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202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3篇

发布时间:2023-09-12 12: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0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内容:书P23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工具算筹、算盘和计算器,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一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3篇,供大家参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3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篇1

第10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内容:书P23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工具算筹、算盘和计算器,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一些数学事实的教育。

2、使学生认识计算器的结构 。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计算器的结构 。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计算器的结构 。

教学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能用口算和笔算进行计算。你还看到过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吗?你见过哪些计算式具?你使用过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吗?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见到过像算盘、计算器这样的计算工具,我们一些同学还用计算器进行过一些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板书课题)

二、认识计算工具

1、认识数的产生。

我们已经学习过数的产生,你们能说说数是怎样产生的吗?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老师简单说明数的产生和计数方法、计算工具的发明和创造。

2、认识算盘及其计数方法。

出示算盘。说明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更为简便的计算工具。

3、让学生自学第23页关于算盘及它的计数方法。

提问:哪位同学来指着算盘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它的数位是怎样确定的?

哪位同学平说说在算盘上是怎样表示1-4各个数的?5是怎样表示的?6-9呢?

在日常生活里,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使用算盘进行计算?

4、引入计算器。

说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工具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其中,计算器(出示计算器)就是一种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的计算工具。那么,怎样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计算器,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

5、认识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出示计算器挂图。

请同学们拿出计算器。

说明:计算器的面板由键盘和显示器绘成。

现在请大家指一指键盘,再指一指显示器。

键盘有数字键和符号键。

请大家看一看你的计算器上的数字键和符号键。

提问;有哪些数字键你认识论哪些符号键?

提问:有哪些数字键?你认识哪些符号键?

6、说明:各种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和功能不完全相同,使用时可以先看配套的说明书,按说明来操作。

但不同的计算器,四则运算的操作一般是相同的。

三、计算器的历史。

看书P25的阅读资料。

教学小记: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内容在课堂上交流学习,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了数学和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篇2

三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5、灰雀(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爱护雀,更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也体现了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难点是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准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单元内容导入:我们以前已经读过一些名人故事,现在再来认识几位名人。这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这些小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也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2、板书课题:[5、灰雀],学生读题。问:读了课题你有些什么要问的?(学生交流)

二、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己读课文,有注音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后交流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白桦(huà)树    胸(xiōng)脯(pú)   婉(wǎn)转

面包渣(zhā)     郊(jiāo)外       散(sàn)步

或(huò)者        敢(gǎn)讲       可惜(xī)

低(dī)头   诚(chéng)实

2、交流: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读音和字形。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婉转:形容好听的声音。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仰望:抬起头向上看。

四、学习写课文中的生字。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仿照田字格中的生字,练习书写。

五、书写快的学生,写完后练习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列宁对灰雀和孩子的爱。

学习过程:

一、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学习情况。

开火车方式读生字主词:

白桦树    胸脯   婉转  面包渣   郊外   散步   或者    敢讲       可惜   低头   诚实

二、齐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

课文有13个自然段,你标对了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这段?

这段描写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探究:从哪些词句中体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灰雀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惹人喜爱)

(2)找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哪些词体现了列宁喜爱灰雀?

(每次、都要、经常)

2、读课文第2至10自然段。

探究:这几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这些事说明什么?

(1)第2自然段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一天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并找遍了树林,没找到。进一步说明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与担心。)

(2)第3至10自然段分角色读一读,从这些对话中体现了什么?

①列宁问孩子有没有看见灰雀时,男孩说了什么?语气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停顿一下呢?他心里会想到什么?

(孩子可能担心列宁知道是他捉走了灰雀、想说又不敢说;男孩听了列宁的话,见到他着急、担心、惋惜的样子,内心受到了感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②列宁为什么自言自语地说?男孩听了后说了什么?体现了男孩什么心理?

(列宁从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中,感觉到了灰雀与男孩有关,但他没有直接批评男孩,而是通过自言自语来感染男孩。男孩从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与担心中认识到了自己的做法不对,决心改正。)

小结: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列宁与男孩之间的对话苗写,表现了列宁善意的引导男孩认识错误。

(3)读一读第11至13自然段,说说这部分写了什么?

①第二天发生了什么事?男孩是什么表情?

(灰雀飞回来了,表明男孩是个诚实守信的孩子,他“低着头”是他还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②列宁为什么对灰雀说,而不问男孩?

(列宁问灰雀是已经知道灰雀到哪里去了,一方面表现了列宁见到灰雀的惊喜,另一方面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护。)

③为什么说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从哪里看出列宁爱护这个男孩?

