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6篇(精选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6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师生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哪个方向运动了多少米?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5+(—3)=2(m)
师生借此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经过两次运动后,物体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物体运动了0m。
师生共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你能用加法法则来解释这个法则吗?
学生回答:可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来解释。
一般地,还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巩固知识
课本P18例1,例2、课本P118练习1、2题
三、总结
运算的关键:先分类,再按法则运算;
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注意:要借用数轴来进一步验证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首先要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
四、布置作业
课本P24习题1.3第1、7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学会合并同类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分类思想。
3、情感目标:借助情感因素,营造亲切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观察下面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分类:
你是依据什么来进行分类的呢?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需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
2、对下列水果进行分类:
(二)新知探究1:
1、对下列八个单项式进行分类:
a,6x2,5,cd,-1,2x2,4a,-2cd
这些被归为同一类的项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2、揭示同类项的概念。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初步认识对立统一的规律。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了解的意义,理解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的一致性。难点是多重符号的化简。“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中的“只有”指的是除了符号不同以外完全相同(也就是下节课要学的绝对值相同)。不能理解为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互为。另外,“0的是0”也是定义的一部分。关于“数a的是-a”,应该明确的是-a不一定是正数,a不一定是正数。关于多重符号的化简,如果一个正数前面有偶数个“-”号,可以把“-”号一起去掉;一个正数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符号后只剩一个“-”号。
二、知识结构
的定义的性质及其判定的应用
三、教法建议
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互为的概念。
由于教材先讲,后讲绝对值,所以的定义只是形式上的描述,主要通过的几何意义理解的概念。教学中建议,直接给出的几何定义,通过实例了解求一个数的的方法。按着数轴————绝对值的顺序教学,可充分利用数轴使数与形更好地结合起来。
四、的相关知识
1.的意义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如-1999与1999互为。
(2)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如5与-5是互为。
(3)0的是0。也只有0的是它的本身。
(4)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2.的表示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成为原数的。若表示一个有理数,则的表示为-。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仍与原数相联系同。例如,+7=7,特别地,+0=0,-0=0。
3.的特性
若互为,则,反之若,则互为。
4.多重符号化简
(1)的意义是简化多重符号的依据。如是-1的,而-1的为+1,所以。
(2)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如果“-”号是奇数个,则
果为负;如果是偶然数个,则结果为正。可简写为“奇负偶正”。
例如。由此可见,化简一个数就是把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若结果是“+”号,一般省略不写。
(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互为的几何意义。
2.掌握: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会利用数轴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解释的几何意义,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求一个数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对应、统一规律。
(四)美育渗透点
1.通过求一个数的知道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学生会进一步领略到数的完整美。
2.通过简化一个数的符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利用引导发现法,教师注意过渡#课件# 导语的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学法: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练习反馈→总结。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求已知数的。
2.难点:根据的意义化简符号。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学生演示,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得出的概念,教师出示投影,学生以多种形式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探索新知,导入新课
1.互为的概念的引出
演示活动:要一个学生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
提出问题“如果向前为正,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各记作什么?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口答,即向前走5步记作+5;向后走5步记作-5步。
[板书]
+5,-5
师:这位同学两次行走的距离都是5步,但两次的方向相反,这就决定这两个数的符号不同,像这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
[板书]2.3
【教法说明】由于有了正负数的学习,进行以上演示,学生们非常容易地得出+5,-5两数,并能根据演示过程体会出这两个数的联系与区别,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认识了互为。
师:画一数轴,在数轴上任意标出两点,使这两点表示的数互为(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练)
师:这样的两个数即互为,你能试述具备什么特点的两数是互为?(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
[板书]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
【教法说明】在演示活动后,已出现了+5,-5这两个数,教师及时阐明它们就是互为的两数,这时不急于总结互为的概念,而是又提供了一个学生体会概念的机—利用数轴任找一组互为的两数,先观察在数轴上表示这两个数的点的位置关系,再观察两个数本身的特点。更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的概念。
2.理解概念
(出示投影1)
判断:(1)-5是5的()
(2)5是-5的()
(3)与互为()
(4)-5是()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
【教法说明】对概念的理解不是单纯地强调,根据学生判断的结果加深对“互为”的理解,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0的是0.
(出示投影2)
1.在前面画的数轴上任意标出4个数,并标出它们的。
2.分别说出9,-7,0,-0.2的。
3.指出-2.4,-1.7,1各是什么数的?
4.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1题同桌互相订正,2、3题抢答。
【教法说明】1题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的概念,让学生深知: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开原点相等距离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2、3、4题是对的概念的直接运用,由特殊的数到一般的字母,紧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数即互为”这一概念,又得出一个非常代数性的结论“的是。”
[板书]a的是-a.
