,将他们的代办帮办工作情况作为表彰优秀个人和团队的数据支撑。七是提升代办帮办标准和规范水平,对已经公布的代办帮办事项,完成投资项目代办帮办标准化服务指南的编制工作,为代办帮办业务打牢基础。八是增强x速办帮您办的宣传效果,凝练总结代办帮办工作机制、模式、成效等宣传内容,经常性地进行宣传,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九是做好区域评估成果公示和共享,积极与园区部门对接联络,对已完成区域评估的事项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示,并将成果及时汇聚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定期上报《x市区域评估成果公示情况统计》表和《x市区域评估成果共享应用情况统计表》。

x市税务局关于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范文(5)

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支持x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以下简称《意见》)、《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税务总局x市税务局等十五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的通知》(x税发〔2021〕x号)文件精神,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全力打造“贵人服务·一视x”品牌,特制《国家税务总局x市税务局关于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工作目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全省、全市两会精神及总局、省局税务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抓住《意见》重大机遇,围绕《条例》主要目标,认真落实总局、省局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高质量建设“智慧税务”,全面提升“贵人服务·一视x”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大幅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快享更精准

1.优化税费政策落实机制。优化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推送机制,完善税费政策宣传辅导标签体系,实现税费优惠政策的系统集成、精准定位、智能推送,帮助纳税人缴费人便捷了解政策。增加贴近实操的政策解读、操作指南等推送内容,开发图片、短视频、动漫等更加直观的新媒体产品,拓宽微信、抖音、税企沟通平台等推送接收渠道。

2.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及时在官网、官微发布最新的税费政策,根据税企互动平台对新办企业、企业性质、税控设备、企业注册类型、行业等纳税人分类标签,精准推送最新税费政策、系统操作手册等,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税费、社保、医保、公积金线上或线下培训,新办纳税人培训实现100%覆盖,确保纳税人缴费人懂政策。成立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落实专项辅导小组,通过开办纳税人学堂、印制发放宣传册页、入企面对面辅导等形式,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开展专项辅导,确保纳税人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3.运用大数据促进政策落实。深化大数据分析和应用,主动甄别符合享受优惠政策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精准推送税费政策信息,帮助纳税人缴费人充分适用优惠政策。运用税费大数据监测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及时扫描分析应享未享和违规享受的疑点信息,让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应享尽享,对违规享受的及时提示纠正和处理。

(二)推进纳税缴费事项办理更便利

4.推进税费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进一步巩固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推进落实“全省通办”和“跨省通办”,扩容自助办税区的服务功能,加强厅内自助办税的引导服务,逐步培养纳税人网上办、自助办的习惯,实现“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在碧江区、万山区建设“智慧办税微厅”,创新办税缴费模式,应用智能监控系统和设备,结合大数据技术,革新服务流程,集宣传、辅导、咨询、办税、维权为一体的自助服务、远程服务和全方位服务。

5.压减纳税缴费时间和纳税次数。进一步优化纳税缴费流程、精简申报资料,试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落实“最多跑一次”清单,进一步减少证明材料。纳税缴费时间压减至53小时以内,纳税次数不超过4次。加强部门协作确保增值税留抵退税从申请受理至退税到账1个小时内办结,办理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并进一步压缩A级纳税人办理时限。在“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的基础上,以部门信息实时共享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支撑下的线上线下“一窗办事”,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压缩办理时限。

6.提升企业进入退出便利度。在企业开办环节,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和x省电子税务局登记信息确认、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等事项。压缩税务注销一般流程办理时限,将一般纳税人税务注销一般流程办理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将小规模纳税人和其他纳税人注销一般流程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简化非正常状态纳税人办理税务注销时的“零申报”资料报送。

