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按照省总队《关于密切跟踪监测旱灾影响的紧急通知》要求,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及时走访了市政府办和市农业、林业、水利、民政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旱灾给全市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全市上下奋力抗击旱灾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急待解决的困难做了进一步的调研。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受灾基本情况。
截止3月26日,全市因干旱共造成工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1.97亿元,受灾人口达134.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6.2%,因灾造成5个县城、72个乡镇、493个村委会、55.28万人和27.82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一)农业方面。目前,干旱造成了8县(区)77个乡镇897个村委会28个社区5个农场不同程度受灾,共造成农业受灾面积达392.4万亩,其中成灾144.19万亩,绝收49.84万亩,预计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7.97亿元。其中:种植业经济损失10.68亿元,林业经济损失6.71亿元,畜牧业经济损失0.42亿元;水产养殖经济损失0.16亿元。
(二)水力水电及工业方面。目前,全市实际每天电量需求在450-460万千瓦时以上,进入3月份,全市日缺电量200万千瓦时,省网下网指标只有110万千瓦时,实际缺电90万千瓦时。因旱减少发电量5800万千瓦时,经济损失2013.5万元,造成工业经济损失近4亿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扎实,组织落实到位。一是旱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旱情灾情,对抗灾救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及时召开市、县(区)两级抗旱救灾工作专题会议和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抗旱救灾一线,靠前指挥;二是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了党政领导、部门负责、分片联系的抗旱工作责任制度,建立健全了机关干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先后有54.07万人次深入一线参与抗旱;三是加强对抗旱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先后在新华网,云南网、云南电视台、《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台,《**日报》等新闻媒体刊抗旱救灾播新闻150条。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众志成城、共御旱灾的强大氛围;四是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组织开展了劳动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的组织与培训,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 8400 人,组织外出务工人员7800人,迅速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的抗旱救灾强大合力。
(二)部门联动,责任落实到位。一是市委、市人民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做到“思想认识、领导责任、工作措施、检查督促、行政问责”五个到位。目前,全市共派出85个工作组,1200多人坚守在抗灾一线。二是农、林、水、扶贫、民政、教育、卫生、发改、水文、气象等各涉农部门建立领导抗旱工作分片联系制度,结合部门职责,分别派出工作组坚守在抗灾一线,对各县(区)、乡镇村的抗旱救灾工作进行帮助指导。
(三)加强抗旱资金筹措与管理,及时拨付到位。到目前为止市财政已足额拨付省市抗旱、森林防火;人畜饮水资金及自然灾害生活补助专项资金2661万元,其中:抗旱及人畜饮水资金1482万元;森林防火资金129万元;自然灾害生活补助专项资金1050万元。市慈善会已接收社会捐助257.7459万元,县(区)接收捐款740.0579万元,矿泉水2000箱(件)。接收云南省中烟公司捐赠款400万元。慰问特殊困难群众12872户,23754人,冬春期间救济受灾群众18万人,发放救济粮303.72万公斤。全市共投入各类抗旱救灾资金6554.6万元,对救灾资金进行专项管理。
(四)统筹谋划,确保各项抗旱措施落实到位。
1.狠抓水源管理与工程建设,确保城镇居民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一是全力抓好在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重点组织3件中型水库和3件小(一)型水库建设,确保26件小(一)型水库病险处理工程完工,努力完成16.6万人的农村工程性人饮解困任务,积极组织抓好水库干支渠建设、河道治理以及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已抢修沟渠412公里,实现抗旱浇灌27.38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3万亩。二是坚持把确保安全供水放在首位来切实抓紧抓好。针对当前用水量日趋增大,市委、市政府及时发出加强用水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强用水管理,号召社会各界节约用水。把保证城镇居民饮水、农村人畜饮水、学校师生饮水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取水点的环境监测和卫生监督。针对工程性缺水的村寨,积极筹集资金,建设小水窑和实施临时工程措施解决;对资源性缺水的村寨,采取拉、运、提等方式解决,确保城乡供水、农村人饮安全,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对全市的城镇、村寨饮水困难情况采取旬报制度,随时了解人饮困难情况,已投入拉运水车辆3218辆次,用油127.66吨,用电50.2万度,实施人工增雨96点次,临时解决了55.28万人,27.82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三是水库坝后电站根据水量情况采取停发电、限发电等措施,确保农业用水。四是切实加强用水管理,维护用水秩序,避免了争抢水、哄抬水价等现象的发生。