师:的是,可表示任意数—正数、负数、0,求任意一个数的就可以在这个数前加一个“-”号。
提出问题:若把分别换成+5,-7,0时,这些数的怎样表示?
提出问题:前面加“-”号表示的,-(+1.1)表示什么?-(-7)呢,-(-9.8)呢?它们的结果应是多少?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回答。
【教法说明】利用的概念化简符号是这节课的难点。这一环节,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提问:“既然的是,那么+5,7,0的怎样表示呢?”学生的思维由一般再引到特殊能答出-(+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
1.是______________的,
2.是_____________的,
3.是_____________的,
4.是_____________的,
学生活动:思考后口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在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求这个数的,如果在这些数前面加上“+”号呢?
[板书]
如:
学生回答:在一个数前面加上“+”仍表示这个数,“+”号可省略。并答出以上式子的结果。
【教法说明】根据以上题目学生对一数前面加“-”号表示这数的和一数前面加“+”号表示这数本身都已非常熟悉,这时可根据做题情况要学生及时分析观察规律的存在,这样可以从学生思维的不同角度,指引学生解决问题,并同时也暗示学生在做题时不是单纯地演练,一定要注意规律的总结。
巩固练习:
1.例题2简化-(+3)-(-4)的符号。
2.简化下列各数的符号
3.自己编题
学生活动:1、2题抢答,3题分组训练。1、2题一定要让学生说明每个式子表示的含义,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3题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三)归纳小结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归纳如下:
1.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
2.表示求的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空中内容由学生填出。
【教法说明】通过问题形式归纳出本节的重点。
(四)回顾反馈
1.-1.6是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的是0.3.
2.下列几对数中互为的一对为().
A.和B.与C.与
3.5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则;若,则。
5.若是负数,则是___________数;若是负数,则是___________数。
学生活动:分组互相回答,互相讨论,3、4、5题每组出一个同学口答。
教法说明
1,2题是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3、4、5题是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一个提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篇4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对该命题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对命题理解能力是我们今后研究数学必备的能力,也是研究其它学科能力的基础。
难点: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理解和掌握一个命题,一定要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所以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例如,“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一些没有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命题,学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题设,哪是结论,又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题设和结论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或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来理解命题的概念、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
2、命题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虽然高中阶段我们还要学习,但对于程度好的A层学生还要理解:
(1)假命题可分为两类情况:
①题设只有一种情形,并且结论是错误的,例如,“1+3=7”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②题设有多种情形,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形的结论是错误的。例如,“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个命题的题设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平行;第二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不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不平行。整体说来,这是错误的命题。
(2)是否是命题:
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涵义:①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②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即命题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在语法上,这样的句子叫做陈述句,它由“题设+结论”构成。
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陈述句,例如,祈使句(也叫做命令句)“过直线AB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疑问句“∠A是否等于∠B?”感叹句“竟然得到5>9的结果!”以上三个句子都不是命题。
(3)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折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另外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等概念有所理解。
2、使学生理解几何命题的组成,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并能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会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析语句,理解命题
1、教师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如:
(1)我是中国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饭了吗?
(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画一个45°的角。
(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学生答:(1),(2),(4),(6)。
3、教师给出命题的概念,并举例。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中,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不要让说过的再说)
如:的句子,叫做命题,分析(3),(5)为什么不是命题。
教师分析以上命题
(1)对顶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一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如果a>0,b>0,那么a+b>0。
(5)当a>0时,|a|=a。
(6)小于直角的角一定是锐角。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说出以下两个例子,并问这是不是命题。
(7)a>0,b>0,a+b=0。
(8)2与3的和是4。
有些学生可能给与否定,这时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回忆命题的定义,加以肯定,先不要给出假命题的概念,而是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析命题的构成,改写命题的形式。
例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l)分析此命题的构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条件,后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条件下所得的结论。已知事项为“题设”,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
(2)改写命题的形式。
由于题设是条件,可以写成“如果……”的形式,结论写成“那么……”的形式,所以上述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请同学们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
①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②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等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注意不仅仅限于两个角,如果多个角相等,它们的补角也相等。)
以上三个命题的改写由学生进行,对(2)要更改为“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
提示学生注意:题设的条件要全面、准确。如果条件不止一个时,要一一列出。
如: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改写为: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分析命题,理解真、假命题
1、让学生分析两个命题的不同之处。
(l)若a>0,b>0,则a+b>0
(2)若a>0,b>0,则a+b<0
相同之处:都是命题。为什么?都是对a>0,b>0时,a+b的和的正负,做出判断,都有题设和结论。
不同之处:(1)中的结论是正确的。,(2)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教师及时指出:同学们发现了命题的两种情况。结论是正确的或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命题的一种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