7.完善税费缴纳服务。发布社保费缴费事项清单,明确事项办理流程、办理方式、办理时限以及需提交的资料。推广社保退费申请网上受理,让缴费人“少跑路”。加强与人社、医保等相关部门数据共享,落实好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困难人群分类资助参保缴费政策。以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为重点,开展社保费政策进企业、进车间、进工地宣传和缴费服务活动。推广应用税务系统非税收入管理一体化平台,规范非税征管行为,实现数据共享,降低征缴成本。实现全市退税无纸化工作。规范和优化电力能源类、土地出让类等非税收入征缴流程,编制相关缴费指引,提高办理缴费业务的便利度。推进土地出让金、土地闲置费、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水利建设基金、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非税收入项目自动预填申报,改善缴费人申报操作体验。

8.关注个性化需求服务。对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开展“定制服务”。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和12366热线咨询、走访调研等渠道,充分收集年纳税100万元以上大企业的税收需求,建立“标签库矩阵”,量身打造“政策直达礼包”“税务行为管家”“靶向特色服务”,用纳税“定制服务”解决大企业“急难愁盼”。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加强服务保障,优化线下服务流程,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优先办理服务。推进办税缴费软件适老化改造。明确本地区申请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税的情形以及办理流程、时限,提高困难减免税办理的确定性。结合本地纳税人缴费人群体特征,组建由税务人员、志愿者组成的民族语言、方言和外语等服务团队,消除语言沟通障碍。

(三)推进发票电子化改革促进办税更高效

9.推进发票电子化改革。推进专票电子化改革,按照“一户式”信息归集、网格化服务和管理、全流程闭环运转的要求,聚焦关键环节,落实“四个有人管”,解决“四个脱节”问题。建立与发票电子化相匹配的管理服务模式,增进市场主体发票使用便利,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10.推进发票使用便利化。深化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试点的“首票服务”,为纳税人提供线上多渠道精准服务,同步提升线下网格化服务效能,显著优化纳税人体验。对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依托税收大数据自动确定最高开票限额,并以动态管理为主、纳税人申请调整为辅,大幅简化发票申领流程、环节和相关文书。依托电子发票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电子发票申领、开具、交付、查验等服务。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x分公司研究制定发票免费邮寄工作机制,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

11.推进电子发票应用社会化协同。加强对财政、档案等部门会计凭证电子化入账、报销、归档工作的宣传指导,推动电子发票与财政支付、单位财务核算等系统衔接,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提升财务管理和会计档案管理电子化水平。

(四)优化税务执法方式推进税收执法更精确

12.进一步优化税收执法方式。落实“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对于首次发生清单中所列事项且危害后果轻微,在税务机关发现前主动改正或者在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内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并对当事人加强税法宣传和辅导。推进简易处罚事项网上办理,实现违法信息自动提醒、处罚流程全程网上办、处罚结果实时传递。坚持依法组织税费收入原则,坚决不收“过头税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13.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法依规征税收费,坚决防止和制止收过头税费。全面深入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坚决防止粗放式、选择性、一刀切的随意执法。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除特殊重点领域外,各部门涉企双随机检查事项覆盖率不低于85%。健全完善税务机关权责清单,实施税务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持续规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严格落实《x省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强化税务执法内部控制和监督,全面推进内控机制信息化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减少执法风险。加强税费政策法规库建设,通过税务网站集中统一对外公布并动态更新,增强税务执法依据的确定性、稳定性和透明度,持续打造公正公平的法治化税收营商环境。

14.加强税收执法精准监管。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持续督促规范公正执法。推进税务系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规范双随机的方式方法,提高监管效率。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严厉精准查处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保障国家税收安全,为守法守规纳税人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试点推进动态“信用+风险”税务监控,简化无风险和低风险企业的涉税业务办理流程,提醒预警或直接阻断高风险企业的涉税业务办理,依托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效能。