(交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男孩从列宁对灰雀的爱护感受到自己的错误,并把灰雀放回来,可见男孩是个有错就改的诚实孩子;列宁明知道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可没有直接责问与批评,而是用语言感化孩子,尊重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是对孩子的爱护。

四、回顾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2、知道列宁吗?谁来介绍一下?

(列宁:(1870-1924)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创建人。)

3、还想知道更多吗?大家可去搜集更多的资源来交流。

参考资源:义教课标版三上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ao  wai   xiong  pu     ke   xi      cheng   shi

(         )(          )  (         )   (            )

san   bu    yan   han      huo   zhe       guo    ran

(        )(           )   (           )    (           )

(二)选字词填空发。

常         长    再    在      感     敢

1、列宁经(      )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列宁也没(      )问那个男孩。

3、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      )讲。

往常     经常      诚实      诚恳

1、今天早晨,列宁和(      )一样到树林里看望三只小灰雀。

2、列宁知道那个小男孩是(      )的。

3、他待人非常(      ),大家都爱和他交朋友。

(三)填个合适的词语。

(           )             (          )

(           )地说         (          )地歌唱

(           )             (          )

(四)读句子,在括号里加上适合的标点符号。

1、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

2、男孩看看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

3、列宁问(      )会飞回来(      )

4、(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五)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这段话是围绕            这个词来写灰雀的。先写灰雀的

再写灰雀

2、从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6、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二是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并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学的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3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前一课学习了名人俄国共产主义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创建人“列宁”的故事,今天我继续学习俄国一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故事。板书课题:(6、小摄影师)

读题,理解“摄影师”——实际操作或熟习摄影术的人,尤指从事职业照相者。从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己阅读课文,遇到生字作上记号,有拼音的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认读生字词:

摄shè影师   高尔基jī   列宁格勒lè    明媚mèi

鞠jū躬gōng    咧liě开    吩fēn咐fù    胶jiāo卷

秘mì书    杂志社shè

突然tū rán   按照 àn zhào   摆弄bǎi nòng

准备 zhǔn bèi  侧面cè miàn    车辆 chē liàng

多音字:

停当dàng   当dāng时     打量liɑng   胆量liàng

3、指名读课文。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是谁?

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28年夏天”;地点是“列宁格勒”;主要人物是:“高尔基”和“小男孩”。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读一读,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词:

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

2、指导临写:

“基、备、卷”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

“突、弄、杂”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

“辆”,要注意“车”作为偏旁时笔顺的变化,其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或“竖”。

3、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与爱护,理解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学习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从字词句体会课文内容。

1、从“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理解小男孩的认真态度。

2、从“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体会小男孩的心情。

3、从“吩咐”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爱。

四、再读课文,本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兹爱和关怀。

五、把自己喜欢的段背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学生作业

(一)在括号里写出合适的字。

she(    )影   报(    )   (    )计

jiao(    )外  (    )卷   (    )傲

ji高尔 (    )  照相(    )   感(    )

(二)看拼音写词语

zhun bei      mi  shu     bai  nong   li  ke    ji  zhe

(       )    (       )   (         ) (       )(        )

(三)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1、小男孩仔细打量( liang  liang )着高尔基。

2、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dang  dang) 。”

3、高尔基侧( ze  ce )过脸,对着他微笑。

(四)、先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再仿写句子,注意类似句子标点符号的用法。

1、小男孩哭着说(    )我把胶卷忘家里了(    )

2、(    )来吧(    )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高尔基说(    )

3、(    )你怎么了(    )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

4、(    )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    )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

二、检查学生作业情况。突出问题课内解决。

参考资源:义教课标版三上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文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习这篇课文,一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教学ppt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俄国(前苏联)名人的故事,大家还记得是谁吗?(列宁、高尔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是我国的一位科学家小时的故事,知道是谁吗?这篇课文是以什么作为题目的?(板书课题:7、奇怪的大石头)读题目。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给生字作上记号,有拼音的字拼一拼,把音读准。

2、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认读下面的生字词:

奇怪qí guài、著名zhù míng、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3、你读了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你对李四光有什么看法?