2.强化管理,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一是强化森林防火责任。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共派出298个工作组1099人,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督促检查,及时排除火灾隐患。二是加强林区野外用火管理。严格执行“5个100%”(林区农户要100%与村民小组签订森林防火安全责任书;防火检查站、哨、卡对进入林区的人员要100%进行实名登记;林区生产用火要100%执行计划用火许可证制度;“五种人”要100%落实责任监护人;对违规用火要100%进行查处和责任追究)的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牢牢把住火源关。三是加强应急准备。各级防火办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政令畅通、信息畅通。截止目前,未发生一起重特大森林火灾,全市已按省上要求安排森林防火经费577.74万元。
3.依靠科技,全力做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为确保大春农作物种植面积达465万亩,总产量达72万吨以上,实现小春损失大春补的目标。一是结合受灾农作物生产恢复,及早组织调供种化肥、农膜、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截止3月31日,全市已就位水稻种子1485.8吨,其中杂交稻772.84吨,占用种量1000吨的77.3%;玉米种子就位2146.36吨,其中杂交玉米1023.06吨,占用种量1500吨的68.2 %。就位化肥13.23万吨,其中尿素50374吨;农膜640吨;农药1290吨。二是抓住节令切实指导抓好早稻及早熟作物种植。全市早稻已育秧0.89万亩,其中薄膜育秧0.64万亩;早稻移栽3万亩,其中:杂交稻2.44万亩。中稻育秧0.83万亩;早熟作物种植6.17万亩,其中种植早玉米1.28万亩,马铃薯1.58万亩,蔬菜1.7万亩 。三是及时组织开展大春生产科技培训。采取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等措施,已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50多场次,培训农民群众13750人次,已投入农机具5400多台套,实施抗旱保苗31.7万亩。四是开展大春生产“保”、“争”、“创”措施的落实。有针对性地压缩高海拔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大力推行“水改旱”,计划水稻改种玉米等旱地作物面积32万亩;开展间套种技术推广200万亩,扩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晚秋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力争烟后套种粮食作物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积极争取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40个以上,实现带动面积80万亩以上,在高海拔地区实施地膜玉米+规范化间套种高产栽培技术推广30万亩以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300万亩以上。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大春生产将受到较大影响,农作物难以适时栽种。全市早稻育秧0.89万亩,同比增加0.02万亩,其中薄膜育秧0.64万亩,同比减少0.01万亩;早稻移栽3万亩,同比减少1.89万亩。中稻育秧0.83万亩,同比减少0.55万亩。早熟作物种植6.17万亩,同比减少1.95万亩。目前旱灾突出影响到水稻育秧、大田移栽和烤烟移栽,下一步将影响到全市种植面积最大的旱粮特别是玉米的按时播种。
(二)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突出,人畜饮水安全形势严峻。全市抗旱减灾工程体系还存在抗旱基础设施不足,病险水库点多面广,多数旱区灌排设施不配套,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突出等问题。如:全市可蓄水2.4亿立方米,因干旱少雨蓄水量减少6000多万立方米,导致**、凤庆、双江、耿马、镇康五个县城及18个集镇供水紧张。又如目前在资源性缺水的边远山区有22.83万人只能靠人背马驮、拉水运水的方式临时解决饮水问题。
(三)资金投入不足,农民收入锐减。一是由于全市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投入抗旱救灾资金不足。到目前为止初步估算,急需抗旱救灾资金1.6亿元,我市通过多方面筹措已投入各类抗旱救灾资金6554.6万元,只占41%,抗旱资金缺口较大。二是由于小春作物、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受灾面积大,程度深,预计影响农民人均减收542元。。
(四)旱灾导致群众生活困难现象日趋突出。截止3月25日,全市受灾人员去冬今春需口粮救济达37.9713万人,占全市2009年农业人口201.8791万人的18.8%;其中因旱灾新增缺粮人口达15.4万人,占全市2009年农业人口201.9万人的7.6%。
四、对策和建议
1、多渠道筹措资金,并争取各级各类项目资金尽早到位,保证抗灾资金和物资充足。
2、对现有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更新和加快病险水库治理,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抗旱能力。
3、积极争取上级电力部门对我市进行增容,使日供电量指标达到150万千瓦时,有效缓解用电紧张问题。
4、认真开展好旱灾动态监测,准确、及时掌握受灾情况。对涉及到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情况进行动态监控。
5、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6、在重视旱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防汛工作,要有抗洪防汛的思想准备,确保安全渡汛。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