2、给出真、假命题定义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都是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注意:
(1)真命题中的“一定成立”不能有一个例外,如命题:“a≥0,b>0,则ab>0”。显然当a=0时,ab>0不成立,所以该题是假命题,不是真命题。
(2)假命题中“结论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如:“a的倒数一定是”,显然当a=0时命题不正确,所以也是假命题。
(3)注意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如:“延长直线AB”。这本身不是命题。也更不是假命题。
(4)命题是一个判断,判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命题,强调真假命题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题。
3、运用概念,判断真假命题。
例请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
(1)若ab>0,则a>0,b>0。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3)如果n是整数,那么2n是偶数。
(4)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它们不相等。
(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解:(1)(4)都是假命题,(2)(3)(5)是真命题。
4、介绍一个不辨真伪的命题。
“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数字,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而且至今没有人举出一个反例,但也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它对一切大于4的偶数正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1+2”,离“1+1”只差“一步之遥”,所以这个命题的真假还不能做最好的判定。
5、怎样辨别一个命题的真假。
(l)实际生活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数学中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
(3)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三、总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
1、什么叫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2、命题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3、怎样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4、初步会判断真假命题。
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
1、命题与真、假命题的关系。
2、抓住命题的两部分构成,判断一些语句是否为命题。
3、命题中的题设条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写“如果”时应写全面。
4、判断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而判断真命题,数学问题要经过证明。
四、作业
1、选用课本习题。
2、以下供参选用。
(1)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命题。
①我爱祖国。
②直线没有端点。
③作∠AOB的平分线OE。
④两条直线平行,一定没有交点。
⑤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一定是0。
⑥奇数不能被2整除。
⑦学习几何不难。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命题。
①若a=b,则a2=b2。
②连结A,B两点,得到线段AB。
③不是正数,就不会大于零。
④90°的角一定是直角。
⑤凡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3)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若a2=b2,则a=b。
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
④偶数都能被2整除。
⑤两个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作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展示结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数据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就以下统计的数据,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去收集比较合适?
(1)你班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4)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
负数的大小。(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运用“||”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达到发展学
生抽象思维的目的(2)、通过探索求一个数绝对值的方法和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学会通过
观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3)、通过对“做一做”“议一议”“试一试”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用语言
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用绝对值或数轴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让学生学会尝试评价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数轴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形成“脑中有图,心中有数”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试一试”问题的思考及回答,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发展学生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组长学案学习情况,组长检查组员学案学习情况。(约5分钟)2.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交流。(约5分钟)3、小组分任务展示。(约25分钟)4、达标检测。(约5分钟)5、总结(约5分钟)
四、小组对学案进行分任务展示
(一)、温故知新: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数轴和数轴的三要素,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叫数轴?数轴的三要素什么?
(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五组完成)
大象距原点多远?两只小狗分别距原点多远?
归纳: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一个数a的绝对值记作:.
4的绝对值记作,它表示在上与的距离,所以|4|=。
2、做一做:
(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四组完成)-1.5,0,-7,2(2)、求下列各组数的绝对值:(一组完成)
(1)4,-4; (2)0.8,-0.8;
从上面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议一议:(八组完成)
(1)|+2|=,
1=,|+8.2|=; 5(2)|-3|=,|-0.2|=,|-8|=.(3)|0|=;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正数的绝对值是它,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的绝对值是。
4、试一试:(二组完成)
若字母a表示一个有理数,你知道a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吗?
(通过上题例子,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关系。)
5:做一做:(三组完成)
1、(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1
(2)求出(1)中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你发现了什么?
2、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1)-1和–5;(五组完成)(2)?
(3)-8和-3(七组完成)
5和-2.7(六组完成)6五、达标检测:
1:填空:
绝对值是10的数有()
|+15|=()|–4|=()
|0|=()|4|=()2:判断(1)、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2)、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3)、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的绝对值一定相等。()(5)、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近。()
六、总结:
1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2.绝对值的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因为正数可用a>0表示,负数可用a<0表示,所以上述三条可表述成:(1)如果a>0,那么|a|=a(2)如果a<0,那么|a|=-a(3)如果a=0,那么|a|=0
3、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七、布置作业
P50页,知识技能第1,2题。
推荐访问:人教版 七年级 数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免费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flash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ppt课件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免费下载 人教版7年级上册ppt数学课件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3年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6篇(精选文档)》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