(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三、再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检查学生阅读情况。(指名学生读)

四、书写生字。

1、交流: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课文中的生字。

2、练习正确有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词:

开火车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二、理解课文内容。

1、细读课文,想想课文叙述顺序,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课文的叙述顺序:李四光与同学玩捉迷藏对巨石由来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才逐渐明白了其中原因;回到家乡考察,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2、问题一: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领会李四光在玩的时候同时也在思考。

3、问题二: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开展讨论。如,“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的;“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老师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之久;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连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说明了此石“真怪”。

4、问题三: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反复诵读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的思考问题的过程。

李四光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注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5、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写具体的,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三、小结: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学习课文后,我们要向李四光学习,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

四、与同学一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lu  aing       yi    ji       zhen   jing     yan  jiu

(      )       (      )      (          )   (        )

kao  cha      qi  huai       xing  qiu      cang  shen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

幻(   )  悄(   )  推(   ) 著(   )

记(   )  消(   )  准(   ) 署(   )

(三)把句子中带点的词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写下来。

1、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

2、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   )

(四)读课文后填空

1、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

2、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这块石是从                              因为长江流域有大量            ,而冰川可以

李四光真

(五)改换句子说法

1、这块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改为“把”字句:

2、小时候的李四光不是就很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吗?

(六)照样子写几个词语。

如:严严实实  认认真真

8*、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的课文我们学习了几位名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谁来简要的介绍一下我们学习过的名人故事。

评价学生介绍情况。

揭示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名人的故事,谁读了课文吗?知道是谁的故事?

简介:宋庆龄:(1893—1981)海南省文昌县人,我国杰出的女政治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活动家。早年求学美国。19xx年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时,就开始了革命生活。19xx年和孙中山先生结婚。在此后的70多年里,宋庆龄始终不渝地致力于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她曾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名誉主席。宋庆龄一直热情关注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宋庆龄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1950年,宋庆龄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领导成员,1951年,宋庆龄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将10万卢布奖金全部捐赠中国福利会作为创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之用,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1981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她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二)学习新课:

1、学生各自阅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理解课文内容。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一个星期天

(2)文中讲到了几位人物?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妈妈  小珍  伯伯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有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表现了她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的。

1、课文中从什么地方看去宋庆龄非常想去伯伯家?

“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句,明白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宋庆龄的爸爸让她改天再教小珍时,她是怎样做的?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3、宋庆龄又是怎回答妈妈的呢?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四)同学交流,读课文后自己的感想。

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在全班发言,同学们相互评价。

参考资源:义教课标版三上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内容有“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习作”:《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我的发现”:学习引用人物对话的表达方式;“日积月累”:安排了“读读背背”名人名言和“我会填”词语练习;“成语故事”等。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在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写一篇习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3、学习引用人物所说的话时,所说的话与陈述性成分在句子中的三种相对位置关系。

4、积累名人名言,同音字区分的练习,

5、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感受、积累中华传统文化。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导入话题:

在这组课文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几位名人的故事。同学们也一定还收集了一些有关他们更多的故事,我们就从这几位名人的故事开始吧。谁先来说说他们的故事?

三、同学交流示范,按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1、他讲的是谁的故事?故事完整吗?

2、讲清楚是什么事了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这个故事对我们的什么启示?

4、语言表达流利吗?声音宏亮吗?

四、学生分组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参与小组的交流指导。

五、小结

由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小结交流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本次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定一篇习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本次习作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二是要写值得定的事,并从这件事上能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二、指导习作

1、示范:找一位同学,让大家找找他身上的优点,回忆一下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1)助人为乐的事:

(2)热爱劳动的事:

(3)勤奋学习的事

……

从这些事中选一件来写。

2、组织素材:

我们刚才是用某同学来举例。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我们都有哪些熟悉的人呢?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等等,熟悉的人不只这些,还有我们的朋友、邻居、亲戚……

这么多熟悉的人,我们写谁呢?

想想这些人当中发生的事,哪件事最感动人,最能表现他的优秀品质。选一个人的一件事来写。

3、学生习作。

4、交流:

找几个学生的习作,在全班进行交流,评一评,议一议,习作是否合符要求,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名人名言,区别形近字与同音字,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这里所选的五个句子都属于名人名言: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这五个句子反映了五位伟人在积累、不畏艰险、勇于进取、刻苦劳动、读书学习等方面的见解。

二、我会填(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

耍(玩耍)  杂(杂物)推(推理) 究(讲究)

要(要求)  朵(花朵)准(准备) 穷(穷人)

峰(山峰)  郊(郊外)诚(诚实) 纪(纪念)

蜂(蜜蜂)  胶(胶水)城(城市) 记(日记)

三、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一)学生独立阅读故事。

(二)交流读后所想。

1、祖逖在夜里翻来覆去无法入眠,所考虑的是什么?

