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现代流通助力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11 15:27:14 | 来源:网友投稿

 现代流通助力新农村建设——来自山东省莒南县的调查   
   近年来,山东省莒南县供销合作社的经验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山东省委、省政府要求在全省推广。是什么原因使山东莒南供销合作社成为关注的焦点?调查的结论是:莒南供销社把超市办进农村,大力发展综合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以供销社网络优势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路子。  

把连锁超市办进农村社区  

莒南县有18个乡镇,759个村,99万人口。县供销社所属企业45处,其中基层社18处,员工6600人。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供销合作社一度陷入困境。在实现扭亏为盈后,究竟向何处发展?这是2002年由县商业局长转任县供销社主任的王修书一上任就面临的重大问题。  

县社一班人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后认为: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不仅表现在生活领域,更表现在流通领域。农村商业,特别是现代商业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由于商业成本大,外资和城市大型商业无意或者无力将触角延伸到村,跨国连锁集中在城市;国内连锁最多到县城,而供销合作社的主要阵地在农村,以现代流通方式加以改造,就可以全面提升农村流通水平。对供销合作社是发展,对农民是服务。因此,他们决定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实施经营网络“十百千”工程,即在县城办10家大型超市,在乡镇办100家直营店,在村级办1000家便民超市或农资连锁店。他们首先通过加盟“苏果”、“联华”的方式,在县城办起了“天添乐”、“开元百货”两个超市,营业面积均超过1万平方米。并依托“天添乐”、“开元”组建配送中心。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传统经营网络的改造,迅速向农村推进。2004年9月19日,该社第一家村级超市连锁店——淇岔河村开元超市开业,开业当天,人头攒动,营业额达到4万多元。不到2年时间,该社就在全县主要村办起了990多家农资连锁店和日用品超市,成为莒南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十百千”工程实施过程中,莒南县社始终注意把握两点:一是运用“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网络”的方式,搞好资源整合。他们一方面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天添乐”、“开元”、“华天”等商贸流通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经营档次,强化龙头地位。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改造整合系统资源,利用基层社场地建设日用品、农资超市。目前,全县18处基层社每个基层社都至少建设1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日用消费品超市和多处专业经营加盟店、连锁店。每个基层社还分别建起了营业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农资超市。同时,该社还采取融资多元化、用人社会化、经营连锁化、管理科学化的方法,对全系统900多个村级经营网点进行全面改造,成为连锁经营网络终端。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验收初步达标的农家店已达528处。二是采用“连锁经营+电子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模式,运作好现代流通网络。为切实做到按需按时配送,莒南县社在网点建设、网络连结和运作方式等方面实行了电子信息化管理。“天添乐”、“开元”等连锁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信息管理网络,实现连锁店与配送中心的无缝对接,各个连锁店每日销售情况和配送需求可随时送达配送中心,真正实现了快速、高效运转。  

莒南县供销社办农村超市的经济效益超过了他们的预想。1000平方米左右的直营店,年销售额在400万元以上,面积越大,销售额越大,店与店之间并无明显差别。加盟店营业面积最少50平方米,一般都在100平方米左右。无论开业时间长短,各店销售额都稳步上升。   

  

  

店社合一 综合服务  

  

把超市办进农村社区,迅速集聚了农村的人气,逛超市成为村民的休闲方式,并产生了更加广泛的服务要求。这时,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提出了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发展思路,莒南县社一班人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依托连锁超市办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是供销合作社服务宗旨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发展壮大供销合作事业的又一历史契机。因此,大体按照每五个自然村划为一个社区的格局,在全县建1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计划立即形成。这件事迅速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并被纳入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每办成一个,财政贴补一万元。不到半年时间,该社已建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6处。  

莒南县社在举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过程中,坚持做到:一是依托农村连锁超市。中心立足农村实际,依托供销社的网络、资金、人才等资源,以统一连锁配送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超市为基础,根据农民需求和消费习惯,逐步添置其它经营性、公益性和中介性服务项目,为农民提供商品、技术、信息、中介等各种服务,并为农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二是坚持“党委政府领导、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占地一般在3—5亩,建设投资约为20—50万元。建设资金来自基层供销社投资、职工集资、经营者预付租金和上级扶持等多个渠道。图书资料、体育健身器材、卫生室、中介服务项目由相关部门提供和设立。整个服务中心由供销社统一管理,采用市场机制进行运作,鼓励和吸引农民和各类市场主体进入中心从事经营服务。   