15.健全完善纳税信用管理制度。依法依规深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持依法依规和包容审慎监管原则,进一步落实好纳税信用评价级别修复相关规定,规范和健全失信行为认定、记录、归集、共享、公开、惩戒和信用修复等工作机制。引导纳税人及时、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提高诚信纳税意识。加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和当事人名单动态管理,为当事人提供提前撤出名单的信用修复途径,引导市场主体规范健康发展。强化纳税信用结果应用。依托“税务信用云”平台,深化“银税互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严格把握“银税互动”合作范围,严格合作银行涉税数据安全管理。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效落实举措。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对照《方案》安排和《条例》工作要求,按季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度会,积极落实以上工作举措,按时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确保在2022年底前实现税收征管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多点开花、硕果累累。

(二)对标一流典型,挖掘工作亮点。各地各部门要围绕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聚焦改革前沿,对标先进地区,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聚力突破点探索创新改革举措,切实解决纳税人缴费人痛点、难点、堵点,及时梳理上报亮点特色和典型案例,争取创造x改革经验。

(三)强化责任意识,严格督导考核。市局将定期对《方案》《条例》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和督导考核,适时开展对纳税服务水平调查摸底,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时间节点推动落实,将相关资料梳理归档。市局将对主动积极作为、工作落实到位、改革亮点纷呈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和绩效加分,对担当意识不强、政策执行不力、工作推进缓慢的单位进行绩效扣分和严肃追责问责。

x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范文(6)

为深化营商环境建设“3090”工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区域竞争力、社会创造力,根据《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x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的通知》(苏发〔2022〕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泰省心”营商环境品牌建设,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以“一年做几件事”“几年做一件事”的工作韧劲,唯实唯勤、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解决一批影响本市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问题,持续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难题,切实提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为“打造产城融合、‘三生’协同的标杆城市”提供更有力的环境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政务环境方面,开展“政务服务提速增效行动”

围绕解决部门服务意识、协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企业、群众在推进改革、优化服务方面的获得感不强等问题,积极推动审批提速、服务提质、效能提升等改革举措,打造更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省时、省力、省心。

1.扎实推进综窗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综合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市场准入、不动产登记一窗综合改革。同步拓展综窗改革试点范围,在医保分中心和x镇为民服务中心实现“综窗式”实质化运行。(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

2.深化“一件事”改革。拓展8个民生、准营类x特色“一件事”,将涉及的相关审批事项打包,提供套餐式、主题式服务,由一个牵头部门统一受理、配合部门分头办理,优化办事流程。打造“我的不动产”精品“一件事”,加快打通部门间业务系统,规范相关标准,加强电子证照、电子签名、电子印章应用,推动“一件事”线上全流程办理,并逐步向移动端延伸。(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3.提升行政权力事项下放效能。深化行政权力事项下放工作,注重规范、整合,同步制定配套保障措施,强化人力、财力等保障,做好全流程指导,确保接得住、管得好。定期开展效果评估,对承接效果不好或企业获得感不强的权力事项按程序收回。进一步梳理高频审批事项,向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个性化前移,依托市镇村三级联动平台,扩大联动范围。(牵头单位:市委编办、市司法局、市行政审批局)

4.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把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办事平台融合起来,推动审批智能化、服务自助化、办事移动化。在提升涉审事项“不见面”审批和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覆盖率的同时,同步提升各类系统的稳定性、便捷度,并允许企业自主选择线上、线下办理方式。(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管理局)

5.强化审批服务联动协作。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等涉及两个以上单位或同一单位多个条线的审批事项,明确牵头单位或条线并向社会公示,做好统筹协调,减少企业跑动;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高效便捷的工作机制,推进“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证齐发”。(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委)

6.提升建设用地报批和项目推进效率。优化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流程,进一步明确部门、乡镇(街道)、园区职责,规范报批流程,推行“提前办”“穿插办”,推动建设用地报批提速增效。按照乡镇(街道)、园区与投资单位签订的《投资发展监管协议》要求,厘清政府和市场权力责任边界,试行政府、属地、业主单位服务、承办事项承诺制,并全程闭环管理评估。(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