他想的是“如何为国家效力”,这说明他胸怀国家,是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人。

2、祖逖“闻鸡起舞”是怎样做的?

“无论寒暑、不管风雨”这说明他具有奋发努力、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

3、祖锹后来实现了他的志向了吗?

祖逖后当上了将军,也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这些成就与他胸怀大志、奋发努力是分不开的。

(三)小结

这个成语故事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四、让学生课后收集名人名言,阅读一篇成语故事,在语文活动中交流。

参考资源:义教课标版三上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第二次习作讲评(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题意分析】

本次习作是写身边熟悉的人的事,目的训练学生习作做到:先想好写谁?写他的哪些事?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写下来。

二、【讲评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习作方法:写什么,后先什么,怎样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几篇优秀小学生习作。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题目,明白要求。

本次习作的要求非常明确:第一,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从这一要求来看,内容相当广泛,同学、老师、朋友、家长都可以。第二,要写值得写的事,并从这件事上能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二)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情况。

1、本次习作概况:

本次习作同学们都完成了,但有的同学的习作内容不具体,只写了某某同学,没有写同学的优秀品质,有的写了如:与好同学一起去玩,玩什么呢?没写出来。那么怎样才能算是好习作呢?我们来看看几位同学的习作吧。

(三)优秀习作交流:

让以下几位同学读一读他们的习作,听听他们写了些什么?

杨小龙的《友谊》——通过相互学习的事,体现了团结和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杨丹的《好伙伴》——通过自己脚受伤后,得到刘洋同学的帮助,表现了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

杨宇峰的《我的妈妈》——通过写下雨了妈妈来接自己的事,表达了妈妈关爱子女的品质。

(四)教师小结

本次习作还有很多同学都写得很好,都按一定的顺序写了别人的一件事。

下面的时间,同学们自由交流,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伴听听,让他给你提提意见。

(五)课外阅读

找几篇优秀习作读一读,积累优秀词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篇3

三上语文 第七单元教案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第七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先让我们来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读题。

理解: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如矛头、自相矛盾。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盾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盾

集合——①许多分散的人和物聚在一起:全校同学已经在操场集合了。②汇集:集合各种材料,加以分析。这里指矛和盾聚在一起。

二、阅读课文。

1、与同学一起阅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可分段阅读)。

3、交流:说说自己读课文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熟记:

矛máo(矛盾、矛头)   盾dùn (盾牌、金盾)

集jí(集合、集体)     持chí(手持、坚持)

般bān(雨点般、一般)     架jià(招架、架子)

龟guī(乌龟、海龟)         攻gōng(进攻、攻击)

炮pào(炮口、炮火)         坦tǎn(坦克、坦白)

战zhàn(战胜、战场)              神shén(神威、神话)

兵bīng(士兵、当兵)       退tuì(后退、退步)

2、读一读:

戳chuō(戳不到、戳穿)  蜗wō(蜗牛、蜗居)

履lǚ(履带、履行)

3、说说课文后面田字格中的生字的结构,然后写一写。

四、课外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矛(      )    盾(      )    持(      )

予(      )    质(      )    诗(      )

般(      )    架(      )    龟(      )

船(      )    驾(      )    鱼(      )

攻(      )    炮(      )    坦(      )

功(      )    跑(      )    担(      )

神(      )    兵(      )    退(      )

伸(      )    丘(      )    腿(      )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练习默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语。

指名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二、分段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朗读课文。

2、问题探讨。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的?

我们来看看发明家的想法: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发明家这样想后,又发现了什么不足?怎样解决的?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这样就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有什么优点?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结合发明家发明坦克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你还能举别的例子来说明吗?这句话阐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所用。

3、说说课文叙述的顺序。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三、正确朗读课文。

四、课文里有不少用得好的词,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再找找抄写下来。

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二是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讲外国小朋友的故事。板书课题:26、科利亚的木匣。读题。

科利亚是人名,课文主要是写“木匣”,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木匣”都写了些什么内容。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木匣      手锯       台阶       挖坑       冰鞋

斧头      免得       屋里       抢走       难过

当初      管用       敌人       懂得       喀山

玩意      算术       随便       仍然       所以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1、要求在朗读中对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批注,读后问同学或老师。

指导做批注的方法:可以用课文中泡泡的方法,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泡泡里,要注意画泡泡的位置不要影响我们以后的阅读和课本的美观。

2、想想课文叙述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

五。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

1、说说课文中的生字结构,认真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书写位置。

2、仿照田字格中的写法,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课文,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课文。

个人读,小组读等方式。

二、课文的叙述顺序。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记叙。

三、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一、科利亚什么时候埋的木匣?他为什么要埋木匣?