  

牵动农业产业化  

  

农民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莒南县社一班人敏锐地看到,把超市办进村,不仅便利了农民消费,也为农产品进超市、进市场搭建了平台。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应该而且必须把农村流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对接起来,通过供销社的经营网络,带动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此,他们在各超市连锁店都设立农产品销售、加工专区,把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生产的粮食、蔬菜、猪肉、禽蛋、茶叶、花生、煎饼、馒头等当地农产品摆上货架,并通过物流配送中心打入各大城市市场。“天添乐”、“开元”两家超市每年销售的鸡蛋达200多万公斤、馒头150多万公斤,农产品经营已达到各超市销售总额的40%左右。为提升入市农产品的质量和生命力,他们把“农产品进超市”与“为超市生产农产品”结合起来,“天添乐”、“开元”超市在蔬菜产地大店镇和筵宾镇、鸡蛋产地朱芦镇、果品产地文疃镇、煎饼产地相邸镇和坊前镇,都发展了单品种生产加工基地和专业生产户。在春园食品公司、坊前、洙边供销合作社建立了猪肉产品、面粉、茶叶定点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发展绿色无公害基地和专业生产,扩大了农产品经营,各超市年农产品经营额达1亿多元。  

为确保生产的标准化与质量的可追溯化,莒南县社通过龙头带动的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近年来,他们先后发展了花生米、茶叶、禽蛋、果品、大蒜等各类专业合作社20多处,成立了生猪协会、花生协会、农资流通协会、再生资源协会、烟花爆竹协会、大蒜协会、樱桃协会等10几家专业经济协会,以县联社为依托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天添乐”购物中心和文童供销社联合36户果业生产大户,成立了果业合作社,发展优质桃基地6000亩,建立优质苹果、板栗基地1000亩。合作社对社员进行物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三统一”、“三到家”服务。每年以低于市场价优惠供应入社社员专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2005年,果业合作社为江苏大润发、苏果等超市定购鲜桃50多万公斤,每斤为果农增加收入0.2—0.4元。2006年,该合作社加入了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计划扩大果品销售渠道,将无公害果品打入国际市场。  

通过超市连锁店的带动,莒南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红红火火,蓬勃发展,不仅带动发展起花生、生猪、茶叶、板栗等几大当地特色产业,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在帮助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他们的做法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和党委政府的肯定与支持。最近,莒南县委、县政府联合发出文件,对他们的做法予以表扬,并出台具体措施,对供销合作社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  

   

莒南县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   

   

莒南县把搞好乡村规划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从村镇规划和村庄整治入手,通过规划先行、资金补助、技术指导、政策扶持等手段,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宣传。该县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定期听取专项汇报,研究部署工作。该县抽调专人深入农村实地调研,制定出台了《莒南县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莒南县关于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为新农村规划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为搞好宣传发动,该县于4月份和7月份分别召开了全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现场会和全县新农村规划建设专题会议。各乡镇也层层召开了动员会议,明确职责分工,部署工作任务,为全县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规划先行,技术支持,资金补助。该县在完成小城镇总体规划和50%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制定了3年奋斗目标,确保2007年完成所有中心村建设规划,2008年完成所有村庄建设规划,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该县建设局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搞好技术指导,要求县内规划设计单位降低设计费用,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一律减免。在积极配合市规划局来莒南编制新农村规划,并积极争取上级小城镇规划建设专项资金的同时,该县还组织开展了县直单位与村庄结对帮扶活动。莒南县建设局为其帮扶的庞疃村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并用扶持资金帮助该村建起了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新世纪广场,还为鲁苏省际边界地区的洙边村、大河西村、严家乔旺等村免费搞了新农村规划,并帮助建设街头绿地和文体活动场所。为提高农民建房质量和档次,该县建设局还将《山东省村庄优秀住宅设计图集》、《沂蒙新农居》、《山东省村庄整治技术导则》等免费及时发放到所有乡镇和村庄,使38个试点村庄一村一册,有力地推动了旧村改造和村庄规划整治。  