7.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和服务。制定工程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合并办理指南,设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综合受理专区,统一收件、发件,同步咨询,同时出具《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通知书》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认可证》,解决多头跑动、多头提交的难题。(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行政审批局)

8.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运行质量。强化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运用,杜绝逾期件、补录件、秒办件和“体外循环”“线下办理”情况的发生。(牵头单位:市住建局)

9.优化水电气网报装接入。推行水电气网业务联合办理,推动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和政务服务平台提供联合申请服务,一次性完成水电气网现场查勘、验收、开通等服务。严格执行《泰州市建设项目水电气暖接入工程费纳入土地储备成本操作办法(试行)》,落实电力工程接入费用分级承担。(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行政审批局、市供电公司)

10.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效能。聚焦与企业、群众密切联系的窗口一线工作人员,强化培训练兵,提高业务水平和沟通能力,强化履职担当精神和“店小二”服务意识,克服“避责思想”,提倡“用户思维”,变“守线把关”为“积极担当”,努力实现主动、优质服务,多为企业、群众想办法、出点子、解难题,提升满意率。(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及各窗口单位)

(二)政策环境方面,开展“要素保障协调增效行动”

围绕解决惠企政策不精准、落地难,企业融资渠道少、获批难,一线员工招聘难、流失多和土地、能耗、污控、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积极作为、创新服务、高效服务,打造更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让涉企政策更接地气,使要素供给更具获得感。

11.建立“企业服务快速响应机制”。深化“一企来”企业服务热线建设,对企业和群众诉求做到接诉即办,强化涉企政策精准解读和问题分析研判,进一步提高诉求办理效能和群众满意率;发挥好营商环境监督员作用,不定期组织监督员进园区、访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和群众的诉求期盼,拓宽政企沟通渠道;持续开展“三服务一优化”走访活动,与企业家、投资者深入交流,摸清项目进展和企业运营情况,梳理发展痛点问题和政策落实情况,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牵头单位:市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12.强化涉企政策审核清理机制。制定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过合法性审核,除依法需要保密外,应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消费者等方面的意见。涉及市场准入和退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应全面进行公平竞争审查,防止排除、限制市场竞争。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抽查和第三方评估制度。动态清理妨害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有悖于平等保护原则以及不符合“放管服”改革和《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精神的相关政策文件。(牵头单位: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

13.提升涉企政策的获得感。切实做好上级和本地各类惠企政策的宣传解读、对接辅导,提升政策的知晓度。建设并推广“泰企惠”企业服务平台,及时梳理公布各项惠企政策,依托大数据标签主动甄别适用对象,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持续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对确需企业提出申请的,合理设置并公开申请条件,简化申报手续,加快实现一次申报、快速兑现,提升政策的到达率和感受度。(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工信局)

14.强化用工服务保障。常态化开展“直播带岗”“智慧就业地图”等新型招聘服务模式,深入推进新型学徒制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2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00人,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650个,创业培训1900人次,发放富民创业贷款2100万元。(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15.强化土地、能耗、污控等资源要素保障。统筹整合全市资源要素,存量挖潜、增量上争、集中管理、精准配置、合理流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积极盘活低效闲置用地。以能耗“双控”、碳达峰碳中和系列政策倒逼和引导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两高”项目开展分类处置,强化闭环管理。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对符合《x市产业强市特色发展“123”工程实施方案》明确的六大产业领域项目,优先保障用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供给;对其他类型的优质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将资源要素统筹优先用于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和含“碳”量低的项目。(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改委、泰州x生态环境局)

16.提升直接融资金融服务能力。谋划新一轮企业上市五年行动计划,修订完善企业上市扶持政策,动态培育拟上市后备企业,全年力争完成上市1家、报会1家、报辅1家。鼓励上市公司加强再融资和兼并重组规划,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构建“市级双创引导母基金+园区子基金”的产业基金体系,吸引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牵头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17.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制定《x市创建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工作方案》,力争全省首批碳减排信贷支持计划落地x。构建碳账户监测体系,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升绿色贷款占比。全年累计实现入库绿色企业数200家、项目20个,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30亿元,创新符合地方特色的绿色信贷产品3个。(牵头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x支行)

