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3篇

发布时间:2023-10-28 13:12:02 | 来源:网友投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战争与和平”单元的第15课,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3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战争与和平”单元的第15课,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之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情分析:

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使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和渴望和平心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辨别信息的能力。

4、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世界战争与和平方面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内容:

一、 解决文中生字新词。

二、 了解书信格式。

三、 标注自然段,划分意义段。

四、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五、学习课文直接写父亲卓越的句子。(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前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亮文本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深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回顾课文,我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雷利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呢?(板书:痛失父亲、世界不太平)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之情吧。

二、解读文本,悟信中悲情。

(一)感悟“痛失父亲”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正文部分的2——4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2、学生汇报。

预设:学习回忆“机场送别”这一场景。

(1)自由读,一家人机场送别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是通过哪些具体词句体会到这一点的呢?(2)学法指导:我们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时候,就应该这样,先抓住关键词语,慢慢读,细细品,我们就可以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

(3)在两年前一家人机场送别的那一刻,你看出他们的悲痛之情了吗?为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反而令作者悲痛万分呢?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4)想不到机场一别竟成永别,两年多来,这个慢镜头不知在雷利的脑海中回放了多少次,渐渐的,他对父亲的印象便久久的定格在了这一刻。每当想起这一刻,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那可亲可爱的爸爸,这怎能不叫人痛心呢?谁来读?

(5)小结:刚才我们从作者回忆一家人机场告别的场景中,体会到了他对父亲的深深地怀念之情。接下来,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呢?

学习“机场迎接爸爸灵柩归来”段:

(1)出示片断一:自由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你是抓住哪些关键词语体会到这一点的呢?(“覆盖着国旗的遗体”又能说明什么呢?“染红”“浸满”又该怎么理解?)

(2)学法巩固:就这样抓住关键词语,慢慢读,细细品,我们便可以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

(3)面对父亲这覆盖着国旗的遗体,血染的征衣和浸满了血的手表,雷利会怎么做呢?带着这样的心情读。

(4)在撕心裂肺的痛哭后,他发现了。出示幻灯片:“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这儿一连用了四个“听见了”难道他们真的听见了吗?与其说是听到的,不如说是想到的,与其说是想到的,倒不如说是从爸爸的行为中感觉到的,谁来读?一连三个“和平”,只是简单的重复吗?谁再读?这不仅仅是爸爸的呼声,更是雷利发自内心的呼唤,也是在场的叔叔阿姨的呼唤,还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唤。一起读。

(5)接下来,让我们亲眼目睹这令人揪心的一刻吧。(师解说:鲜花捧来了,“蓝盔”回来了,但是父亲却永远也回不来了……谁能想到,他们是以这样的方式见面的呢?没有掌声,没有欢笑,有的只是这样的场面……此时此刻,谁又能不为之伤心呢?谁又能不为这个不幸的家庭落泪呢?

(6)谁来读?谁还想读?(配乐读)

(7)刚才我们又从“我”和妈妈迎接爸爸灵柩归来的这样场景中体会到了雷利刻骨铭心的失父之痛,接下来,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父亲有才华。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读一读。这样的父亲,该用什么词语形容呢?

小结:这样一位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而又执法公正的父亲,却在维护世界和平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怎能不叫人痛心呢?因此,雷利发出这样的呼声。(读板书)

(二)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是谁,这样残忍,让雷利失去了亲爱的父亲?又是谁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是战争,战争是可恶的,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才通过联合国秘书长向整个国际社会发出了这样的呼声。(再次回读板书)

2、回首当今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5、6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读懂些什么?

3、出示“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又是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再用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的方法理解它。“和平之花”指什么?“娇嫩的和平之花”又指什么?为什么和平之花是“娇嫩”的呢?

(1)你能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这部分内容地理解吗?

(2)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战争中的真实场景吧。课件出示一系列图片。师解说。

(3)当大量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时,你有何感想?