三是分类指导,典型带动,全面推开。该县建设部门积极探索适合平原、山区、丘陵特点的规划建设思路和途径,重点推广生态农业型—“洙边模式”,工业主导型—“庞疃模式”,社区服务型—“三义模式”,农副产品增值型—“龙窝模式”,城郊辐射型—“温泉模式”,生态文明型—“北泉子模式”等各类典型,防止工作简单化和一刀切。在巩固老典型的基础上,该县又涌现出了岔河、朱梅、卞家涝坡等新典型村庄20多个。努力做到抓好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影响一大片的效果,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该县建设局将“百镇千村”规划建设示范活动和“文明生态村”规划建设结合起来,搞好农村“三清四改五化六通”工作,力争年内完成76个村、7.38万人口的饮水解困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新发展沼气用户4000户,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60处。  

四是加强考核,搞好督查,完善机制。该县将新农村规划建设列入村镇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委、县政府经济社会考核的指标内,做到责任到人、任务指标明确,形成新农村规划建设稳步推进的工作机制。同时,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新农村规划建设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与各级、各部门整合资源,共同形成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强大合力,明显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保证了农村稳定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山东莒南县实施“五大工程”助推新农村建设   

   

为了适应新形式,谋求新发展,莒南县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针对广大农民对科学生产、生活、生育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全县大力实施富脑、创业、美化、民风、维权“五大工程”,将计划生育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   

一是实施“富脑”工程,培育新型农民。把新型生育文化纳入培训农民课程,充分利用乡、村人口学校阵地,通过发放明白纸,张贴标语等形式,向农民传授生育节育政策,传授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学育儿等知识,与科技培训下乡活动相结合,讲授科技致富、种养加工等技术知识,积极引导农民树立新型的价值观、生活观和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二是实施“创业”工程,发展农村经济。人口学校把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请农业专家、技术员和致富能人举办果树、大棚蔬菜种植、养殖等培训班10期,培训各类致富能手300多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帮助计生特困家庭提供创业方案43个、致富信息1230余条。今年以来,全县已就地转移妇女劳动力1560人,对外输出1230人。   

三是实施“美化”工程,建设整洁新村镇。全县深入开展“美在农家”活动,推进美化家园促村容整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帮扶农村计生户,美化居住环境,并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契机,广泛开展“六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逐渐改善育龄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推动农村村容村貌的整洁。目前,已创建“美在农家”一类示范村78个、二类示范村120个、三类示范村152个。   

四是实施“民风”工程,倡树文明新风尚。人口学校把农村文明建设融入活动中,坚持道德育民,提升群众的思想境界。组织开展“婚育新风文明户”、“少生快富带头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使农村树立关心集体、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的良好新风尚,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人口环境和文化氛围。   

五是实施“维权”工程,营造和谐新局面。利用信访、有奖举报、维权热线、服务窗口等各种有效载体,规范行政行为、提供综合服务,保障公民实行计生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实行计生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使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人口与计生的管理,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互相监督。   

在村级开展“十上门”服务,包括生育证、独生子女光荣证、放弃再生育一次性奖励费、生殖保健服务等在内,均为计生对象送到家,努力维护好实现好育龄群众的根本利益,给广大育龄群众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社会环境。  

  

  

  

  

  

莒县城镇化建设:打造经济发展起飞平台  

  

宽敞平坦的马路,干净整洁的街巷,拔地而起的高楼,绿树掩映的居民区,星罗棋布的街头绿地,流光溢彩的不夜天……,一草、一木,一街、一景,都在展示着莒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回响着城镇化建设的铿锵脚步。  

近年来,我县根据区域经济定位,坚持科学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探索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6.05%,城区常驻人口达10.6万人,县城建城区面积22.7平方公里,城区硬化道路全长103公里,面积255万平方米,城区道路拓通硬化率98%,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网络体系逐步形成。  

加强规划编制管理   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蓝图  

近年来,我县先后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城镇规划体系逐步完善。立足日照腹地的区位优势,结合莒县经济发展实际,2005年,县政府委托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新一轮《莒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年》,确立了北接、南优、西限、东拓的县城发展方向,县城规划控制区面积为21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鲁东南沿海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基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功能定位确立后,为进一步优化城区布局,2007年,县委、县政府又提出了实施东部新区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计划利用2至3年的时间,拉出东部新区建设框架。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东部新区概念规划,东部新区规划面积约24平方公里,区域功能定位为集居住、商贸、办公、文化、休闲为一体的滨河新区。东部新区开发建设在拉大县城建设框架的同时,县城东部触角延伸至陵阳镇、店子集等周边乡镇,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积极构筑小城镇发展格局。按照“分层推进、整体联动”的工作思路,从2004年起,结合各乡镇地域特点和农业发展特色,聘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了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至2005年底,全县所有乡镇的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全部完成。我县县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确定以县城为中心,以夏庄镇、刘官庄镇、城阳镇、招贤镇为第一序列发展轴,以小店镇、长岭镇、城阳镇、阎庄镇等为第二序列发展轴,以浮来山镇、陵阳镇、峤山镇等一环,形成了以夏庄镇茶叶、农副产品加工及五金制造业,中楼镇橡胶旅游业,招贤镇农副产品种植加工业,东莞镇药材种植加工、建材业等不拘一格的小城镇发展格局,为全县的城镇化建设作出了全局性的战略规划。  