18.持续加大创新支持力度。继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供给,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企业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不少于10家,年内新增1-2家列入省新型研发机构统计名单。精准挖掘企业技术难题和需求,深入开展科技人才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组织开展高质量产学研对接活动20场以上,签订科技合作协议60项以上。在推动“苏科贷”“积分贷”的基础上,拓展“高企贷”业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三)市场环境方面,开展“降本减负增效行动”

围绕解决严重失信主体占比较高、涉审中介服务质效较低、融资难等问题,通过进一步规范服务、缩短时限、强化监管,不断降低企业运行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等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发展“松绑”“减负”。

19.优化企业开办体验。加快开展市场主体智慧登记,通过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勾选、住所信息在线核验等手段,建立申请方式多样化、审查核验智能化的快批快办、无人干扰的登记新模式。以提升体验感为目标优化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服务体验,加大电子证照互认互信,推动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助力企业开办一件事集成服务,确保企业开办0.5个工作日办结率100%。(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

20.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强化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降低市场主体退出的交易成本。探索长期吊销未注销企业公益诉讼强制退出举措。开展企业“1+N”注销套餐,以“1”张营业执照为核心,实现“N”张准入类许可证件联办注销,构建系统集成的企业注销套餐体系。(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

21.全力做好稳外资稳外贸工作。践行“服务帮办、马上就办”服务理念,发挥外资工作专班作用,加快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建设。充分发挥外商投资投诉工作机制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不公平对待外资企业问题,维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鼓励全市小微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用好金融工具,降低外贸出口风险。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发展,鼓励外贸企业触网销售,深化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推动全市跨境电商企业成为外贸新增量。(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22.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便捷服务。聚焦企业开办、获得信贷、财产登记、办理纳税、信用修复、年报年检、企业破产、企业注销等全生命周期关键事项或环节,梳理编制企业全生命周期维护一册通,明确每项办理内容的办理单位、主要事项、基本程序、咨询电话等内容,提升企业办事的便利度。(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

23.建立低成本、多样化、更便捷的融资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保险业务,建立覆盖交易、评估、咨询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比上年度增加50%。常态化摸排企业融资需求,不定期开展金融政策宣传及银企对接活动,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体化运作水平,为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全年新增贷款100亿元以上。进一步推动中小微企业“信易贷”工作,探索开展优质行政村整村授信,扩大信用贷款规模,实现产融平台企业注册量达14800家,授信金额达30亿。(牵头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市场监管局、人行x支行、市发改委)

24.优化纳税服务体验。打破属地服务限制,将所有办税服务厅定位为通办场所,坚决贯彻审核审批“一口进、一口出”原则,减少高频税费事项跨机构流转。依托大数据标签主动甄别,实现税务政策宣传辅导精准推送。强化电子税务局操作应用培训。(牵头单位:市税务局)

25.进一步“减费降负”。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大清费减负、助企纾困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泰州、市出台的取消、停征、免征、降低、缓缴收费,对依法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和涉企保证金,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动态调整。从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提升、深化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融合、打通信息渠道互联共享等方面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进一步减轻各领域物流成本。(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交运局)