(4)不错,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学到这儿,你还认为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是啊,这里有你、有我、有他,还有全世界那些热爱和平的人,就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向加利先生倾诉心声吧。(再读第七自然段)

(5)教师激情朗读:“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人类家园!”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的确,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却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呼唤“要和平不要战争!”(加叹号)

三、直面对话,唤内心真情。

1、写话练习:雷利的这封信我们已经读完了,但此时此刻,相信大家的心情也一定不平静,心里有话要说吗?请把你内心的独白写下来吧!可以写你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你对这些不幸家庭的同情,可以写你对挑起战争者的控诉,也可以写你的决心。

2、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请把你内心的独白表达出来吧。

3、布置作业:

给处在战争中的国家或地区的孩子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关心和问候,以及共同争取世界和平的愿望。

四、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痛失父亲      世界不太平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

1.搜集家庭一起外出游玩,购物等的照片;

2.搜集近年来的局部战争情况资料;

3.了解联合国,维和部队情况。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引情

1. 观看课件,两组图片,形成强烈视听感观冲击,强烈对比,形成基调。(观看伊拉克战争灾难课件,加上音乐和旁白。)

师:同学们看了之后有何感想

生:我感到……

生:我感到……

师:无情而残酷的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尤其是儿童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也是孩子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头顶同样的蓝天,和他们相比,我们大多数中国孩子的生活如何啊

师:(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他们非常幸福!

生:我感到我们的生活非常快乐!

师: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温馨的画面。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了孩子都有这样的幸福,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学生齐读课题,再读。

师:读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他发出什么呼声

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大声读读课文,先把生字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相信这些问题不会难住你们的。

(1)学生朗读课文

(2)汇报检查难读的生字词,难写的字(简要评价).

(3)简要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二,再读课文,质疑全文。(教师归纳成几个主要问题)

1.老师现在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再读课文,用笔在书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2.默读课文,自已提出问题。(放背景音乐《琵琶语》)

3.四人小组讨论,归纳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4.学生汇报并板书。每组同学板书一个,后面的同学有相同的就省略。

5.教师归纳成三个主要问题。

(1)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雷利在为谁呼吁 呼吁什么

三,默读课文,寻找答案。(放背景音乐《琵琶语》)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追寻答案)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导入。

先板书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倾听雷利的呼声。

二,精品细读,感悟内容——动情

1.回顾问题。

上一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非常好的问题,现在来回顾一下,是哪几个问题

可个人回答,也可齐答。投影问题。

2.研读课文,同伴互助。

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师: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爸爸"有关句段,想想"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找出有关句子,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投影)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投影)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投影)

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出色的人才。(投影)

⑵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如果你是雷利,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从文中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用具体的句子说一说。(可先默读画出,再回答)

汇报:

①生: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师:事实是多么的无情。(客观的叙述中饱含巨大的悲痛。)(物是人非事事休,欲(未)语泪先流。)你能否带着这一心情读出来

有谁更能体会雷利的心情 (配哀乐读)

你们都是小雷利,请大家沉痛地一起读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到"浸满了凝固的血".(配哀乐读)

②师:爸爸是不是就这样离我们远去 还有没有未了的心愿 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

师:是啊!我听见了,他呼唤的是:请你呼唤:和平;

妈妈听见了,请女生呼唤:和平;

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请男生呼唤:和平;

全世界都听见了,请全班一起呼唤:和平!

⑶对"世界并不太平"的感悟

师:"爸爸"在呼唤和平,可世界和平了吗 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小组讨论。

汇报。

("和平之花"指的就是"和平";"娇嫩的"和平之花"",意思是说,和平很容易受破坏。)

师: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交流课外收集到的当代发生的战争。

生: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坍,死亡两千多人。

生: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的灾难。

生: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长期争端所带来的不断的仇杀。

生:阿富汗的长期内乱给国家带来的破坏。

生:车臣的战争,以及南北朝鲜的长期对峙等等。

⑷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①师:和平之花是如此的娇嫩,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②孩子失去父亲是一件多么悲惨的事啊!如何才能避免雷利的悲剧不再其他孩子身上上演,我们该怎样呢 学生随自己的理解说。

(呼吁和平,制止战争。)

③是啊!雷利和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

课文中雷利是怎样呼吁的 默读课文。

谁来读读雷利的呼吁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投影。

④为什么要这样呼吁

为了…. 为了…. 为了….全世界….(投影).