(战争开始的时候。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他仿照妈妈的办法埋下了木匣。)

问题二、科利亚是怎样仿照妈妈埋下木匣的?

(妈妈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他只会数到十,就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不着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敌人发现。)

问题三、战争结束了,妈妈怎样挖出了她埋下的东西?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问题四、科利亚也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他挖出了木匣吗?

(没有找到匣子。)

问题五、他是怎样思考的?后来挖到他的木匣了吗?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他这样做果然找到了匣子。)

问题六、科利亚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吗?

(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三、总结全文

科利亚通过埋木匣找木匣,明白“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四、练习巩固。

举一个自己经历的例子,说说“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盘古开天地》是什么故事?(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这是一篇课文的体裁是童话故事。

读题:陶罐和铁罐

谁说说“陶罐”和“铁罐”有什么区别?

指导:陶,部首“阝”,音序“t”,除部首还有几画“8画”,注意右边的写法,谁来写一写(让学生写写)。

二、读课文,学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陶táo罐     御yù厨       奚xī落           懦nuò弱

轻蔑miè      争辩biàn     恼nǎo怒     和睦mù相处chǔ

羞耻chǐ      流逝shì       覆fù灭       宫殿diàn

倒塌tā           朴pǔ素sù       哟yō

2、读一读课文后田字格中的字,并口头组词。

陶(陶罐)       谦(谦虚)        虚(虚心)        嘴(住嘴)

恼(恼怒)       怒(发怒)        吵(争吵)        感(感动)

荒(荒凉)       捧(捧起)        朴(朴素)        素(素质)

值(价值)       受(难受)

3、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奚落——讥笑;嘲笑。

懦弱——不坚强;软弱无能。

轻蔑——轻视;看不起。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和睦相处——友好地在一起,不争吵。

羞耻——感到耻辱。

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三、读熟课文。

与身边的同学一起读课文,可以相互合作分角色读,边读边体会陶罐和铁罐语气和神态。

四、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先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的字形结构,再认真的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二、分色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1、课文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课文讲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许多年以后,陶罐仍然完整无损,而铁罐连影子也找不到了。

问题2、你觉得铁罐像什么样的人?找出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说。

骄傲的铁罐……、傲慢地问、轻蔑的神气、恼怒……

问题3、你觉得陶罐像什么样的人?找出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说。

谦虚地回答、争辩、和睦相处……

问题4、你从陶罐和铁罐的事中想到了什么?

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作业。

1、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抄下来。

2、组词:

恼(      )   虚(      )    覆(      )    扑(      )

脑(      )   虑(      )    复(      )    朴(      )

辩(      )   骄(      )    罐(      )    需(      )

辨(      )   娇(      )    灌(      )    懦(      )

五、课外练习。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8*、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二是通过自读自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是课文学习的重点;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是课文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狮子和鹿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

《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今天我学习《狮子和鹿》这篇课文,看看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板书课题,读题。

介绍:狮子、鹿。(教师演示文稿)

二、阅读课文。

1、学生找同伴一起读课文,了解课文讲的故事。

2、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一读。

咦yí            匀称yúnchēn             珊瑚shānhú        泛fàn起

撅juē起            配pèi得上         抱怨yuàn           逼bī近

犹豫yóuyù    撒sā开        凶xiōng猛         甩shuǎi在后面

使劲一扯chě    挣zhèng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听。

三、阅读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小结: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

2、你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听。

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3、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教师小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写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的两束美丽的角,抱怨自己细长的腿,接着写狮子扑来,细长的腿帮它脱离险境,而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了命。

全文情节紧凑,前后对比鲜明突出,语言丰富优美,在生动的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4、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学生互相评议。

四、作业。

找出课文中优美词句,抄写下来。

如“痛痛快快”“精美别致”“层层波纹”“没精打采”“蹦来蹦去”

“灰心丧气”“池水清清”“匀称”“犹豫”“凶猛”“挣脱”等。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次园地“口语交际”内容是以谈自己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及解决办法,与本组学过的课文内容有很大的联系;“习作”安排了想象作文,编写动物童话;“我的发现”让学生认识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日积月累”有“读读背背”八个字的成语和学习8个生字;读“成语故事”体会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目标】