26.开展严重失信主体专项治理。坚持依法依规、分类施策、合力共治、长效管理,按照“谁认定、谁指导、谁整治”的工作原则和“条块结合、协同发力”的推进机制,核查分析和动态清理我市严重失信主体和受行政处罚企业名单,采取退出、帮扶、约束等分类处置措施,加快减少存量,有效控制增量,确保严重失信主体数量占全市注册企业数量降至1%以下。(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27.提升涉审中介机构运行质效。强化实体中介超市标杆引领作用,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结合中介机构星级评价、服务能力和主管部门推荐意见等,做好实体中介超市入驻机构的优化设置和调整,加强入驻机构的动态管理,提升中介机构执业水平和信誉度。主管部门要做好在本地执业中介机构的备案审查工作,围绕执业质效、从业人员资质情况、合同履约情况等,定期对备案在册的中介机构进行督查,并强化审批项目的台账管理,及时记录、通报、惩戒中介机构弄虚作假、失实违规等情况,倒逼涉审中介机构服务质效再提升。强化涉审中介机构的分类管理,对服务质效好的中介机构强化宣传。(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市应急管理局、泰州x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委政法委)

28.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推广部门集中采购和框架协议采购方式,不断提升政府采购工作质效。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经协商约定可以提高政府采购合同预付款比例,采购货物原则上不低于30%、服务不低于10%,助力企业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影响。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交易市场和施工现场“两场联动”,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制定《行政监督意见书》和《行政监督提醒函》,建立“一书一函”常态化监管机制,压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

(四)法治环境方面,开展“司法执法效能提升行动”

围绕解决长期未结破产案件多、结案率低、执法检查频次高等问题,注重提升审执、破产办案效率,健全规范高效包容的监管体系,打造更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让企业发展更安心。

29.清理破产积案。畅通市场主体破产退出通道,积极清理三年以上长期未结破产案件,建立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机制,强化府院联动,多渠道筹措破产经费,解决无产可破企业管理人报酬难题,做到长期未结案件“应清尽清、应结尽结”。深入推进“危企涅槃计划”,因企施策、对症开方,盘活优质资产存量,充分释放经济新动能。(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法院)

30.健全多元涉企纠纷解决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民商事纠纷通过调解、仲裁、公证等更经济、更灵活的方式及时解决。(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工商联)

31.提升审判执行案件结案率。加大对超长期未结案件的清理督查力度,定期梳理简易程序超过2个月,普通程序超过4个月的案件并通报提醒,提高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严格审查审限变更佐证材料,压缩案件办理周期,坚决杜绝案件隐性超审限。持续打击拒不申报或虚假申报财产、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等违法行为,提升执行质效,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5%以上,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合格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法院)

32.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和政府失信案件数量。定期与医药高新区法院、泰州中院沟通对接,及时跟踪了解本市行政诉讼案件情况,梳理涉诉行政行为类型,分析成因,及时指导、提醒相关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并做好事前调解和事中化解工作,大力压降行政诉讼败诉率。持续开展政府机构失信问题治理,按季度查询政府机构失信情况,防范和化解政府失信风险,确保全市政府机构失信案件“清零”。(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司法局、市发改委)

33.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等有效结合,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做到监管科学有力,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将各部门检查频次高、对企业干扰大且适合合并的检查事项全部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贯彻落实《x省重点领域信用监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探索适合本地的信用监管路径,形成x特色重点领域信用监管方案。(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

3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编制针对市场主体的年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并向社会公布。推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非现场监管,对能够通过非现场监管方式实现监管效果的事项,不再纳入现场检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加大对随意执法、处罚畸轻畸重等行为的查处力度。积极落实涉企轻微违法行为免罚、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处罚“三张清单”,综合运用政策辅导、行政建议、警示告诫、规劝提醒、走访约谈、行政回访等方式,加强对企业行政执法的事前培训服务和事中指导帮扶。(牵头单位: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

(五)人文环境方面,开展“友好型城市建设行动”

围绕解决政商交往仍待规范、人才保障、生活配套不够完善等问题,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人才培育招引机制,强化基本公共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亲商安商宜居环境,建设友好x,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