⑤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⑥我们虽然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齐声朗读投影:"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3.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再回顾前面提到的问题。投影并回答,总结学法。

(1)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雷利在为谁呼吁 呼吁什么

三,即时训练,深化内容——抒情

师:同学们,面对战争给人们造成的苦难,雷利发出了自己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而做为每一位同学,都是和平的使者,为了和平,你能做些什么

生:(自由交谈)

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大胆地写,可以给安南,给发动战争的布什们,或者正在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写你的心声。

生:(自由练笔,写后交流)

四,作业。

1.感情朗读全文。

2.将自己写的信和父母交流。

3.有条件的同学找一找俄罗斯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读一读。

板书设计: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和平 和平

设计理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比较和平的圣土上,很难体会到"战争"这个可怕的代名词意味着什么!很难想象出作者雷利因为战争失去父亲的痛苦心境。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以悲愤音乐及情境做渲染,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3

一、引入课题。

(出示一幅小孩子痛哭的画面。)教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看一幅画,谁能来给大家介绍这幅画的内容?(学生介绍略)

教师:战争与和平,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利用画面的目的是尽快进入情景,但实际反应来看,效果不是很好。

二、学生初读课文,将体会最深的地方与同桌交流。班上交流,学习课文。

1、体会“两年多来……”一节。教师的提问: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然后抽学生朗读,教师评价。

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是将“评价”只是当做老师行为不是很恰当。

2、体会第三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找找有几个“听见了”,几个“和平”。体会意思并自由感情朗读。

请自认为读得好的同学起立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这段话的学习教师基本上是让学生“读”完的,反复的读。但是我们的感觉是没有很好的体现“层次性”要求,有点“泛泛”而读的感觉。

3、试着体会作者对父亲才华横溢而又英年早逝的痛苦而复杂的心情。也是先个别朗读,再全班朗读。

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进行评价:“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一个劲”儿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复杂”,也将究竟怎样“复杂”的问题进行了“回避”。在学生评价之后,教师是否应该让学生说说自己评价的理由呢?

4、学生自读课文剩下的段落,用横线划出对世界局势进行描写的句子。思考:你想知道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朗读“今天……”一段。教师提问:“和平之花”是指什么?

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教师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这一步拓展得很好,但是稍觉肤浅。我觉得顺序应该调整为:先展示资料。(很重要的一点是:收集来的资料反应什么问题?)然后再“回头”体会文中句子。如果学生没有深刻体会思想感情,表现出的可能仅是一些虚假的激情。

三、总结课文,引导实践。

1、教师:你们说战争是什么?面对战争,你想说些什么?雷利(本文作者)怎么说?什么叫呼吁?他“呼吁”什么?读“要……不要……”。

朗读之后,学生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2、引导实践。教师:孩子们学习了课文,为了制止战争,我们应该怎么做?

抽学生回答,有的谈针对目前的“美伊战争”,我们可以发倡议,给美国总统寄信,或是给伊拉克的小朋友寄去和平鸽……

其实,情至深处,学生往往能够体现出很强的背诵能力,对于“为了……为了……为了……”一段话,完全可以让学生感情背诵!我觉得更好的设计是,在同学们的提议中,选择哪些是“可行”的,让这部分同学的发言稍微具体一点,避免走形式,也就是说,尽管是公开课,还是要考虑是否能够落实的问题。

3、再读课文,放飞“和平鸽”(纸做的)。

在充满感情的朗读声中,下课铃响,学生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这点设计得很有新意。这是本课中设计较为成功的一点。

推荐访问:呼声 教学设计 中国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第一课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ppt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设计图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试讲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阅读答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本文标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3篇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1028/31235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3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5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