全力推进村庄规划修编进度。自2006年起,全面启动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莒县村庄建设规划修编工作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县150个中心村进行规划修编。目前,全县已完成266个村庄规划方案修编及报批,初步构建起了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分层推进的城镇发展体系。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搭建经济起飞平台  

县政府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先后投资6.2亿元,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了一批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力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镇的载体和服务功能。日照路、青岛路、广场东西路等九横七纵16条道路构成了前后相连、左右贯通、功能完善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今年,莒州北路、山东路建设工程相继竣工通车,形成了东西两条贯通城区南北的大通道。配合东部新区开发建设,335省道改线工程、振兴路东拓、振兴路跨河大桥开工建设,在更大空间、更广领域拉开城市建设框架,完善了城区同周边乡镇的连接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积极推进以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住宅等为重点的公用设施建设,城区已建成垃圾中转站26处;日处理规模4万吨/污水处理厂运转正常,处理污水全部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污水处理二期扩建工程4万吨日处理能力建设前期筹备工作顺利完成,工程施工图设计经省建设厅审批。先后开发建设了桃园小区、海纳莒州家园等10多个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居民区,近几年累计开发商品房面积82万平方米。  

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按照城镇总体规划要求,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以道路、绿化亮化、通讯、给排水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至2007年,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共计完成投资18亿元,全县村镇硬化道路面积63.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808盏,铺设自来水管道567.9公里、修砌排水管道61公里,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21万人,新增绿化面积28.3万平方米。  

进一步增强中心镇和中心村庄的辐射和带动功能。2006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突破招贤、带动莒北”的重点工作部署,投资2500多万元,对中心镇招贤镇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开发,投资5700万元对夏庄镇和东莞镇小城镇基础设施进行综合配套,中心镇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吸引了一批大中型项目落地,总投资超过10亿元。目前,全县已有212个村庄完成旧村改造,786个村庄正在稳步推进。  

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提升城镇整体形象  

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自2003年以来,连年组织开展了以环境卫生、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交通秩序、城区夜市等为重点的大规模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着眼城区得天独厚的水系资源,投资1400多万元,对护城河、淤泥河、金龙河等水系实施了集中整治,包括清淤、清障、拓宽和小断面石砌,配套铺设污水管网,两侧实施景观绿化。整治工程全长18.7公里,共清挖淤泥28.6万立方米,外运土方、淤泥12.2万立方米,修整淤泥沟边坡11.6万米,平整绿化场地14.6万平方米,铺设污水管道11.5公里,河道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至20年一遇。为进一步做活县城水系文章,结合莒州北路建设工程,同步实施了莒州路引水渠建设工程,自杨店子翻板桥处引水入城区河道,实现“碧水回城”,县城生态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多措并举抓好城区环境卫生,配套建设垃圾中转站21处,新设立垃圾箱232个、签订垃圾清运有偿服务合同56份、配设村街垃圾保洁员141名。坚持疏堵结合,采取专项治理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将城区主要道路及其视线范围内小广告的管理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整体承包给有能力的保洁公司认管,并在城区新设15处公益广告栏,群众可按要求免费发布合法的广告信息,使乱贴乱画这一顽症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净化了城市环境。不断加大对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夜市摊点的管理力度,县综治办、建设、国土、公安、法院等部门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对城区部分道路和公共区域的乱搭乱建行为进行了依法查处,有力地维护了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在此基础上,环境综合整治向村镇延伸,在全县选取了105个村庄作为试点进行旧村改造、迁村并点和空心村治理,实施了街道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住宅楼房化、厕所封闭化、污水管道化、卫生保洁专业化,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推荐访问:新农村 助力 调查报告 流通 建设

本文标题:现代流通助力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iaochabaogao/2022/0311/10321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现代流通助力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5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