35.激发企业家精神。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和荣誉激励,弘扬“厚德、崇文、实业、创新”新苏商精神,激励新生代企业家、二代企业家茁壮成长,努力造就一批泰商典范。常态化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积极收集梳理问题难点并做好反馈跟踪,形成政企良性互动、企业家建言献策的良好氛围。支持和引导企业家践行新发展理念,组织开展“智改数转”“绿色转型”等培训,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认真贯彻外来投资者“一卡通”制度,在子女教育、医疗、税务、落户等方面提供优质贴心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尊重企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的鲜明导向。(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工商联)

36.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积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少捕慎诉慎押”,尽量减少司法办案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和影响。深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督促帮助企业整改问题、排除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依法保障企业家的诉讼权益,同时对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企业家,在其履行义务后,及时恢复其信用。(牵头单位: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

37.落细落实人才新政“双十条”。制定人才新政“双十条”实施细则,上线运行“青才x”服务平台,组织企业申报“人才强企年卡”,积极推动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580名,国家级人才20名以上。探索实施“人才落户一件事”,设置并运行“青才驿站”,为来泰求职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就业指导+城市融入”的一站式服务。(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团市委)

38.用心打造共享可及的公共服务圈。全方位强化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体系支撑。启动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投用一批新校区,加快提升优质学位供给能力。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形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打造县乡村三级衔接互通、功能互补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按布局建设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提档升级全市17个乡镇(街道)多功能运动场,更新全市150个健身网点,加快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推动实现城乡一体化“10分钟体育健身圈”。(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文体广旅局)

39.精心构筑城市精神高地。深入践行“三个不相信”城市精神特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城乡品质提升年”活动,共筑“泰有爱”等志愿服务品牌,发挥先进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注重仪式感、强化责任感、激发荣誉感,推动城市气质更好彰显。(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40.构建政商交往新常态。落实《x市政商交往正面、负面清单》,加强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开展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2022年度“清风行动”,精准选择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小切口”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和监督。开展营商环境领域纪律作风整治,以整顿懒政怠政、不担当不作为、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阻碍市场良性发展的纪律作风问题为切入点,查处严重破坏政商关系、损害营商环境的违规违纪行为。认真落实容错纠错、激励鼓励机制,积极提倡宽容失误、鼓励担当的鲜明导向,激励全体公职人员主动担当作为,积极选树政商交往中的先进典型,强化正面引领,推动政商良性互动,积极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良好政商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牵头单位:市纪委监委、市党政督查室)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对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的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来推进,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本部门本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研究部署、细化工作举措、强化推进落实。切实发挥好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在常态化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专项推进。

(二)凝聚工作合力。各部门、单位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加强沟通,按照各自职责,围绕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工作要求,全面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积极探索惠企便民的新经验、新做法,实现全市营商环境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同时,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单位)的沟通,及时掌握最新的工作要求,积极反馈本地的亮点举措、特色工作,努力争取上级的支持和认可。

(三)严格督查考核。对照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不定期组织指标牵头部门进行分析研判,根据本市工作实绩及时进行整改提升。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纪委监委、市党政督查室每季度对各部门(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检查评估在贯彻行动方案、服务企业、群众过程中的不担当不作为、不合规不合法行为,并严肃追责问责。充分发挥考评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激励和督促作用,优化考评方式,继续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

(四)加强宣传推介。将营商环境宣传推介纳入全市宣传工作重点,调动各方积极性,依托各类平台媒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宣传格局。广泛宣传上级及本市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及时总结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和特色举措,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x营商环境的感知度、影响力和美誉度。

附件

市领导牵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

序号

重点任务及主要目标

主要内容

牵头领导

牵头单位

1

扎实推进综窗改革,提供更多的“一窗式”服务

①深入推进市场准入、不动产登记一窗综合改革;

②在医保分中心和x镇为民服务中心实现“综窗式”实质化运行。

刘辉

市行政审批局

2

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和服务,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效能

①制定工程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合并办理指南;

②设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综合受理专区,统一收件、发件,同步咨询,同时出具《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通知书》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认可证》,解决多头跑动、多头提交的难题。