1、能以自己生活中不便之处为题,流利地表自己的想法;

2、学习编写童话故事,做到叙述完整,表达明白,语句通顺。

3、积累词语,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

4、学习成语,了解成语所表达的比喻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编写童话故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几篇童话故事

五、【教学课时】

3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读一读四组词语:通过认识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语言的一些现象,并积累词语。

傲慢            懦弱             丑陋             愚蠢

谦虚            勇敢             美丽             聪明

说说自己从这四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这四组词语是反义词,其中“傲慢、懦弱、丑陋、愚蠢”带有贬意感情色彩,“谦虚、勇敢、美丽、聪明”带的褒意感情色彩。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先读一读,查或资料书,读读成语的意思,再背下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后还要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听不如眼见,亲眼见到才是实的。强调深入实际,亲自调查的重要。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金子不全是纯金,人都有缺点,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2、连连认认:先借助拼音,读读生字把生字与拼音连起来,再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谎huǎng(说谎)           笛dí(竹笛)

棍gùn(木棍)               港gǎng(海港)

愤fèn(愤怒)               袜wà(袜子)

捆kǔn(捆书)               妇fù(妇女)

三、“成语故事”

学生自己阅读“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借助拼音把文中的生字读准,然后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读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刻舟求剑》:故事选自《吕氏春秋·察今篇》,讲的是有个人坐船过江,把宝剑掉进江中,他用刀在船舷上刻个记号,准备船靠岸后按照记号去找剑。

这个故事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题意。

二、故事引入:

1、小故事:王亮家新装修好了房子,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家的电灯开关附近雪白的墙面上,有几个手指印,仔细观察发现,几乎家里所有的开关边上都有这种难看的印痕,而且他在同学家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他想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帮帮他吗?

2.小组讨论:怎样帮助王亮解决问题?

3.课堂交流:

(1)各小组的代表说说解决的办法。

(2)教师把学生想出的办法中的闪光点板书出来,对有明显缺陷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小结归纳:

(1)教师说明这是一件真人真事,王亮最后受到电冰箱的启发,发明了新型开关(非接触式霍尔开关),获得全国青少年发明大赛一等奖。

(2)引导学生从王亮的发明过程中归纳出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联想启发──解决问题。

二、联系生活,商讨问题

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不便之处。

2.小组合作,按照基本思路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内相互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确定参加全班交流的同学。

4.激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此教学设计引用《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设计举例,有改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编写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讲讲童话故事,初步感知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很多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哪一篇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和你读后的感受么?

教师小结:像我们学过的课文,《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狮子和鹿》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这些童话故事都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处世的道理,让大家受到教育。一般都把动物、植物等当作人来写。

爱读童话的孩子都有一颗好奇、纯真的心,学写童话则需要有想象力。今天就让我们开动脑筋,拿起笔来编写童话故事吧!

二、读读准备的童话故事,深入体会童话故事的写法。

1.范读几篇童话故事:

《小河和大海》;《梅花鹿吓跑了大老虎》; 《苍蝇与蜜蜂》。

2、教师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确定好内容。

(1)故事的人物不宜选得过多,可以是书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

(2)想象的“故事”要注意说清楚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结果怎样。

(3)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4)模仿也是一种学习,可以模仿刚才读的几篇童话故事来写,老师愿你们在模仿中有创新。

三、写写童话故事,动笔尝试

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1.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故事的过程要写清楚,看谁编写得有趣。2.语句要通顺。3.写完多读几遍。

写好后可以读给同学听听,让他们帮你提出修改意见。

附:童话故事

苍蝇与蜜蜂

一天,苍蝇正在垃圾上,看见一只小蜜蜂采蜜回来。苍蝇气愤地对蜜蜂说:“这里的人真凶狠,千方百计要害我,用拍子打我,用毒药水喷我……我决定搬家了。”

蜜蜂说:“这儿的人们并不像你讲得那样坏,他们待我很好,还替我造新的房子呢!原因是你不讲卫生,整天停在肮脏的东西上,专门去吃人们的食物,把细菌带到食物上,使人生病。”

苍蝇不服气,还想争辩。蜜蜂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你要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无论搬到哪里,都会遭到人们的驱逐和攻击。”

苍蝇听了这一番话,呆呆地站着,无话可说。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此教学设计引用《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设计举例,有改动。

推荐访问: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试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答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课标试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答案七年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课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配套使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试卷数学八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配套使用素养达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试卷难度高吗

本文标题:202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3篇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912/295947.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3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