孙红东

市住建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3

优化水电气网报装接入,提升水电气报装办理便利度

①推行水电气网业务联合办理,推动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和政务服务平台提供联合申请服务,一次性完成水电气网现场查勘、验收、开通等服务;

②加快落实电力工程接入费用分级承担。

刘辉

孙红东

市住建局、

市行政审批局、

市供电公司

4

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效能,提供更主动、优质的服务

①强化窗口工作人员培训练兵,组织实施政务服务技能竞赛,提高综合素质;

②加强考核评价,提高政务服务“好差评”覆盖面,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帮办代办等机制;

③开展政务服务事项精细化梳理,为企业、群众提供清晰办事指引。

刘辉

市行政审批局及

各窗口单位

5

有效保障土地、能耗、污控等关键指标,积极破解要素保障不足难题,助力优质项目落地见效

①出台关于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积极盘活低效闲置用地;

②实施减排工程、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管理等,挖掘环境资源要素总量潜力;

③以能耗“双控”、碳达峰碳中和的强约束倒逼和引导产业全面绿色转型;

④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两高”项目开展分类处置,强化闭环管理;

⑤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将资源要素统筹优先用于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和含“碳”量低的项目。

刘辉

殷海成

范存力

孙红东

市工信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泰州x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

6

开展严重失信主体专项治理,化解全市严重失信主体及受行政处罚主体数量多、占比高的问题

①落实省、市关于信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求,核查分析我市严重失信主体和受行政处罚企业情况;

②分类采取退出、帮扶、约束处置措施,坚持动态清理和长效管理;

③坚持“清存量”和“控增量”并举,确保年底严重失信主体数量占全市注册企业数量降至1%以下。

刘辉

市发改委

7

清理破产积案,着力解决三年以上长期未结破产案件,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

①积极清理三年以上长期未结破产案件,建立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机制,做到长期未结案件“应清尽清、应结尽结”;

②强化府院联动,多渠道筹措破产经费,解决无产可破企业管理人报酬难题;

③深入推进“危企涅槃计划”,因企施策、对症开方,盘活优质资产存量,充分释放经济新动能。

王建武

市委政法委、

市法院

8

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和政府失信案件数量,强化政务诚信建设

①定期与医药高新区法院、泰州中院沟通对接,及时跟踪了解本市行政诉讼案件情况,梳理涉诉行政行为类型,分析成因,及时指导、提醒相关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并做好事前调解和事中化解工作,大力压降行政诉讼败诉率;

②持续开展政府机构失信问题治理,按季度查询政府机构失信情况,防范和化解政府失信风险,确保全市政府机构失信案件“清零”。

刘辉

王建武

孙峰

市委政法委、

市法院、

市司法局、

市发改委

9

落细落实人才新政“双十条”,积极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①制定人才新政“双十条”实施细则,上线运行“青才x”服务平台,组织企业申报“人才强企年卡”,并下发奖补资金;

②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580名,国家级人才20名以上;

③探索实施“人才落户一件事”;

④设置并运行“青才驿站”,为来泰求职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就业指导+城市融入”的一站式服务。

冯海镛

殷海成

市委组织部、

市人社局、

团市委

10

构建政商交往新常态,进一步规范政商交往行为,积极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良好政商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①修订《x市政商交往正面、负面清单》,加强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②开展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2022年度“清风行动”,精准选择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小切口”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和监督;

③开展营商环境领域纪律作风整治,以整顿懒政怠政、不担当不作为、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阻碍市场良性发展的纪律作风问题为切入点,查处严重破坏政商关系、损害营商环境的违规违纪行为;

④认真落实容错纠错、激励鼓励机制,积极提倡宽容失误、鼓励担当的鲜明导向,激励全体公职人员主动担当作为。

夏万云

纪委监委、

党政督查室


推荐访问:

本文标题:(6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范文6篇含生态环境局税务局政务服务市级等0808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904/29320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6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范文6篇含生态环境局税务局政务服务市级等0808》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